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第三章 重 量 分 析 法

第三章 重 量 分 析 法. § 3.1 重量分析法概述.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 §3.2 沉淀重量法. 基本概念 沉淀法的分析过程 重量法对沉淀的要求. 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沉淀的溶解度与溶度积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沉淀的纯度及影响因素 沉淀的形成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 相关计算. § 3 - 1 重量分析概述. 一、重量分析法. 通过称量被测组分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百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分 离. 称 量. 二、分 类. 被测组分具有挥发性, 通过 加热 或其它方法

toch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重 量 分 析 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重 量 分 析 法

  2. §3.1重量分析法概述 •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 •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 §3.2 沉淀重量法 • 基本概念 • 沉淀法的分析过程 • 重量法对沉淀的要求

  3. 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 沉淀的溶解度与溶度积 •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 沉淀的纯度及影响因素 • 沉淀的形成 •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 • 相关计算

  4. §3-1重量分析概述 一、重量分析法 通过称量被测组分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百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分 离 称 量

  5. 二、分 类 被测组分具有挥发性, 通过加热或其它方法 使被测组分气化逸出 失重法 • 挥发法 吸收法 利用某种已恒重的吸 收剂将挥发性组分定 量吸收

  6. 萃取法

  7. e e H2O SO42- Cu2+ Cu2+ SO42- • 电解法 例: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电解CuSO4 阳极反应 2H2O = O2↑+ 4H+ + 4e 阴极反应 Cu2+ + 2e = Cu↓

  8. BaCl2 熔融 过滤、洗涤 灼 烧 利用沉淀反应使被测组分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后,烘干或灼烧成为组成一定的物质,然后称其质量,再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 沉淀法 煤样 Na2SO4 BaSO4 称 量 BaSO4

  9. 三、特 点 不需用基准物质 准确度高 不适用于微量分析 程序长、费时

  10. §3-2沉 淀 法 沉淀重量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 一、几个基本概念 向试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的形式沉淀出来,所得的沉淀称为沉淀形式。 1. 沉淀形式 沉淀形式经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后得到称量形式。 2. 称量形式

  11. 3. 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关系 • 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测定C1-时,加入沉淀剂AgNO3得到AgCl沉淀,此时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相同。但测定Mg2+时,沉淀形式为MgNH4PO4,经灼烧后得到的称量形式为Mg2P2O7,则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不同。 BaSO4------BaSO4 CaCO3-----CaO CaC2O4-----CaO, Al(OH)3-----Al2O3

  12. 沉淀剂 溶 解 过 滤 洗涤 烘 干 称 量 或灼烧 二、分析过程: 试 样 沉淀形式 计 算 称量形式 • 试样的称取、溶解(或熔融) • 沉淀的制备 •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 • 分析结果的计算

  13. 试 样 的 称 取 和 溶 解 • 均匀性、代表性 • 如需要,试样应事先干燥 • 取样量根据沉淀的称量形式确定 • 试样溶解后,配制成100~200mL溶液

  14. 沉 淀 的 制 备 一、重量法对沉淀的要求 被测组分沉淀完全 所得沉淀纯净 (一)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 1. 沉淀的溶解度小,溶解损失≤0.1mg; • 沉淀必须纯净; • 沉淀应易于洗涤、过滤;

  15. (二)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 1. 应有固定、已知的组成; • 要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 • 应有尽可能大的摩尔质量。 要求沉淀剂:较高的选择性、烘干或灼 烧时易于挥发除去

  16. 二、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沉淀完全:沉淀的溶解损失≤0.1mg (一) 沉淀的溶解度与溶度积 1. 沉淀的溶解度 离解 M+ +A- MA(固) 沉淀平衡 MA(水) 以分子形式溶解

  17. 固有溶解度S0:微溶化合物的分子溶解度 (T一定时,aMA(水)为一极小常数) 溶解度 S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当沉淀与溶解达到平衡时所溶解的最大量。为水中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之和。

  18. 2. 沉淀的活度积和溶度积 MA( l ) M+ +A- 活度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

  19. 3. 沉淀的溶解度和溶度积 纯水中: MA型沉淀: M m A n型沉淀 M m A n mM+ +nA-

  20. (二)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当沉淀达到平衡后,若加入组成沉淀的构晶离子,使沉淀溶解度降低的现象。 1. 同离子效应 (1)构晶离子:与沉淀组成相同的离子 (2) MA M+ + A- S S

  21. 例:用BaSO4重量法测定SO42-含量时,以BaCL2为沉淀例:用BaSO4重量法测定SO42-含量时,以BaCL2为沉淀 剂,计算等量和过量0.01mol/L加入Ba2+时,在 200ml溶液中BaSO4沉淀的溶解损失 解:

  22. (3)利用同离子效应是使沉淀完全的重要措施之一。(3)利用同离子效应是使沉淀完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 一般沉淀剂过量50~100%; • 难以挥发除去的沉淀剂过量20~30%; • 注意:沉淀剂不要过量太多。 难溶化合物溶液中存在着非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盐类,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2. 盐效应(异离子效应)

  23. (1) 产生原因: 以MA型沉淀为例: 在一定温度下,Kaq为定值 离子浓度 离子强度 活度系数γi

  24. 盐效应曲线 BaSO4 S/S0 1.6 1.4 1.2 1.0 AgCl 0.001 0.005 0.01 KNO3 / (mol·L-1)

  25. S 减小,同离子效应占优 S增大,盐效应占优 (2)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是相互联系、互 相对立的两种因素。

  26. 溶液的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3. pH效应(酸效应) (1) 产生原因: 组成沉淀的构晶离子与溶液中的H+或O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使构晶离子浓度减小,沉淀溶解度增大。

  27. (2) 强酸盐的溶解度受酸度影响不显著; 对弱酸盐影响比较明显,组成盐的酸越弱,影响越大。 当溶液中存在能与构晶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配位剂时,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甚至完全溶解的现象。 4. 配位效应 (1) 配体来源:一是外来配体;二是沉淀 剂本身就是配位剂。

  28. 10 同离子效应 8 配位作用 6 4 Sx10-6 mol/L 2 S最小 0 5 4 3 2 1 0 pCl pCl=2.4 S(AgCl)-pCl曲线

  29. 3. 其他影响因素 • 温度: • T↑ S ↑溶解损失↑ • 溶剂的极性: • 相似相溶 • 溶剂的极性: • 相似相溶 • 沉淀颗粒大小: • S 小颗粒>S大颗粒 • 沉淀的结构: • S 稳定>S亚稳定

  30. 三、沉淀的纯度 (一)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 共沉淀 后沉淀 表面吸附adsorption 吸 留 和 包 藏 混 晶mixed crystal

  31. 1. 表面吸附: 沉淀表面吸附引起杂质共沉淀 吸附规则 从静电引力的作用来说,在溶液中任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都同样有被吸附的可能性。但是,实际上表面吸附是有选择性的,选择吸附的规律是: 第一吸附层:先吸附过量的构晶离子,再吸附与构晶离子大小接近、电荷相同的离子,浓度较高的离子被优先吸附

  32. 第二吸附层:优先吸附与构晶离子形成的盐溶解度小的离子。离子价数高、浓度大的离子,优先被吸附第二吸附层:优先吸附与构晶离子形成的盐溶解度小的离子。离子价数高、浓度大的离子,优先被吸附 消除方法: • 制备大颗粒沉淀或晶形沉淀. • 适当提高溶液温度. • 洗涤沉淀,减小表面吸附. 2. 吸留和包藏:

  33. 沉淀 SO42- SO42- SO42- SO42- SO42- SO42- SO42- SO42- SO42- SO42- SO42- Ba2+ Ba2+ Ba2+ Ba2+ Ba2+ Ba2+ Ba2+ Ba2+ 吸附层 Ca2+ NO3- NO3- Ca2+ Ca2+ Na2SO4 1.4 CaSO4 3.6×10-4 Ca(NO3)2 3.2 K+ K+ Cl- Cl- Cl- Cl- Na+ Na+ K2SO4 0.64 BaSO4 ~10-5 CaCl2 9.4 表面吸附 例 表面吸附作用力 静电力 吸附层:构晶离子 扩散层:抗衡离子 吸附原则 溶解度小 电价高 浓度大 扩散层 溶解度(mol/L):25°C

  34. SO42- SO42- SO42- SO42- SO42- SO42- SO42- SO42- H2SO4 包藏H2SO4 Ba2+ Ba2+ Ba2+ Ba2+ Ba2+ Ba2+ Ba2+ Ba2+ 包藏BaCl2 Cl- 杂质离子与构晶离子半径相近、电荷相同,形成的晶体结构也相同,沉淀时进入晶格形成混晶。 3. 混 晶

  35. Zn2+ S2- Cu2+ S2- S2- 沉淀析出后,在放置过程中,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慢慢沉淀到原沉淀表面的现象。 4. 后沉淀

  36. (二) 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 1.选择适当的分析程序 在分离少量组分含量时,首先沉淀含量少的 2. 降低易被吸附杂质离子的浓度 3. 选择适当的洗涤剂进行洗涤 4. 必要时进行再沉淀 5. 选择适当的沉淀剂和沉淀条件

  37. 大 小 大 四、沉淀的形成 (一) 沉淀的分类 沉淀的分类 沉淀颗粒半径 沉淀体积 实 例 BaSO4 MgNH4PO4 晶形沉淀 0.1 ~ 1 m 凝乳状沉淀 0.02 ~ 0.1 m AgCl 胶状沉淀 Fe2O3.nH2O <0.02 m Al2O3.nH2O

  38. 成核作用 聚 集 长 大 定向排列 (二) 沉淀的形成过程 晶核 构晶离子 沉淀微粒 长大 无定形 晶 形

  39. 沉淀的形成过程,包括晶核的生成和沉淀颗粒的生长两个过程:沉淀的形成过程,包括晶核的生成和沉淀颗粒的生长两个过程: 1. 晶核的形成 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一般认为,溶质的分子在溶液中可以互相聚集而形成分子群。如果溶质是以水合离子状态存在的,则由于静电引力作用在脱水之后互相缔合为离子对,并进一步形成离子聚集体。同时分子群或离子聚集体又可以分解成分子或离子状态。这种聚集和分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之中。当溶液处于过饱和时,则聚集的倾向大于分解的倾向,聚集体逐步长大,形成晶核。

  40. 当离子聚集达到一定的大小时,便形成晶核。例如BaSO4的晶核由7-8个构晶离子组成,CaF2的晶核由9个构晶离子组成,Ag2CrO4和AgC1的晶核由6个构晶离子组成。当离子聚集达到一定的大小时,便形成晶核。例如BaSO4的晶核由7-8个构晶离子组成,CaF2的晶核由9个构晶离子组成,Ag2CrO4和AgC1的晶核由6个构晶离子组成。 均相成核(自发成核):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通过相互静电作用缔合而成晶核。 异相成核作用:如果溶液中存在有外来悬浮颗粒,促进晶核的生成的现象。一般情况下,使用的玻璃容器壁上总附有一些很小的固体微粒,所用的试剂中难免含有一些微溶性物质颗粒,因此,异相成核作用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

  41. 2. 沉淀颗粒的成长 晶核形成之后,溶液中的构晶离子仍在向晶核表面扩散,并且进入晶格,逐渐形成晶体(即沉淀微粒) (三) 影响沉淀形成的因素 1. 影响沉淀颗粒大小和形态的因素: 聚集速度: 定向速度: 构晶离子聚集成晶核后进一步堆积成沉淀微粒的速度 构晶离子以一定顺序排列于晶格内的速度

  42. v聚集>v定向 无定形沉淀 v定向>v聚集 晶形沉淀 定向速度的大小与沉淀性质有关:极性强的盐类,定向速度较大,而氢氧化物的定向速度小。 聚集速度的大小与沉淀的溶解度有关:溶解度较大,聚集速度较小。聚集速度主要取决于沉淀条件

  43. v:聚集速度 Q :加入沉淀剂的瞬间沉淀的总浓度 S:沉淀的溶解度 K:比例常数 Q-S:过饱和度 :相对过饱和度 2. 沉淀条件对沉淀类型的影响 Van Weimarn 公式

  44. (四) 沉淀条件的选择 晶形沉淀 减小相对过饱和度,即减小Q,增大S 稀 相对过饱和度小,减少均相成核; 增大溶解度,减少相对过饱和度,减少均相成核; 热 减少吸附 慢 减少均相成核; 有利于沉淀长大 搅 陈化 晶形完整化

  45. 减少水合,使其聚集紧密,便于过滤;减少杂质吸附减少水合,使其聚集紧密,便于过滤;减少杂质吸附 无定形沉淀 热 减少水合,减少吸附,防止胶溶 减少水合。沉淀完后,稀释搅拌,减少杂质吸附 浓 快,搅 减少水合 大量电解质 利于凝聚、沉降 立即过滤

  46. 均匀沉淀法 先控制一定的条件,使加入的沉淀剂不能立即与被测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是通过一种化学反应,使沉淀剂从溶液中缓慢、均匀的产生出来,从而使沉淀从整个溶液中缓慢、均匀的析出。 例如

  47. 如果先将溶液酸化之后再加入(NH4)2C2O4,则溶液中的草酸根主要以HC2O4-和H2C2O4形式存在,不会产生沉淀。如果先将溶液酸化之后再加入(NH4)2C2O4,则溶液中的草酸根主要以HC2O4-和H2C2O4形式存在,不会产生沉淀。 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尿素,加热煮沸。尿素逐渐水解,生成NH3:

  48. (五) 沉淀剂的选择及用量 • 1. 原 则 • 较高的选择性 • 与被测离子生成的沉淀溶解度小 • 尽可能具有挥发性 • 2. 有机沉淀剂 • 选择性高 • 生成的沉淀溶解度小 • 易生成大颗粒的晶形沉淀,吸附杂质少 • 称量形式摩尔质量大

  49.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 一、过 滤 目的 :将沉淀与母液分离 • 滤器的选择 • 滤纸的选择 : • 快速滤纸 中速滤纸 慢速滤纸 玻璃砂芯漏斗 • 过滤方法 :倾泻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