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黃峰蕙 陳秋蓉 蘇家葳 郭惠玲

南台科技大學企管系 健康涉入量表:以均衡飲食為例. 黃峰蕙 陳秋蓉 蘇家葳 郭惠玲. 報告內容. 前言 文獻探討 研究方法 分析結果 結論與建議. 1. 前言 ─ 研究背景. 涉入 (involvement) 在消費者行為的探討上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涉入被廣泛應用於廣告、產品、購買決策等三個領域的研究,而且也證明相當成功 ( Zaichowsky, 1985 )。

vaugh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黃峰蕙 陳秋蓉 蘇家葳 郭惠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南台科技大學企管系 健康涉入量表:以均衡飲食為例 黃峰蕙 陳秋蓉 蘇家葳 郭惠玲

  2. 報告內容 • 前言 • 文獻探討 • 研究方法 • 分析結果 • 結論與建議

  3. 1.前言─研究背景 • 涉入(involvement)在消費者行為的探討上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涉入被廣泛應用於廣告、產品、購買決策等三個領域的研究,而且也證明相當成功(Zaichowsky, 1985)。 • Bearden、Netmeyer及Mobley(1993)指出從1976年來有關產品的涉入量表有十四種之多,且所有量表皆有一個特點,亦即所有衡量的對象都是消費者對產品或是廣告的涉入程度。

  4. 1.前言─研究動機

  5. 涉入量表的衡量構面-三面向 • Zaichkowsky (1994)個人涉入量表因為只包含兩個構面(認知及情感),(Personal Involvement Inventory,簡稱PII) • Laurent and Kapferer (1993)發展的CIP量表包含五個構面(興趣、象徵性、愉悅性、風險可能性、風險重要性) • 涉及衡量產品或廣告所帶來的關注、愉悅或象徵自我等衡量用詞,例如「感到有趣的」、「令人興奮的」「會讓我覺得很愉快」、「我特別喜歡」等,卻都難以應用於衡量健康議題之涉入程度。 認知重要性 或 相關性 風險 愉悅、象徵性 或 興趣

  6. 1.前言─研究目的 • 本研究提議從「效益」角度來包含愉悅、象徵性或興趣。則效益構面可以應用於原來的產品、廣告、服務,因此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提議以認知(重要性與相關性)、效益、及風險三構面來衡量健康涉入。 二、以均衡飲食議題為例,來驗證健康涉入量表之信度及效度。

  7. 2.文獻探討─2.1涉入 • 涉入的概念最早是由Sheriff與Cantril(1947)年於「社會判斷理論」中提出「自我涉入(Ego Involvement)」,認為一個人對某一事件的自我涉入越高,其能接受相反意見的空間越小。 • 因為本研究所討論的涉入量表屬於產品涉入,以下討論以產品涉入及議題涉入的概念定義為限。

  8. 本研究對健康涉入的概念定義為: 基於本身健康的需求、價值觀、相關知識與過去經驗,因而對健康議題的關心程度。

  9. 2.文獻探討─2.2涉入量表

  10. 產品涉入量表的衡量構面大略可分為三個面向 (1)認知重要性與相關性 (2)愉悅與象徵性或興趣 (3)風險 若要直接引用學者們已建構的產品涉入量表來衡量健康涉入,其第二構面的愉悅、象徵性與興趣在語意上很難適用於衡量個人對於健康涉入的程度。

  11. 3.研究方法 3.1 健康涉入量表構面 健康涉入 三大構面 認知 效益 風險

  12. 4.分析結果 4.1 問卷回收 本研究共發放310份正式問卷,內含測量再測信度50份與平行信度50份,此外再發放210份(包含飲食行為的衡量項目,以供檢測效標效度),問卷回收200份為有效問卷,其餘10份為無效問卷,故有效問卷共計300份。

  13. 4.分析結果 4.2 再測信度與平行信度

  14. 4.分析結果 4.2 再測信度與平行信度

  15. 4.分析結果 4.2 再測信度與平行信度

  16. 4.分析結果 4.3驗證性因素分析與信、效度分析

  17. 4.分析結果 4.3驗證性因素分析與信、效度分析 刪除風險構面之一階驗證性因素分析 ※Kline (2005)主張相關係數小於0.85,就具有區別效度 ◎認知構面與生理效益構面的相關係數為0.5 ◎認知構面與心理效益構面的相關係數為0.71 ◎生理構面與心理效益構面的相關係數為0.75 • 建構信度:CR ≧ 0.7 • 因素負荷量:FL ≧ 0.71 • 平均變異數抽取量: • AVE≧ 0.5

  18. 4.分析結果 4.3驗證性因素分析與信、效度分析 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 • 建構信度:CR ≧ 0.7 • 因素負荷量:FL ≧ 0.71 • 平均變異數抽取量:AVE≧ 0.5 二階CFA的配適度數據(請見左表),大多數指標值都達到標準值,只有AGFI為0.894,略小於標準值的0.9;卡方自由度比值2.40,略大於標準值2.0。

  19. 4.分析結果 4.3驗證性因素分析與信、效度分析 ※檢測效標效度 本研究選擇均衡飲食行為做為效標變數,並自行編製11題問項來衡量均衡飲食行為,從回收問卷200份結果分析中得到,原11題問項中只有3題(選用高纖食物的因素負荷值為0.73、保持健康飲食的因素負荷值為0.83及了解健康飲食好處的因素負荷值為0.75)達到不錯的收斂效度,其平均變異數抽取值為0.59,建構信度為0.68。 模式適配度的數據如左表,大部分的指標都符合標準值,只有AGFI值為0.871,略小於標準值的0.9。

  20. .71 I1 重要 4.分析結果 4.3驗證性因素分析與信、效度分析 .72 與我息息相關 I2 .84 .76 R1 .85 對我有意義 I3 .87 .59 .58 .77 想進一步了解 I4 Ry F1 .71 .51 .53 有需要的 I6 .76 .50 選用高纖食物 y1 .73 身體上的不舒服 I21 R2 .71 .15 .68 .85 .38 .83 .59 -.27 .92 .77 看醫生次數 保持健康飲食 y2 Y X I22 F2 .21 .97 .94 .75 I23 .57 .66 使用藥物機會 .23 了解健康飲食好處 .41 y3 .44 .98 I24 .20 身心功能狀態 R3 .42 .97 .65 18 增加健康知識 .68 .82 F3 I20 生活作息更健康 .68 .47 .78 I9 喜好 .48 .60 I10 想要 健康涉入(圖中的X變數)與均衡飲食行為(圖中的Y變數)的相關係數為0.38,其解釋變異量(R平方)達到0.15。

  21. 5.1結論 • 問卷填達者年齡在30歲以上的人佔69%,其驗證結果發現在認知的第一構面與原來的PII量表題項相類似,故發展認知構面可直接引用PII量表。 • 效益構面可細分為心理效益與生理效益兩個子構面。認知、生理效益及心理效益三構面,共十三題的量表經過驗證性因素分析,其實證數據都呈現不錯的信度與效度。

  22. 5.1結論 • 風險構面中卻無法達到預期的信效度,因而被刪除。推論其原因可能是飲食行為對於民眾的健康並不一定呈現立即明顯的影響,造成風險構面在均衡飲食中不被顯著重視 • 另外的一個影響因素可能來自填答者幾乎都在五十歲以下,其健康狀態應該還不致於有明顯的困擾,也就對於飲食的影響較難感受到立即的威脅,因此風險構面在本研究的實證數據上未能成立。

  23. 5.2後續研究 • 效益構面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對健康下過一個定義 :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體質健壯」 本研究結果顯示效益分為生理及心理二大構面,與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有吻合的跡象,因此建議未來學者針對效益構面可以再增加社會構面。

  24. 5.2後續研究 • 風險構面 本研究對象以30歲以上屬中壯年階層為主,從不良的飲食習慣所引發的疾病大部分屬於慢性病,例如高血壓、高血脂或高血糖等,若從年齡因素中推論民眾在此年紀其健康狀態應屬尚可,因此針對均衡飲食行為可能不會特別關心或是去實踐。 後續的實證健康議題可以選擇較具風險的重大疾病或是高齡者的研究對象,以檢測風險構面是否能存在於衡量健康涉入的構面中。

  25.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26. Q & A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