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附錄三 紀水沙連 藍鼎元 

附錄三 紀水沙連 藍鼎元 . 猜猜看,哪一族生活在日月潭?. 課前引導. 圖片來源: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6726E5B80C8822F9. 邵族在日月潭. 邵族 (Ita Thaw / shvatan) 分布在日月潭周圍地區,也就是舊稱「水沙連」的地方。相傳邵族祖先在追逐一隻白鹿時,無意間來到了日月潭,發現周遭風光明媚且資源肥美,是個可讓子孫世代生存的地方,於是舉族搬遷於此。.

yael-kirby
Download Presentation

附錄三 紀水沙連 藍鼎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附錄三 紀水沙連 藍鼎元 

  2. 猜猜看,哪一族生活在日月潭? 課前引導 圖片來源:http://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6726E5B80C8822F9

  3. 邵族在日月潭 邵族(Ita Thaw/shvatan)分布在日月潭周圍地區,也就是舊稱「水沙連」的地方。相傳邵族祖先在追逐一隻白鹿時,無意間來到了日月潭,發現周遭風光明媚且資源肥美,是個可讓子孫世代生存的地方,於是舉族搬遷於此。 文字來源:http://www.tipp.org.tw/formosan/population/population.jspx?codeid=458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2%B5%E6%97%8F

  4. 日月潭簡圖 圖片出處:http://travel.nantou.gov.tw/tribe_c.aspx?id=21

  5. 日月潭 愛戀水沙連 出處:http://www.youtube.com/watch?v=Y4KliXyLwB4&feature=related

  6. 目次 一、題解 六、補充資料 二、作者 七、延伸閱讀 三、課文賞析 八、牛刀小試 四、結構分析表 九、好站連結 五、問題與討論

  7. 一、題解 • 出處 • 成書原因 • 《東征集》 • 寫作背景 • 主旨

  8. 題解 • 水沙連,即今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 • 沙連,為平埔族語Soalian的譯音,或者是Tualihen的譯音。 • 原是彰化平埔族對南投一帶山地的稱呼,因日月潭水域遼闊,故稱為「水沙連」。

  9. 〈紀水沙連〉 • 〈紀水沙連〉是藍鼎元居臺期間遊日月潭時所寫,除描寫日月潭風光外,也描寫當地原住民生活習俗。 • 歸結其旨意,在呼籲當局重視原住民教化,所以本文是一篇有感慨、有理念的紀遊之作。

  10. 出處 • 選自《東征集》 圖片出處http://cls.hs.yzu.edu.tw/zhonglihe/05/iframe/i_0433.htm

  11. 《東征集》書影 圖片出處http://cls.hs.yzu.edu.tw/zhonglihe/05/iframe/i_0433.htm

  12. 成書原因 • 清聖祖康熙六十年(西元一七二一),臺灣發生「朱一貴事件」,藍鼎元隨堂兄南澳總兵藍廷珍出征,充當幕僚。 • 清軍「七日平臺」,但朱一貴及其部眾仍趁機反擊,征撫工作持續進行著。 • 藍鼎元隨軍所撰寫之公文書,藍廷珍於六十一年十月編纂為《東征集》。

  13. 《東征集》 • 共六卷。 • 內容:主要收錄勦撫「朱一貴事件」所作的公文書,為「朱一貴事件」留下第一手資料,具有極高文獻價值。 • 體例:全書大抵按時間順序編纂,卷六則收有紀遊之作數篇。 • 《四庫提要》:「雖廷珍署名,而其文則皆鼎元作。」

  14. 寫作背景 • 藍鼎元在征撫期間,深入日月潭,當他被水光山色所吸引時,更關心當地原住民的教化問題,因而創作此文。 • 本文創作時間,根據藍鼎元〈紀虎尾溪〉所云:「余以辛丑秋初,巡斗六門而北,將之半線,至溪岸,稍坐,令人馬皆少休。」 • 本文編在〈紀虎尾溪〉之後,云:「自斗六門沿山入,過牛相觸,溯濁水溪之源,翼日可至水沙連內山。」可知藍鼎元應該是在康熙六十年(辛丑)秋天來到日月潭之後所寫。

  15. 主旨 • 題目雖在紀遊,但作者除點出日月潭位置及其優美風光外,更注意到當地原住民問題。 • 以相當大篇幅描寫其特殊生活習俗,並讚嘆日月潭為世外桃源。 • 這篇文章屬於寫景紀敘文,描寫日月潭的風土人情。 • 全文旨在呼籲當局重視原住民的教化,可見其以文經世的用心。

  16. 二、作者 • 宦臺作家 • 紀臺著作 • 生平 • 文學成就 • 著作 • 遺聞軼事

  17. 作者 • 藍鼎元 • 字玉霖,又字任庵 • 號鹿洲 • 福建漳浦人 • 清朝康熙雍正年間官員 • 生於聖祖康熙十九年(西元一六八○)八月二十七日 • 卒於世宗雍正十一年(西元一七三三)六月二十二日,年五十四。 圖片出處http://www.zznews.cn/taihai/ztqy/dy/2009-7-15/2009715OItVIvO2FE92129.shtml

  18. 宦臺作家 • 康熙六十年(西元一七二一)臺灣發生「朱一貴事件」,藍鼎元堂喝藍廷珍時為南澳總兵,奉命平定朱一貴事件,藍鼎元參戎幕佐助其兄亦來到臺灣,在臺灣不到兩年,但留下不少和臺灣相關的作品。 • 藍鼎元擅長政論文,在臺灣文學史上,被列為清領初期宦臺重要作家。

  19. 紀臺著作   藍鼎元精熟臺灣歷史,考查臺灣社會經濟及風 俗地理,尤以《東征集》、《平臺紀略》二書最 佳,均寫臺灣風土民情。 • 《東征集》:內容多檄文、議論治臺策略,末卷則為紀臺地形與番社之文。 • 《平臺紀略》:為朱一貴事件平定之後,回歸故里後所撰述。內容在講述對當時臺灣時局看法,兼及評述對臺施政是非得失,對治臺政策之獻議,分析透徹。

  20. 生平 十歲而孤,刻苦向學 • 鼎元自幼聰穎好學,由父親親自授書,但不幸的,父親年僅三十二歲便去世,當時鼎元才十歲,只靠母親負擔家計。鼎元在艱難環境下,勤奮向學,泛覽諸子百家,醉心韜略行陣,紮下深厚學問根基。

  21. 廣受器重,初露頭角 • 十七歲時同族人至廈門觀海,泛舟北行,他此行細心觀察島嶼與港口,海疆形勢,水域水理,後來隨堂兄藍廷珍平治臺灣有所建功。 • 進士沈涵擔任學使來閩視學,藍鼎元以優秀品學被「招入使院」,學識大有長進,被沈涵譽為「國士無雙,人倫冰鑒」。 • 康熙四十六年,翰林張伯行為閩巡撫,稱讚「藍生確然有守,毅然有為,經世之良材,吾道之羽翼也」,給予極高評價。

  22. 平臺治粵,貢獻卓著 • 藍廷珍在七日平臺、兩年安撫過程中,所有策略與措施,皆出鼎元之手,因此被譽為「經世之良才」、「籌臺之宗匠」。 • 藍鼎元在臺僅年餘,但所著《東征集》、《平臺紀略》為臺灣開發和建設制定發展藍圖,對臺灣貢獻功不可沒。

  23. 文學成就 • 藍鼎元為文重「經世致用」,絕大多數為說理兼實用性散文,少部分為賞覽山川的遊記。 • 藍鼎元作詩最鮮明的特點,是以議論入詩,以詩論時事,以詩說理載道。但也因此其詩較缺乏形象性、生動性,這確實是很難兼顧而美中不足之處。

  24. 政論文 • 他在論述臺灣文章中,除強調臺灣地位重要性,也呈現治臺策略,如加強臺灣水陸防務、維持地方治安、增設郡縣、獎勵開墾荒土。 • 也論及臺灣人好訟、賭博、械鬥、吸食鴉片風俗,皆有所批評及建言,另外對原住民也提出感化。從卓越見解中可見他用心經營的胸襟。 • 《四庫提要》論其文章:「文筆條暢,多切事理」,趨向於陽剛的風格。

  25. 記遊文 • 遊記文章,如《東征集》卷六中:〈紀虎尾溪〉、 〈紀水沙連〉、 〈紀竹塹埔〉、 〈紀火山〉、 〈紀荷包嶼〉紀遊之作。 • 這些作品將臺灣特有的山光水色優美的呈現出來,並時時流露作者的感慨胸懷,頗值得欣賞玩味,具有較高的文學性。

  26. 詩歌成就 • 藍鼎元作詩不多,以〈臺灣近詠〉十首呈巡使黃玉圃先生最為有名。 • 呈給當時巡臺御史黃叔璥的詩作,內容以韻語論時事,反映民生疾苦。 • 連橫《臺灣詩乘》說:「漳浦藍鹿洲先生,文章經濟,久著儒林,而詩絕少;唯呈黃玉圃侍御十首,以韻語而論時事,深得少陵筆意。」

  27. 〈臺灣近詠〉十首 • 「臺灣雖絕島,半壁為藩籬。沿海六七省,口岸密相依。臺安一方樂,臺動天下疑。」言臺灣地理位置重要,需重視海防。 • 「諸羅千里縣,內地一省同。……不為分縣理,其患將無窮。南劃虎尾溪,北踞大雞籠;設令居半線,更添遊守戎。」建議增置半線為縣,加強戍守。 • 「臺地一年耕,可餘七年食。寇亂繼風災,民間更蕭索。」指出臺灣土地肥美,但人民苦於天災人禍。

  28. 著作 • 藍鼎元留下大量著作,計有: 《鹿洲初集》《東征集》《平臺紀略》 《鹿洲公案》《修史試筆》《棉陽學準》《女學》。 • 其著作,或單行,或收入叢書。《鹿洲初集》、 《東征集》、 《平臺紀略》都見於《四庫全書》;而其絕大部分收錄於《鹿洲全集》。

  29. 《鹿洲初集》 • 二十卷 • 藍鼎元好友曠敏本所編 • 集中收錄藍鼎元文章,有「書、序、傳、記、論、說、檄、銘、祭文、行狀」等各體皆備。 • 內容喜講學、講經濟,於時事最為留心,如論閩、粵、黔諸省形勢,及有關臺灣事宜,皆得諸閱歷,言之有據,非紙上空談。

  30. 《平臺紀略》 • 共一卷 • 依時間順序記載平「朱一貴事件」之始末,始於康熙六十年(西元一七二一)四月,迄於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四月,為時二年。 • 內容:論述臺灣據事直書,功無遺漏,罪無掩諱,秉史家直筆,客觀公允。 • 體例:以記事本末體撰寫,後附源流與雜記考,為臺灣早期抗爭文學史。

  31. 《鹿洲公案》 • 共二卷 • 為作者於雍正五年(西元一七二七)出任廣東潮州府普寧知縣,後又兼署潮陽縣的兩年間審案選錄。 • 全書故事性較強,真實反映清代前期潮州一帶的社會生活現實,也顯現作者公正嚴明的辦案態度。

  32. 遺聞軼事-鬼神斷案 藍鼎元任潮陽知縣時,發生一起命案:江、羅二姓與鄰鄉楊姓因爭奪水源而鬥毆,將楊仙友打死。現場江、羅二姓有四五十人械鬥,眾人蜂擁而來,事後楊姓無法指認兇手。江、羅嫌犯等,總推說不知。  一個夜晚,藍鼎元將人犯帶到城隍廟,拜過天地後升座。假意傳訊楊仙友鬼魂,便對人犯說:「這個捧血衣的人是楊仙友。他要與你們對證!」連嚇帶哄,讓三位兇犯招了供,並供出主犯。藍鼎元見他年老體弱,知其不久人世,當堂說楊仙友自會找他報仇。三天後這主嫌果真死了,潮州人民因而相信神鬼斷案。

  33. 三、課文賞析 • 段落大意 • 寫作技巧 • 深究鑑賞

  34. 段落大意 【第一段】說明地點,由外圍而寫入深山。 【第二段】介紹水沙連嶼「小山如贅疣」景觀,描      寫「山青水綠」、「雲飛鳥語」的蓬瀛      仙境。 【第三段】描寫原住民文化禁忌,敘述原住民農      業、漁業、科技、與社交生活。 【第四段】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相比,古今參      照,顯得水沙連真實不虛。

  35. 寫作技巧 善用典故、比擬襯托 • 寫水沙連的美好,運用典故,加以比擬襯托。 • 第二段寫水沙連宛如仙境,以神話傳說仙山蓬萊瀛洲比擬,還不如水沙連,更襯托水沙連之美。 • 末段讚嘆水沙連原住民生活美好,以晉朝氐人仇池公比擬水沙連原住民,仇池公雖據風光秀麗仇池山,但比起擁有水沙連的原住民還差得遠,亦具比擬襯托之用。 • 以陶淵明桃花源比擬水沙連,更令人對水沙連產生無比遐想與殷殷嚮往。

  36. 譬喻生動、簡潔靈動 • 第二段寫潭中水沙連嶼,用譬喻修辭寫道:「水沙連嶼在深潭之中,小山如贅疣,浮游水面。」將居高臨下所見景象生動刻劃。 • 寫水沙連整個環境:「山青水綠,四顧蒼茫,竹樹參差,雲飛鳥語」,簡短四字句,將水沙連風景及開闊視野一一呈現。

  37. 深究鑑賞 一、呼籲重視原住民教化 • 第一段點出水沙連位置後,將鏡頭拉往內山原住民,說明君王教化傳布不見積極,已隱約對當局消極作為不以為然。 • 文章末段,呼應第一段,說原住民「服教未深」,與「王化所敷,羈縻勿絕而已」呼應,說自己「必時挾軍士以來遊」,則和「控弦千計,皆鷙悍,未甚馴良」相呼應,結尾提出呼籲,希望為政當局修明恩德教化,使原住民不和外界產生衝突。

  38. 二、著重描述原住民生活 • 第三段介紹原住民特殊的生活習俗。首先描寫原住民居住景觀,進一步以原住民傳說說明原因;其次寫原住民的耕種;接著又描寫原住民以弓箭射魚的捕魚方式;另外原住民交通工具以「蟒甲」(獨木舟)代步。 • 作者對原住民特殊的生活習俗不但沒有鄙視,反而抱持尊重與欣賞的態度,當他看到原住民舉家喝酒高歌情形,不禁讚嘆:「洵不知帝力於何有矣!」把他們當作像生活在帝堯太平時代的子民了。

  39. 四、結構分析表

  40. 五、問題與討論

  41. 問題與討論 一、作者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日月潭原住民的生活習   俗?他對原住民生活方式的看法如何? 答:如第三段所描寫的,原住民空出中央山頂的居住景觀、在竹筏上積土種稻的耕種方式、以弓箭射魚的捕魚方式及以獨木舟代步的交通工具等,整段除了衣著外,食、住、行都已涉及。而且作者對原住民特殊的生活習俗抱持著尊重與欣賞的態度,當他看到原住民舉家喝酒高歌的情形,忍不住讚嘆:「洵不知帝力於何有矣!」把他們當作像生活在帝堯太平時代的子民一樣。

  42. 問題與討論 二、作者在文中運用了仇池公及桃花源的典故,其目   的安在? 答:作者在末段云:「浮田自食,蟒甲往來,仇池公安足道哉!」以晉朝氐人仇池公據有風光秀麗的仇池山,來比擬襯托日月潭的原住民,讚嘆日月潭原住民生活的美好。最後又用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來比擬日月潭,更令人對日月潭產生了遐想與嚮往。

  43. 問題與討論 三、本文是一篇紀遊之作,但作者除了描寫日月潭的   風光外,何以又要呼籲重視原住民的教化? 答:作者為文重視經世致用,即使是紀遊之作,也有他另外的意圖。如本文他在被日月潭的山光水色所吸引之時,他更注意到當地的原住民,他以清朝統治者的角度思考,認為原住民「服教未深」,又說自己「必時挾軍士以來遊」,心情並不十分舒暢。所以呼籲,為政當局修明恩德教化,使原住民受到感動,以打開原住民據地自守的局面,讓每個人都能來此宴遊。

  44. 六、補充資料 • 朱一貴事件 • 鴨母王 • 日月潭 • 拉魯島 • 邵族-祖靈祭

  45. 朱一貴事件 • 朱一貴,原籍福建漳州,隨父親移民來臺,住在鳳山縣羅漢門(今高雄縣內門鄉),以養鴨為生。傳說他一竿在手,鴨群便能聽其號令,因此鄉人稱他為「鴨母王」。 • 康熙六十年,臺灣知府王珍暴虐無道,推行苛政,並逮捕入山砍竹的群眾二、三百人治罪,人民群情激憤,朱一貴便聯絡黃殿、李勇等人削竹為武器,準備起事。 • 四月十九日,朱一貴率眾一千多人起義,朱一貴自稱是「明室後裔,鄭氏遺臣」,大家便尊奉他為「中興大元帥」。

  46. 起義軍連夜攻克岡山汛(今高雄縣),兩日後,又將清軍前隊打敗。鳳山下淡水客家人杜君英聞訊,率眾數百人起義,各地群眾相繼響應,聲勢浩大。起義軍連夜攻克岡山汛(今高雄縣),兩日後,又將清軍前隊打敗。鳳山下淡水客家人杜君英聞訊,率眾數百人起義,各地群眾相繼響應,聲勢浩大。 • 五月一日,朱一貴率眾進占臺灣府治(臺南市)和鳳山縣,殺死總兵歐陽凱,從清軍軍火庫中獲得大量彈藥武器。清駐臺官吏攜帶家眷,往澎湖避難。起事只十三天,除北部淡水外,全島(當時只有諸羅、鳳山、臺灣三個縣)都落入義軍手中。 • 起義勝利後,朱一貴建立政權,建元永和,號為「中興王」,下令兵民蓄髮,恢復明制。但不久與杜君英失和,演成閩客爭鬥,元氣大傷。

  47. 清政府得知朱一貴起事,大為震恐,遂派南澳總兵藍廷珍、水師提督施世驃(施琅的兒子)率領官兵二萬四千多人、船六百餘艘,於六月十七日由鹿耳門攻入臺南安平,朱一貴率眾拼命抵抗,後敗走灣裡溪,再轉於溝尾莊(嘉義縣),卻遭人出賣就擒,押往北京受刑。清政府得知朱一貴起事,大為震恐,遂派南澳總兵藍廷珍、水師提督施世驃(施琅的兒子)率領官兵二萬四千多人、船六百餘艘,於六月十七日由鹿耳門攻入臺南安平,朱一貴率眾拼命抵抗,後敗走灣裡溪,再轉於溝尾莊(嘉義縣),卻遭人出賣就擒,押往北京受刑。 • 朱一貴雖然被殺,但其部眾仍然繼續與清軍對抗,直到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在清朝征討與招撫下,前後歷時兩年的起義事件才告結束。

  48. 鴨母王 圖片出處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turechinese/vod20html/vod20_15.htm

  49. 日月潭 • 日月潭為臺灣第一大湖泊,海拔約七百四十八公尺,水域面積約八平方公里,大約居南投縣之中央地帶,隸屬魚池鄉。 • 它是山中湖泊,景色優美,因此成為聞名的觀光勝地,民國八十九年行政院核定成立「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推動日月潭風景區的發展。 • 日月潭的名稱,一般認為是以潭形命名,潭水由拉魯島分界,以北形狀圓圓如日輪,以南形狀彎彎如月弦,因此得名。日月潭的邵語稱為zintun,可能是日月潭最早的稱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