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 司马迁. 制作者:浙江丽水师专附属高中 汤蓓蕾. 司马迁和 《 史记 》. 司马迁, 西汉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 《 史记 》 。.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 史记 · 太史公自序 》 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vani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报任安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报任安书 司马迁 制作者:浙江丽水师专附属高中 汤蓓蕾

  2. 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元封三年,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3.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初年三千年的历史。分10表、 8书、12本纪,30世家,72列传,共130篇。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 报任安书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 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司马迁

  5. 背景介绍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6. 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 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

  7. 思考: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思考: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此文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债。 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第1段) 复信内容:①地位低下(主上所戏弄,流俗之所轻),身遭极辱,不能胜任。(第2、3段) ②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4、5段) ③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第6段)

  8. 司马迁再拜言 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 请略陈固陋 阕然久不报 幸勿为过 谦辞与敬辞 拜两拜 情义 诚挚恳切 怨望 效法 固塞鄙陋的意见(形做名) 隔了很久 回复 责备 牛马走、辱、幸 结合注释阅读第一段,概括此段的内容。 第一段: 先说任安信的内容,再就迟复表示歉意,说明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

  9.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概括其主要内容。结合注释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 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地位卑微,在周围人眼里罪有应得,死也不能显示气节。 请解释上面一段文字中红体字的意义用法。

  10. 结合注释阅读“人固有一死”到“最下腐刑极矣”,概括此段内容。结合注释阅读“人固有一死”到“最下腐刑极矣”,概括此段内容。 不辱: 不辱先,不辱身,不辱理色,不辱辞令 受辱: 诎体受辱,易服受辱,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剔毛发、婴金铁受辱,毁肌肤、断支体受辱,腐刑(受)极(辱) ∈说明自己受了奇耻大辱,无颜苟活

  11. 结合注释阅读“传曰”到“曷足贵乎”,概括此段内容。结合注释阅读“传曰”到“曷足贵乎”,概括此段内容。 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阱槛之中,摇尾而求食 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 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身处困境,人的志气会逐渐走向衰弱 此处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说明这一道理? 比喻 对比

  12. 结合注释阅读“且西伯”到本段结束,概括此部分内容。结合注释阅读“且西伯”到本段结束,概括此部分内容。 西伯(周文王)——拘牖里 李斯——具五刑 淮阴(韩信)——受械 彭越、张敖——系狱 绛侯(周勃)——囚于请室 魏其——衣赭关三木 季布——为朱家钳奴 灌夫——受辱居室 ∈忍辱偷生,古今一体 暗示自己也想“隐忍苟活”

  13. 课文的第二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课文的第二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两个层次。 (1)自己史官地位低微,“为流俗之所轻”,与“蝼蚁”无异; (2)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 上面两点都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

  14. 结合注释阅读第三段,概括此段的内容。 直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 不为父母妻子 不是因为缺乏勇气 让文采流传后世

  15. 结合注释阅读第四段,概括此段的内容。 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 ∈受辱后“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终于成功 相信自己也能成功 进一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

  16. 结合注释阅读第五段,概括此段的内容。 第五段:创作《史记》的目的和《史记》的内容、体例。 第四五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4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 第5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 第4段的人物是第5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 首先上段已经叙述了自己所受的极辱,自然会让人想到他何以能“苟活”,在第5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7. 结合注释阅读第六段,概括此段的内容。 第六段:表明自己现在的心情和对人生的看法。 最后一段里哪些句字照应前文,哪些句子写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第六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 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18. 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对答复迟表示歉意,引出自陈己志。 第二部分: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 第四部分:书信结尾。 请概括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文章的主旨。  总分总结构 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19. 了解司马迁其人 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 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A、司马迁强调“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B、“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因为《史记》没有完成。 C、“盖西伯拘而演《周易》……《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司马迁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

  20. 了解本文的特点 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A、“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B、“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 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 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第五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 第六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21. 请找出文中的铺排句和用典句。1、铺排句: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请找出文中的铺排句和用典句。1、铺排句: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用典句: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且西伯,伯也,拘牖里;李斯,相也,具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具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居室。

  22. 集 评 • 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陵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陵废。”——清·包世臣 • 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忧思,则又直与《离骚》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对垒。文情至此极矣。 ——吴楚材《古文观止》评

  23. 诎体受辱 见狱吏则头枪地 及以至是 及罪至罔加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思垂空文以自见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假字

  24. 司马迁再拜言 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 请略陈固陋 阕然久不报 幸勿为过 谦辞与敬辞 拜两拜 情义、诚挚恳切 怨望、效法 固塞鄙陋的意见,形做名 隔了很久,回复 责备 牛马走、辱、幸 解释下列加点词:

  25. 流俗所轻也 不与能死节者比 特以为智穷罪极 卒就死耳 用之所趋异也 积微约之渐也 具于五刑 审矣,何足怪也 殆为此乎? 轻视 称许、相提并论 只是 最终 因为 浸渍,渐进 受(刑械) 清楚明白 大概

  26. 仆于妻子何如哉 亦颇识去就之分 恨私心有所不尽 鄙陋没世 仲尼厄而作《春秋》 不韦迁蜀 发愤之所为作也 以舒其愤 仆窃不逊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如何 职分(界限) 遗憾 终结一生 困穷 贬谪 愤懑 舒散 不谦虚 散乱的文献 考订;纲纪、规律

  27. 会遭此祸 虽万被戮,岂有毁哉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通其狂惑 今虽欲自雕琢 曼辞以自饰 书不能悉意 恰逢,正好 即使 即使 达(抒发) 现在 美好 完全,尽

  28. 文句翻译 1、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往日承蒙您写信给我,教导我务必慎重地待人接物,并推荐贤能之士。 2、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似乎是抱怨我没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而附和俗人的看法。我并非如此。

  29. 文句翻译 3、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假使我受到法律制裁被处死刑,就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跟蝼蚁(之死)有什么不同?而世人又不会将我与能死节的人同等看待,只认为我智力穷尽,罪过极大,不能自己解脱,终于去死而已。

  30. 文句翻译 4、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我的先人,没有获得丹书、铁券那样的特大功勋,所从事的是起草文书、编写史料、记录天象、制定律历的工作,(其职位)接近于占卜之官和太祝之间,本来就是皇上所戏弄,当成乐师、优伶一样畜养的人,为流俗所轻视。

  31. 文句翻译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也。定计于鲜也。 所以,对士人来说,(即使是)在地上画一座牢狱,那情势也叫人不敢进去;(即使是)一个木制的狱吏,也不敢跟它对质,必须在遇刑前自杀(以免受辱)。

  32. 文句翻译 6、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在这个时候,看见狱吏就以头碰地,看到狱卒就胆战心惊。为什么呢?这(也)是以威力制约逐步发展的结果啊。待到已经到了这一步,还说不受辱,不过是所谓“脸皮厚”罢了,哪里说得上尊贵呢?

  33. 文句翻译 7、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坚强或软弱,都是由形势决定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一个人不能早在遇刑前就自杀,因而渐渐志气衰微,待到受杖刑,这才想到要死于名节,离名节不是太远了吗?

  34. 文句翻译 8、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就人的本性而言,没有不贪生厌死的,(难免要)怀念父母和妻子儿女;至于为正义和公理所激奋的人,则不是这样,那是因为有所不得已的缘故。

  35. 文句翻译 9、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我虽然怯懦,想苟全性命,却很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何至于甘心接受绳捆索绑的侮辱呢! 10、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

  36. 文句翻译 11、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我不自量力,近来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无用的言辞上,搜集世上散失的文献,粗略地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统观他们由始至终的过程,考查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规律。

  37. 文句翻译 1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使它流行于大都会,这样我就补偿了前番下狱受刑所遭到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哪里有悔恨呢!可是,这番话只能说给有见识的人听,对俗人就难说了。

  38. 铺排句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9. 用典句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且西伯,伯也,拘牖里;李斯,相也,具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具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居室。

  40. 司马迁下狱之后受尽酷刑,“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直至受宫刑。 精神上也受到残酷的迫害,“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毁谤耻笑接踵而来。 在这种可怕的舆论压力下,他直至没有面目再上父母的丘墓,“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

  41.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书信。正是他将峻洁的人品、伟大的精神自现于后世的力作。司马迁在信中结尾处断言:“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他的期望没有落空:如果说五十六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是他留下的一座耸入云霄的巍峨大厦的话,那么,《报任安书》则为他在这座大厦前,留下了一座崇高的汉白玉雕像,在它的底座上铭刻着六个大字:“述往事,思来者”——而高高屹立的他,则正以身处黑暗时代的悲愤、正直,而又“桀骜不驯”的深沉目光,注视着千秋万代。《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书信。正是他将峻洁的人品、伟大的精神自现于后世的力作。司马迁在信中结尾处断言:“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他的期望没有落空:如果说五十六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是他留下的一座耸入云霄的巍峨大厦的话,那么,《报任安书》则为他在这座大厦前,留下了一座崇高的汉白玉雕像,在它的底座上铭刻着六个大字:“述往事,思来者”——而高高屹立的他,则正以身处黑暗时代的悲愤、正直,而又“桀骜不驯”的深沉目光,注视着千秋万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