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PBL 的原理與教學

PBL 的原理與教學. 楊 坤 原 中原大學 教育研究所. 緒 論 : PBL 的發展背景 (B ybee , 2002; Trilling & Fadel, 2002 ). 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培育的需求 問題解決、團隊合作、創意與批判 … 學 習與教/學理論的發展與變革 建構取向的學習觀 資訊科技對教育的影響 教學環境設計. 緒 論 : PBL 的發展背景 ( 關、李, 2009; Boud & Feletti, 1997; Torp & Sage, 2002).

terri
Download Presentation

PBL 的原理與教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BL 的原理與教學 楊 坤 原 中原大學 教育研究所

  2. 緒 論: PBL的發展背景(Bybee, 2002; Trilling & Fadel, 2002) • 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培育的需求 問題解決、團隊合作、創意與批判… • 學習與教/學理論的發展與變革 建構取向的學習觀 資訊科技對教育的影響 教學環境設計

  3. 緒 論: PBL的發展背景(關、李,2009; Boud & Feletti, 1997;Torp & Sage, 2002) • PBL於 1960 年代中期由加拿大的醫學教育學者Howard Barrows所發展。 • 迄今已流行於國外的高等教育和許多學科領域。國內自1992年起由各醫學院系開始實施,現已陸續擴及一般大學各科系與中小學 。

  4. 何謂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 PBL的定義不一,依據 Barrows (2002) 、Savery (2006)的定義,PBL 是一種以學生為 中心的教學(和課程)法,使學習者得以主 動地透過執行研究、整合理論與實務和應用 知識與技能來發展一個可行的解題方法。

  5. PBL 的特徵(Barrows, 2002; Hmelo-Silver, 2004; Torp & Sage, 2002) • 以結構模糊的問題(ill-structured problem)來組織學習內容與學習情境。 • 學生是問題持有者(stakeholder)。 • 教學者(tutor)扮演認知的教練(coach)或促進者(facilitator)的角色。 • 搭配小組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 • 採用多元的評量方式。

  6. Ill-structured problem的特性(Allen et al., 1996; Duch, 2001; Schmidt & Moust, 2000) • 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動機,最好是真實生活的情境 (real-world problem; authentic)。 • 複雜、開放,沒有固定的解法和標準答案 ,能引發學生的創造、批判等高層思考。 • 與學生的經驗、先備知識相結合。 • 配合教育目標和課程內容所涵蓋的知識和技能。

  7. PBL 的教/學目標(Barrows, 1986; Norman & Schmidt, 1992) • 建構一個廣泛、彈性的知識基礎。 • 成為有效的團隊合作者。 • 發展有效的問題解決技能。 • 具備內在學習動機。 • 發展自主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 [SDL])技能。

  8. PBL 的課程與教學設計 • PBL 並非指某一種固定的教學法,而可隨教學目標與實施情境的需要而加以設計(Barrows, 2002; Charlin et al., 1998)。 • PBL的實施可依班級大小加以調整;也可依需要採「完全的PBL」(full PBL) 或「混合的 PBL」(hybrid PBL) (沈, 2005)。

  9. 發展PBL 的課程 (學習模組) • 建議可採用 PBL-CD(PBL-Codevelopment)的方式來發展 PBL 的課程 (或學習模組)(Jones, Rasmussen, & Moffitt, 1997)。 • 組成教師協同教學小組、教學工作坊、讀書會、教學圈等教師專業成長團體。

  10. PBL 的教學模式 (Duch, 2001; IDEAS, 2001) • 醫學院模式 (medical school model) 8-10名學生和1位導師,以小組會議和討論為主 • 走動的促進者模式 (floating facilitator model) 1位導師,全班分為每組4-5人。 • 同儕導師模式(peer tutor model) 設置同儕導師擔任走動的促進者。 • 大班級教學模式(large class model) 由教師主導各項PBL過程,結合講述、討論等。

  11. PBL 的教/學流程:以中原大學為例(楊坤原、張賴妙理,2005;楊坤原,2008) • 課程介紹︰說明目標與標準;異質分組 • 呈現問題︰激起動機;引導探究方向。 • 規劃解題:形成小組解題的行動計畫; 應用「解題規劃單」。 • 自我學習(self-study)︰資料(資源)的 搜尋、分析與摘要。

  12. PBL 的教/學流程:以中原大學為例(楊坤原、張賴妙理,2005;楊坤原,2008) • 解題規劃表(Delisle, 1997)

  13. PBL 的教/學流程:以中原大學為例(楊坤原、張賴妙理,2005;楊坤原,2008) • 小組討論︰協商共識,獲得結果。 想法交流(知識建構)與人際互動。 • 展現結果︰全班分享與討論。 • 進行評鑑︰自評、互評與教師評鑑。

  14. 教學者在 PBL中的角色(Barrows, 2002; Hmelo-Silver, 2004; Torp & Sage, 2002) • 設計者(designer) 課程(學習單元;模組)與教學(包括各種 學習輔助工具、評量方法)設計。 • 示範者(modeler) 對問題的興趣、對資料的批判、人際關係 技巧、溝通等的示範與鼓勵。

  15. 教學者在PBL中的角色(Barrows, 2002; Hmelo-Silver, 2004; Torp & Sage, 2002) • 促進者 (facilitator;mentor) 促進深層思考,鼓勵參與,提供學習鷹架(scaffolding)以支持學生的學習。 • 評鑑者(evaluator) 採用質性和量化評量工具來評量學習過程與結果 (涵蓋知識與自主學習技能)。

  16. 國內PBL的實施成效 • 由國內PBL研究的統合分析(meta-analysis) 結果發現,PBL對各年級、各科系學生的學習成就、學習態度與問題解決能力均具有正向、顯著的影響,效果量 (effect sizes)分別為0.46、0.47 和 0.72,屬中到高程度的效果 (曾婉宜、楊坤原, 2008)。

  17. 結 語 • PBL 對大學生的認知、技能和情意均產 生正面的影響(Ee & Tan, 2009; Dolmans & Schmidt, 2006; Tan, 2007)。 • 多功能的創新教學模式是追求卓越教學的重要基礎,值得投注更多的努力。 • 教師協同合作,共促專業發展。

  18. 謝謝您,敬請指教 *中原大學問題本位學習資源網 http://pbl.cycu.edu.tw *《問題本位學習手冊》 * pblaspac@yahoogroups.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