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对“三维目标”的初步认识

对“三维目标”的初步认识. 张 敏.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 源自 《 走进新课程 ——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 现代教学研究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成了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 —— 顾泠沅. 一、常见的一些教学目标分类:. 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 —— “态度”、“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 国外. 梶田叡一的教育目标分类

til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对“三维目标”的初步认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对“三维目标”的初步认识 张 敏

  2.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 源自《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

  3. 现代教学研究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成了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 ——顾泠沅

  4. 一、常见的一些教学目标分类: • 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态度”、“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 国外

  5. 梶田叡一的教育目标分类 他提出学校教育至少要包含三种类型的教育目标:达成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 • 奥苏伯尔学习类型分类 按照学习者进行学习的独立程度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两类。 根据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理解与掌握的程度把学习划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了提出了“三基一性”的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设想。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教学以及个性健康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了提出了“三基一性”的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设想。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教学以及个性健康发展。 • 1993年9月辽宁省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张晖先生等提出了教育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学习修养教育。 •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课改纲要所提出的“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 我国

  7. 全国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8.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二、 课 程 目 标 1、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道德和法律、…………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熏陶………… 2、阶段目标 (1)六~九年级(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初步知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感悟、体验………

  9. 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 • 对学生的学习描述更具体、更全面; • 不仅注重结果性目标,同时强调过程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 • 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10. 二、对“三维目标”的初步理解 课改纲要提出的“三维目标”具体表述为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 第一维:知识与技能 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亦简称之为“双基”。 学科基础知识 指各个学科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该学科所特有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规则、原理、定理等。 学科基本技能 指各学科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该学科所特有的操作技能。

  12. 例如: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新学校的教学环境、光荣历史等基本情况,学习拍摄照片、制作课件等基本技能。 • 政治学科基本技能: 学会通过网络、图书、报刊等收集资料,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识的基本技能。

  13. 把“知识与技能”列在三维目标的第一维,既肯定了“双基”本身半个世纪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肯定了“双基”现在乃至今后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仍应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把“知识与技能”列在三维目标的第一维,既肯定了“双基”本身半个世纪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肯定了“双基”现在乃至今后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仍应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14. 第二维:过程与方法 过程: 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过程。 • 文本的认知发展过程; •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 • 强化思维训练,提高思维品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 • 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 • 情感体验的内化升华过程。

  15. 方法: • 学生在动态的、开放的思维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掌握目标达成时的最好方法。 • 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16. 例一: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游戏和班级荣誉展示等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例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学校观察、调查,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例三: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分小组寻找一个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并说明这个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的,以此在一个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平台上展示; (2)通过小组间科学知识的问答竞赛,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初步体验探究性学习方法。

  17. “过程”的外在表现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 一是单一目标的运作步骤,力求作到明确具体,先后有序; • 二是系列目标的教学流程,环环相扣,流畅自如。 这样,既突出三维目标对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导向功能,又充分显示了它对教学流程的调控功能。

  18. 过程与方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过程中常常蕴含着一定的方法,一定的方法也只能体现在一定的过程之中,并通过一定的过程掌握一定的方法。

  19. (教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叶圣陶

  20. 第三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情感:是从广义而言的,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动机、兴趣、感情、意志乃至品格、个性等在内的心理特征,即非智力因素。它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 态度:是指最根本的态度,是对人生的态度,涵盖了一个人对方方面面的正确态度,社会责任。包含着德育的全部内容。 • 价值观:指一个人一生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定位,也就是生活理想,人生目的,亦即通常所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1. 例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悟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热爱科学的优良品德;初步了解科学的“双刃剑”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2. 知识与技能——重在智能的提升,这是学生发展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重在智能的提升,这是学生发展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在人格的塑 造,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过程与方法——重在把握上述两个维度目标达成的途径与策略,这是提升智能和塑造人格的必由之路。 • 三个维度各有侧重,互相贯通,构成一个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23. 三、“三维目标”的制定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 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达到、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的。

  24. 例一: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例一: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例二: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5. 1、“三维目标”的分类 • 结果性目标 ——主要用于知识与技能 • 体验性目标 ——主要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6. 2、“三维目标”制定的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27. 例如: 行为动词 通过制定班规的实践活动,学生懂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认识到“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养成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的习惯。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行为主体

  28. 3、“三维目标”制定的行为主体 • 行为主体——学生 要从学生的角度描述结果。这与以前的教学目标不同。 例如: 以往: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运用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现在: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29. 4、“三维目标”制定的学习水平 • 陈述性学习水平 • 程序性学习水平 • 迁移性学习水平

  30. 5、“三维目标”制定的行为动词 (1)用于表述知识水平的行为动词 了解:了解、知道、说出、背诵、复述、描述…… 理解:解释、阐明、比较、区别、概括、判断…… 应用:应用、使用、设计、撰写、总结、证明、评价……

  31. (2)用于表述技能水平的行为动词 模仿 :模拟、尊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编写……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 迁移 :联系、转换、单一反三,触类旁迈、灵活运用……

  32. (3)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行为动词(3)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行为动词 经历(感受):经历、感受、参与、参加、讨论、交流、访问、考察…… 反映(认同):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反对、欣赏、关心、珍惜…… 领悟(内化):形成、养成、具有、热爱、建立、坚持、确立、追求……

  33. 6、正确制定“三维目标”的技术要领 • 主体是学生,应直接指向学生而非教师; • 应多提出问题而非结论; • 应多外显的行为动词而非内隐体验动词; • 应多用过程性分步表述而非终点性表述; • 应把握“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有序分解而非简单罗列堆积; • 三个维度是互相渗透、水乳交融的统一体,而非各自分立或强行捆绑的联合体。

  34. 四、部分网络资源 • 中国目标教学网 http://blog.cersp.com/18892.aspx • 教育部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 http://www.xsj21.com/index.php • 国家课程标准 http://www.risechina.org/kxjyywtj/21-03-02/kgbz.htm • 教育技术百科全书 http://www.etc.edu.cn/blog/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