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白细胞检验

白细胞检验. 白细胞计数. 原理. 用白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后,滴入计数池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器材. 质量控制. 一、误差. 技术误差: 由于操作不正规或器材不精确造成的误差。这种误 差通过主观努力可以避免或显著减小 。 器材不符合要求 采血部位不当 稀释倍数不准 充液不当 血液发生凝固. 固有误差:. 包括计数域误差、吸管误差和计数室误差。 在计数室内计数的面积越大,计数的细胞越多,计数室和吸管使用的次数越多,误差越小。

ya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白细胞检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白细胞检验

  2. 白细胞计数

  3. 原理 用白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后,滴入计数池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4. 器材

  5. 质量控制

  6. 一、误差 • 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正规或器材不精确造成的误差。这种误 差通过主观努力可以避免或显著减小 。 • 器材不符合要求 • 采血部位不当 • 稀释倍数不准 • 充液不当 • 血液发生凝固

  7. 固有误差: • 包括计数域误差、吸管误差和计数室误差。 • 在计数室内计数的面积越大,计数的细胞越多,计数室和吸管使用的次数越多,误差越小。 • 若细胞数太低(<3 × 109/L),可数8个大方格,或降低稀释倍数;若细胞数太高(>15 × 109/L),可适当增加稀释倍数。

  8. 二、有核红细胞的影响 校正公式:  校正后的血细胞数/L=X × 100/(100+Y) X:校正前的白细胞数 Y:白细胞分类计数时,计数100个白细胞的同时计数到的有核红细胞。

  9. 例:某病人白细胞计数结果为5 × 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时,计数100个白细胞的同时发现20个有核红细胞,请问该病人真正的白细胞计数结果为多少? • WBC=5 × 109 × 100/(100+20)/L =4 × 109/L

  10. 三.常规考核标准(RCS) • RCS(routine checking standard) • RCS =(四大格的所见白细胞最大值-最小值)/四大格所见白细 胞平均值*100% • 白细胞≤4 × 109/L者,RCS<30% • 白细胞(4.1-14.9)× 109/L者, RCS<20% • 白细胞≥15 × 109/L者,RCS<15%

  11. 方法学评价

  12. 血细胞分析仪法:操作简单、效率高、重复性好适合于大批量的标本血细胞分析仪法:操作简单、效率高、重复性好适合于大批量的标本 集中监测 缺点:仪器昂贵,准确性取决于仪器的性能及工作状态,使用前需进行仪器 的校准,坚持日常质控 显微镜计数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试用于基层医疗单位及分 散就诊 缺点:费时,重复性差,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作为仪器检验的校准

  13. 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 ( DC)

  14. 一.外周血五种白细胞 • 中性粒细胞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 嗜酸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 • 单核细胞 • 淋巴细胞

  15. 二.中性粒细胞形态 • 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um • 细胞质丰富,呈粉红色,含较多细小、均匀、密集的针尖样的染淡粉红色的中性颗粒 • 细胞核为深紫红色,染色质致密成块状,粗糙 核最窄处>1/3最宽处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 核最窄处<1/3最宽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16. 嗜酸性粒细胞 • 细胞呈圆形,直径13-15um; • 胞核多为两叶,呈眼镜状,也可偶见分叶的,染色质粗糙染紫红色 胞浆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嗜酸性颗粒。

  17. 嗜碱性粒细胞 • 细胞呈圆形,直径10-12um; • 细胞核常被颗粒遮盖,核着色较淡,模糊不清。 胞质量较少,呈淡红色,含少量粗大但大小不均、排列不规则,分布不均匀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18. 单核细胞 • 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型,直径15-25um。 核大,呈不规则圆形、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分叶,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状,染色质和副染色质对比明显,染紫红色。 胞浆丰富,染淡蓝或灰兰色,呈毛玻璃样半透明,含大量细小、灰尘样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19. 小淋巴细胞 • 细胞呈圆形,直径6-10um。 • 核呈圆形,偶见凹陷,染色质粗糙致密成块,染色质和副染色质界线不清。 胞质量少,仅在核的一侧出现一线天蓝或深蓝色胞浆,甚至完全不见。

  20. 大淋巴细胞 • 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um。 • 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常偏于一侧,染色质致密呈块状,但要比小淋巴细胞略为疏松,紫红色。 胞质丰富,呈透明天蓝色,常有少量大而稀疏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21.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 (一).电阻抗法    通过微孔的血细胞所产生的脉冲信号幅度与血细胞体积成正比。白细胞脉冲信号的大小由被计数细胞在溶血液中的大小决定。

  22. REL NO WBC 小细胞 大细胞 中间细胞 fl R1 R2 R3 R4 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23. (二).容量、电导、光散射(VCS)白细胞分类法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使用鞘流技术,使溶血后液体内剩余白细胞逐个通过检测器接受VCS三种技术的同时检测。 Coulter Maxm血细胞分析仪

  24. 体积(volume V):细胞体积的大小 • 电导性(conductivity C): 细胞核与细胞质的比例、 颗粒的大小和密度 • 光散射(scatter S): 检查细胞膜表面特征和内部结构。光散射对细胞颗粒的结构和密度的区分能力强,粗颗粒产生的光散射比细颗粒强。

  25.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检测系统 采用电阻抗法(测量细胞体积)和射频(检测细胞核和颗粒密度)的联合检测。 细胞悬浮液中加入溶血剂使红细胞溶解,白细胞形态改变不大。当这些细胞通过检测系统时,同时进行直流和射频两种电流的检测。 以DC(细胞大小)信号为横坐标 ;以RF(核及颗粒的密度)为纵坐标 结果将细胞分成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三个群体。

  26. 电阻法检测原理 射频检测原理

  27. 手工分类计数方法 • 1、制作血片并染色,干燥后待用 • 2、低倍镜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分布和染色情况 • 3、选择血涂片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部位,用油镜分类100-200个细胞 • 4、记录五种白细胞的细胞数

  28. 一般体积小的细胞分布在头部和体部比较多;而尾部和两侧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较多,异常大的细胞在片尾末端出现,所以在体尾交界处观察细胞。一般体积小的细胞分布在头部和体部比较多;而尾部和两侧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较多,异常大的细胞在片尾末端出现,所以在体尾交界处观察细胞。 四.镜检部位

  29. 白细胞总数<3×109/L,分类50-100个细胞 白细胞总数>15×109/L,分类200个细胞 其间的白细胞数,分类100个细胞

  30. 五.记录方法 • 手工完全记录法:将所见的白细胞按其分类用“正”或“++++”的方法记录至所需总数 • 手工半记录法:用上法记录除中性粒细胞以外的各种白细胞,同时默记总数至所需细胞数 • 分类记数器法

  31. 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 分裂池:原、早、中 • 成熟池:晚、杆 • 储备池:杆、分 • 循环池:血液循环 • 边缘池:附着 骨髓 外周血

  32. (一)、生理变化 1.年龄 2.日间变化: 3.运动、疼痛、和情绪的影响 4.妊娠和分娩 结论:白细胞计数波动在30%以下,在临床诊断上无意义, 只有通过定时和反复观察才有意义。

  33. (二).病理变化 1. 中性粒细胞增多 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中毒、急性大出血 白血病或恶性肿瘤。 2. 中性粒细胞减少 某些感染、某些血液病、慢性粒化损伤、自身免疫 性疾病、脾功能亢进。

  34. (二).病理变化 • 淋巴细胞增多 • 某些病毒、细菌感染、某些慢性感染、淋巴细胞 • 白血病 • 淋巴细胞减少 • 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

  35. 七.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 原理: • 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其它白细胞,并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池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