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九十一期九班 郑东晗. 慢性萎缩性胃炎. 本病炎症改变并不明显,主要是胃粘膜的萎缩性变化。此时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临床上可有胃内游离盐酸减少或缺乏、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痛、贫血等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类.

Download Presentation

慢性萎缩性胃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慢性萎缩性胃炎 九十一期九班 郑东晗

  2. 慢性萎缩性胃炎 • 本病炎症改变并不明显,主要是胃粘膜的萎缩性变化。此时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临床上可有胃内游离盐酸减少或缺乏、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痛、贫血等症状。

  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类 • 早在1973年,Strickland等根据萎缩性胃炎血清免疫学检查与胃内病变的分布,将其分为A 型与B型两个独立的类型。A型萎缩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多弥漫性分布,胃窦粘膜一般正常,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血清胃泌素增高,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少,易发生恶性贫血,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B型萎缩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呈多灶性分布,血清壁细胞抗体阴性,血清胃泌素多正常,胃酸分泌正常或轻度减低,无恶性贫血,较易并发胃癌,这是一种单纯性萎缩性胃炎。此后,Glass将同时累及胃窦、胃体的萎缩性胃炎称为AB 型。

  4. 胃镜下的表现 病变 病因 症状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引起恶性贫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到底有多可怕

  5.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的表现 •   ①胃粘膜颜色变淡,呈淡红、灰黄,重者呈灰白或灰蓝色。可为弥漫性,也可呈局限性斑块状分布;  ②粘膜下血管显著。萎缩初期可见粘膜内暗红色网状细小血管,严重者可见粘膜的蓝色树枝状较大静脉;  ③粘膜皱襞细小甚至消失;  ④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腺体颈部过度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时,粘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  ⑤萎缩粘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并可有糜烂灶。

  6. 病变 • 胃粘膜薄而平滑,皱襞变浅,有的几乎消失。粘膜表面呈细颗粒状。胃镜检查,可有3个特点:①正常胃粘膜的橘红色色泽消失,代之以灰色;②萎缩的胃粘膜明显变薄,与周围的正常胃粘膜界限明显;③萎缩处因粘膜变薄,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

  7.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腺大部分萎缩消失,胃小凹延长,有潴留性小囊形成,腺上皮中杂有不少杯状细胞(肠上皮化生),固有膜内有不少慢性炎性细胞浸润(Ⅱ74-4950) ×70

  8.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 胃粘膜上皮出现多量充满粘液的杯状细胞 ×200

  9.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 •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 • 遗传因素 • 金属接触 • 放射 • 缺铁性贫血 • 生物性因素

  10. 体质因素 • 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 免疫因素 •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 临床上常有上腹部及左右肋下胀痛、嗳气频繁、嘈杂不适、不思饮食,时有恶心、呕吐、胃脘灼热、口干、口苦、大便时干时稀、大便不爽、胆汁返流引起的食道或胸前区不适,放射性背部痛、咽部异物感、头痛、失眠等及胃镜下胃粘膜变薄,血管网透见,色泽以白为主(正常为桔红色)。病理学检查腺体萎缩减少,胃电图幅值频率降低。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方法 • 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13. 实验室检查 • 胃液分析 • 胃蛋白酶原测定 • 血清胃泌素测定 • 免疫学检查

  14. X线检查 • X线胃钡餐检查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无异常发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体粘膜皱襞平坦、变细,胃体大弯的锯齿状粘膜皱襞变细或消失,胃底部光滑,部分胃窦炎胃粘膜可呈锯齿状或粘膜粗乱等表现。

  15.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 胃镜检查及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诊断应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肉眼直视观察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皱襞变细或平坦。粘膜可表现红白相间,严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块。粘膜下血管显露为萎缩性胃炎的特征,可见到红色网状小动脉或毛细血管,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可见有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细小颗粒或较大结节。亦有粘膜糜烂,出血现象。胃粘膜活检病理主要为腺体不同程度萎缩、消失,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显著。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 (1)一般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 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17. (2)弱酸治疗 • 经五肽胃泌素试验测定证实低酸或无酸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每次1~2匙,一天3次;或10%稀盐酸0 5~1 0ml,饭前或饭时服,同时服用胃蛋白酶合剂,每次10ml, 1天3次;亦可选用多酶片(DPP)或胰酶片治疗,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18. (3)抗幽门螺旋菌治疗 • 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内细菌孽生,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率很高。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疗效。常用于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是:三钾二橼络合铋(TDB,DeNOL),每次120mg,1天4次,服用4~6周;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每次0 5g,1天4次;呋喃唑酮(痢特灵)100mg,1天3~4次。这些药物不仅能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而且对减轻和消除伴同的活动性胃炎有帮助,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还有庆大霉素、黄连素、甲硝咪唑、四环素、氟哌酸等。

  19. 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 • 加粘膜营养 • 五肽胃泌素和激素 • 其他对症治疗

  20. 手术治疗 • 中年以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如在治疗或随访过程中出现溃疡、息肉、出血,或即使未见明显病灶,但胃镜活检病理中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可以考虑作部分胃切除,从这类病人的胃切除标本中可能检出早期胃癌。

  21.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引起恶性贫血 • 恶性贫血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维生素B12缺乏,因饮食中缺少维生素B12而发病者极少见,几乎都与胃肠功能紊乱有关,其首要的亦是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因为维生素B12必须与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相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内因子”的保护下才能顺利地吸收。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粘膜萎缩,以致“内因子”分泌缺乏,肠道不能吸收维生素B12,从而引起恶性贫血。

  22. 恶性贫血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有一类型谓之恶性贫血。这类贫血之所以称为“恶性”,在于它除了一般贫血的乏力、耳鸣、心悸、气短、头晕及疲倦等症状外,还可出现三方面特征性变化:①舌痛,舌面光滑,舌乳头萎缩,以及舌质绛红如瘦牛肉。②四肢发麻,软弱无力,共济失调,站立不稳,腱反射异常及健忘,易激动以至精神失常等神经系统损害表现。③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

  23. 慢性萎缩性胃炎到底有多可怕 •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据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为86%,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1/5。《健康报》96年公布的我国九十年代十大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占首位的就是胃癌。当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常伴有肠腺上皮化生,使正常胃粘膜的分泌功能改变为胃所缺乏的吸收功能,给黄曲霉素、苯胼荜等致癌物质准备了条件。所以说萎缩性胃炎是发生癌变的"土壤"。因此萎缩性胃炎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前期状态之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癌前病变,要及早防治。

  24. 谢谢观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