1 / 46

学校传染病防控

学校传染病防控. 与学校领导、医务卫生人员交流. 1. 2. 3. 4. 学校传染病防控重要性. 日常防控机制. 疫情时强化防控措施. 学校常见传染病. 学校传染病防控. 学校传染病防控任务重大. 2012 年 甲乙丙类传染病中, 1/3 发生在学校。 部分呼吸道传染病中,校内发生比例达到 70% 以上。. 学校传染病特点. 1. 传染源容易引入. . 学生. 社 会. . . . 学 校. . . . . . . . . . . . 学校传染病特点. 2. 疫情发展快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校传染病防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校传染病防控 与学校领导、医务卫生人员交流

  2. 1 2 3 4 学校传染病防控重要性 日常防控机制 疫情时强化防控措施 学校常见传染病 学校传染病防控

  3. 学校传染病防控任务重大 • 2012年 • 甲乙丙类传染病中,1/3发生在学校。 • 部分呼吸道传染病中,校内发生比例达到70%以上。

  4. 学校传染病特点 • 1.传染源容易引入  学生 社 会    学 校           

  5. 学校传染病特点 • 2.疫情发展快 • 人群集聚:教室等密闭场所 • 流动性大:公共教室、公共活动等 • 儿童免疫力不完善,抵御传染病能力弱 • 学生间接触多:嬉戏打闹、跨座位跨教室交谈等 • 3.出现新发传染病时,学校往往是聚集性疫情最先发现的场所 • 2008年——手足口病 • 2009年——甲型H1N1流感

  6. 学校传染病特点 • 4.是政府、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 • 停课? • 家长投诉 • 应急接种反应 • 重症或死亡病例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升学压力

  7. 学校日常传染病防控机制 • 1.有组织,有预案 • 校长 ——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 本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专(兼)职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联络员) 校内传染病监测网络:班主任、年段负责人 • 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启动预案

  8. 卫生院 信息 校 方 学校日常传染病防控机制 • 2.长效联络机制 • 联络人:校方、卫生院 • 联络方式:电话、QQ群等 • 内容:全县疫情网络监测信息 本院就诊信息 校内可疑缺勤记录 晨检记录 防病技术指导 健康教育资料 ……

  9. 学校日常传染病防控机制 • 3.健全学校各种卫生制度 •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 晨检制度、缺勤(课)登记制度 • 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入学、入托、新转入学生 • 学生定期健康体检制度 • 教室、宿舍、厕所等场所卫生清扫和定期消毒制度 • 食品卫生安全制度 • 个人卫生清洁制度 • 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制度 • 师生防病知识常规健康讲座 • 初中安排6课时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 • 常规疾病防控措施落实 • 初三学生麻风疫苗补充免疫 • 小二、初一学生窝沟封闭

  10. 学校日常传染病防控 目的 预 防 传染病 发 现

  11. 疫情时强化防控措施 • 1.晨检制度 • 全天上课、活动开始之前 • 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每名学生观察、询问 • 晨检要点 • 望:红色疹子(麻疹、风疹、猩红热等),疱疹(手足口病、水痘等),脸部肿大(腮腺炎),眼睛红肿、流泪(结膜炎) • 闻:咳嗽 • 问:发热,身上出疹,腹泻(≥3次/天),耳下压痛(腮腺炎) • 切:不太用,不主张直接用手接触学生,避免交叉感染(如水痘疱疹液) • 发现异常,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就医

  12. 疫情时强化防控措施 • 2.缺勤(课)登记制度 对病假或无故缺课的学生,与家长取得联系,尽可能弄清原因,排查出可能患传染病的学生。

  13. 疫情时强化防控措施 • 3.隔离制度 • 患病学生 • 居家隔离至传染期结束 • 严格掌握病愈返校的时间 • 有病例班级 • 错时上下课 • 停止使用公共教室、暂停参加公共活动 • 适时停课措施,手足口病按要求停课 • 疫情波及多个班级时 • 全校停止公共课及公共活动,持续一个潜伏期 • 手足口病按要求停课 • 必要时开辟隔离教室

  14. 疫情时强化防控措施 • 4.卫生清洁制度 • 病例所在班级、宿舍 • 每日至少消毒两次:门把手、桌椅、地面等 • 科学开窗通风 • 湿式打扫 • 公共厕所、洗手间、走廊楼梯 • 卫生清洁 • 定时消毒 • 幼托机构 • 玩具、被褥等暴晒、消毒等

  15. 疫情时强化防控措施 • 5.应急接种 • 自愿 • 知情同意:禁忌症、AEFI • 自费 • 可选择的疫苗 • 麻风(用于麻疹密接者)、麻腮风、水痘、流感等 • 部分疫苗非全年供应 • 做好应急接种后可能发病、但可减轻症状的解释工作

  16. 疫情时强化防控措施 • 6.健康教育 • 防病小常识发放给家长 • 防病意识 • 个人卫生清洁 • “四勤” • 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 • “四不” • 不随地吐痰、不对人喷嚏(喷嚏时捂口鼻)、不共用毛巾、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17. 正确的洗手方法 很多传染病是通过接触传播的,保持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条件。正确的洗手方法是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各处至少20秒。

  18. 疫情时强化防控措施 • 7.每日信息沟通 • 教育部门 卫生部门 • 每日新发、累计病例数及班级分布 • 新出现病例班级 • 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19. 学校常见传染病 • 呼吸道传染病 • 流感、流腮、麻疹、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水痘、肺结核等 • 消化道传染病 • 甲肝、菌痢、其它感染性腹泻等 • 接触传播传染病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食物中毒

  20. 流行病感冒 • 流感病毒引起 • 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 • 飞沫传播 • 密切接触传播 • 主要症状: • 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 • 预防方法: • 每年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 • 洗手、空气流通、避免与有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近距离(≤1米)交谈等 • 患流感后,体温恢复、症状消失2天后方可返校上课。

  21. 流行性腮腺炎 • 绍兴民间俗称“大黄蜂”、“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 主要症状: • 单侧耳下腮腺压痛、肿痛,继而对侧腮腺肿痛,进食时加剧; • 部分病例早期可出现颌下腺肿痛; • 少数患儿感染后可并发脑膜炎、脑炎、胰腺炎、睾丸炎。

  22. 流行性腮腺炎 • 疫情控制要点: • 06年1月1日后出生的儿童,常规查漏补种麻腮风疫苗; • 密接者应急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 • 腮腺炎病毒对外界的各种物理因素抵抗力较低,无需终未消毒; • 常规措施; • 患者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10天。

  23. 麻疹 • 又叫“瘄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 • 飞沫传播 • 气溶胶:导致远距离传播

  24. 出疹期:顺序出疹 早期: 发热;类感冒症状 耳后 头面部 躯干 恢复期:顺序退疹色素沉着 四肢 手掌、足底 前期:麻疹粘膜斑( Koplik斑、柯氏斑) 麻疹临床表现 极少部分患儿可并发肺炎(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以上)和脑炎。

  25. 麻疹 • 疫情控制要点: • 密接者应急接种麻风疫苗(避免禁忌症); • 麻疹病毒对外界的各种物理因素抵抗力较低,无需终未消毒,科学开窗通风; • 校内加强含麻疫苗两剂次查漏补种; • 常规措施; • 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方可返校上课,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延长至出疹后14日。

  26. 风疹 • 又称德国麻疹,“野瘄子”,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 主要症状: • 低热、出疹,与麻疹类似,但出疹较快,常在24小时内全身出齐,手掌和足底大都无皮疹,且病情略轻; • 常伴有耳后和枕后淋巴结肿大; • 孕妇怀孕早期感染风疹,常可造成畸胎、流产或死胎。

  27. 风疹 • 疫情控制措施: • 校内加强含风疫苗两剂次查漏补种; • 密接者可考虑应急接种含风疫苗; • 孕妇含风疫苗接种为禁忌症。育龄期妇女在接种风疹疫苗3-6个月后才能怀孕。 • 常规措施; • 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方可返校上课。

  28. 猩红热 •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皮肤伤口等。 • 主要症状: • 发热、咽峡炎、皮疹。 • 皮疹特点:发热后第2日出疹,24h内遍蔓及全身。皮疹痒,2日后退疹,有脱屑。 • 辅助判断: 出疹——“草莓舌”, 退疹——“杨梅舌”

  29. 猩红热 • 疫情控制措施: • 潜伏期短 班级病例数多时可考虑停课3天,复课时严格晨检; • 常规措施; • 患儿病后隔离6天方可返校上课。

  30. 手足口病 • 是由一组肠道病毒(以CoxA16、EV71型多见)引起的传染病,儿童可多次发病。 • 传播途径: • 经粪-口感染 • 空气飞沫传播 • 日常接触 • 主要症状: • 发热 • 皮疹:手、足、口、臀、膝盖,不痛、不痒、无色素沉着、无脱屑 • 大部分患儿一周内痊愈,极少数发展为重症或死亡

  31. 手足口病 • 疫情控制措施: • 国家停课标准(供参考):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 常规措施; • 患儿待皮疹完全消退(一周左右)方可返校。

  32. 水痘 •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水痘为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痊愈后,病毒潜伏于感觉神经节,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被激活,沿着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出现呈带状分布的、成簇出现的疱疹,多见于成人。 • 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 • 飞沫传播 • 直接接触疱疹液

  33. 水痘有何临床表现? • 低热 • 皮疹:发热后1-2天出现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在蔓延至面部及四肢。 • 斑疹----丘疹----疱疹----结痂。 • 疱疹痒,患儿容易抓破造成皮肤继发感染。

  34. 水痘 • 疫情控制措施: • 常规措施; • 密接者可考虑水痘疫苗应急接种(费用较高); • 患儿需待疱疹完全结痂后方可返校上课,但不得少于病后14天。

  35.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 潜伏期短(24h),容易引起暴发。 • 传播方式:传染性很强 • 眼分泌物污染外环境物品; • 经水传播:如游泳池水被污染 • 临床表现: • 眼红、眼刺痒、畏光、流泪等

  36. 红眼病 • 疫情控制措施: • 常规措施; • 注重手卫生; • 不共用毛巾、脸盆等卫生用具; • 患儿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一般为7天。

  37. 肺结核 •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 我国约有1/3人感染过结核杆菌,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病。 • 传染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 传播途径:病原体外界抵抗力强,传染性很强 • 飞沫传播 • 空气气溶胶 • 尘埃传播 • 痰

  38. 学生 教师 肺结核 • 预防措施: • 主动就诊:咳嗽、咳痰≥2周、咯血或血痰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具有以上任何一项症状者前往医院就诊; • 密接者筛查:PPD试验 胸片 痰涂片或痰培养; • 常规措施; • 患儿规范治疗管理; • 疫情处置三个月无新病例,疫情终止。 (+) (+)

  39. 肠道传染病 • 严防病从口入: • 管饮食、管水、管便、灭蝇 • 洗净手:正确的洗手方法 • 注意饮食卫生:学校食堂符合卫生监督要求 • 注意用水卫生:不喝生水,不使用自来水,不使用井水 •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 接种疫苗(甲肝疫苗等)

  40. 教师要提醒班长或卫生委员在发现以下异常情况时立即报告老师:教师要提醒班长或卫生委员在发现以下异常情况时立即报告老师: △有学生出现发热、皮肤出疹子、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 △班内有两个以上学生同时发病并有相似症状。 班级与学生 ●晨检时多个学生病假,一定要询问家长原因;●发现两个以上学生同时出现相似病症,如发热、皮肤出疹子、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应迅速报告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或学校领导; ●怀疑个别学生患有传染病,也要通知校方做出适宜处理,并叮嘱学生父母尽快带孩子就医。 学校教师 • ●登记和跟踪各班级师生病假或患病情况,做好常规病假及缺勤记录、健全学校晨检制度。 • ●发现以下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当地卫生部门请求协助,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 △如学校某个班级或多个班级短期内同时出现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类似症状或共同用餐或饮水史; •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剧烈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或学校领导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流程

  41.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及建议病假期

  42.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