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诗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导入. 杜甫 :现实主义诗人。 理想: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诗史”、“诗圣” 《 望岳 》 《 石壕吏 》 《 春望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解题. “ 茅屋”,即杜甫于 肃宗上元年( 760 ),在朋友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 歌,古诗体裁之一,通称 “ 歌行体 ” 。 因 “ 茅屋为秋风所破 ” 而 “ 歌 ” ,这是一首即事抒情诗。. 朗读欣赏.

Download Presentation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唐诗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2. 导入 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理想: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诗史”、“诗圣” • 《望岳》 • 《石壕吏》 • 《春望》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解题 • “茅屋”,即杜甫于肃宗上元年(760),在朋友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 • 歌,古诗体裁之一,通称“歌行体”。 • 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这是一首即事抒情诗。

  4. 朗读欣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5. qīn 怒号 布衾 háo pì chóng 三重茅 庇 wù 挂罥 juàn 突兀 xiàn 见此屋 长林梢 cháng 沉塘坳 ào 读准下列加点字

  6.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 怒号:大声怒吼。 “怒”,用了拟人手法。使“卷我屋上三重茅”富有感情色彩。 “风怒号”三字声响宏大,让人如闻秋风咆哮。 • 三:课文中解释为“泛指多”。

  7. 三:课文中解释为“泛指多”,如果是指“多”,那杜甫草堂的茅草盖得很厚,以当时杜甫的处境来看,会是这样吗?三:课文中解释为“泛指多”,如果是指“多”,那杜甫草堂的茅草盖得很厚,以当时杜甫的处境来看,会是这样吗? 设疑: 点拨: 三:是虚数,古人用“三”,有时形容多,有时则可以形容少。 ? 三番五次、三令五申、三缄其口(表示多) 例子: 三言两语(表示少) !!! 结论: “三”这里形容少。 “三重茅”指草堂盖得很薄,不多几把茅草。

  8.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罥:挂。 • 长:高。 长林:指较高的一些树木。 • 坳:水边低地。 沉塘坳:书上解释为“沉到池塘水边”。

  9. 如果茅草沉到池塘水边,前面的“飘转”一词就显得无理了。如果茅草下坠入水里,那也是不会下沉的。所以,“沉”在这里解释成“下沉”是解释不通的。究竟该如何解释呢?如果茅草沉到池塘水边,前面的“飘转”一词就显得无理了。如果茅草下坠入水里,那也是不会下沉的。所以,“沉”在这里解释成“下沉”是解释不通的。究竟该如何解释呢? 设疑: 沉塘坳:书上解释为“沉到池塘水边”。 沉:下沉。 ? 高者——下者 点拨: 挂罥——飘转 对仗 长——沉 (形容词) !!! 林梢——塘坳 结论: 沉:深。沉塘坳,水很深的池塘。 “下者飘转沉塘坳”:茅草下坠入深洼池塘,飘转水面。

  10.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叹息? 暴寡欺弱 南村群童: 困顿失意 自身际遇: 衰替浇薄 当时世风:

  11.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俄顷:一会儿。 •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 向昏黑:渐渐黑下来了。 向:渐近 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12. 特点 破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布衾:布被子。 这两句诗词约义丰,概括了诗人长期以来的贫困生活。而这贫困,又与国家的丧乱有关。

  13.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比喻) 夜雨点点如麻,连绵不断,衾冷似铁,床无干处,秋风破屋的惨剧,达到高潮。

  14.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 彻:到达,这里指到天明。 何由彻:如何捱到天亮。

  15. “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社会现实: •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6. 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 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 忧国忧民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眼前的处境 风雨飘摇中的茅屋 回到现实:风破茅屋、长夜沾湿、衾冷似铁。

  17.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安得:如何能得到。 • 庇:遮盖、掩护。 “庇”与上文“漏”“冷”相呼应。 • 寒士:贫寒的人。 • 见:通“现”,出现。 • 突兀:高耸的样子。

  18. 理想 推己及人 现实 天下寒士 风破茅屋、长夜沾湿、衾冷似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 崇高 博大 表现了诗人( ) 胸襟和( )理想。

  19. 表达方式:描写、叙事——抒情 感情基调:沉重悲痛、暗淡愁惨——奔放热烈、铿锵激越 境界:“茅屋”——“广厦”,豁然开朗 内容:现实——理想 …… 朗读全诗,比较§5与§1-4的不同: §5作用: 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提高了全诗的思想性,升华了主题,形成了深远感人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20. 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水槛遣心》

  21. 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已是一排排平房鳞次栉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经变为现实;而洋溢在他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思想,作为一笔精神财富感染着、激励着千百万志士仁人,闪烁着永恒的光芒。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已是一排排平房鳞次栉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经变为现实;而洋溢在他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思想,作为一笔精神财富感染着、激励着千百万志士仁人,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22. 诗 圣 著 千 秋 草 堂 留 后 世

  23. 作业: 写一篇诗歌鉴赏文。 鉴赏: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常熟市实验中学主页www.csssyzx.com/许老师工作室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