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苏轼 ( 1037 — 1101 )

苏轼 ( 1037 — 1101 ) 字 ____ ,号 ________ , ____ (朝代)四川眉山人, 与其父 _____ 、其弟 _____ ,并称 “ 三苏 ” ,为 “ 唐宋八大 家 ” 之一。. 东坡居士. 子瞻. 北宋. 苏洵. 苏辙. 写作特色. 苏轼是文学大家,在文、诗、词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中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在文学史上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叙事、抒情、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常常结合运用。.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 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 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 丰二年( 1079 年),因

tibor
Download Presentation

苏轼 ( 1037 — 1101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苏轼(1037—1101) 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东坡居士 子瞻 北宋 苏洵 苏辙

  2. 写作特色 • 苏轼是文学大家,在文、诗、词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中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在文学史上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 叙事、抒情、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常常结合运用。

  3.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 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 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 丰二年(1079年),因 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 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 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 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4. 记承天夜游 随笔式小品文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zǎo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承天寺

  6. 承天寺 承天寺大雄宝殿 承天寺甬道 陀罗尼经幢(宋) 承天寺庑廊

  7. 课文释义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衣想要睡觉时,看到月光从窗口洒进居室,于是欣然地起身走出户外。 • 念(想到)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享这月夜的乐趣,便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8. 怀民亦未寝,相与(共同,一起)步于中庭。 • 怀民也还没有就寝,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交横,盖竹柏影也。 • 月光洒满庭院,庭院中好像积了一层清澈透明的睡,水中有绿色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这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9.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一处没有绿竹、翠柏? • 但(只是)少闲人(没有事情要做的人)如吾两人者耳。 •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淡泊名利、从容雅致的闲人罢了。

  10. 特殊句式 • 1.省略句 • (1)念无与(我)为乐者 • (2)怀民亦未寝,(我俩)相与步于中庭。 • 2.倒装句 • (1)相与步于中庭。(“于中庭步”)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吾两人之闲人”)

  11. 理解内容: • 1、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 (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 • 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中庭)

  12. 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 • 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13. 3、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月色—积水空明 •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14. 月光如水 皎洁、空灵、清丽、淡雅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竹柏影

  15. 本文中最传神的语句是哪几句?抄下来,说说你的理解。本文中最传神的语句是哪几句?抄下来,说说你的理解。

  16.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句中无一个“月” 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 “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 用 “藻荇交横 ”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17. 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欣喜之情 有点遗憾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心有灵犀的喜悦 从容 闲适 • “欣然” •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闲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1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你说出它的深刻含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你说出它的深刻含义? • (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

  19. 两层意思: • ①表现自我安闲自适的心境,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 ②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无法自拔,也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

  20. 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领悟文章主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

  21. 找出作者笔下的景物,体味作者寄托的情感。 月光→思家乡 念亲朋 邀志同道合友 享恬淡优美景 竹柏→ 君子 高洁 坚强 志趣高洁 笑对人生

  22. 王国维: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23. 关于“月亮”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2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

  25.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李白)

  26.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27. 小结 •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28. 拓展一下吧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 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15.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含义。(3分) (1)闻准入相 (2)咏适自成都罢还 (3)准莫谕其意 16.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张公谓我矣。 译文: 17.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2分) 听说、听到 恰好 明白 这是张公(在)说我呀。 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

  29. 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月”的诗句; 2、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