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體驗教育反思活動

體驗教育反思活動. 師大公領系 蔡居澤. 蘇格拉底 (Socrates ,西元前 470 ~ 399) 曾說過:「未經檢討反省的生命是沒有生存價值的生命。」所以,人應當在生命中,極力的認識生命,尋找生命的的目的,並使生命活出最高價值,此乃是生命的真義。. 「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 )」概論: 1. 不斷的釐清自己的期待和現況。 2. 發現在自己生命深處裡的非理性信念及衝突性的結構。 3. 誠實的面對這一切真相。 4. 展開心靈的轉變,進而改變行為。. 壹、什麼是體驗教育. 一、體驗教育的定義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體驗教育反思活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體驗教育反思活動 師大公領系 蔡居澤

  2. 蘇格拉底 (Socrates,西元前470~399)曾說過:「未經檢討反省的生命是沒有生存價值的生命。」所以,人應當在生命中,極力的認識生命,尋找生命的的目的,並使生命活出最高價值,此乃是生命的真義。

  3. 「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概論:1.不斷的釐清自己的期待和現況。2.發現在自己生命深處裡的非理性信念及衝突性的結構。3.誠實的面對這一切真相。4.展開心靈的轉變,進而改變行為。

  4. 壹、什麼是體驗教育 • 一、體驗教育的定義 • 1994年AEE:「體驗教育就是一種程序,透過這種程序學習者可以從直接經驗建構知識、技能與價值。 」包括下列三個與學習有關的原則: • 1. 當仔細選擇的經驗搭配反思、批判分析與綜合時,才能產生經驗學習。 • 2. 經驗學習的結果將內化到個人知識體系,並形成未來經驗與學習的基礎。 • 3. 經驗學習可讓教育者與學習者有機會去探索與檢視自己的價值系統。

  5. 二、完整的體驗教育 • 完整的體驗教育應該是活動課程中同時包括體驗與反思,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活動課程中缺少體驗與反思的任一面均將失去活動的教育意義。然而,目前台灣實行的活動課程中,絕大部份偏重體驗,很少將反思活動視為活動當然的一部份,更未針對不同的參加對象來設計相對的反思活動。

  6. 三、四種活動的深度 • 娛樂型 • 教育型 • 發展型 • 治療型

  7. 貳、了解活動課程中的反思 • 一、什麼是反思? • 在活動課程中,我們提供許多活動經驗來使參加者從活動中反射隱喻的光芒回到內心---去仔細思考活動經驗的種種:所看到、聽到、做到的事有什麼學習上的意義。因此,反思是活動課程的關鍵部份;反思是經驗與學習的橋樑。

  8. 二、反思不只是自由發表感想 • 反思不需要限制在情緒的舒發、感覺的分享或嘗試對活動成果感覺美好。反思絕對是具備教育意義的。反思可以提供學習者從經驗學習的機會,可以以許多方式出現,也可以處理數不清的不同議題。反思促使參加者進一步學習與啟發,激發思考與行動,使個人與群體皆有收穫。

  9. 三、為什麼要從經驗中學習 • 活動課程中的經驗不會自動變成態度,反思的深度影響態度與行為的品質。因此我們不要以為態度與行為的學習是從活動中自然會產生的。

  10. 四、什麼樣的學習我們認為自然會發生? • 當活動中的行為變得重覆與固定時,參加者可能會失去對行為思考的機會。參加者通常會選擇性地忽視不符合他們原有認知系統的現象,而以他狹窄而固執的看法來看活動的過程,結果就會使大家感覺無聊與疲憊不堪。

  11. 五、結語 • 個人與團體將會決定何種形式的反思對他們最有意義。針對不同形式的反思活動與其無限的學習效果。我希望反思能變成活動課程的一部份。反思能將理論與實際的想法與作法聯結,而且能教育與轉化學生。值得在活動與教學領域推廣。

  12. 貳、反思圈 • 簡單來說,反思就是讓人們說出他們的經驗。好的催化能使這樣的過程以安全與民主的方式產生。反思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反思圈的產生。在反思圈的公開討論中,催化的技巧的應用與反思問題的提出,使參與者開始思考他們的活動經驗與學習成果。

  13. (一)體驗: 具體的體驗 真實的世界?真真假假 (四)應用: 將結論實用於新的環境中 (二)反思內省: 觀察及省思 (三)歸納: 摘要出觀念並形成結論 產生意義

  14.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 這個反思問題的結構可能是最多人知道與運用的。此結構是一種基本的方式來促進漸進式的討論:從回顧活動經驗的細節開始,接著推進到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最後則是創造與擬定行動計畫。

  15. a. 是什麼?階段 • 描述的 • 事實、發生什麼事、關係人 • 團隊互動的內容

  16. b. 為什麼?階段 • 從描述轉成解釋 • 活動經驗對團隊成員的意義 • 感覺、學到什麼 • 為什麼

  17. c. 怎麼做?階段 • 情境化---從大環境看活動情境 • 將學到的東西應用到新情境 • 設定未來目標,創造行動計畫

  18. 反思圈的優點在於它能反映好的催化過程,以及提供下列促進反思的空間:反思圈的優點在於它能反映好的催化過程,以及提供下列促進反思的空間: • a. 每位參與者有權利與機會說話。 • b. 每一個想法都有其價值,並對團隊學習有貢獻。 • c. 個人的貢獻被肯定。 • d. 參與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19. 反思的學習轉移 • 特定轉移 • 非特定轉移 • 隱喻轉移:自然、類比、結構

  20. 參、催化反思 • 一、什麼是催化 • 了解催化要從了解領導與催化的不同開始。領導是對團隊做某些事;催化是與團隊做某些事。雖然好領導者也是好引導員。然而領導者會判斷權力與權威的使用或操控與限制權力與權威。引導員則應是一個中立的仲裁者,其工作就是提供資訊與協調參加者之間的對話。

  21. 二、態度 • 誠實: • 處理雙重角色: • 引導員不是專家: • 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習: • a.以輕鬆心情面對團隊 • b. 要有同理心 • c. 保持幽默感 • d. 關心團隊的討論 • e. 真實、直接、純真

  22. 三、溝通 • 設立基本規則: • 設置觀察員: • 提倡「主動地傾聽」: • 鼓勵所有成員參與: • 運用「排隊」法:

  23. 四、團隊動力 • 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 • 處理團隊成員的爭議: • 提倡平等: • 注意團隊的權力擁有者: • 處理多元化的議題: • 結束與評鑑:

  24. 五、六代的催化技巧 • 讓山自己說話 • 幫學生說話 • 引導學生說話 • 直接前導法(複述、目標、正負向) • 隱喻式催化(將經驗以隱喻結構化) • 非直接前導法:雙贏法、矛盾法

  25. 肆、開始設計反思活動 • 設訂目標:在開始進行反思活動前,引導員必須考慮可能及想要達到的結果。反思的目標必須與團隊目標以及活動的類型相關。此外反思目標也應考慮參與成員的個人目標。反思的目標的範圍要廣不要太過特定,以便在反思過程進一步的發展。引導員必須保持彈性,了解反思可能會向外推展,目標可能也會改變。

  26. 認識參與者:考慮參與反思的對象。他們對於活動內容熟悉嗎?如果不是,他們之前的經驗為何?他們的學歷為何?最有興趣的科目為何?對於反思活動他們最擅常的為何?什麼樣的議題可能對他們造成緊張的情況?引導員必須鼓勵每個人參與並肯定他們的貢獻。選擇能促進這種情況的活動與方式。

  27. 規劃活動中的反思時間:反思應該包括在活動課程之中,而不是額外或附加的活動。活動課程的資料應該清楚地顯示這樣的概念,並且應該讓參與活動的人明白而清晰地了解反思與活動是一體的。規劃反思時間的長短,乃是依據議題的性質(如性別議題)與活動經驗的強度與長度(如整個春假期間的活動課程,可能需要規劃較長的反思時間)而定。確定參與者知道反思的時段以及反思的時間是規劃在參與者方便的時段。規劃活動中的反思時間:反思應該包括在活動課程之中,而不是額外或附加的活動。活動課程的資料應該清楚地顯示這樣的概念,並且應該讓參與活動的人明白而清晰地了解反思與活動是一體的。規劃反思時間的長短,乃是依據議題的性質(如性別議題)與活動經驗的強度與長度(如整個春假期間的活動課程,可能需要規劃較長的反思時間)而定。確定參與者知道反思的時段以及反思的時間是規劃在參與者方便的時段。

  28. 選擇反思的方法:引導員選擇反思的形式,不只是考慮到前述的活動目標與議題,也應考慮反思地點、時間與參與人數。典型的方法有:各小隊出一盤菜的晚餐聚會、活動日誌、討論以及團體活動。外來的演講者也對反思的促進有幫助,不過不要超過總反思時間的一半。

  29. 選擇反思活動的形式時,下列數點值得考慮: • (1) 要有創意且包括不同的活動。反思活動必須符合不同的學習類型,參與者必須樂於活動中。 • (2) 選擇參與者能舒服且安全表達自己感受的活動。團體活動除了容許表達不同的意見外,也能促進團隊合作。要達成這樣的效果不只是活動的本身,也包括催化的方法。

  30. 資源:引導員必須辨識能提供資訊與支持的其他資源。包括校園、社區或組織中對活動內容熟悉的人士以及活動相關的資料如:文獻、研究與活動指引。

  31. 催化技巧:反思活動的成功與否在於催化的成敗。引導員不管是學生、幹部或是老師必須接受適當催化技巧的訓練,以便能營造所有參與者皆願意參加的安全又具挑戰氣氛的反思環境。引導員必須具有團體動力的知識,並能對反思中的衝突做出適當的回應。此外引導員必須具備反思的經驗並熟悉反思的議題。引導員可以尋求其他資源的協助,如果本身對於討論議題的認識有限。催化技巧:反思活動的成功與否在於催化的成敗。引導員不管是學生、幹部或是老師必須接受適當催化技巧的訓練,以便能營造所有參與者皆願意參加的安全又具挑戰氣氛的反思環境。引導員必須具有團體動力的知識,並能對反思中的衝突做出適當的回應。此外引導員必須具備反思的經驗並熟悉反思的議題。引導員可以尋求其他資源的協助,如果本身對於討論議題的認識有限。

  32. 評鑑:反思的過程及結束必須由參與者做階段性與總結性的評鑑。這樣做能使引導員瞭解反思過程的成果,以及做必要的調整。此外經由對反思階段的評鑑,學生思考到從反思活動學到的東西,從而加強了反思的價值。

  33. 其他值得注意的觀點: • a. 強調反思的重要性:規律地將反思活動設計成活動課程的一部份,來強調反思的價值。確定每一個活動成員都能參與,包括團隊領導者及其他參加活動的人。對於討論活動中未能反應的觀點,可以其他方式提出來(如在活動日誌)。反思的重要性也可在文獻探討或活動成果發表中彰顯出來。

  34. b. 利用「教學時機」:當重要議題或經驗產生時,引導員必須能辨識並利用這個最佳教學時機來催化反思。這樣的能力包括催化技巧的訓練與對不同資訊來源的熟悉。引導員必須親身體驗這樣的狀況,或接近這樣的環境或團體學習。引導員必須自己製造親身體驗的機會。

  35. 嵌入式與融入式的反思活動:可單獨設計催化反思的活動(嵌入式),如:熱身、破冰、認識與目標設定活動。也可將主題融入反思活動中(融入式),以加深對活動主題的分析批判、歸納綜合與反省。如:活動主題與問題解決活動結合;破冰活動融入主題加深思考。嵌入式與融入式的反思活動:可單獨設計催化反思的活動(嵌入式),如:熱身、破冰、認識與目標設定活動。也可將主題融入反思活動中(融入式),以加深對活動主題的分析批判、歸納綜合與反省。如:活動主題與問題解決活動結合;破冰活動融入主題加深思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