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9.4 电容器陶瓷

§9.4 电容器陶瓷. 电容器陶瓷( ceramic for capacitor ) —— 指主要用于制造电容器介质的陶瓷 , 具有介电常数高、介质损耗小等特点; 使用的材料: 金红石 和各种 钛酸盐 、 锆酸盐 、 锡酸盐 等 ; 目前, 陶瓷电容器 已成为 产量最大 、 电容量覆盖范围最广 、 最主要 的 一大类电容器 。. 一、分类(四大类). 非铁电陶瓷 : 非极性的线性介质 , P∝ E 外 , ε 不太高,在 10 1 ~ 10 2 量级; 高频损耗小 , ε ~ T 呈线性关系 ;其 温度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好 ,又称为 热补偿电容器陶瓷 或 高频电容器陶瓷 ;

urba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9.4 电容器陶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9.4 电容器陶瓷 电容器陶瓷(ceramic for capacitor) ——指主要用于制造电容器介质的陶瓷,具有介电常数高、介质损耗小等特点; 使用的材料:金红石和各种钛酸盐、锆酸盐、锡酸盐等 ; 目前,陶瓷电容器已成为产量最大、电容量覆盖范围最广、最主要的一大类电容器。

  2. 一、分类(四大类) 非铁电陶瓷:非极性的线性介质,P∝E外,ε不太高,在101~102量级;高频损耗小,ε~T呈线性关系;其温度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好,又称为热补偿电容器陶瓷或高频电容器陶瓷; 铁电陶瓷:一般不含Fe,极性的非线性介质,存在铁电畴,电滞迴线、居里点等,它的主要性能是介电常数很高(103~104量级)且呈非线性,亦称为强介电常数电容器陶瓷; 反铁电陶瓷:在转变温度下,邻近晶胞沿反向平行方向自发极化,P~E呈双电滞迴线,存在反铁电居里点; 半导体陶瓷:利用半导电的陶瓷在晶粒界面或电极界面上所形成的阻挡层,其等效介电常数非常高(104~105量级)。

  3. 二、非铁电电容器陶瓷 包括以TiO2、RTiO3、RZrO3、RSnO3、RNbO3为基的体系 1.金红石 (1)结构、特点 晶系  热稳定性 金红石四方 4.21 114 Tm时热力学稳定 TiO2(高)板钛矿斜方 4.11 78 加热 锐钛矿四方 3.87 48 可见, 与晶格的排列紧密程度有关, 大, 亦大; 转化为金红石

  4. 纯TiO2: 在氧气中:Tm=1870℃ 在空气中:Tm=1830℃, Ti4+ 还原Ti3+,放出氧; ∴化学式为: TiO1.996,呈深蓝色,还原后的TiO2具有n型半导体的性质。 (2)制备工艺 天然很少见,人工合成。配方很多,但基本相似,所有的配方中都含有二氧化钛,而且是以TiO2为主,烧结陶瓷中的主晶相是金红石。 书p249, Tabel 9.11给出了几种配方,需要时可查阅。

  5. 为获得电气性能优良的金红石瓷,制备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为获得电气性能优良的金红石瓷,制备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A. 准确配方,TiO2生料+预烧料按比例配合使用, B.防止SiO2杂质混入,选用刚玉磨球和内衬; ∵ SiO2会使陶瓷的↘↘,如图9.4.1所示; C.烧成温度:1325土10℃ D.氧化气氛:防止Ti4+ 还原Ti3+ E.快速冷却,防止金红石再结晶,使瓷件晶粒细而致密,从而可提高瓷件的热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以及介电强度。 总之 ,准确的配方和合理的工艺路线对金红石瓷产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求最佳方案。

  6. 图9.4.1 金红石瓷ε、TKε与SiO2杂质含量的关系

  7. (3)性能 A.老化问题 金红石瓷和其他含钛陶瓷在高温和直流电场的长期作用下,介电性能会恶化,电导随时间急剧增加,甚至发生热击穿,产品的颜色会逐渐由鲜黄色变成灰黑色,这种现象称为老化现象。 B.再生性 如果在击穿前除去直流电场,并停留在原老化温度下若干时间,则样品的电阻会提高到起始值,颜色也会恢复到鲜黄色,这种性能恢复的现象称为再生。 C. 在交流电场下含钛陶瓷不会老化 金红石瓷介电常数与频率、温度的关系见图9.4.2 金红瓷的主要性能见P250 Tabel 9.12。

  8. 图9.4.2 金红石瓷与T和f的关系 目前,人们仍在不断研究和改进金红石瓷的电性能,主要围绕降低tgδ和TK,提高进行。 有资料报导,添加CaTiSiO5可以获得ε=80,TKε=(0土20)× 10-6/℃, tgδ≈1×10-4的电性能,其配方组成为TiO285%、CaTiSiO515%.

  9. 2. 以钛酸盐为基的非铁电陶瓷 包括CaTiO3、MgTiO3、 SrTiO3陶瓷,是我国正在生产的一类比较重要陶瓷。 以钛酸镁陶瓷的生产工艺和有关性能为例加以介绍。 正钛酸镁 2MgO·TiO2 TiO2+MgO偏钛酸镁 MgO·TiO2 二钛酸镁 MgO·2TiO2 系统相图如图9.4.3所示

  10. 图9.4.3 MgO—TiO2系统相图 一般情况下,TiO2与MgO化合总是优先生成正钛酸镁,而很难生成偏钛酸镁。

  11. 图9.4.4 TiO2—MgO系组成 与TKε的关系 为了降低烧成温度,采用加少量助熔剂的方法。 助熔剂有两类: (1) 在高温下变成液相的助熔剂。例如MgCl2、BaCl2、PbO、 Bi2O3、H2BO3等,这类助熔剂会导致烧成范围变窄,因此很少使用; (2) 能与配方中其他组分形成低共熔物的助熔剂,如ZnO、CaF2、滑石等,这类助熔剂能有效地改善烧结性能; 为了防止TiO2还原,可以加入少量MnCO3。

  12. 电容器陶瓷是结晶态陶瓷,主晶相含量很高。因此可通过掺杂改性提高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形成很复杂的化学组成。电容器陶瓷是结晶态陶瓷,主晶相含量很高。因此可通过掺杂改性提高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形成很复杂的化学组成。 例如,为了调整MgO—TiO2系统的ε及它的TKε,可以加入CaTiO3、SrO、BaO、La2O3等。 实际上,它们已属于TiO2—MgO—CaO、TiO2—MgO—SrO、TiO2—MgO—BaO、TiO—MgO— La2O3三元系统。 镁镧钛三元系的组成与ε、TKε、tgδ、烧结温度范围的关系如图9.4.5、图9.4.6、图9.4.7和图9.4.8所示。

  13. 图9.4.6 MT—LT—T系瓷料组成与介电常数的关系(室温1MHz) 图9.4.7 MT—LT—T系瓷料的介质损耗角正切与组成关系(室温1MHz) 图9.4.8 MT—LT—T系瓷料的介电常数温度系数与组成关系 图9.4.9 MT—LT—T系瓷料烧结温度范围分布图

  14. 3. 以锡酸盐为基的陶瓷 Ca、Sr、Ba与SnO2生成的锡酸盐高,T烧结低,适宜于制造高频下工作的陶瓷电容器; 由于我国有丰富的锡和方解石,所以以锡酸钙为基的电容器陶瓷大量生产。 SnO2 54.2% CaCO3(方解石) 39.7% 配方BaCO3 3.6% TiO2 1.4% 石英粉 1.1% 烧成温度:1340±20℃;烧成周期:11~12小时 为防止晶粒长大,破坏瓷料的电性能,保温时间应短,冷却速率应快; 由于瓷体需要快冷,故体积大,形状复杂的瓷体制造有困难。 过量的CaCO3,是为了克服游离的SnO2,减小电导率。

  15. 4. 以铌酸盐为基的陶瓷 我国生产的高频铌酸盐瓷料有两大类: (1)铌铋镁系统(MgO—Bi2O3—Nb2O5) (2)铌铋锌系统(ZnO—Bi2O3—Nb2O5) 共同特点:烧成温度低于 920℃ 可采用银为电极制成独石结构电容器。 铌铋镁瓷特点:介电常数高达150左右,生产工艺稳定,不含铅,公害较小,在 300小时的热负荷条件下(85土5℃,110伏直流电压)无击穿现象,绝缘电阻不下降,保持在1011。

  16. 图9.4.10 BaTiO3晶胞结构 三、铁电电容器陶瓷 铁电电容器陶瓷种类很多,最重要的是以钛酸钡或钛酸钡基固溶体为主晶相的铁电陶瓷。 1.钛酸钡基瓷的显微结构 BaTiO3主晶相:钙钛矿结构 T居=120℃ T居>120℃,立方,无铁电性 T居<120℃,四方,铁电相 ∵T<Tc时,晶体结构发生畸变, Ba2+和Ti4+相对于O2-发生位 移,产生偶极矩,即自发极化。

  17. 纯BaTiO3常温:=1600 T=Tc: =10000 TK, ~随电压变化大,压电性和电致伸缩强,烧成收缩大 ∴ 常用于制作小型、大容量电容器。 2.晶界效应的利用 在BaTiO3陶瓷中,除了BaTiO3主晶相以外,其他相统称为晶界层(或边界层),晶界层可能是玻璃相或是晶相,晶界层的存在对陶瓷性能产生重要的作用或者是决定性的作用。

  18. 图9.4.11 晶界层示意图 (a)晶界层为低介电相; (b)等效电路图 图9.4.11是晶界层示意图,利用晶界效应,可作成大容量的陶瓷电容器。 例如:将掺有少量稀土元素(如La)的半导体BaTiO3陶瓷表面涂以金属氧化物,如Bi2O3, CuO等,然后在950~1250℃氧化气氛下热处理,使金属氧化物沿晶粒边界扩散,晶界便会变成绝缘层,而晶粒内部仍为半导体,晶粒边界层厚度d相当于电容器的介质层, d很小,所以C可以很大。 ∴Fig.9.4.11的晶界层等效于两个电容的串联。 =20000~80000,C=0.5F/45V, 适合在100MHz以上电路中使用,在集成电路中很有前途!

  19. 3. BaTiO3基瓷的配方 • 在 BaTiO3基础上掺进不同的添加物,或采用不同的工艺路线,可对铁电瓷料进行改性,满足高介电低变化率、高压、低损耗等要求。 • 例如对高介电铁电瓷料,我国最早研制的BaTiO3—CaSnO3系统,加入少量MnCO3和ZnO,ε=11500,居里峰在20℃左右,但容量变化率大,负温度范围损耗很大; • 为了提高介电常数,满足10万pF的小型瓷介单片电容器的要求, 对BaTiO3—CaSnO3系统作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在BaTiO3烧块中加入少量SrTiO3,配方中加入少量WO3和MnCO3,再配合适当的工艺,可获得ε>20000的瓷料,但存在烧成温度较高,老化率较大的缺点;

  20. 随着瓷介电容器的微小型化,已经研制出了ε>30000的铁电电容器瓷料;随着瓷介电容器的微小型化,已经研制出了ε>30000的铁电电容器瓷料; • 利用Bi2(SnO3)3对BaTiO3有强烈压峰效应而研制的BaTiO3-Bi2(SnO3)3系低变化率铁电瓷料; • BaTiO3基半导体电容器陶瓷等。 四、反铁电电容器陶瓷 最常用的是由PbZrO3或以PbZrO3为基的固溶体所组成的反铁电体。

  21. 1. 定义与用途 (1)定义: ——在转变温度下,邻近晶胞沿反向平行方向自发极化的材料,它的P~E呈双电滞迴线,存在反铁电居里点。 (2)用途: A. 制备储能电容器(储能密度高,释放充分); B. 制作机电换能器(利用反铁电态和铁电态相变时产生的形变); C. 制作低频宽带延迟线,介质天线,非线性元件等; D. 还可用于低频声纳系统.

  22. 2.组成和生产工艺 由储能公式: 可知,对于反铁电陶瓷储能电容器材料,和E大是有利的,其中,E是极化电场的场强,越高越好。 纯PbZrO3由于烧结密度小,易被击穿,无法适应使用相变场强高的要求,不能作储能器使用。 加入l%左右的铅铋硼硅酸盐玻璃,在1000℃烧成的瓷片,直流场强40MV/m时储能密度可达2.1MJ/m3,但其使用寿命短,特别是在交流电场下使用时更是如此。

  23. 目前,主要有两个系列的固溶体,分别是: Pb(Zr、Ti、Sn)O3为基,用Nb5+代替部分(Zr、Ti、Sn); ro:Pb(Zr、Ti、Sn)O3为基,用La3+代替部分pb2+。 反铁电陶瓷生产工艺: 配料合成 预烧 粉碎 成型 烧成 为了使瓷件能达细晶结构,细粉粒度要求2~4m,在预烧和烧成过程中应保持PbO气氛。

  24.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