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雨果和 《〈 克伦威尔 〉 序言 》

雨果和 《〈 克伦威尔 〉 序言 》. 制作:张壮乒 学号: 2004050925. ● 生平: 维克多 · 雨果( Hugo Victor 1802--1885 )法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倡导者。 — 1802 年 2 月 26 日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藏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领,母亲信奉旧教,拥护王室,在政治倾向上与父亲不同。雨果青年时期思想比较保守,和母亲的影响有直接联系。

vlad
Download Presentation

雨果和 《〈 克伦威尔 〉 序言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雨果和《〈克伦威尔〉序言》 制作:张壮乒 学号:2004050925

  2. ●生平:维克多·雨果(Hugo Victor 1802--1885)法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倡导者。 — 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藏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领,母亲信奉旧教,拥护王室,在政治倾向上与父亲不同。雨果青年时期思想比较保守,和母亲的影响有直接联系。 —这时期受古典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较深,1822年发表《颂诗集》,歌颂封建王朝和天主教,获国王的年金赏赐;182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冰岛恶魔》,有明显的消极浪漫主义色彩,十分崇拜消极浪漫主义代表夏多布里昂。表示:“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 一、作者生平及创作,时代背景

  3. —消极浪漫主义是没落的旧贵族的思想,在形式上和古典主义不同,但它鼓吹的基督教精神和神秘、忧郁的倾向同样适合封建贵族阶级和教会的需要。—后来雨果逐渐看清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反动面目,于1826年左右公开站到反对波旁王朝的一边,表示对革命的同情。1827年写下剧本《克伦威尔》,在序言中正面阐述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批判伪古典主义,反对“假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有力地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1829年创作剧本《玛丽蓉·德洛尔姆》,1830年《欧那尼》上演。1831年写成小说《巴黎圣母院》,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作品。—从40年代开始,雨果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1841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1850年成为贵族院议员。1846年,雨果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转向资产阶级共和主义。1851年路易·拿破仑发动政变,雨果参与共和党组织的反政变起义,因此遭受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历时十九年。流亡期间达到创作的高潮,发表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消极浪漫主义是没落的旧贵族的思想,在形式上和古典主义不同,但它鼓吹的基督教精神和神秘、忧郁的倾向同样适合封建贵族阶级和教会的需要。—后来雨果逐渐看清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反动面目,于1826年左右公开站到反对波旁王朝的一边,表示对革命的同情。1827年写下剧本《克伦威尔》,在序言中正面阐述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批判伪古典主义,反对“假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有力地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1829年创作剧本《玛丽蓉·德洛尔姆》,1830年《欧那尼》上演。1831年写成小说《巴黎圣母院》,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作品。—从40年代开始,雨果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1841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1850年成为贵族院议员。1846年,雨果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转向资产阶级共和主义。1851年路易·拿破仑发动政变,雨果参与共和党组织的反政变起义,因此遭受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历时十九年。流亡期间达到创作的高潮,发表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

  4. 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拿破仑第二帝国覆灭,他立即回到祖国,参加保卫祖国战斗。1870年巴黎公社起义,开始雨果并不理解,但当起义遭受镇压时,他挺身而出,为公社辩护,保护公社成员。1874年创作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 1885年5月22日,雨果因肺充血,在巴黎逝世,法兰西政府为他举行国葬,两百万人参加了隆重的葬礼。

  5.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背景: — 18世纪末,19世纪,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斗争。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的根基,而且震撼了了几百年来由封建贵族盘踞的整个欧洲。1851年,俄、普、奥等国组成了“神圣同盟”,联合波旁王朝的残余势力,扑向革命的法国。拿破仑与封建列强之间爆发的战争,既维护资产阶级的取得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同时又演变为掠夺性的战争。由“神圣同盟”扶上复辟宝座的波旁王室,只维持了十五六年,在1830年7月26日至28日的三天中,就被人民群众摧枯拉朽地推翻了。随着资本主义的上升发展,英法等国的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19世纪40年代,各国无产阶级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民族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终于发展成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运动。自此以后,欧洲其他各国先后向资本主义过渡。

  6. —这就是19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法国出现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塔尔夫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权宣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原则,引发人们通过竞争夺取权利和财富的幻想。对于贵族而言,大革命使他们失去了天堂,悲观、忧郁的情绪和由于人生虚幻的感慨使他们产生对神秘彼岸的热烈向往。而资产者、小资产者面对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图景在现实面前的破灭,产生失望、苦闷和彷徨的心理。同时,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这就是19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法国出现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塔尔夫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权宣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原则,引发人们通过竞争夺取权利和财富的幻想。对于贵族而言,大革命使他们失去了天堂,悲观、忧郁的情绪和由于人生虚幻的感慨使他们产生对神秘彼岸的热烈向往。而资产者、小资产者面对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图景在现实面前的破灭,产生失望、苦闷和彷徨的心理。同时,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7. 克伦威尔像 — 法国古典主义到了十九世纪初已经成了反动势力恢复旧贵族政权的一种斗争方式,因此通过反对古典主义就成了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重要环节。 —十九世纪的古典主义,在戏剧上的表现:模仿高乃依,拉辛等人的作品,盲目遵从三一律,认为悲剧喜剧不能混淆,诗韵应当高雅,用词不可粗俗等等。浪漫主义与它的斗争往往争取推崇莎士比亚的办法。

  8. 二、《〈克伦威尔〉序言》的文艺观 (一)、浪漫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变革、时代的推进,艺术也要随之变革,更新。 “支配世界的并不永远是同一种性质的文明,或者说得更精确然而更广义一些,并不永远是同一种社会形式。整个人类如同我们每个人一样,经历过生长、发展和成熟得阶段。”雨果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时代、古代和近代三大发展阶段,“而由于诗总是建筑在社会之上”,因此这三个阶段表现了不同的特点: 原始时代——自然是一个整体,牧歌,赞颂——抒情颂诗——《创世纪》 古 代——国家,民族,权利产生、争斗——史 诗—— 荷马史诗 战争英雄,历史 近 代——伟大的基督教宗教精神,肉体——戏 剧—— 莎士比亚戏剧 与灵魂、善与恶,崇高与滑稽 等二元对立,真实世界 — 抒情短歌歌唱永恒,表现伟人,靠理想而生;史诗歌颂历史,表现巨人,借雄伟而存在;戏剧则描绘人生,表现凡人,以真实来维持。 “社会始则歌唱它的梦想,继续叙述它的所为,而最后才描绘它的思想。”

  9. —浪漫主义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它是文学走向真实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浪漫主义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它是文学走向真实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局限:1,把基督教精神看成是真理,而看不到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 2,不符合文学发展的历史,无法解释十七世纪古典文学产生的 原因; 3,以体裁划分文学发展的历史,以一种体裁概括整个时代文学的特点并不科学。

  10. (二)、浪漫主义的美丑对照原则 — 雨果认为基督教的产生,把诗引向真实,使人们看到肉体和灵魂,兽性和神性,恶与善,丑与美在人性中共存。这样,就使文学冲破了古代文学只描绘美的典型的藩篱,滑稽丑怪进入文学之门。 —在浪漫主义的黎明时期,出现了像阿里奥斯特的《疯狂的罗兰》、塞万提斯的《堂·吉柯德》、拉伯雷的《巨人传》等不是描绘美的典型,而是以滑稽丑怪的形式批判当时的社会。这种滑稽丑怪比崇高优美占优势的情况只是暂时的,成熟的浪漫主义文学应该是以美丑对照,美丑结合,描绘美的典型的文学。美丑对照,以丑写美,才能表现美,也才真实。 —美丑对照的作用: 1,只有美丑对照才真实。“在生活中,在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中,存在着两种敌对原则之间无时无刻不有的对立和斗争。”“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艺术只有既写美又写丑,才真实。古典主义只表现美,割裂美丑,失去自然完整的原貌,因而是不真实的。 2,只有美丑对照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崇高与崇高很难产生对照,人们需要任何东西都要有所变化,以便能够休息一下,甚至对美也是如此。相反,滑稽丑怪即似乎是所休息的时间,一种比较的对象,一个出发点,从这里我们靠着一种更新鲜更敏锐的感受朝着美而上升,鲵鱼衬托出水仙,地底的小神使天使显得更美。”

  11. “在新的诗歌中,崇高优美将表现灵魂经过基督教道德净化后的真实状态,而滑稽丑怪则表现人类的兽性。”“美只有一种典型,丑却千变万化。”“在新的诗歌中,崇高优美将表现灵魂经过基督教道德净化后的真实状态,而滑稽丑怪则表现人类的兽性。”“美只有一种典型,丑却千变万化。” —在艺术中美丑对照的方式: 1,角色安排的对照。 “使斯加纳莱勒在唐璜的周围蹦跳,糜菲斯特菲勒在浮士德左右同施。”即正角和丑角对照。 2,人物性格内部美与丑的对照。 人的性格兼有神性和兽性两个方面,那怕是雄才大略的伟人,也总有愚蠢之处,主张写复杂个性,写双重人格的人物,像克伦威尔的性格那样“充满着矛盾,混杂着善于恶,兼有天才和渺小。 ” 3,不同情境的对照。 运用充分的想象,把不同情境对照,或把美的人物与丑的情境相对照,才能使美表现得更彻底、更强烈。如天堂——地狱,仙女——吸血鬼、吃人怪、妖怪 4,情节的对照。 “在戏剧里,形体和心灵都在起作用,人物和情节都被这双重的动因所推动,忽而滑稽突梯,忽而惊心动魄,有时则滑稽突梯与惊心动魄俱头并至。” 5,外在形象和内心品质的对照。

  12. 美丑对照,就是使喜剧和悲剧相对照,又互相融合。喜剧表现人类的兽性,悲剧表现人的灵魂,如果使二者截然分开,就将使恶习和美德都抽象化,从而导致片面,失去真实。如果使二者相互对照,又互相融合,才能使戏剧真实,并使近代的美比古代单纯描写的美更纯净,更伟大,更高尚,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美丑对照原则是浪漫主义的核心立论。它的贡献在于: 1,从理论上阐述了丑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滑稽丑怪事物的描绘的审美意义,从而有益于文艺题材的扩大,使文艺能够更广泛,更真实地反映生活。 2,强调在美丑比较、对立和斗争中表现美,有益于加深文艺反映生活的深度和提高艺术效果。 3,为打破古典主义的悲剧喜剧不能互相混淆的清规戒律,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根据,有利于戏剧艺术的发展。

  13.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席里柯的作品《梅杜萨之筏》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席里柯的作品《梅杜萨之筏》

  14. (三)、浪漫主义的真实原则 — 雨果认为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绝对的现实”,“艺术不可能提供原物。”艺术的领域和自然的领域是不同的,自然和艺术是两回事,彼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艺术除了理想之外,还有尘世和实在的部分。区分了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不同。 —认为浪漫主义文学是一面“集聚的镜子”,非但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还把它集中,凝聚起来,把微光变成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伟大的高高飞翔的翅膀”,这“伟大”的事物就是理想,是一种绝对精神,它照耀这世界,才使世界有光彩。艺术要“充分地写出伟大,通过伟大充分地写出真实。” —雨果的“伟大”就是浪漫主义所追求的人道的、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理想,因而是永恒的,伟大的,体现人的真实,时代的精神。它是一种理想的真实。人道主义精神因此成为衡量艺术真实与否的标准。雨果的《悲惨世界》就是根据这一原则创作的,充满着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为了实现艺术真实,诗人必须运用热情和想象。

  15. — 艺术中真实原则的具体表现: 1,生活的戏和内心的戏交织在一起。要使伟大的精神既照亮人物的外部,也要照亮人物的内心,刻画出体现伟大精神的伟大心灵。描写滑稽丑怪是为了表现崇高优美,但不允许为写丑而写丑,更不允许把丑也崇高化。(刻画内心) 2,“他所达的不是美,而是特征。”但这不应是在一部虚伪和一般的作品之后,加上一点地方色彩,而是要使戏剧弥漫着时代气息,使人感受到时代和气氛都变了。(时代色彩,个性特征) 3,作品的语言既不应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僵化的,老生常谈的韵文,也不应是一般的散文,而是一种自由的、明晓而忠实的韵文。因为这种韵文能使诗句和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能毫不做作地直抒胸臆。(打破古典主义僵化的语言)

  16. (四)、浪漫主义的自由原则 — 浪漫主义戏剧要求打破统一律,打破古典主义规则的束缚。雨果认为,希腊戏剧的一些规则来自于希腊剧场的特殊性和条件,在当时是合乎自然的东西。可是到了十九世纪,就不再适用了。 “时来运至,在这个时代,自由就像光明一样到处风行,唯独没有进入思想界,而思想界本事世界上生来最为自由的,这种现象可说是太离奇了,我们要粉碎各种理论、诗学和体系。我们要剥下粉饰艺术的门面的旧石膏。什么规则,什么典范,都是不存在的。” —自由原则的具体要求: 1,反对抄袭,模仿。认为古代的作品并不是完美的,模仿古代作品就更加不真实。一个有才能的诗人会因模仿而失去本色。戏剧家要从“最根本的源泉汲取营养”。过去有些诗人模仿别人而能伟大,因为他们模仿的只是形式,他们还听从自然和自己天才的特点,保持自己的本色。因此,艺术是天才的产物。 2,反对“三一律”,只保存情节一致。时间、地点一致都是荒谬的,只有“剧情或整体的一致是唯一正确而有根据的”,因为它建立在心无二用的这一事实之上,因而是必须的。情节一致和情节单调不能混为一谈。

  17. 三、影响和评价 —《〈克伦威尔〉序言》是一篇浪漫主义的宣言,它提出:人物不一定是贵族,情节打破“三一律”,语言不是贵族语言,戏剧形式主张悲喜剧结合等,全面向伪古典主义宣战,批判伪古典主义所奉行的清规戒律,从浪漫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出发,彻底地挖掉伪古典主义赖以生存的立论基础,提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艺术真实原则,对照原则,自由原则,强调资产阶级的美学理想,成为法国浪漫派的旗帜。 —“序言”提出的浪漫主义引发了自由主义的文学运动,召唤着为自由而战的艺术家,形成包括雨果、缪塞、戈蒂耶、大仲马以及后来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斯丹达、梅里美在内的大队伍,反对封建复辟,探讨摆脱旧的文学形式等艺术问题。 —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它追求理想,崇尚自我,充分表现激越情感,以及奇特的情节、夸张的手法 ,适应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推动了世界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