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 小学试行“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子课题研究工作汇报稿

慈溪市逍林镇镇东小学. 《 小学试行“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子课题研究工作汇报稿. 小学 “ 小班化 ”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一、开展“小班化”有效教学活动的认识. 1 、对 “ 小班化 ” 教学的认识 1.1 小班教学质量就当优于大班 1.2 小班化教学追求学生的个性化最优化发展. 2 、对有效教学活动的认识. 2.1 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果 。是指教学结果中与预期教学目标相符的部分,它考察的 重点是学生,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小学试行“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子课题研究工作汇报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慈溪市逍林镇镇东小学 《小学试行“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研究工作汇报稿 小学“小班化”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 一、开展“小班化”有效教学活动的认识 1、对“小班化”教学的认识 1.1小班教学质量就当优于大班 1.2小班化教学追求学生的个性化最优化发展

  3. 2、对有效教学活动的认识 • 2.1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 • 有效果。是指教学结果中与预期教学目标相符的部分,它考察的 • 重点是学生,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 • 有效率。由于教学投入的直接表现是师生双方时间、精力的投 入,教学产出的直接表现是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也可如此表述 • 教学效率: • 有效益。“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 具体地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 • 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 • 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4. 2.2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因素 客观因素 1、教师职业素养 2、教学物质环境 3、教学心理环境 4、人际关系 5、课堂纪律 6、教学策略与模式 主观因素 1、学习动机 2、学习态度 3、学习兴趣 4、知识结构 5、学习方法 6、身心状态

  5. 二.假设“小班化”有效教学的模式 1、合作学习模式: 2、目标引领模式: 3、分层辅导模式: 4、游戏介入模式:

  6. 三、实践“小班化”有效教学的模式。 1、“小班化”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1.1我们的认识 1.2我们的做法 1.3我们的体会

  7. 1.1我们的认识 • 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课堂效益。 • 我们认为,较之与大班相比,小班课堂的教师会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各小组的讨论;能有时间让每个小组都能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

  8. 1.2我们的做法 • 首先是建立合作小组,小组成员一般为四人,组内成员依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案适当分组。每个小组冠以“桔子队”、“蜜蜂队”等儿童喜欢的名称。 • 其次是探索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 模式一: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模式二:教师提出学习目标——组内研讨方案落实分工(小组内学生分别承担一项任务)——合作交流——成果汇报。

  9. 案例

  10. 1.3我们的体会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更多的主动性,对自己对同伴都表现出了更大的责任,认知、行为 、情感更加投入,课堂气氛活跃,练习密度增加,学习效能提高。 • 由于成员经常性的交流、合作、互助,学生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减少了歧视和冷漠,增进了课堂上友爱气氛。这种温暖的感觉也同样带到了课堂之外。事实上,更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

  11. 2、“小班化”目标引领模式初探 2.1我们的认识 2.2我们的做法 2.3我们的体会

  12. 2.1我们的认识 • “目标教学” 以群体教学为基础,教师可借助“反馈矫正”的环节,通过学习小组的互助及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每个学生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显然,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实施这种针对性的个别化的辅导。

  13. 2.2我们的做法 • 首先是设计可行的教学目标。老师依据课程总目标,把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并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落实到目标中去。 • 其次是在课堂上集中或分散展示这些学习目标(主要为知识的目标和能力的目标),围绕目标实施教学,在课中或课末检查目标达成度。对潜能生有的放矢地检查,以达到人人不掉队。

  14. 2.3我们的体会 •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 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科学化、系统化; • 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 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5. 3、“小班化”分层辅导模式初探。 3.1我们的认识 3.2我们的做法 3.3我们的体会

  16. 3.1我们的认识 • 分层辅导模式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17. 3.2我们的做法 • 做到两方面的分层:一是作业量的分层;二是课堂关注时间的分层。 • 在每堂课中,留出10至15分钟的时间,作为学生的口头及书面作业时间。 • 在课结束前的10至15分钟时间里,教师穿梭在小班化这张网中,多与潜能生交流,多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多给予他们辅导的时间,多给他们以人性的关爱。 • 小班之特色体现在潜能生人数相对较少,能较好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18. 3.3我们的体会 • 学生纪律不好调控,优生在完成自己的作业后容易分散注意力. • 学生帮扶学生的习惯还未养成等. • 虽然小班潜能生人数比大班少,但总有那么几个,分散的个别的辅导也是极化时间的,10分钟远远不够。

  19. 4、“小班化”游戏介入模式初探。 4.1我们的认识 4.2我们的做法 4.3我们的体会

  20. 4.1我们的认识 •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根据这些学习心理,当然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游戏,可以提升学习效率。

  21. 4.2我们的做法 • 针对本课教学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第20分钟左右,安排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儿歌朗读、安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身体游戏、智力游戏。时间一般为2至3分钟。小班的特色体现在学生在教室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能保证活动的开展。

  22. 4.3我们的体会 • 课中安排一些游戏,学生喜欢,能够让学生适度放松,愉悦身心。我们安排与教学内容相兀配的游戏,更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3. 四、研究过程中其它一些做法 1、研读有效教学的文章,结合教学进行反思 2、对影响课题研究的其他因素不加控制。

  24. 五、结束语 • 一年多来,学校在“小班化”有效教学实践研究中受益,教学质量在慈溪市农村学校中遥遥领先。尤其是慈溪市统测的六年级英语学科,今年的平均分为95.1,在全市农村学校包括乡镇中心小学领先。师资队伍的理论素养明显提高,今年优质课评比,有慈溪市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位居同类学校第一。 • 限于我们小班化理论素养方面的不足,未能很好地提炼实验的成果。但我们已深切地感受教育科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希望今后能得到小班化教育专家的支持,得到其他小班化实验学校帮助,以便更好地丰富我们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理论,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实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