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中国水彩画史 Ⅱ

中国水彩画史 Ⅱ. 袁 振 藻 编 著 课 件 制 作:石 增 琇. 第二章 中国水彩画的萌芽期 ( 1715 —— 1911 )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方水彩画的传入 一、 先导期 / 关联昌 二、 传播期 / 刘德斋、徐泳青、衡平、吕凤 子、李铁夫、李叔同 第三节 上海早期水彩画活动 / 周湘、张聿光 第四节 萌芽期中国水彩画的表现形态. 明清时期,西学东渐水彩画也随之传入我国。清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等来华,任清廷画师。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水彩画史 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水彩画史Ⅱ 袁 振 藻 编 著 课 件 制 作:石 增 琇

  2. 第二章 中国水彩画的萌芽期 • (1715——1911)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西方水彩画的传入 一、 先导期/关联昌 二、 传播期/刘德斋、徐泳青、衡平、吕凤 子、李铁夫、李叔同 • 第三节 上海早期水彩画活动/周湘、张聿光 • 第四节 萌芽期中国水彩画的表现形态

  3. 明清时期,西学东渐水彩画也随之传入我国。清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等来华,任清廷画师。明清时期,西学东渐水彩画也随之传入我国。清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等来华,任清廷画师。 •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 王致诚:法兰西人,原名Jear Lenis Attiet,乾隆三年(1783年)来华,长于油画肖像及走兽。存世作品极少,故宫博物院仅藏有其《十骏马图》册。

  4.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是中国水彩画的“萌芽期”,早期的水彩画先驱者李铁夫、刘德斋、徐詠青、周湘、李叔同、吕凤子、张聿光等,为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他们一方面学习西洋水彩画的技法,但决不以模仿为能事,而是同时融合了中国画的形式和技法,创作出了“中西合璧”,民族特色浓郁的水彩画。第一代中国水彩画家,为后人开辟了一条健康、正确的道路。

  5. 由通商贸易带来的西洋水彩画、油画一度在广州兴起,从事“外销画”制作的画师、画工达到了相当的数量。后因商埠转移,照相机的发明而中断。由通商贸易带来的西洋水彩画、油画一度在广州兴起,从事“外销画”制作的画师、画工达到了相当的数量。后因商埠转移,照相机的发明而中断。 • 中国最早的外销画家中以关作霖(1803-?)最为有名。他的门徒很多,影响很大。

  6. 关联昌(1809-?)南海人,画上署名“庭呱”,以水彩、水粉画著名于时,是中西绘画的结晶。对清末广东民间画人所绘“太公像”的先人肖像写真有着深切的影响。 三百六十行-庭呱

  7.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社会才逐步对外开放,开始接受西方文明,西方绘画在中国才有了传播的基础。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社会才逐步对外开放,开始接受西方文明,西方绘画在中国才有了传播的基础。 • 上海“土山湾绘画馆” “土山湾”位于现徐家汇地区。徐家汇因明礼部尚书徐光启家族聚居于此而得名。徐为教徒,其家人族人亦多入教。由此,明末清初,徐家汇地区便成了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重要基地,为西方文化输入的第一窗口。 • 清同治三年(1864年)起,以孤儿院、圣母院为基地,先后开设园艺、制鞋、编织、雕刻、绘画、镀金、照相、印刷等工场。 • 土山湾绘画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西洋美术传教机构,以宗教画闻名流传全国。土山湾彩色石印机也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先驱;土山湾工艺所制作的彩色玻璃艺术品享誉海内外。 • 当年徐詠青、张充仁、杭稚英等人皆曾在 此学习。另外,大师任伯年、刘海粟、徐 悲鸿等,亦曾间接受教于画馆。徐悲鸿曾 称土山湾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8. 刘德斋(1843-1912)名必振,字德斋,号竹悟书屋侍者。江苏常熟人。刘德斋生于1843年,从小受家庭影响,信奉天主。咸丰十年(1860),那年他17岁,为躲避太平天国对常熟的进攻,他随父亲刘屺思迁居上海徐家汇天主教会。随后,刘德斋进入耶酥会神学院学习。刘德斋(1843-1912)名必振,字德斋,号竹悟书屋侍者。江苏常熟人。刘德斋生于1843年,从小受家庭影响,信奉天主。咸丰十年(1860),那年他17岁,为躲避太平天国对常熟的进攻,他随父亲刘屺思迁居上海徐家汇天主教会。随后,刘德斋进入耶酥会神学院学习。 他先后师从陆伯都和马义谷学习油画,潜心钻研,日益精谙,年轻时就已经是位很出色的画家了。后来由于陆伯都长期患病,年仅22岁的他就代理主持土山湾孤儿院画室的创作工作。

  9. 徐詠青(1880-1953),上海人,幼年丧父母,被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收养,後在土山湾图画馆从修士刘德斋学画。徐詠青(1880-1953),上海人,幼年丧父母,被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收养,後在土山湾图画馆从修士刘德斋学画。 • 徐詠青在图画馆满师後,开始在印书馆从事拓图、装帧等工作,同时画了大量的铅笔素描和水彩画。他曾同张聿光、周湘、丁悚等人组织“加西法画室”,後又开设“水彩画馆”教授水彩画,并在上海美专任教。 • 抗战中,他迁居香港,在香港办过一所美术学校,继续西画教学,1946年定居青岛。 • 徐詠青为人勤奋,艺术上尽量从19世纪外国画家中吸取营养,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到法国水彩画家维尼尔的影响;同时,他又和任伯年、吴昌硕等人交往,对中国画、西洋水彩画兼有深刻的理解,是中国早期水彩画中有较高成就的画家。 • 出版《中小学图画临摹本》和《水彩画风景写生法》两种早期重要的美术教本。

  10. 徐詠青 • 衡平(1890-1957)字唯公,北京人。清末从意大利传教士学习水彩。后来关广志从英国回国,与衡平同住一个院子里,成为好朋友,他的水彩画也受关广志的影响。 • 编写《中学水彩画临本》、《初级小学水彩画教材》和《高等学校水彩画教材》。

  11. 癸卯学制 • 晚清风雨飘摇的历史,构成了中国社会和教育现代化的宏观背景。1851年至1865年,遍及14省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动摇了清庭的根基。随后,洋务派官员发起了为时约20年旨在自强图存、学习西方科技、武备、教育的洋务运动。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变法之声日高,成为一场改良与革命 的赛跑。1898年光绪帝终于实行变法维新,但这一改革仅及百日即被扼杀,戊戌六君子洒血菜市口。1900年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沙俄军队占领东北。1901年,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但为时已晚。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去世。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清王朝覆灭,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 晚清新政中最富积极意义而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当推教育改革”。 正是在这一时期,实行千年之久的科举制终被废止,新学制的设立、新式学堂的发展,使现代教育迈出了步履颟跚的最初几步。 • 拟订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后第一个正式颁布施行的新式学制,对旧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在组织形式上影响是较大的。癸卯学制自1904年开始逐步实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废止。

  12. 两江师范学堂 • 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之一。校址在南京。 • “戊戌变法”后,清政府开始接受教育改革。仿照日本东京高等师范改南京文昌书院为三江师范。1905年更名为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翰林李瑞清担任总办,即校长。 • 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创建,初名三江师范学堂,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开始筹建,1904年10月开学。全堂分设3科,3年毕业的本科、2年毕业的速成科和1年毕业的最速成科。并设有附属小学堂1所。以培养高、初两级小学堂教员为宗旨。学生分别由江苏、安徽、江西3省按分配学额选送。 • 课程主要有修身、历史、地理、文学、算学、教育、理化、图画、体操等,另加法制、理财、农业、英文为随意科。

  13.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末,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两江,并陆续增设第三和第四分类科,数学、理化、农学博物、图画手工、历史舆地等选科和补习科;同时改为以培养初级师范学堂和中学堂教员为宗旨的优级师范学堂。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末,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两江,并陆续增设第三和第四分类科,数学、理化、农学博物、图画手工、历史舆地等选科和补习科;同时改为以培养初级师范学堂和中学堂教员为宗旨的优级师范学堂。 • 教员中除选派中国教习分授修身、历史、地理、文学、算学等学科外,并先后延聘日本教习数十人担任教育、理化、农学、博物、图画等学科的教学。 • 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两江师范学堂因战事停办。1914年就原址改设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4. 1903年清政府公布实施“癸卯学制”,规定在中小学开设图画课,通过水彩画进行色彩训练,为水彩画的普及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1903年清政府公布实施“癸卯学制”,规定在中小学开设图画课,通过水彩画进行色彩训练,为水彩画的普及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 李瑞清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书画家、教育家。提倡科学、国学和美术。 • 1906年李瑞清在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设立第一个艺术科,中国的艺术教育由此开始。 • 专业课程有:图画、洋画、用器画、手工、音乐。 • 洋画分素描、水彩、油画。教习是日本的盐见竟、山田荣吉。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掌握水彩画理论与技法的新型师资。 • 吕凤子、吴溉亭、汪采白、姜丹书、沈溪侨等都是图画手工科的毕业生。

  15. 吕凤子(1886-1959)原名浚、号凤子,早年画名江南凤,后改名凤先生。江苏丹阳人,15岁中秀才,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毕业。著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主任,教授。1940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0.秋-1942)。著有《美育》、《凤先生韵语》、《中国画法研究》等,对传统绘画有深入论述。1959年12月20日卒于南京。吕凤子(1886-1959)原名浚、号凤子,早年画名江南凤,后改名凤先生。江苏丹阳人,15岁中秀才,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毕业。著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主任,教授。1940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0.秋-1942)。著有《美育》、《凤先生韵语》、《中国画法研究》等,对传统绘画有深入论述。1959年12月20日卒于南京。 • 吕凤子不负老师厚望,31岁时就任教授,1928年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组首席教授;次年被聘为大学画学研究员。他是中国艺术院校第一个研究员。 • 1912年,17岁的徐悲鸿只身闯荡上海滩,想学西画却找不到门路。经友人介绍,结识了吕凤子。吕凤子早年致力西画,精通水彩、油画、素描。听说徐悲鸿想学西画,吕凤子免费授艺,教徐悲鸿学素描。徐悲鸿赴巴黎留学8年后于1927年回国,吕凤子爱才如玉,推荐他到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西画组任教授。

  16. 李铁夫(1869--1952)广东鹤山人,擅长油画、水彩画和雕塑,1887年到美国后又转赴英国阿灵顿美术学校学习,为中国最早到西方学习绘画者,1905年从师美国著名画家威廉·梅里特·蔡斯和约翰·辛格·萨金特学画,1905年入美国纽约艺术大学深造,并以卖画及奖金所得支援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16年入美国绘画研究院,1930年起移居香港。1950年回到广州后任华南文联副主席和华南文艺学院教授。他对早期中国水彩画的传播虽然影响不大,但在中国水彩画史上是杰出的第一位水彩画家。李铁夫(1869--1952)广东鹤山人,擅长油画、水彩画和雕塑,1887年到美国后又转赴英国阿灵顿美术学校学习,为中国最早到西方学习绘画者,1905年从师美国著名画家威廉·梅里特·蔡斯和约翰·辛格·萨金特学画,1905年入美国纽约艺术大学深造,并以卖画及奖金所得支援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16年入美国绘画研究院,1930年起移居香港。1950年回到广州后任华南文联副主席和华南文艺学院教授。他对早期中国水彩画的传播虽然影响不大,但在中国水彩画史上是杰出的第一位水彩画家。

  17. 李叔同(1880一1942)原名成蹊、文涛,后名弘一法师,这位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我国当代美术的先驱,在《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有详细的记载。他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0年曾与常熟乌目山僧(宗仰)、德清、汤达迟以及上海的任伯年、朱梦庐、高邕之等组成"上海书画公会",并出版画报。1905年秋东渡日本,次年9月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从师留法著名画家黑田清辉学习西洋绘画,同时在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并研究戏剧……他留日期间曾撰文《水彩画法略说》,这是我国最早的水彩画理论著述。1910年回国,在天津高等工业学堂任图案教员,1912年至1915年曾先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图画、音乐教员,采用过石膏像和人体写生,为国内一个创举。他的水彩画传世之作品《山茶花》(1905年作)是我国早期水彩画很具代表性的作品,富有浓郁的中国画韵味。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为弘一法师,晚年号晚晴老。李叔同(1880一1942)原名成蹊、文涛,后名弘一法师,这位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我国当代美术的先驱,在《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有详细的记载。他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0年曾与常熟乌目山僧(宗仰)、德清、汤达迟以及上海的任伯年、朱梦庐、高邕之等组成"上海书画公会",并出版画报。1905年秋东渡日本,次年9月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从师留法著名画家黑田清辉学习西洋绘画,同时在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并研究戏剧……他留日期间曾撰文《水彩画法略说》,这是我国最早的水彩画理论著述。1910年回国,在天津高等工业学堂任图案教员,1912年至1915年曾先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图画、音乐教员,采用过石膏像和人体写生,为国内一个创举。他的水彩画传世之作品《山茶花》(1905年作)是我国早期水彩画很具代表性的作品,富有浓郁的中国画韵味。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为弘一法师,晚年号晚晴老。

  18. 沼津,日本东海道之名胜地。郊外多松柏,因名其地曰‘千本松原’。有山耸于前,曰爱鹰。山岗中黄绿色为稻田之将熟者,田与山之间有白光一线,即海之一部分也。乙巳十一月,用西洋水彩画法写生,奉月亭老哥大画伯一笑。弟哀,时客日本。沼津,日本东海道之名胜地。郊外多松柏,因名其地曰‘千本松原’。有山耸于前,曰爱鹰。山岗中黄绿色为稻田之将熟者,田与山之间有白光一线,即海之一部分也。乙巳十一月,用西洋水彩画法写生,奉月亭老哥大画伯一笑。弟哀,时客日本。 落款印章文字是“三郎”。文中的“乙巳”是光绪31年,即公元1905年。

  19. 李叔同1905年在日本学习期间,将手绘的明信片寄给当时身在天津的李府管家徐耀庭,徐耀庭的书画技艺较高,与李叔同早年交情甚浓,虽然徐耀庭比李叔同年长23岁,俩人却相处融洽,并无主雇之分。李叔同常亲切的称他为徐五爷或五哥。(天津方言中称对方为“爷”是对中年男士的特定称谓,有表示尊敬和恭维之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徐耀庭还是青少年時期李叔同的启蒙老師之一,也是李叔同的忘年交。1946年,徐耀庭89岁去世。李叔同当年专門给徐耀庭的信件、字画等大部分由徐耀庭之孙徐广中保存了下来。解放后,徐广中亦为书道之人,深知这些文物的价值。由于自己不便妥管,便将一些弘一法师的书画金石力荐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先生。徐广中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一次将李叔同的书信捐赠博物馆达16封之多。到60年代,天津艺术博物馆将此明信片和其他文物捐赠国家收藏,此幅《明信片上的风景》象征性付徐广中先生人民币1元。徐广中也是保护李叔同史料的关键人物之一。李叔同1905年在日本学习期间,将手绘的明信片寄给当时身在天津的李府管家徐耀庭,徐耀庭的书画技艺较高,与李叔同早年交情甚浓,虽然徐耀庭比李叔同年长23岁,俩人却相处融洽,并无主雇之分。李叔同常亲切的称他为徐五爷或五哥。(天津方言中称对方为“爷”是对中年男士的特定称谓,有表示尊敬和恭维之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徐耀庭还是青少年時期李叔同的启蒙老師之一,也是李叔同的忘年交。1946年,徐耀庭89岁去世。李叔同当年专門给徐耀庭的信件、字画等大部分由徐耀庭之孙徐广中保存了下来。解放后,徐广中亦为书道之人,深知这些文物的价值。由于自己不便妥管,便将一些弘一法师的书画金石力荐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先生。徐广中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一次将李叔同的书信捐赠博物馆达16封之多。到60年代,天津艺术博物馆将此明信片和其他文物捐赠国家收藏,此幅《明信片上的风景》象征性付徐广中先生人民币1元。徐广中也是保护李叔同史料的关键人物之一。 • 捐赠后,此件文物便一直存放于天津艺术博物馆为馆藏之宝。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一世纪初期,由于体制改革,原天津艺术博物馆与原天津历史博物馆合并成天津博物馆。此件以《明信片上的风景》为题,至今保存在天津博物馆。

  20. 李叔同大师的另一幅画在明信片上的水彩画是《山茶花》。画幅尺寸与《明信片上的风景》大同小异,但画面效果和采用技法却与其大相径庭。大师使用中国画的艺术语言,用水彩材料加以绘制。茶花有勾勒之笔,枝叶类似没骨画的点染,画面大量留白,加之下面的题跋,使其具有浓郁的东方神韵。李叔同大师的另一幅画在明信片上的水彩画是《山茶花》。画幅尺寸与《明信片上的风景》大同小异,但画面效果和采用技法却与其大相径庭。大师使用中国画的艺术语言,用水彩材料加以绘制。茶花有勾勒之笔,枝叶类似没骨画的点染,画面大量留白,加之下面的题跋,使其具有浓郁的东方神韵。 • 人言大师是创造规则的人。看百年来的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轨迹及作品样式,基本上没有离开或中或西的两条线。

  21. 周湘(1871-1933)字印侯,号隐庵,别署灌园老叟,上海市人。青年时代的周湘便足迹大江南北,饱赏祖国锦绣河山,表现出较高的绘画天赋,受到当时清末帝师翁同和及光绪帝的赏识,称周湘为“今之石谷也”。他曾从海上名画家研究书画,吟咏诗词,以博学多才蜚声艺苑。周湘(1871-1933)字印侯,号隐庵,别署灌园老叟,上海市人。青年时代的周湘便足迹大江南北,饱赏祖国锦绣河山,表现出较高的绘画天赋,受到当时清末帝师翁同和及光绪帝的赏识,称周湘为“今之石谷也”。他曾从海上名画家研究书画,吟咏诗词,以博学多才蜚声艺苑。 • 他以画为媒结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名人,并参与起草文告、传递交通等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为避嫌疑,东渡日本,开始了他十年海外云游学画生涯,他先后在日本长崎、东京以鬻画刻印于市,受到日本文艺界的重视,画名大振,不久即游美、英、法诸国,两年中认识许多西班牙、德国画家,见到大量的西洋画原作,悉心研究其法,创作益进。 • 西洋画在我国流传,周湘实为开其先河。他在上海办学十余年,桃李遍天下,像刘海粟、陈抱一、张眉孙、丁悚、丁健行等都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名家。据有人统计,受其教诲者有五千余人,这个庞大的数字,也足以使他名垂千秋。 • 1919年,与吴梦非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美育会,并于1920年在上海参加创办中国第一本《美育》杂志。擅长油画、水彩画和水墨山水画,出版有水彩画《二十四孝图》和水墨画《山水树石谱》、《周湘山水画谱》等。

  22. 张聿光(1885-1968)字鹤苍头,斋名冶欧斋,浙江绍兴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张聿光(1885-1968)字鹤苍头,斋名冶欧斋,浙江绍兴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 上世纪初,在土山湾画馆与徐咏青、周湘、张充仁等同学。成为中国第一代西洋画家。1912年张聿光聿、刘海粟、邬始光等画友,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美术专门学校—上海美术院。1928年任新华美专副校长。1929年著名学者经亨颐在上海创建“寒之友社”,张聿光与当时出类拔萃的艺术大师张大千、黄宾虹、柳亚子、何香凝同为社友,结缘翰墨。法国国立博物馆、德国柏林艺术院均收藏其作品。

  23. 张聿光又是漫画界的老前辈,被誉为漫画界的“祖师爷”。但他创作漫画的时间并不很长,后来专攻国画。他早年学画宗法任伯年.专攻国画之后,笔墨松动灵秀,仍带有较多任伯年的影响。张聿光又是漫画界的老前辈,被誉为漫画界的“祖师爷”。但他创作漫画的时间并不很长,后来专攻国画。他早年学画宗法任伯年.专攻国画之后,笔墨松动灵秀,仍带有较多任伯年的影响。

  24. 谢谢!请批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