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第二十章 肌肉疾病

第二十章 肌肉疾病. Muscular Diseases. 神经病学 ( 第 5 版 ). 本章重点. 周期性瘫痪的病因 & 临床分型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3. 离子通道病的概念 4. 抗肌萎缩蛋白的概念 & 病理意义 5.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DMD) 的临床特点 6. 多发性肌炎 (PM)& 包涵体肌炎 (IBM) 的临床特点. 第一节 概述. 概念. 肌肉疾病通常指骨骼肌疾病. 骨骼肌是机体运动 & 能量代谢的主要器官 人体有 600 多块肌肉 , 重量约占成人体重的 40%. 骨骼肌由纵向排列的肌纤维 ( 肌细胞 ) 组成

tiv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十章 肌肉疾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十章 肌肉疾病 Muscular Diseases 神经病学(第 5 版)

  2. 本章重点 • 周期性瘫痪的病因&临床分型 •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 3. 离子通道病的概念 • 4. 抗肌萎缩蛋白的概念&病理意义 • 5.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特点 • 6. 多发性肌炎(PM)&包涵体肌炎(IBM)的临床特点

  3. 第一节 概述

  4. 概念 • 肌肉疾病通常指骨骼肌疾病 • 骨骼肌是机体运动&能量代谢的主要器官 • 人体有600多块肌肉, 重量约占成人体重的40% • 骨骼肌由纵向排列的肌纤维(肌细胞)组成 • 肌纤维为多核细胞, 外为浆膜(肌膜) • 肌膜下纵向排列数千个细胞核 • 肌纤维长数mm~数cm, 直径10~100mm, 内含肌 • 浆, 肌浆内有肌原纤维\纵管&细胞器(线粒体等)

  5. 概念 • 肌原纤维在肌纤维内平行排列, 由粗肌丝\细肌丝组 • 成, 肌原纤维在纵轴上出现明区(I带)和暗区(A带), • 两条Z线间为一个肌节 • 粗肌丝含肌球蛋白(myosin), 细肌丝含肌动蛋白(actin), • 均为收缩蛋白, 前者固定于肌节的暗带(A带), 后者一 • 端固定于Z线, 另一端伸向暗带, Z线两侧仅含细肌丝, • 称为明带(I带), 静息状态下, 细肌丝两端相距较远, 收 • 缩状态时Z线两侧细肌丝向暗带滑动, 使肌节缩短

  6. 概念 • 肌纤维直径在新生儿为7.5mm, 青少年&成年人30~80mm • 肌纤维分为缓慢收缩\耐受疲劳的 白I型肌纤维&快速收缩的红II型 肌纤维, • II型肌纤维又分为IIa肌纤维(耐疲 劳)&IIb肌纤维(易疲劳) • 电镜: 肌纤维由肌膜\肌浆网系统\ 肌原纤维\细胞骨架&细胞器(核和 线粒体等) 组成 HE染色 ATP酶染色pH4.3 I IIa IIb NMJ M

  7. 概念 • 调节蛋白包括 •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 肌钙蛋白(troponin) • 伴肌动蛋白(nebulin) • 在Ca++作用下, 收缩蛋白与调节蛋白完成肌 肉收缩&舒张, 所需能量来自ATP, 由线粒体 氧化代谢提供

  8. 第二节 周期性瘫痪 Periodic Paralysis

  9. 概念 • 周期性瘫痪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弛缓性肌无力, • 发作时可伴血钾水平异常, 发作间期肌力正常 • 低钾型(最多见) • 高钾型 • 正常血钾型 分为三型

  10. 病因&发病机制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HoPP)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钙通道病 可为家族性, 我国多为散发病例 部分为甲亢性周期性瘫痪

  11. 病因&发病机制 • 离子通道病(ion channel disease) • 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组疾病 • 主要侵犯神经&肌肉系统, 也可累及心脏&肾脏 周期性瘫痪是Ptacek(1991) 首先提出的第一个离子通道病 •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 是1q32染色体编码 二氢吡啶受体的基因突变 • 也与11q13-q14 & 17q23.1-q25.3位点突变有关

  12. 病因&发病机制 • 高血钾型&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 --骨骼肌钠通道病 • 致病基因均位于17q23.1-25.3的SCN4A • (编码骨骼肌钠通道的a-亚单位)

  13. 病理 • 主要病变--肌浆网空泡化, 肌原纤维被圆形 &卵圆形空泡分隔, 空泡内含透明液体&少 数糖原颗粒 • 电镜: 空泡由肌浆网终末池&横管扩张形成, • 病变晚期肌纤维变性

  14. 临床表现 • 20~40岁多发, 男性较多, 随年龄↑发作次数↓ • 常在夜晚&晨醒时发病 • 肌无力由双下肢→延及双上肢, 四肢对称性软瘫, • 近端较重, 肌张力减低, 腱反射减弱&消失, 尿便 • 正常, 发作持续6~24h &1~2d, 个别可长达1w • 最早瘫痪的肌肉先恢复, 恢复时可伴多尿\大汗\ 麻痹肌酸痛&僵硬, 发作间期正常 • 部分病例心率缓慢\室性早搏等 • 发作频率不等, 数周\数年1次或每天发作

  15. 临床表现 2. 诱因 • 饱餐\酗酒 • 过劳 • 剧烈运动 • 寒冷 • 感染 • 创伤 • 情绪激动 • 焦虑 • 月经 • 注射胰岛素 • 肾上腺素 • 皮质类固醇 • 大量葡萄糖 • 前驱症状 • 肢体酸痛\麻木感\烦渴多汗\少尿 • \面色潮红\嗜睡\恶心\恐惧等 • 此时活动有时可抑制发作

  16. 临床表现 3.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 • 我国多见, 男性居多 • 发作与甲亢严重程度无关 • 临床表现与低血钾型类同 • 发作多在觉醒时\运动&饱食后, 持续数日 • 心律失常较多 • T3\T4\TSH检测

  17. 临床表现 4. 散发性病例发作期 • 血清钾降至3.5mmol/L以下 • 可低至1~2mmol/L, 尿钾减少, 血钠可升高 • ECG典型低钾性改变 • (U波, P-R间期\Q-T间期延长, S-T段下降) • EMG电位幅度降低&消失 • 严重者电刺激无反应

  18. 诊断&鉴别诊断 1. HoPP诊断 • 发作性的临床表现 • 发作时伴血清钾降低 • 补钾&醋氮酰胺治疗有效 • 注意家族史

  19.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 HoPP散发病例 • 需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 • 噻嗪类利尿剂&皮质类固醇引起反复低血钾, Guillain-Barré综合征等 • 急性钡中毒可引起四肢瘫\眼睑下垂\发音&吞咽困难, 我国四川常见, 须注意鉴别

  20.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 (2) 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hyper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 HyPP) Tyler(1951)首先报告, 罕见, 北欧国家多见, • 我国报告不足10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10岁前发病, 男女相等, 运动后发作, 饥饿\寒冷&摄钾可 • 诱发, 肌无力始于下肢→躯干\上肢或颈肌&眼外肌 • 发作短暂, <1h, 每日至每年数次, • 应与醛固酮缺乏症\肾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 过量服用氨苯喋啶等引起高血钾型瘫痪鉴别 • 预防首选乙酰唑胺(diamox)125~250mg, p.o, 3次/d • 或双氢克尿塞25mg, 3次/d

  21.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 (3) 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normal kalemic periodic • paralysis)--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遗传方式未定 • 罕见, 多10岁前发病, 夜间或晨起时发作性肌无力, • 严重时不能移动肢体, 但呼吸&吞咽极少受累 • 发作持续时间长, 数d至数w, 通常>10d • 患者常极度嗜盐, 限盐或补钾可诱发, 血清钾正常 • 发作时i.v滴注大量生理盐水瘫痪可恢复或无反应

  22. 防治 1. 发作的治疗 • HoPP急性发作: • 10%氯化钾/10%枸橼酸钾20~50ml, 24h总量10g, • 分次p.o, 无效时加量, 直至好转 • 重症: • 10%氯化钾10~15ml加入500ml输液中i.v滴注, • 口服补钾

  23. 防治 2. 预防性治疗 • ① 平时少食多餐, 限制钠盐摄入, 避免过饱\受寒 • \酗酒&过劳等 • ② 甲亢性HoPP积极治疗甲亢 • ③ 首选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250mg, p.o, • 1~4次/d • 钾潴留剂氨体舒通200mg, p.o, 2次/d • 宜高钾低钠饮食 • 口服补钾预防发作

  24. 第三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

  25. 概念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 (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 PMD) • 一组遗传性肌肉病变, 多有家族史, 1/3患儿散发 • 特点: 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 • 病变累及肢体\躯干&头面肌, 少数累及心肌 • 根据遗传方式\发病年龄\受累肌肉分布\肌肉假 • 肥大\病程&预后等 • 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

  26. 病因&发病机制 • PMD遗传方式不同, 发病机制复杂 • 细胞膜学说: 病理基因→肌纤维膜结构&功能改变 • Duchenne肌营养不良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短臂 Xp21, 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 Dys)-人类最 大的基因,(长2 500kb, 含79个外显子, 编码3 685个 氨基酸), 组成427kD的Dys, 分布于骨骼肌&心肌细 胞膜质膜面, 起细胞支架作用, 维持肌纤维完整性 &抗牵拉功能 • dystrophin减少可引起肌无力 • 肌纤维膜不稳定可导致肌纤维坏死

  27. 病理 • PMD肌肉病变: • 肌纤维坏死&再生, 肌膜核内移, 典型表现肌细胞 • 萎缩与代偿性增大相嵌分布 • 光镜: 玻璃样变, 坏死肌细胞空泡增多\絮样变性 \颗粒变性&吞噬现象 • 肌细胞间质内大量脂肪&结缔组织增生 • 免疫组化: Dys缺失或异常

  28. 临床表现 1. 假肥大型 • 根据Dys空间结构改变&功能丧失程度, • 分两型: Duchenne型& Becker型 • 假肥大(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假肥大 • 最常见类型, X性连锁隐性遗传, 主要影响男性 • Duchenne(1868)首先描述 • 发病率约1/3500男婴, 无明显地理或种族差异

  29. 临床表现 步行困难, 腰椎前凸 翼状肩胛 • ①男性患儿5岁开始出现症状, 早期踮脚\鸭步\跑步 • 不稳&易跌倒, 肌无力自四肢近端缓慢进展, 下肢重 • 骨盆带无力, 走路向两侧摇摆(鸭步) • 髂腰肌&股四头肌无力, 登楼&蹲位站立困难, 腰椎 • 前凸 • Gower征--本病特征性表现, 腹肌&髂腰肌无力→仰 • 卧位站起须先→俯卧位→用双手臂攀附身体直立 • 翼状肩胛--前锯肌&斜方肌无力, 不能固定肩胛内 缘→肩胛游离, 双臂前推时尤明显

  30. Gower征示意图

  31. 临床表现 腓肠肌假肥大 • ②肢体近端肌萎缩明显 • 90%的患儿腓肠肌假肥大(肌肉脂肪浸润)--体积 • 增大\坚硬&无力, 也见于臂肌\三角肌\冈下肌 • 约1/3的患儿精神发育迟滞 ③女性为基因携带者, 有些携带者可有肢体无力 \腓肠肌假肥大&血清CK↑

  32. 临床表现 ④Duchenne型病情最严重, 与患儿家族遗传代数 成反比, 受累代数愈多, 病情愈轻, 散发病例最 严重, 预后不良 • ⑤EMG--典型肌源性损害 • 血清CK\LDH\GOT\GPT\醛缩酶↑(CK↑50倍 以上), 尿肌酸↑, 肌酐↓ • 病程晚期心脏受累, ECG异常

  33. 临床表现 1. 假肥大型 (2)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 • Becker(1957)首先报告, Becker型较少见 • 肌肉Dys水平正常, 但蛋白性质改变(良性型) • 具有DMD基本特征: X连锁隐性遗传, 腓肠肌假肥 大, 近端肌无力, 血清CK水平↑, 肌源性损害EMG • 不同点: 发病(11岁)&死亡年龄(42岁)较晚, 进展慢, 病程>25年, 40岁后仍能行走, 通常不伴心肌受累& 认知功能缺损, 血清CK↑不显著, 预后好

  34. 临床表现 2. 面肩肱(Landouzy-Déjerine)型肌营养不良 (facioscapulohumeral dystrophy) • 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肌病 • 遗传缺陷: 4q35染色体, 同源框基因(长约180个 碱基对的DNA序列)重组

  35. 临床表现 • ①自儿童期至中年, 多在青春期发病 • 肌无力典型局限于面\肩&臂肌, 常见翼状肩胛, • 心脏不受累, 临床严重程度差异颇大

  36. 临床表现 ②早期症状: • 表情肌无力, 眼睑闭合不全吹哨&鼓腮困难 • 面肌萎缩, 呈斧头脸特殊肌病面容 • 逐渐侵犯上肢带肌如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 以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大肌上半部 • 三角肌&腓肠肌偶见假肥大 • 肩胛肌受累出现翼状肩胛 • 口轮匝肌假肥大, 口唇变厚微噘 • 胫前肌/腓骨肌常受累, 下肢远端可无力&足下垂 • 一般不伴心肌损害, 病变可向躯干肌&髋肌蔓延 • 病情进展缓慢, 一般不影响正常寿命

  37. 临床表现 ③EMG显示肌源性损害 • 肌肉活检表现肌病征, 但组织学改变较轻 • 血清CK水平正常或轻度增高

  38. 临床表现 3.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imb-girdle dystrophy)--Erb型 • 包含一组肌营养不良变异型 • 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散发病例不少见 • 病变主要累及肢体近端 • 此型有Dys存在, 无Xp21突变 • 一般包括: 不符合DMD\BMD或面肩肱型肌营养 不良诊断标准, 但表现肢带肌无力患者

  39. 临床表现 • ①儿童晚期\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发病, 男女均罹患 • 与Duchenne型和Becker型相比, 肩带肌&骨盆带肌 • 几乎同等程度受累 • 首发症状: 骨盆带肌萎缩, 腰椎前凸, 呈鸭步, 上楼 &坐位站起困难 • 肩胛带肌受累可见肌萎缩\抬臂困难&翼状肩胛, • 无假肥大 • 病情进展缓慢, 病后平均20年丧失行动能力 • ②EMG &肌活检均为肌源性损害 • 血清CK轻度↑, ECG正常

  40. 临床表现 4.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oculopharyngeal dystrophy)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也有散发病例 • 30~50岁常见 • 首发症状: 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 双侧对称 • 逐渐出现吞咽困难\轻度面肌力弱\咬肌无力& 萎缩\构音不清等, 吞咽困难严重, 可能需鼻饲或 胃造口术 • 血清CK正常或轻度升高

  41. 临床表现 5. 远端型肌营养不良(distal dystrophy) • 常染色体显性变异型 • 典型40岁后起病; 纯合子发病较早, 症状较重 • 主要影响手足小肌肉\腕伸肌\足背屈肌 • 病程缓慢进展 • 也有报道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散发的远端肌病, 表现年轻人进行性下肢无力

  42. 临床表现 6. 眼肌型肌营养不良(ocular dystrophy) • 典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隐性遗传&散发病例 • 某些病例与线粒体DNA缺失有关 • 通常30岁前发病 • 早期上睑下垂, 出现进展性眼外肌麻痹, 常见 面肌无力&四肢肌亚临床受累 • 病程缓慢进展, 易误诊为重症肌无力

  43. 临床表现 7. 埃-德型肌营养不良(Emery-Dreifuss dystrophy) • X连锁隐性(Xq28)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1q11)很少 • 儿童期发病, 缓慢进展 • 肌萎缩\无力&挛缩(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腓骨肌& • 胫前肌常见, 后扩展至肢带肌) • 可见心脏传导异常&心肌病, 血清CK轻度↑, 应 • 监测心脏功能, 必要时植入起搏器

  44. 临床表现 8. 脊旁肌营养不良(paraspinal dystrophy) • 40岁后发病表现进展性脊旁肌无力\背部疼痛 • &典型脊柱后凸可有家族史 • 血清CK轻度↑ • CT显示脊旁肌为脂肪所代替

  45. 诊断&鉴别诊断 1. 诊断 临床确诊 • 临床表现&遗传方式 • 基因&抗肌萎缩蛋白检测 • EMG\肌肉病理检查\血清CK测定 • 肌无力的病人须注意除外遗传性病因 • 必要时应检查家族的其他成员 • 由于许多遗传性疾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 可以采用遗传学检查确定

  46. 诊断&鉴别诊断 要点提示 • 肌无力的病人须注意除外遗传性病因, 必要时应检查家族的其他成员 • 由于许多遗传性疾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可采用遗传学检查确定

  47.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⑴ 少年近端型脊髓性肌萎缩 • 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 青少年起病 • 四肢近端对称性肌萎缩, 肌束震颤 • EMG神经源性损害, 肌肉病理群组性萎缩, • 符合失神经支配 • 基因检测: 染色体5q11-13的SMN基因缺失 \突变或移码等

  48.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2) 慢性多发性肌炎 • 无遗传史, 病情进展较急性, 多发性肌炎 缓慢 • 血清CK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 • 肌肉病理符合肌炎改变 • 皮质类固醇疗效较好

  49. 防治 1. 本病迄今无特异性治疗, 支持疗法为主 • 鼓励患者尽可能从事日常活动, 避免长期卧床 • 不活动常可导致病情加重&残疾 • 增加营养/避免过劳&防止感染 • 物理疗法&矫形治疗可预防或改善畸形&挛缩, • 维持活动功能

  50. 防治 2. 药物治疗尚无确定的方案 • ①泼尼松0.75mg/(kg.d), p.o, 可改善肌力约3年 • 副作用: 体重增加/类Cushing综合征表现& 多毛症等 • 泼尼松对本病的远期疗效尚不确定 • 一种泼尼松类似物Deflazcort 0.9mg/(kg.d), • 与泼尼松效果类似, 副作用较少 • ②肌酸一水化物(creatine monohydrate)5~10g/d, • 可能有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