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第六讲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

第六讲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 互联网与大学生. 一、互联网形成与发展 1960 年,利克里德尔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人 —— 机共生”。 1969 年,美国国防部出于战略考虑,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 ARPANET 的网络,把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这是互联网的雏形。 1986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投资,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依利诺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建立 5 个超级计算中心,并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形成了 NSFNET 的雏形。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讲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讲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

  2. 互联网与大学生 • 一、互联网形成与发展 • 1960年,利克里德尔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人——机共生”。 • 1969年,美国国防部出于战略考虑,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网络,把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这是互联网的雏形。 •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投资,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依利诺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建立5个超级计算中心,并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形成了NSFNET的雏形。 • 至2002年底,全世界上网人数已达6.55亿。

  3. 互联网与大学生 • 互联网(Internet)作为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把网民带入了一个真正的信息时代。 • 今天网民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学习、购物,而且可以在网上交友、聊天、开会,甚至玩游戏、赌博等,互联网正在改变网民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4. 互联网与大学生 •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数为62万,1998年为210万,1999年为890万,到2001年12月31日止用户数已经达到3370万人(其中36.2%为18~24岁的青年人)。

  5. 互联网与大学生 • 据市场调查公司Strategies集团的统计,64%的上网者上网后看电视的时间减少,48%的上网者的阅读时间也少于从前。尤其是Kraut等人的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会造成网民社会卷入的减少以及心理幸福感的降低,表现出孤独感和抑郁感的增加。长期的痴迷上网,可能导致各种网络疾病。

  6. 互联网与大学生 • 在2003年1月公布的第十一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我国共有互联网用户5910万。其中,18到24岁的用户占37.3%,在各年龄段中居首位;大专和本科文化的用户占53.7%,在各文化层次中占首位;学生用户占28.0%,在各类职业类别中占首位。

  7. 互联网与大学生 • 2000年,香港一研究公司进行的调查发现,香港大学生每星期平均上网五天,每次上网平均为2.5小时。2002年,上海市信息辅导服务公司的调查显示,上海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中,接触过网络的人数高达77%,其中经常上网的(指平均每周上网6小时以上)将近35%。 • 这些事实都表明,青年大学生始终是互联网的忠实追随者,上网正逐步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8. 互联网与大学生 • 二、互联网的特征 • 1 开放性 • 一是对用户开放 • 二是对服务者开放 • 三是对未来的改进开放 • 2 全球性

  9. 互联网与大学生 • 二、互联网的特征 • 3 虚拟性 • 4身份的不确定性 • 5非中心化 • 6平等性 • 7个性化

  10. 互联网与大学生 • 三、互联网的影响 • 1 互联网:一把双刃剑 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 ————阿诺尔德·J·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

  11. 互联网与大学生 • Kraut等人对93个家庭的169个用户第一、二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了纵向研究,发现互联网会使网民的社会卷入(social involvement)减少,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降低,表现出孤独感(loneliness)和抑郁感(depression)的增加。Kraut将心理幸福感降低的原因,解释为社会活动的替代(displacing social activity)和密切关系的替代(displacing strong ties)。

  12. 互联网与大学生 • 互联网带来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 (1)网络犯罪。 • (2)传播色情信息。 • (3)网络文化侵略。 • (4)破坏国家安全。

  13. 互联网与大学生 •      2 网际人际关系 • 网际空间好比一个巨大的城市,有图书馆、大学、博物馆、娱乐场所,也有各种各样的人;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到这个“城市”去逛逛。 • 在这个空间里不仅可以获取和发布信息,还可以通过E-mail(电子邮件)、ICQ(网络寻呼)、IRC(网上聊天室)、BBS(电子公告板)、网络虚拟社区等方式进行聊天、交友、游戏、娱乐等网络人际交往。

  14. 互联网与大学生 • 网络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 •  一是交往角色的虚拟性。 •  二是交往主体的平等性。 • 三是交往心理的隐密性。 • 四是交往过程的弱社会性和弱规范性。 • 五是交往动机多样性。

  15.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 一、 大学生上网心理 • (一)积极的心理需求 • (二)消极的心理需求

  16.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 (一)积极的心理需求 • (1)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求新心理 • (2)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与自我实现欲望 • (3)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

  17.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 (二)消极的心理需求 • (1)猎奇心理,追求感官刺激 • (2)急功近利心理 • (3)发泄欲求 • (4)逃避现实的解脱心理 • (5)虚拟的自我实现心理 • (6)焦虑心理 • (7)自卑心理与抵触情绪

  18.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 二、大学生上网的情况分析 • (一)信息查询 • (二)收发邮件 • (三)网上聊天 • (四)网上游戏

  19. 信息查询 • 用户上网最主要的目的: • 获取信息: 53.1% • 学习: 4.8% • 学术研究: 1.0%休 • 闲娱乐: 24.6% • 情感需要: 1.1% • 交友: 7.0% • 获得各种免费资源: 1.9% • 对外通讯、联络: 3.8% • 炒股: 1.1% • 网上购物: 0.1% • 商务活动: 1.0% • 追崇时尚、赶时髦、好奇: 0.3% • 其它: 0.2%

  20. 第十一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 (用户上网最主要的目的 ) • 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多选题): • ■ 电子邮箱: 92.6% ■ 新闻组: 21.3% • ■ 搜索引擎: 68.3% ■ 软件上传或下载服务: 45.3% • ■ 信息查询: 42.2% • ■ 网上聊天(聊天室、QQ、ICQ等): 45.4% ■ BBS论坛、社区、讨论组等: • 18.9% • ■ 免费个人主页空间: 6.8% ■ 电子政务: 1.9% • ■ 网上游戏: 18.1% ■ 网上购物: 11.5% • ■ 短信服务: 8.8% ■ 网上教育: 8.9% • ■ 电子杂志: 9.5% ■ 网络电话: 1.0% • ■ 网上医院: 0.7% ■ 网上银行: 3.6% • ■ 网上炒股: 5.5% ■ 网上拍卖: 0.9% • ■ 票务、旅店预定: 0.8% ■ 视频会议: 0.3% • ■ VOD点播: 5.6% ■ 网上直播: 3.6% • ■ 多媒体娱乐(MP3、FLASH欣赏等): 13.4%■ 远程登录: 1.1% • ■ 信息发布:3.3% ■ 网上推广: 0.9% • ■ 网上销售: 1.2% ■ 信息化系统(ERP、CRM、SCM) • 1.2% • ■ 其它: 0.1%

  21.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 三、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 (一) 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 • 定义:因无节制地上网导致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 • 症状:开始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 • 随后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不上网则情绪 低落、疲乏无力、外表憔悴、茫然失措,只有上网后精神才能恢复正常。 • 表现:感情上迷失自我 • 角色上混淆自我 • 道德上失范自我 • 心理上自我脆弱 • 交往上自我失落。

  22.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 (一) 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 • 1、网络恐惧 • 2、网络依恋 • 3、网络孤独 • 4、网络自我迷失和自我认同混乱 • 5、网络沉溺综合症 

  23. 你是否患有“互联网依赖症”( Kimberly Young ): • 你是否着迷于互联网? • 为了达到满意你是否感觉需要延长上网时间? •         你是否经常不能控制自己上网、停止使用互联网? •         停止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你是否感觉烦躁不安? •         每次在网上的时间是否比自己打算的要长? •         由于互联网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者职业机会是否受到影响? •         你是否对家庭成员、治疗医生或其他人隐瞒了你对互联网着迷的程度? •         你是否把互联网当成了一种逃避问题或释放焦虑不安情绪的方式?

  24. 你是否患有“互联网依赖症”( Kimberly Young ): • 在上面八个问题中,如果被调查者对其中的五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Kimberly Young就断定他已经患上了互联网依赖症。

  25.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 (二)网络性心理障碍的特点 • 1、病症发现的隐蔽性。 • 2、生理疾病的并发性。 • 3、治疗手段的模糊性。 • 4、预防和治疗的紧迫性。

  26.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 • 1、正确的网络认知 • 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看到网络只是一个工具,网络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财富,对网络的破坏与滥用就是对社会正常秩序的极大破坏,会危及我们每一个人; • 应该认清网络社会并非真实的社会,网上暂时的成功并非是真实的成功,虚拟的情感的宣泄与满足也并非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 应该认清网络带来的并非是鲜花与美酒,也会给自己带来苦涩的恶果。 • 那些迷恋上网而不能自拔的大学生,随着上网时间不断延长,他们的记忆力下降,对学习也逐渐产生厌烦感,并进而出现逃课上网、对各种活动漠不关心,进取意识减弱,与周围同学关系紧张等现象。

  27.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 • 2、自律与自我管理 • 据报道,一位大学生在其“网络妻子”突然掉线后,终日不进食,心情焦虑地苦等了五天四夜后,不顾同学的劝阻和老师的教育,不辞而别到另一个城市去寻找其“网络妻子”。

  28.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 • 3、团体心理辅导 • 团体心理辅导是由心理辅导者指导,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个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就团体成员面对的心理问题与他们共同商讨,提供行为训练的机会,为团体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使每一位团体成员学会自助,以此解决团体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障碍,最终实现改善行为和发展人格的目的。

  29.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 • 3、团体心理辅导 • 方式:师生辅导、成员互相辅导、讲座、小组讨论、行为示范等。 • 内容: • 1、缓解求询者的心理紧张和焦虑情绪 • 2、让成员讲述各自的成长经历,并做自我评价 • 3、开展网上信息认识的讨论交流 • 4、展开网络与网络技术的研讨 • 5、运用“头脑风暴法” • 6、设定基本的人际交往的情境 • 7、小组讨论上网行为的自我管理,彼此订立互相监督上 • 网的契约

  30.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 • 4、改善网络环境 • 首先,加快网络信息控制技术研究,净化网络信息 ; • 其次,积极组织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上网,这是优化网络环境的积极态度; • 第三,适应网络时代特点,改进高校教育与管理; • 第四,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31. 作业: • 1、互联网的特点与影响? • 2、如何看待网络人际交往? • 3、网络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是什么? • 4、如何克服网络心理障碍? • 5、下例案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 女大学生:用生命换取一段“网恋”  年仅20岁的小雪(化名)家住江苏省宜兴市,2001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  上大学后,小雪迷上了上网,并认识了一个叫“冬冬”的网友,很快两人便陷入狂热的“网恋”。去年底,小雪从南京飞抵哈市与网友见面,并发生性关系。今年春节前,小雪向父母谎称与同学去哈尔滨看冰灯,再次约会网友。两人关系迅速升温,每日热线电话不断,有一次用手机通话时间竟长达两个小时。今年5月,小雪告诉“冬冬”,不久她将远赴英国留学,言外之意他们的关系该结束了。

  32. “冬冬”真名叫毕冬冬,今年21岁,家住黑龙江省伊春市红光农场,因精通网络,高中毕业后在一家网吧做网管员。而他对小雪描述的身世却是另一番情形:考上大学后因家庭贫困被迫辍学,现正拼命打工赚取学费。  小雪将要离去让毕冬冬心痛,他露出了真实面目。几天后,他与邻居唐振东谈起此事,越说越觉得不能放过到嘴的肥肉。小雪曾说过,父亲是一个老板,很有钱。毕冬冬与比他大15岁的唐振东密谋:先将小雪骗到伊春,然后狠狠地敲上一笔。5月8日,毕冬冬“痛苦”地对小雪说:“在你离开之前,我想见你最后一面。”第二天,痴情的小雪收拾好行李,对同寝只说了一句“去哈尔滨”后就踏上了北去的列车,5月9日失踪。12日,小雪的父亲收到从女儿手机发来的短信息,大吃一惊:“你的女儿在我们手上,想要活的就痛快拿出118万元,不许报警,否则后果自负。”此后,小雪的父亲接连收到多次信息及电话,通知他立即带钱到大连,按照提供的网址上网再确定交钱地点。  当天,小雪的父母即到江苏省宜兴市公安局报案。13日,宜兴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一行5人火速抵哈,哈市刑侦支队队长卢洪喜指令由三大队配合侦破此案。  小雪的母亲向警方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今年情人节前,小雪曾给伊春某信箱发过一个巧克力邮包,收件人是毕冬冬。  与此同时,警方对小雪手机接入和呼出的电话逐一排查,发现了哈尔滨火车站站前某磁卡电话、某大学硕士研究生胡某手机及伊春市的几部电话号码。经核实,胡某的爱人张某近日曾同其表哥唐振东通话和见面,张某还在唐的破皮包内看到一部女款手机。“冬冬”真名叫毕冬冬,今年21岁,家住黑龙江省伊春市红光农场,因精通网络,高中毕业后在一家网吧做网管员。而他对小雪描述的身世却是另一番情形:考上大学后因家庭贫困被迫辍学,现正拼命打工赚取学费。  小雪将要离去让毕冬冬心痛,他露出了真实面目。几天后,他与邻居唐振东谈起此事,越说越觉得不能放过到嘴的肥肉。小雪曾说过,父亲是一个老板,很有钱。毕冬冬与比他大15岁的唐振东密谋:先将小雪骗到伊春,然后狠狠地敲上一笔。5月8日,毕冬冬“痛苦”地对小雪说:“在你离开之前,我想见你最后一面。”第二天,痴情的小雪收拾好行李,对同寝只说了一句“去哈尔滨”后就踏上了北去的列车,5月9日失踪。12日,小雪的父亲收到从女儿手机发来的短信息,大吃一惊:“你的女儿在我们手上,想要活的就痛快拿出118万元,不许报警,否则后果自负。”此后,小雪的父亲接连收到多次信息及电话,通知他立即带钱到大连,按照提供的网址上网再确定交钱地点。  当天,小雪的父母即到江苏省宜兴市公安局报案。13日,宜兴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一行5人火速抵哈,哈市刑侦支队队长卢洪喜指令由三大队配合侦破此案。  小雪的母亲向警方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今年情人节前,小雪曾给伊春某信箱发过一个巧克力邮包,收件人是毕冬冬。  与此同时,警方对小雪手机接入和呼出的电话逐一排查,发现了哈尔滨火车站站前某磁卡电话、某大学硕士研究生胡某手机及伊春市的几部电话号码。经核实,胡某的爱人张某近日曾同其表哥唐振东通话和见面,张某还在唐的破皮包内看到一部女款手机。

  33. 然而此时,狡猾的唐振东已预感到事情不妙,通知毕冬冬立即出逃。15日,正在家睡觉的唐振东被抓获,在其家中搜出了小雪的手机、照相机、皮箱及衣物。  当晚20时许,警方找到了毕冬冬的女朋友吴某。22时40分,吴的手机响起铃声,是毕冬冬从哈尔滨打来的。哈市刑侦支队三大队长李浴非果断下达抓捕命令,仅3分钟,侦查员许连越、刘翼、张君爽赶至文庙街磁卡电话亭,将毕冬冬抓获。  据毕冬冬、唐振东交待,10日晨,唐振东到哈站接到小雪后,马上将她带回伊春。晚7时30分吃完晚饭后,他们一起来到红光农场毕冬冬的家中。在毕冬冬与小雪发生性关系后,唐振东突然闯进来,强奸了小雪。正当小雪哭泣不已的时候,毕冬冬与唐振东一起将小雪掐死。半夜,毕冬冬与唐振东用床单将小雪包住,运到农场后面的田野里埋掉……

  34.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