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上網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 年輕族群是網路主要及重度的使用族群。 然而,年 青 族群也是對政治最不感興趣、最疏離的一群。

緒論. 上網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 年輕族群是網路主要及重度的使用族群。 然而,年 青 族群也是對政治最不感興趣、最疏離的一群。 利用該族群最熟悉、最常接觸的工具來對年輕族群進行政治行銷活動,是最直接能接觸到 年輕 選民的方式,也可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行銷研究發現,藉由說故事來敘述對產品的經驗,能吸引消費者藉由故事呈現的情境產生同理心,進而引發移情作用對產品產生認同並進行後續購買行為 (Godin 2003) 。

tild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上網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 年輕族群是網路主要及重度的使用族群。 然而,年 青 族群也是對政治最不感興趣、最疏離的一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緒論 • 上網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年輕族群是網路主要及重度的使用族群。 然而,年青族群也是對政治最不感興趣、最疏離的一群。 • 利用該族群最熟悉、最常接觸的工具來對年輕族群進行政治行銷活動,是最直接能接觸到年輕選民的方式,也可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 行銷研究發現,藉由說故事來敘述對產品的經驗,能吸引消費者藉由故事呈現的情境產生同理心,進而引發移情作用對產品產生認同並進行後續購買行為(Godin 2003)。 • 藉由敘事性的政治網路廣告影響年輕族群,進而讓他們對政治人物或政黨產生同理心,並願意投票成為政黨競爭的重要議題。然而相關的研究在網路廣告的領域中,仍缺乏著墨。

  2. 文獻探討 • 2.1政治疏離感 • 2.2網路政治廣告 • 2.3說故事與敘事廣告 • 2.4同理心 • 2.5候選人的形象

  3. 2.1 政治疏離感 Alienation • 疏離感分成以下五種函意: • 1.「無力感」指的是個人認為自身的行為無法去影響最終的結果。 • 2.「無意義感」是個人不確定自己該相信什麼,也就是個人做決定的標準已經不是那麼明確,因此他沒辦法預期自己做的行為會導致何種後果。 • 3. 「無規範感」指人們所遵從的社會規範已經崩解,不能再做為人們的行為準則。 • 4.「孤立感」是人們認為世俗的社會標準不適用於自己,傳統的社會價值已不能滿足他們,他們希望引進全新的標準,徹底改變舊有的社會結構。 • 5.「自我脫離」概念較抽象,指的是「某種程度上,個人的行為僅是為了某個可預期的報酬」基本上是個人的行為並無法得到自我獎賞與自我滿足的目的。

  4. 2.2網路政治廣告 • 網路廣告是指廣告主在web 站上,以鏈結(links)或標誌(logo)的方式陳列廣告主所刊登的廣告,並且付費給該刊登廣告的網站。 • 政治廣告在認知方面,企圖提高選民對候選人的認識及對政見的認知;在態度情感方面 ,透過競選廣告文宣讓選民對該候選人產生好感;在行為方面,則是要促發選民投票的決策或意願(黃世安,2004)。 • 我們可以發現,網路政治廣告之所以會日益重要,是因為政黨候選人知覺要拉攏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年輕族群)的選票,必須從其所喜愛之地方下手,才能藉此得到年輕族群的選票。

  5. 2.3說故事與敘事廣告 • 在行銷理論中,利用說故事的方式做廣告可稱為一種「敘事廣告」。 • 故事具有兩大功能,一為故事幫助人們理解,二為故事幫助人們體會、評價與處理情感。 • 「故事具有邀請聽眾去想像的功能,它會持續影響我們,改變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的觀點、認知與判斷」。 • 敘事廣告依敘事者可分成三種: 1.第三人稱的敘事者:廣告中敘事者從第三者的角度述說他人的故事,此種敘事的訴求點是提供資訊給聽者學習。 2.戲劇角色:廣告由一組人物演出,觀眾被定位成參與者,彷彿涉入在廣告人物間的互動中。此種敘事的訴求點是促進觀眾回憶起以前的相關經驗。 3.第一人稱的敘事者:廣告中敘事者以「我」或「我們」的稱謂現身,此種敘事的訴求點是激發同理心。

  6. 2.4同理心 • 同理心泛指一個人具有立場轉換的能力能感知與體驗他人情感,可以站在他人的位置來體諒他人(Coke et al.1978)。 • 投票者想像投射自己到廣告角色的經驗中。投票者接觸廣告訊息,起初可能只有簡單的想法與認知,然而當對候選人認同增加後,他們會增強訊息的處理,並進而涉入角色的情境,產生情緒反應。 • 同理心包含了認知情感與情感移轉兩個概念 認知情感運用在政治上,推導出以下結論,認知情感即是投票者接受、體認到政治廣告所攜帶的訊息。 情感移轉運用在政治上,做出以下推導,情感移轉即是投票者對政治廣告中訊息產生興趣或被吸引的感覺。

  7. 2.5候選人的形象 • 形象指的是一種主觀的心智構念,不僅是事情如何被認知,也屬於情感上被其它事物投射之訊息所影響(王冠翔,2000)。所謂候選人形象,就是選民對候選人的認知、候選人所訴諸的屬性以及選民從候選人身上所看到的屬性,構成了選民對候選人的『形象』,又可分為『選民主觀的知識』與『候選人投射的訊息』。 • 候選人的形象可以視為候選人的行銷結果,是一種品牌的呈現。當選民對候選人的形象愈佳,他們就會認為這位候選人與選民本身的立場愈接近,則將票投給該候選人的意圖也就越強。

  8. 研究假說

  9. H1:網路政治廣告的故事性愈高,年輕族群對其產生之認知情感愈高。H1:網路政治廣告的故事性愈高,年輕族群對其產生之認知情感愈高。 • H2:選民對網路政治廣告產生之認知情感愈高,其對候選人形象的態度愈佳。 • H3:政治疏離感愈高的年輕族群,其對候選人形象的態度愈差。 • H4:年輕族群對候選人形象的態度愈佳,對其投票態度有正向之影響。 • H5:年輕族群的政治疏離感愈高,對其投票態度有負向之影響。 • H6:認知情感對疏離感與投票態度之關連具有干擾效果。

  10. 研究方法 • 本研究以「實驗設計」法進行資料收集。我們讓受測者觀看一段敘事性的政治廣告影片之後(約1分30秒),再填寫研究量表。屆此方式確認使用者所獲得的資訊是一致的,沒有任何偏頗。 • 問卷的題項除了前述政治廣告的故事性外,研究中認知情感指投票者已意識到候選人的感覺,而不是投票者自己也產生這種感覺。政治疏離感修改自吳俊瑤(2003)國小教師對政治態度的問項,共12題。其餘22題問項修改自 尚榮安等(2009)關於部落格廣告的構面衡量題項。完整問卷分為6部分共34題。 • 研究對象為20-30歲之年青族群。 • 問卷收集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利用facebook社交網站的網路特性,向朋友、網友們進行問卷之收集;另一種方式為上街尋找年齡介於該範圍的行人幫忙填答,以擴大範圍。

  11. Respondents

  12. Reliability 各概念之信度及組合信度

  13. Construct validity

  14. PLS分析與假說檢測圖

  15. 結構模式路徑分析與假說檢測結果(ALL)註:***代表p < 0.01

  16. Thanks for listening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