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第三章 西 周

第三章 西 周. 西周始建于公元前 1046 年的武王灭商,终于公元前 771 年幽王为犬戎覆灭,共历 13 王 275 年,中间曾经过一段共和行政时期。在此之前,周人还曾经历 15 世的先祖时代。. 第一节 周王朝的建立. 一、周族的兴起 1. 周的始祖弃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之女,曰姜嫄。姜嫄为 帝喾元妃 。” 周人的先祖 弃(后稷) — 不窋 — 鞠 — 公刘 — 庆节 — 皇仆 — 差弗 — 毁隃 — 公非 — 高圉 — 亚圉 — 公孙祖类 — 古公亶父(太王) — 季历(王季) — 文王昌 《 史记 · 周本纪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西 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西 周

  2. 西周始建于公元前1046年的武王灭商,终于公元前771年幽王为犬戎覆灭,共历13王275年,中间曾经过一段共和行政时期。在此之前,周人还曾经历15世的先祖时代。西周始建于公元前1046年的武王灭商,终于公元前771年幽王为犬戎覆灭,共历13王275年,中间曾经过一段共和行政时期。在此之前,周人还曾经历15世的先祖时代。

  3. 第一节 周王朝的建立 一、周族的兴起 1.周的始祖弃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之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 周人的先祖 弃(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孙祖类—古公亶父(太王)—季历(王季)—文王昌《史记·周本纪》

  4. 2.公刘迁豳(一般认为在陕西旬邑) • 3.古公迁周原(陕西岐山) • “始改国曰周” • “后稷之孙,实维(为)大(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诗经·鲁颂·閟宫》

  5. 二、文王时期的发展 • 1.文王的策略 一面继续向商称臣,一面在做灭商的准备。 • 2.文王治岐的政策 • “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孟子·梁惠王下》 • 3.文王称王

  6. 三、武王克商和周公东征 • 1、孟津之誓 • 2、牧野之战 • 3、周公东征

  7. 第二节 西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一、西周的政治 • 1.周初大分封 • (1)营建洛邑 • (2)第一次分封 主要是“先圣王”之后,还封纣子武庚和三监。这类封国一般都比较小,有的只是象征性的,在西周政治生活中作用不大。

  8. (3)第二次分封 主要是“封建亲戚”和异姓功臣 • 卫国封康叔于朝歌,“命以《康诰》,而封于殷墟”,“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 • 鲁国封伯禽于奄国故地,“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墟”,“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 • 晋国封叔虞于古唐国,“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 齐国封异姓功臣姜尚于薄姑故地,推行“简其礼,从其俗”的治国方针。 • 宋国封商的旧贵族微子启于商丘。 • 燕国封召公奭于蓟。

  9.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荀子·儒效》

  10. (4)分封的目的和作用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以诸侯国拱卫王室,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 (纵)周王朝中央有效地控制了地方,周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可以分封、保护、征伐诸侯,诸侯对天子保持着臣属的关系,要承担各种义务,如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等。 • (横)促进和加强了地方之间的联系,诸侯国之间,因为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也加强了。

  11. 2.宗法制 • (1)宗法制的概念 • 宗,从宀从示。宀表示房顶,示则指神主,就是设置神主的屋宇。因此,宗的本义,是指宗庙。所谓宗法,就是宗庙之法。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规定宗族组织关系的社会制度,它所反映的实质上是现实社会的宗族组织关系。

  12. (2)宗法制的内容 • A、宗法制的核心 • 嫡长子继承制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公羊传·隐公元年》 • 前者针对嫡子而言,后者则是针对众子而言。

  13. B、宗法制的主要内容 •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 《礼记·大传》 •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其上,而下无觊觎。” • 《左传·桓公二年》

  14. C、 宗法制的基本信条:尊祖、敬宗。 • 因其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因此上下等级之间是靠血缘情感和道德加以固定和维系。 • D、 宗政合一的政权构成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这种层层相属的宗法关系,使族权和政权、“宗统”和“君统”合一。

  15. (3)宗法制的实质 •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以此求得社会政治的稳定,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同时也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16. 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关系,已不再是方国联合体中的成员与首领,而是臣属与君主的关系。这种变化,正如王国维所说:“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殷周制度论》,《观堂林集》第二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

  17. 二、西周的经济 • 1、井田制 • ① 土地所有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国也是“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 ② 井田制的含义 一是指土地的区划形式,二是指土地的经营方式。 • ③ 百亩而彻的贡税《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18. 2、农业 • 西周铜制的生产工具的种类和数量都超过商代 • 耕作技术的改进,休耕制、耦耕。 • 田间管理技术的进步

  19. 3、手工业 • ①“工商食官”制度,手工业和商贾都是由官府拥有和管理。 • ② 青铜器 (1)地域分布广泛(2)数量多,而且大多数都有铭文。(3)种类多,技术提高,用一模翻制数范。

  20. 4、商业 • (1)市场及商品的扩大 • (2)货币除贝以外,出现了铜币。 • (3)民间贸易活动亦展开

  21. 三、西周的文化 • 1、思想 • (1)敬天保民思想 • 天祖分离(上帝和祖先神分离)、“天命”可以转移,是西周宗教思想的创新。 “天惟时求民主”,只有敬天、保民、明德,才能维护其统治。

  22. (2)五行说与阴阳说 •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尚书·洪范》 • 阴阳本来是表示自然界明暗现象的概念。西周初年,阴阳观念发展成包含有辩证因素的阴阳说,集中体现在《周易》一书中。

  23. 2、科学技术 • 3、文字、诗歌 • 西周传世和出土的青铜器比较多,铭文的篇幅也较长,所以成为金文(也称“铭文”、“钟鼎文”)的主要部分。 •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大体上说,“风”是民间诗歌,言一国之事,代表地方。“雅”是宫廷乐歌,言天下之事,王政废兴。“颂”是宗庙乐歌,言王者盛德,以告于神明。《诗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24. 第三节 西周的衰亡 • 一、西周中后期社会危机的加剧 • 1、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化 • 2、与周边各部矛盾的加剧 • 3、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25. 二、西周王朝的衰亡 • 1、厉王荣典 • 2、国人暴动 • 3、共和行政 • 4、宣王中兴 • 5、幽王亡周

  26. 谢谢

  27.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史记·吴太伯世家》

  28. 诸侯卿大夫 ┃━━━━ 别子为祖 士 嫡长子 ┃━━━━━━━庶子 嫡长子 ┃ 继别为宗(大宗) 嫡长子 ┃━━━庶子 继袮为小宗 嫡长子 ┃ 继祖为小宗 ┃ 继曾祖为小宗 ┃ 继高祖为小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