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淺談如何做研究?

淺談如何做研究?. 蕭景楷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成功做好研究的二個條件. -獻身研究的精神和態度 -掌握進行研究工作的方法. 做事情的精神和態度最重要. 川普: 我不是為了錢才做這些事。我擁有的已經夠多了,遠遠超出當初我所需要的。我做這些事只是因為我喜歡。做生意就是我的藝術表現形式,就像有人鍾情繪畫、有人熱愛寫詩一樣,我喜歡做生意, 而且最好是做大生意,這股熱情就是我的力量源泉。 ( 毛暉等,川普致富術,時報出版, 2004 , pp.16-17 。). 古代獲取知識的方法. - 亞里斯多德 (西元前 384~322 ,希臘哲學家):

taman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淺談如何做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淺談如何做研究? 蕭景楷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2. 成功做好研究的二個條件 -獻身研究的精神和態度 -掌握進行研究工作的方法

  3. 做事情的精神和態度最重要 川普: 我不是為了錢才做這些事。我擁有的已經夠多了,遠遠超出當初我所需要的。我做這些事只是因為我喜歡。做生意就是我的藝術表現形式,就像有人鍾情繪畫、有人熱愛寫詩一樣,我喜歡做生意,而且最好是做大生意,這股熱情就是我的力量源泉。 ( 毛暉等,川普致富術,時報出版,2004,pp.16-17。)

  4. 古代獲取知識的方法 -亞里斯多德(西元前384~322,希臘哲學家): 直覺(intuition)、靈感(inspiration)、 教條主義(dogmatism) -Pythagoras(西元前582~500,希臘哲學家、數學家): 反省法(reflection)→透過心靈和思考即可發現宇宙或生命的秘密。 *追隨者笛卡兒(1596~1650,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現 代哲學之父)(我思,故我在) 西元1637〈方法論〉認為人的心靈基本上是健全 的,是獲得真理的惟一手段 *其他包括黑格爾、Bergson等

  5. 現代獲取知識的方法 -不認為形而上的哲學可以解釋大自然的定律,因為當人類智能忽略現實狀況,而將功夫放在「思索」和「反省」時,如何解釋生命或周遭世界的運作? -Claude Bernard(1813-1878,法國生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稱他為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醫學應以實驗生理學為基礎,實驗應以假說為指導,是實驗醫學的奠基者。

  6. 現代獲取知識的方法(續) -Karl Popper(1902-1994,英國哲學家,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 我們先對研究事物提出假設,然後根據假設提推論,再由現實驗證該推論,若證據支持假說,則成為有用的假設(working hypothesis)。 =>Hypothetico-deductive method -利用觀察、實驗、以及演繹法和歸納法進行推論(觀察、分類、預測、檢定、修正)

  7. 我們需要做研究的方法論嗎? -拉蒙卡哈(1852-1934,1906年諾貝爾醫學獎,現代解剖學與神經生理學之父): • 讀關於怎麼研究科學的哲學方法書,是可能得到一點些微好處,這一點些微好處是因為這些書裡面,對研究提出模糊且廣泛的所謂規矩及法則,其實最傑出的發現,根本不依靠邏輯的演繹關係,學者完全不需要學任何邏輯。

  8. 我們需要做研究的方法論嗎?(續) -拉蒙卡哈 • 我們是否要放棄任何指導跟教育年輕人的機會?不要再告訴他們科學研究的過程是怎麼樣了?是不是要讓年輕新手自己去發現做「研究」的方法?讓他們在混亂、迷惑、無助的狀態裡面,讓他們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之下,在科學路上奮鬥呢?還是把他們丟在這困難危險的環境裡,讓他們自找生路呢? • 當然不是這樣囉!其實,我的意見完全相反,我們相信,如果拋棄了空虛荒誕的哲學原理,放棄了抽象的方法,我們還是可以更腳踏實地地談實驗科學裡最重要的東西,我們也可以談科學研究裡,重要之道德考量。

  9. 我們需要做研究的方法論嗎?(續) -拉蒙卡哈 • 依我的看法,我們需要知道新手具有什麼知識才能夠開始研究?需要先熟練什麼樣的技術?他們需要多強動機才能成功?警告他們要避免那些疏忽以及偏見?這些勸告遠比理論邏輯更為重要,因此我才寫了這本小書,想要用鼓勵的話,甚至用父兄樣的勸告,來告訴剛開始進入研究領域的學子,這也是我剛跨入研究時,衷心想聽到的。

  10. 我們需要做研究的方法論嗎? (續) -拉蒙卡哈 • 我的書,其實是用以磨鍊讀者的心靈,而不是訓練讀者的智能。因為我深深相信,就跟帕佑(Payot)這位智者所曾告訴過我們的,就是說:「精神是可以教育的,就如同心智可以教育一樣。我深切相信,傑出工作,不論是在藝術還是在科學,均導源於作者巨大之熱情,施之於一個偉大的主意,方能產生,沒有熱情,什麼都做不了。」 (程樹德譯,研究科學的第一步-給年輕探索者的建議,<Advice for Young Investigator>,究竟出版社,2004,pp.44,46-47。)

  11. 我們需要做研究的方法論嗎?(續) -George Stigler(1911-1991,第14屆(1982)諾貝爾經濟學獎): • It is folly to become concerned with methodology before the age of sixty –five

  12. 我們需要做研究的方法論嗎?(續) • As a value statement, Stigler’s admonition can hardly be discussed. But, as a hypothesis, it can be refuted, at least by analogy with an ordinary roadmap. • …Unless we can, for some reason, accept the ever-changing activities of economists as being always a part of the necessary evolution of the discipline through time, as being “on the highway,” it is essential that we look occasionally at the map or model for scientific progress that each of us surely carries around,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in his head. (Buchanan, J., 1964, what should economists Do?,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30:213-22.) -James Buchanan(1919~,第18屆(1986)諾貝爾經濟學獎):

  13. 經濟學研究是科學?是藝術? -Milton Friedman(1912~,第8屆(1976)諾貝爾經濟學獎): • 實證科學(positive science)的最後目的是要建立理論與假說(hypothesis),用以描述及預測至今尚未觀察到的現象。…實際資料永遠不能證明一個理論,只是目前尚未推翻它而已。…理論不一定合乎現實,證明一個理論的好壞,在於它的預測能力,而非其是否合乎現象。 • 不管從研究方法或科學檢定來說,經濟學都是科學。 The aim of science is to produce general statements that can be tested about the behavior of certain phenomena.

  14. 經濟學研究是科學?是藝術? (續) -Steven Levitt(1967~,2003年美經濟學會克拉克獎): • 經濟學擁有獲得答案的絕佳工具,但嚴重缺乏有趣的問題。…我們並不一定需要數學來了解世界,我只想藉由問有創意、重要、有趣的問題來了解世界如何運作,如果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數學,那模型自然就會出現。

  15. 經濟學研究是科學?是藝術? (續) -Steven Levitt • 我們發明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 –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本書所舉例子通常不會出現在正規的經濟學教科書中,不過這種情況往後可能會改變。經濟學這門科學主要是一組工具,而不是有特定主題,因此任何主題,無論多麼稀奇古怪,未必不能納入它的範疇中。 =>所以,經濟學兼具科學和藝術的特質。 Economics is a science of thinking in terms of models and an art of choosing models. *李明譯,大塊文化,2006,pp.13,22,41。

  16. 什麼是研究? • 簡言之,研究是一種有組織、有條理的探詢活動,目的在發掘新知識。所以,做研究是一種科學的探詢活動,藉此我們可以更瞭解周遭的世界。

  17. 為什麼要做研究? • 各種課程中的理論和原理,必須加以應用才有價值。 • 做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有條理的思考和分析問題。 • 研究結果有助於我們做決策。 • 自然科學的研究偏向創造發明,可以增進人類社會的福利;社會科學的研究偏向了解問題,進而提出對策解決問題,有助於建立更好的制度和生活環境。

  18. 研究的過程是什麼?(I) • 就方法論的觀點而言:將分析工具和理論結合起來,以一種合理而有計畫的方式,以及抱持開放的胸襟和追求真理的態度來進行,則研究過程足以提供可靠的結果。 • 從研究的本質來看:欲瞭解社會或自然現象,必須先建立一個模型或是分析架構。藉由模型或架構可以解釋所要瞭解的現象或問題,或是對於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所以其中含有研究者所設定的變數關係。

  19. 研究的過程是什麼?(II) • 從決策分析的步驟來看:決策是一種在不同方案或辦法中做選擇的過程,必須根據過去行為所得到的資料,以建立一個可在未來獲得預期結果的行動方案,所以其進行的步驟和研究過程頗為類似。一般而言,決策和研究過程都包含兩個世界:真實的世界和符號(象徵)的世界。

  20. 研究或決策的過程分成五個步驟 • 步驟1:當我們從事企劃、管理或是任何社經活動等工作時,產生了「問題」; • 步驟2:這些問題可利用「資料」來定義或說明; • 步驟3:資料可進一步用象徵性的符號來形成「假設」; • 步驟4:上述真實世界的問題經過簡化成模型後,即可讓我們加以「控制」或進行「實驗」,然後可產生「結果」或「預測值」; • 步驟5:實證結果或預測值再回到真實世界來「驗證」。

  21. Step1: 定義問題 1.決策的目的何在。 2.列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1.資料來源:政府刊物、期刊、雜誌、研究報告、各種活動紀錄…。 2.利用現有資料去預測各種方案的結果。 3.無法量化資料:如安全、名譽…。 Step2: 蒐集資料 Step3: 1.實質模型:如模型車。 2.圖表模型:用圖形、表格表示。 3.數學模型:如方程式、公式,係分析的主要工具。 建立模型 Step4: 進行評估 模型好壞由其能代表多少真實世界來決定,所以預測結果必須回到真實世界來檢驗。 做決定 不做決定 圖2 決策步驟的流程圖

  22. 何謂應用性研究? • 由研究所得的知識,可能被我們應用來生產更多的糧食、用來減輕勞力的負擔、或是增加社會的福祉,或只是增進我們對周遭環境或整個世界的瞭解,但這種知識領域的擴大,卻有助於未來的應用。所以,進行研究的目的是在得到有用的資訊,以協助解決某一特別問題時,則這種研究又可稱為應用性研究。

  23. 應用性研究是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 • 應用性研究所得到的結果-新知識,不一定能完全解決當初所引發出來的問題,但是在這種研究中,我們必須有一個特定的問題,來引導研究的方向。舉例而言,在綠色革命中由國際稻米研究中心(IRRI)成功發展出來的矮株水稻,就是一種應用性研究的結果。亦即,當初係針對抗風、抗病及易於吸收肥料等特定問題,而由IRRI進行研究以解決問題,結果發展出來的結果-矮株水稻,果然讓產量大為增加。

  24. 做研究的11項須知

  25. 1. 有關研究的一些基本認知: • 每個人都應相信自己的能力。 • 選擇的研究題目應當範圍小而定義完整。 • 研究問題可再細分為更小但卻有連貫性的工作項目。 • 在自己可運用的資源(人力、經費、時間)限制條件下,擬訂一個有效的研究策略。 • 研究完成後,必須清楚地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 做研究和寫報告(或論文),需要各種不同的技巧和適當的管理。

  26. 2. 認識研究的原創性和貢獻-只要在自 己的基礎水準上好好表現,則每個人 都有可能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I) • 對於我們自己生長的地方、左鄰右舍、工作上的種種等,我們都認識很清楚,但問題是和我們直接相關的事情,我們可能不夠客觀來看待,所以最好挑選和個人經驗有關但卻是間接關聯的題目。 • 研究題目固然可以自由選取,但必須考量自己的能力和經驗,亦即題目和哪些專業問題有關?個人對這一方面知道的有多少?雖然要將周遭事情分開可能並不容易,但它們卻可能成為題目的來源。

  27. 2. 認識研究的原創性和貢獻-只要在自 己的基礎水準上好好表現,則每個人 都有可能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II) • 有人擔心相關的研究是否太多了,自己所做的難有特色,其實不用擔心,因為由於個人的獨特經驗和想法,可能讓我們用不同方式來做研究,結果可能和前人相當不一樣。

  28. 3. 如何選取一個適當的題目?(I) • 選題目就像長途旅行跨出的第一步,或是建房子的第一個基礎,有時往往是最困難的部分。但是,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怎能不慎於始?選題目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自己有興趣,另一是有能力處理。另外一個重要的觀念是,大膽去嘗試,把握每一個可能的機會。

  29. 3. 如何選取一個適當的題目?(II) • 最初先有研究題材的方向和範圍,根據這個題材範圍,可進一步縮小至一般的問題狀況。此一問題狀況可能包括幾個可研究的問題,此時可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興趣來選擇一個適當的研究問題,這個選定的研究問題,可以透過假設的形成將問題再縮小到可以被我們檢定的暫時關係。接著,利用研究目的來限定研究進行的範圍,並且說明預期可以產生的有用結果是什麼。

  30. 4. 有了研究問題後,為了讓研究可以 順利完成,接著必須擬訂一個研究 策略,然後作充分的準備,並且保 持彈性,必要時隨時調整研究方向 和內容:(I) 論文一般可略分成三種: 著重文獻回顧的類型。 著重論說或提出觀點的類型。 著重實證分析的類型。

  31. 4. 有了研究問題後,為了讓研究可以 順利完成,接著必須擬訂一個研究 策略,然後作充分的準備,並且保 持彈性,必要時隨時調整研究方向 和內容:(II) 事實上,一篇完整的論文往往包含這三種類型的內涵,例如先由文獻回顧作為開頭,是任何論文都很適合的方式,因為研讀前人的想法和其研究成果,乃是擬訂自己研究策略的一種良好方式。當然,論文可以採用以某一類型為主,而其他類型為輔的方式來撰寫,這種選擇有時和題目有關。

  32. 5. 研究問題可細分為小而連續的工作項 目,每一項目預先定下完成期限:(I) • 第一個工作項目是蒐集和自己所要研究題材有關的各種文獻。研讀相關文獻之後,即可寫文獻回顧,但重要的是,研讀時要有個人的思考,同時將重要的概念記下來,比較不同作者所用分析方法的異同點。不好的文獻回顧只是說明作者所寫的內容,相反的,好的文獻回顧不僅將相關文獻的共同主題點出來,並且比較分析不同作者的各種觀點。更好的方式,則是將文獻回顧進一步延伸為論說型態,利用作者的分析和觀點,加上自己的想法,即可形成有原創性的貢獻。

  33. 5. 研究問題可細分為小而連續的工作項 目,每一項目預先定下完成期限:(II) • 準備論說型的論文和文獻回顧類型論文相當類似,但是相對比重相反,前者要有較多內容為個人的想法,而別人的想法只是在協助整個過程的完成。第三種為實證型論文,比較容易規劃一系列的工作項目。首先是決定所要檢定的理論;其次是蒐集資料;接著是利用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目的在檢定理論是否可由現有證據來驗證;最後是解釋、評估統計結果,並且決定是否接受理論。

  34. 6.進行研究和撰寫論文都需要瞭解分析、描述、意見和情感的意義:(I)6.進行研究和撰寫論文都需要瞭解分析、描述、意見和情感的意義:(I) • 做研究乃至於寫論文,都必須具有追求真理的強烈動機,所以要先發問,然後去尋找答案。基本的原則是,必須能夠解釋研究問題背後的因素,不要忽略不合理或突兀的原因,這些原因說不定引來重要的發現,有時負面的結果反而比正面的結果更為重要。

  35. 6. 進行研究和撰寫論文都需要瞭解分 析、描述、意見和情感的意義:(II) • 分析是將複雜的事情區分為簡單的要素,然後一個一個追查它們發生的原因,並由個人所觀察事物中發掘原理。 • 描述只是列出或陳述一個過程或行為的要素,而不加以剖析或建立因果關係。 • 意見和情感這兩個觀念對於決定什麼是重要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方面是很重要的。

  36. 7.學術性研究對資料或證據準確性的要求極高,使用時應特別注意數據有各種表現的方式:7.學術性研究對資料或證據準確性的要求極高,使用時應特別注意數據有各種表現的方式: • 報章雜誌上時常出現和我們有關的數據資料,惟這些並不適合在論文中引用,原因是它們並非以學術目的為主,有時難免誇大不實或是斷章取義,也就是說,很多事實並不是事實,或即使是事實也不一定和我們的研究有關。 • 樣本選取應避免誤差。 • 統計資料必須顧及適當性。 • 分析資料的工具不一定要很精巧。 • 數字經過比較才更有意義。 • 數據資料必須正確呈現才有意義。

  37. 8.利用網路或是到圖書館蒐集研究資料: • 不管做哪一種研究,到圖書館查詢資料絕對是必要的工作。只要找到相關的書或期刊論文,便可從這些文獻所引用的參考資料中找到更多相關的文獻。

  38. 9.社會科學的研究往往需要進行訪問或調查: • 訪調是為了蒐集與研究問題有關的資料,所以必須設計清楚的問卷題目,避免模糊、無意義且浪費時間的問題。 • 訪調對象要慎重選取才能具有代表性,才能使研究結果一般化到所有母體。 • 由於研究假設的接受與否和問卷結果密切相關,所以要在問卷中設計有關“因”和“果”的變數問題。

  39. 10.寫論文的過程要注意避免抄襲: • 適當的引用,準備註解和參考文獻,即可避免落入抄襲的陷阱。

  40. 11. 將研究過程中所整理的文獻回顧、建 立的分析架構、實證分析的結果…等 組合起來:(I) • 首先擬訂論文大綱,例如第一章為前言,內容包括為什麼選這個題目(即研究動機或問題說明)、如何進行研究、以及想要解釋或預測什麼…等;最後一章為結論,除了說明研究發現外,也要有個人主要的論點。大綱完成後,即根據各章節的標題來排定整理且分析好的資訊。 • 完成的論文一定要反覆再讀幾次,務求敘述通順,具有可讀性。 • 儘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特殊用語。

  41. 11. 將研究過程中所整理的文獻回顧、建 立的分析架構、實證分析的結果…等 組合起來:(II) • 用字遣詞力求簡潔而直接了當。 • 句子結構是許多人共同的問題,寫每一句時一定要注意能否讓別人看出主詞和述詞,這樣才能傳遞自己的想法給讀者。 • 如果時間充裕,應讓自己隔一陣子再來讀初稿,同時做重新編排和修正的工作。 • 註解和參考文獻是否正確呈現,也是不可忽略的事情。

  42. Q & A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