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恭賀新禧

恭賀新禧. 年文化 主講:周金水 034725208 , 0937805187. 年關的傳說:償債、年獸。 灶神,冬節圓的傳說。 送神、雲馬、接神、 門神、 地基主、祖 先、 床母、 祈福、 還福、門前紙。 辭年、除穢、除夕、除夕不曬褲、全雞、牲醴、年夜飯、 送作堆。 甜粄、發粄、粄圓、菜頭粄、 蟻粄。 年柑、春飯、飯春花、長年菜、 留頭尾。 壓歲、磧年、好話、年光、不補衫、不吃藥、不哭、不破碗、貼紅、不討債、錢鼠、太歲、白虎、守歲、吉方、吉時、乞錢、筅黔、吹春。. 大吉大利. 過年文化與太初曆.

Download Presentation

恭賀新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恭賀新禧

  2. 年文化 主講:周金水034725208,0937805187 年關的傳說:償債、年獸。 灶神,冬節圓的傳說。 送神、雲馬、接神、 門神、 地基主、祖 先、 床母、 祈福、 還福、門前紙。 辭年、除穢、除夕、除夕不曬褲、全雞、牲醴、年夜飯、 送作堆。 甜粄、發粄、粄圓、菜頭粄、 蟻粄。 年柑、春飯、飯春花、長年菜、 留頭尾。 壓歲、磧年、好話、年光、不補衫、不吃藥、不哭、不破碗、貼紅、不討債、錢鼠、太歲、白虎、守歲、吉方、吉時、乞錢、筅黔、吹春。

  3. 大吉大利

  4. 過年文化與太初曆 • 歲首:夏曆以孟春為正月,漢武帝太初元年鄧平、落下閎等人,依據天象之實測及長期的觀察天文紀錄,將瑞頊曆更改為太初曆,自此孟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孟春又稱立春,定為春節:又冬無宿雪,春節未雨,百僚燋心,而繕修不止,誠致早之落也。

  5. 過年文化與二十四節氣 •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 立春每年2月3-5日、稱為正月節或過年。

  6. 過年文化與天神傳說 • 阿衡的天神論:節令的計算與天氣並不是精準的配合, 而導致百姓的收成不佳、節令宫阿衡編了理由說:百姓得罪天神, 要求天子祖乙率百官,參拜天神,使曆法節令與天氣配合,百姓的收成才會增加。而產生了立春節氣。

  7. 過年文化與柴夫的傳說 • 阿衡的天神傳說,天神祭拜之後,節令還是紊亂,柴夫觀日照樹影設計日晷〈規、影〉儀,但是陰雨則失效,於是柴夫又觀雨水設計水漏壼。克服天象,為萬年引用。 • 萬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榮枯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又說:現在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子時夜交,舊歲已完,時又始春,希望天子定個節名,祖乙:春為歲首,就叫春節。

  8. 入年關 • 自冬至日起視同入年關,冬至日食用粄圓之後,年齡加一歲,自古有冬至如過年的習俗。 • 自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時為入年關,灶神帶領凡間十方神佛,向玉帝報告人世間一年來的善惡,來年就算開始。 • 傳統的入年關自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清掃,準備長年菜飯,打年粄為入年關。

  9. 磨石

  10. 磨石

  11. 籠床

  12. 菜包

  13. 冬節 • 冬節為粄圓節或牛生日。 • 冬節前一天為小至,當日為長至,第二天為至後。 • 清圓:清圓三碗是冬節當日,煮甜粄圓拜祖先、灶神、井神及牛欄等用。 • 卜卦:冬節圓貼在門或桌上,來年取下烘火吃,推定婦女懷孕的男或女孩。 • 冬節起年齡加一歲。

  14. 草堆

  15. 粄圓的傳說 • 相傳隨代有乞丐父、母、女三人相依為命,母病不起無錢就醫,苦無對策,三人商議女賣為婢,賣錢醫母病,父女二人,到市集找買主,二天飢餓,乞討得圓子一粒,父女均不忍食,忍讓給對方, 後來各食一口充飢,黃昏時候,到一圓外家,圓外詢原委,買女為婢,父得銀錢為治病,相約以粄圓為今後相認的記號 ,女在圓外家,深得圓外喜愛,徵得圓外同意,第二年冬節,女以粄圓貼於門口,數日、數年均不見其父來相認,家家戶戶見圓外門口貼粄圓,形成貼粄圓為富有、吉祥、團圓的象徵。

  16. 送神 • 早上在廚房灶君香案前,用粄圓、清茶或酒、粄粿、牲醴、金香雲馬、鞭炮等祭拜灶神。 • 雲馬或鞭炮的煙是幫助灶神、帶領十方神佛升天之用。 • 送神要早,神送走之後,管人間的就少了。 • 送神不含祖先等陰神。

  17. 大年三十 • 中原南遷族群稱除夕為大年三十,小月二十九天也稱大年三十。 • 大年三十百無忌諱,不需看日子、不需看時辰、合火、祈福、還福、點燈、安太歲、謝太歲、清洗神佛金身、圓房、拜神、謝神均大吉。 • 年夜飯後,不討債,點年光,留錢鼠。 • 家屬共同年夜飯,有團圓意義。

  18. 撿甜

  19. 年初一 • 開門、頭柱香、拜神、刈香、感恩、 開正、乾飯、茹素、食甜、 關門。 • 拜年、留帖、飛帖、新衫、新鞋、新帽。 • 吉方、吉時、 行春。 • 童玩、吹春、舞獅、舞龍、賭博。 • 不掃地、白天不睡覺、不回娘家、不吃番薯。

  20. 進香

  21. 民俗表演

  22. 拜神籮隔

  23. 籮隔

  24. 籮隔

  25. 年初二 • 迎婿:等路、牽手同入門、 同聲請安問好。 • 帶絭:如果外孫首次於年初二,與父母一同回娘家,外婆準備古錢綁上紅線,掛在外孫頸上的儀式。帶絭的作用有謢佑平安成長的的吉祥物。

  26. 年初三 • 送窮日:把家中的拉圾,掃出屋外的日子,象徵窮鬼趕出屋外。 • 赤狗日:經過年三十的勞累,年初一、二又不得休息。所年初三正好是休息,並把盛餘的食物,用老鼠叨到家家戶戶去,又稱分錢日。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 • 老鼠娶新娘:初一場,初二場,初三老鼠娶新娘。

  27. 年初四 • 迎眾神:自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帶領凡間十方神佛,向玉帝報告一年來,人世間的是非善惡,於本日返回人世間,繼續查察人間是非善惡。 • 諺語:送神風,接神水或等神水。 送神早,迎神遲。 • 供品:牲醴、粿品、香燭、甲馬等。

  28. 年初五 • 隔開:年己過一段落,為表示過年與正常生活有所區隔分別、初五正式開工、過年常的生活。 • 迎財神:五路財神, 是屬於偏財非正財, 在本日早上設香案,在馬路側祭拜,求偏財,偏財又稱為路頭神。 • 開市:在這一天黃曆通常是開市大吉的日子,商家以甜點招待賓客。

  29. 年初六 • 清水肥:在農業生活中,自除夕清除動物等的排泄物,經過過年期間,黃金堆積如山,於本日清運稱為挹肥日。 • 落鼻祖:障閩地區本日是地方守護神,清水祖師爺的誕辰,相傳在這一天,木彫祖師的鼻子如果掉下來,就會發生災難。

  30. 年初七 • 七元日:七元又稱為冰消日或七煞日,經過過年期間的大魚大肉,在本日食芹菜、波菜、蒜、韭菜、芥菜、茴香、香菜等七種菜調節胃腸、以求吉祥驅邪避煞的意思。 • 人日:梘傳在這一天,上天創造了人。 • 南朝荊楚歲時記之七占日:正月一日占雞,二日占狗,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占者不殺也,正月七日占人就是七日不用刑。

  31. 年初八 • 拜斗日:本命生肖又稱為順星星象學家認為人的本命生肖,撑握人在這一年的時運吉兇,在言一天拜北斗星君保平安。 • 散燈花:以小燈代替北斗星君,小燈置放於角落點燃,稱為散燈花。 • 下午殺雞準備子夜祭拜天公。

  32. 年初九 • 天公生:玉皇大帝的生日,習俗上拜天公是在當天子時起,天亮以前。 • 禁忌:前一天八日晚要沐浴、更衣、齋戒、夫妻不得行房, 當天不曬褲。 • 設供:在大門口擺設香案、酒水、牲醴之公雞或閹雞,公雞代表頂天立地、金香燭炮等祭品。

  33. 年初十 • 有食:拜天公之牲醴,有豐富的祭品可以食用,稱為有食。 • 水婆生:相傳初九不曬褲,初十不洗褲,其實初十並非水神誕辰。

  34. 正月十一 • 請子婿:在農業生活中,作長工的長年,於正月初二日雖然回過娘家,但在農曆正月十一日以後,是陸續要到外面打拚的時節,趁還未出外前再聚聚,稱為請子婿。

  35. 正月十二日 • 回夫家日:習俗上過年,初一初二要在家過夜,而正月十二日離過年有些日子,於正月十一日回娘家,接受招待酒足飯飽,本日是與夫婿,該回家的時候。 • 準備正月十三日,關公得道日,祭拜三山國王廟的日子。

  36. 正月十三日 • 關公得道日:關公廟又稱客家廟,本描述廣東潮州揭陽縣獨、明山、巾山之山神,經演變為關公、劉備、張飛等結義的客家廟。 • 關公誕辰為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37. 正月十四日 • 祭掃神:傳說唐朝剌史李景的妾紫姑,不為元配曹夫人凌虐,於正月十四日投入茅房,自盡而亡,另傳在正月十五日恨而死,灶神認為紫姑受盡凌辱,死得可憐,奏報玉帝,玉帝封紫姑為厠神。 • 習俗:百姓以衣服蓋在掃把上,拿到厠所旁唸子婿不在,曹夫人外出,紫姑請出,並附靈於掃把上以問卜、姻緣、子嗣等 • 另附會為椅子姑是被凌虐而死的女兒,而改椅角朝天,女性一人搖椅問卜等。

  38. 正月半 • 元宵節:傳說在西元前187年,漢高祖呂后稱帝八年為亂,亂平文帝是日微服出巡與民同樂,定為元宵節,准百姓提燈。 • 上元節是天官紫微大帝的誕辰,食粄圓,少食元宵,粄圓象徵圓滿團圓,吉慶發財。 • 另偷葱,聽香,照井水等遺俗,另稱為小過年。 • 花燈、射燈虎、天燈、烽炮、寒單、乞龜、炮城、炮龍、報丁、提丁、新丁粄、洗港祭、選爐主、賽閹雞‧燈謎

  39. 炸寒單 • 相傳寒單是描述封神演義中的趙公明故事。 • 三目花臉寒單:台東市所奉祀的寒單是複合寒單,結合趙公明與王天君信仰結合而成。 • 商家一般相信用鞭炮,炸寒單是越炸越旺。 • 另傳:寒單為改邪歸正的地方角頭,不再擾亂商家,而保護商家。 • 儀式:以鞭炮炸寒單身來祈福,被炸者身著短褲,手揮榕樹枝防身。

  40. 炸寒單

  41. 正月十六日 • 掛紙:在外作長工者,利用上工之前告別祖先,請求祖先護佑平安吉祥順利及家庭不富有者,可利用正月半的牲醴祭祖。 • 新墓:新墓之墓祭有飲水思源、整理、美化墓園等多重意義。 • 開青:新墓入土已經首祭,在一年內再祭有重祭皂忌諱。新墓對年內,如遇清明以青葱、青蒜、韭菜紅線綁好祭墓,並在墓園後以出尾竹一根,插在園後,表示長長久久,句代交替。

  42. 落葉歸根文化 • 拾金:中原南遷族群,離鄉背井,客死他鄉,不能落葉歸根是很悲慘的事,所能完成歸鄉的方法,是將遺骸撿起來,寄望子孫,將來有一天能帶回家鄉。 • 撿骨時時:未成年不撿骨,三十以上五年,四十以上六年,五十以上七年,最長七年六月。 • 蹲寮:撿骨依蹲姿,放入金斗甕中,設草寮暫置田園竹行下。 • 二次葬:又稱為家同,同宗先人骨骸合葬。 • 分假盟:掛紙完畢時,將粄粿割成小塊,分給在旁他人。

  43. 送年 • 送年:家中直系親人往生入土,在守喪期間年節不打粄,在以前守喪是三年,現在演變為一年。在過年時同宗族人,贈送守喪者甜粄、發粄、菜頭粄等。 • 不打粄:除了過年之外,含清明節之開青,也不打粄,用葱、蒜,韭菜祭拜,就可以。

  44. 天穿日 • 史記唐司馬貞補三皇記、史記禪書、山海經記載:在上古時期祝融氏,協助黃帝打敗共工氏,共工氏敗倒不周山,壓斷天柱,造成天柱折,地維缺,也就是天穿地漏,由女媧氏補天。 • 習俗:祭拜甜粄不可捲,拜後置屋頂,協助女媧氏補天。天穿地漏工作沒採工,不如休息唱山歌。 • 針節:少女穿耳洞之外不用針,針要協助女媧氏補天。

  45. 飲春酒 • 荊楚歲時記:源於屠蘇草投入井,取其水飲用,以驅邪除煞,瘟疫不侵,演變為左鄰右舍共飲。 • 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現俗:飲春酒為工商社會,社交活動的聚會。

  46. 過年諺語 • 冬節在月尾,賣牛來買被。 • 冬節在月尾,大寒在二月。 • 冬節在月尾,凍死老烏龜。 • 冬節水,過年日。 • 冬節大如年。 • 雙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 • 立春落水到清明,一日水一天日。 • 春頭寒,水豐沛。

  47. 過年遺俗 • 祭橋神,壓金。 • 卜豐,門前紙。 • 摸春牛。 • 值更。 • 花衣。 • 焚天香

  48. 門前紙

  49. 年關文化 • 尾牙。 • 理髮,交通工具雙倍錢。 • 燒紅字。 • 長年香、吉祥話。 • 祈福、還福。

  50. 過年謠 •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按好,四來接神,初五來接財,初六淋大菜,初七食空空,初八劚雞公,九拜天公,初十有好食。 • 初一場,初二場,初三老鼠討夫娘,初四水,初五財,初六淋大肥,初七人,初八空,初九拜天公。 • 食棗年年好,食柑桶年年吉,粄甜甜錢來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