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求实与创新 —— 学位论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求实与创新 —— 学位论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讲座人:张 萍 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求实与创新 —— 学位论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一、学术平台的搭建。 二、如何选题? 三、如何发现问题? 四、求实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 五、创新的源泉。 六、两点技巧的处理。 七、多余的话。. 一、学术平台的搭建. “ 取法于上 , 仅得为中 , 取法于中 , 故为其下。” · 唐太宗 《 帝范 》 卷四

w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求实与创新 —— 学位论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求实与创新——学位论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讲座人:张 萍 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 求实与创新——学位论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 一、学术平台的搭建。 • 二、如何选题? • 三、如何发现问题? • 四、求实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 • 五、创新的源泉。 • 六、两点技巧的处理。 • 七、多余的话。

  3. 一、学术平台的搭建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唐太宗《帝范》卷四 你将学术平台搭建在什么高度,你就会走到什么高度。 你是怎样认识学位论文的?

  4. (一 )学位论文的基本认识 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用以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提出作为考核和评审的文章。 学位论文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等级。

  5. (二)学位论文的性质 • 它是学术性论文。学术论文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知识创新。所谓“知识创新”,即知识的创造与生产。 • 非学术性文章,它不需要以前人成果作为自己的基础,也不需要创新。它可以是个人情绪的流露,也可以是家长里短的唠叨,还可以是工作总结或报告,更可以是学习上级文件的感想。这类文字,既不是继承性的,也不是创造性的。所以,它不是学术性的。 • 准学术性文章,是由于所涉内容具有知识性特征,虽与个人情绪、家长里短、工作总结及学习体会无涉,但所涉知识是人类既有的知识,即前人创造的知识,而非作者生产的知识。此类文字不可以充当学位论文。还有一类准学术性文章,其中不乏新鲜立论,不乏灵光乍现,但却缺少学术脉络的梳理与把握,缺乏甚至不屑进行严谨而扎实的论证。此类文字不可以充当学位论文。 • 对于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而言,追求自身独特的创造性,以此生产新知识,就成为论文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知识的新旧是通过与他人的工作对比来展开的,将自己工作的每一点进展都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是体现学术价值的核心所在。知识之所以新,是通过严谨而扎实的论证来完成的。将自己的每一个立论都建立在扎实的证明之上,才有可能体现论文的学术价值。 • 曹树基:学位论文的性质、内容与形式

  6. 二、如何选题? (一)原则与禁忌 •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学术领域都值得我们去深入、去研究。题目无优劣,选题无好坏,关键看你如何去把握。新方向的开辟固然好,老题目也可以作出新内容。 • 如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文史》2006年第1期。夏明方 《老问题与新方法:与时俱进的明清江南经济研究》 《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 • 禁忌:1.选题新,资料不足以支撑选题。 2.方法新,资料不支持新方法的运用。

  7. (二)优博论文的选题特点 • 高蒙河 《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文明化进程中的生态系统和人地关系》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 指导,2005年入选。 • 张继海 《汉代城市社会研究 》北京大学岳庆平教授指导,2004年入选提名奖 。 • 倪玉平《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研究》北京大学徐凯教 授指导。 2007年入选。 • 孙大权《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四川大学陈廷湘教授指导。 2007年入选。 • 冯培红《敦煌归义军职官制度——唐五代藩镇官制个案研究》兰州大学郑炳林教授指导。 2007年入选。 •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朱士光教授指导。 2007年入选。

  8.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何发现问题就成为论文写作成败之关键。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何发现问题就成为论文写作成败之关键。 完全空白的研究领域几乎不存在。因此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讨论是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问题与伪问题! 平庸的论文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你:“太阳一出来,天就亮了,太阳一落山,天就黑了。”将无同《答辨杂感》 三、如何发现问题?

  9. (一)学术史回顾的三个层面 • 理论层面的总结。学科理论的把握。基本史实历史发展过程的把握。 • 直接相关研究。 • 间接研究,与本选题有可比较之处。 1.时间上:不同时段之比较。 2.空间上:本地区与相邻地区, 区域——全国。

  10. 资料运用方面的问题。历史学首先是史料学。后代学者对于前人研究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史料上突破的。资料运用方面的问题。历史学首先是史料学。后代学者对于前人研究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史料上突破的。 • 研究方法的问题。只有掌握了新的研究方法,才有可能从一般性的资料中,读出前人不曾读出的内容,读出自己的心得。 • 论证过程的问题。前人的论证过程疏密不当,条理不清,逻辑混乱,后来者的批评可以针对这些失当而展开。 • 理论问题。当有关事实的研究完成以后,是否能从中抽绎出超越事实的一般概念?学术抽象能力的获得,来源于对于相关知识和理论的系统把握,缺乏相应的知识准备,则无法进行学术的抽象。 (二)已有研究成果不足之表现

  11. 四、求实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 • 以求实的态度——直面困难不回避。 •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 踏实的作风。 • 朴实的文风。

  12. 五、创新的源泉 • 学术积累是关键。最近,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新京报》发表文章《学术创新殊非易易》指出“现在人文学科的毛病不是创新太少,而是积累太少,总以为自己想出了一个前人不知的念头,发现了前人不知的史料,做出了前人没有做过的判断,殊不知前人也许已经都做过了,只是你没有注意到。所以低水平的重复研究近年来不断出现,浪费了许多宝贵的科研资源。不少学术著作貎似横空出世,自我作古,其实许多研究不是拾人牙慧,就是变相的抄撮” 。“我们想出的每一个新思路,都不免有前人的影子在其中,我们迸发出来的智慧的火花,有时只是前人思想的变形而已” 。因此他强调要“厚积薄发” 。 • 方法创新是基础。前面所列历年优博论文大多能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主要依赖于学者的学问素养。一般来讲,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前均需将已有各种研究方法进行认真的评估,判断各种研究方法之优劣并思考采用新方法的可能。因此,一个好的学者、研究生应该尽量多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理论,掌握多种研究方法。

  13. 章节目应尽量体现出论文的主题与线索。各章围绕主题展开,各节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这是学者良好学术素养的体现。章节目应尽量体现出论文的主题与线索。各章围绕主题展开,各节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这是学者良好学术素养的体现。 • 各章篇幅应大体平衡,尽量做到论文内容完美,结构形式同样完美。如果出理不平衡现象,可适当考虑拆分与合并。 六、两点技巧的处理

  14. 七、多余的话 • 学术研究没有捷径可走。 • “凡是历史上有大成就的人 ,都是有兔子的天才,加上乌龟的功夫的。能够如此,无论是做什么学问,做什么事情,就都可以无敌天下。 ” • “如果没有兔子的天才,就应该学习乌龟的功夫。万不得已学乌龟的功夫,总比学睡觉的兔子好得多”。 • “绝顶聪明的人,多数都是走乌龟的路。” • ——胡适 以此与各位同学共勉!

  15. 谢谢!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