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常用急救药品应用

常用急救药品应用. 急诊科 许肖萍. 护理人员掌握抢救药物的现状. 普外科护士掌握抢救药物知识的现状调查护理研究, 2007 , 21 ( 12 ): 3142. 按用途分. ( 一 ) 血管活性药物.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间羟胺. 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作用. 肾上腺素 1mg/1ml. 作用机制 天然儿茶酚胺类药物, 具有强大的 α 、 ß 受体激动作用 药理作用 心脏 : 兴奋 β 1 受体→心肌收缩力↑ 心率↑心输出量 ↑

tac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常用急救药品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常用急救药品应用 急诊科 许肖萍

  2. 护理人员掌握抢救药物的现状 普外科护士掌握抢救药物知识的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7,21 (12):3142

  3. 按用途分

  4. (一)血管活性药物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间羟胺

  5. 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作用

  6. 肾上腺素1mg/1ml 作用机制 • 天然儿茶酚胺类药物,具有强大的α、ß受体激动作用 药理作用 • 心脏:兴奋β1受体→心肌收缩力↑ 心率↑心输出量 ↑ • 血管:兴奋α受体→血管收缩(皮肤、内脏);兴奋β2受体→血管扩张(冠脉、骨骼肌、肠系膜)总效应BP ↑ • 气管:β2受体→平滑肌松弛,消除黏膜水肿

  7. 肾上腺素 适应症: • 心脏骤停:室颤、无脉性室速、心室停顿、无脉性电活动 • 症状性心动过缓。 • 严重的低血压。 • 过敏性休克、严重的过敏反应。 • 与局麻药合用。

  8. 肾上腺素 临床应用: • 推荐剂量: 1mg 3-5min iv • 静脉用法: 常规的弹丸注射 外周静脉推注后20ml NS iv • 气管给药: 2~2.5mg加NS或蒸馏水稀释到10ml 5min重复 • 心内给药: 胸腔内心脏按摩

  9. 肾上腺素 不良反应: • 心悸、烦躁、面色苍白、出汗、无力、震颤等,停药或休息后可自行消退。 • 大剂量、静推速度过快可致血压骤升,诱发脑出血危险;也可引起腹痛、心律失常 ,甚至发展为室颤,严重可致死。 • 用药局部可出现水肿、充血及炎症。

  10. 肾上腺素 注意事项 • 本药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分解,应避光贮存。 • 吸入给药法治疗哮喘应注意测量血压、脉搏以估计药物吸收情况。 • 反复在同一部位给药可导致组织坏死,注射部位必须轮换。 • 禁与碱性药物配伍。 禁忌症 高血压 器质性心脏病 洋地黄中毒 糖尿病 外伤性或出血性休克 甲亢

  11. 去甲肾上腺素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机制: • 去甲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一种,与肾上腺素相似,具有α、ß受体作用。 • 是强有力的α受体兴奋剂,导致动静脉血管收缩,BP ↑。 • 在恢复自主循方面的作用是肾上腺素的2倍,在改善心肌和脑血流方面并不比肾上腺素强,也不能提高出院生存率。 • 其ß1受体兴奋作用与肾上腺素相同,心肌收缩力 ↑ ,心率 ↑,对ß2受体影响较小。

  12. 去甲肾上腺素 适应症: • 心肺复苏后顽固性低血压; • 严重低血压(SBP小于70mmHg)且外周血管阻力低下者; • 感染性休克 ; • 急性心梗、体外循环、椎管内阻滞时引起的低血压; • 消化道出血时局部止血用;

  13. 去甲肾上腺素2mg/1ml 用法用量: • 低血压:常用剂量为2-20ug/min; • 感染性休克,常用剂量为0.03-1.5ug/kg/min,以5%葡萄糖或盐水稀释后微泵静脉推注 ; • 消化道止血:8mg去甲肾上腺素加入100ml生理盐水口服或胃管内注入 。

  14. 去甲肾上腺素 护理要点: • 高血压、动脉硬化、无尿病人忌用。 • 宜避光保存。 • 不与碱性药物配伍注射。 • 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尿少、尿闭急性肾功能衰竭,头痛、高血压、反射性心动过缓。

  15. 异丙肾上腺素(1mg/2ml) 作用机制: 作用于β2受体、β1受体 适应症: • 症状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 对硫酸镁无效的顽固性尖端扭转型室速; • β-受体阻滞剂中毒

  16. 异丙肾上腺素 用法用量: 0.5-1mg用 5%葡萄糖稀释后,以1-10ug/min微泵静脉推注,根据心率调节剂量。 注意事项: • 可引起心律失常; • 可增加心肌对氧的需求,从而可加重心肌的缺血,心绞痛、心梗、甲亢、及嗜铬细胞瘤患者禁用; • 半衰期为1至数分钟,需微泵静脉持续给药时,提前准备好药物; • 病人使用气雾剂,使用后唾液及痰液可呈粉红色,用后漱口以免刺激口腔及喉。

  17. 作用机制: 多巴胺20mg/2ml 小剂量 2-4ug/kg/min 扩张肾血管、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 尿量↑ 多巴胺受体 中剂量 5-10ug/kg/min 心肌收缩力↑心率↑心输出量↑ β1受体 大剂量 >10ug/kg/min 收缩小血管和内脏血管,BP ↑ α受体

  18. 多巴胺 适应症: • 低血压 SBP<70-100mmHg,伴有组织灌注不足、少尿和精神状态改变 • CPR后低血压 • 诱导复苏后暂时高血压以改善脑灌注 • 如果静脉扩容充分仍然低血压,可与缩血管药如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合用。主动效应包括增加心输出量和动脉灌注压 • 低血压伴随心动过缓或自主循环恢复后,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合用是治疗复苏后休克的最佳选择

  19. 多巴胺 副作用: • 增加心率可致心律失常; • 增加肺动脉压并使心排量下降; • 多巴胺使心脏作功增加、心肌耗氧增加; • 皮肤渗漏可致皮肤坏死;

  20. 多巴胺 注意事项: • 禁与碱性药物配伍。 • 不要突然中断用药,应逐步减量。 • 低血容量时要先扩容。

  21. (二)、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 西地兰 利多卡因

  22. 胺碘酮150mg/3ml 作用机制: • 阻滞钠、钙、钾通道,非竞争性阻断α及β受体作用 药理作用: • 抗心律失常作用 • 减慢窦性心律 • 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 抗心肌缺血作用 • 减慢心率,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 直接作用于冠脉血管平滑肌,增加冠脉流量 • 降低主动脉压和外周阻力,从而维持心输出量

  23. 胺碘酮 适应症: ①阵发性房颤发作48h内的药物复律 ②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时的心室率控制 ③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多次电除颤无效时 ④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顽固性室速 ⑤心肺复苏 五大适应症

  24. 胺碘酮 临床应用: 首次负荷量: 10min内静注150mg,间隔 10min可追加 150mg 24h内追加不超过6 ~ 8次,短时间内给药量可达5~10mg/kg 静注维持量: 0.5~1mg/min,第一个24h,前6h 1mg/min,后18h 0.5mg/min 室颤或室速发生心脏骤停,连续3次电除颤无效者,给予肾上腺素后 负荷剂量10min内静注 300mg,视需要间隔 10min后追加 150mg多次 静注维持量: 0.5~1mg/min,第一个24h,前6h 1mg/min,后18h 0.5mg/min 一般性剂量 重症时大剂量

  25. 西地兰0.4mg/2ml 作用机制: • 正性肌力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 • 负性频率作用,减慢心率; 适应症: • 心力衰竭 • 快速率房颤、房扑 • 室上性心动过速

  26. 西地兰 注意事项: • 房室传导阻滞,肥厚性梗阻心肌病禁用;急性心肌梗死24-48h内禁用; •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黄视、绿视,以及心律失常如室早、房室传导阻滞、窦缓等; • 成人常用量:0.2-0.4mg,以5%葡萄糖稀释到20ml缓慢静推,2~4小时后可重复使用; • 禁与任何药物混合使用,禁与钙剂同用; • 血钾要求在3.5mmol/L以上。地高辛浓度监测;

  27. 硝酸甘油5mg/1ml 作用机制: 松弛血管平滑肌,主要扩张周围静脉 (降低前负荷) 适应症: • 治疗和预防心绞痛 • 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可减少前壁梗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 • 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 • 还可用于治疗高血压 舌下含服剂量为 0.5mg,1-2min起效,疗效可维持20-30min。

  28. 硝酸甘油 注意事项: • 本品可能诱发低血压,密切监护患者的血压、心率; • 本品过量时可引起颜面潮红、头痛、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50次/min)或心动过速(>100次/min)、传导阻滞等 ; • 如果出现视力模糊或口干,应停止使用本品; • 易耐受; • 避光储存,使用;

  29. 阿托品 作用机制: M胆碱受体阻滞剂,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快、散瞳及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具有松弛内脏平滑肌及扩瞳的作用。 适应症: 内脏绞痛、有机磷农药中毒、散瞳、阿-斯综合征、感染性休克、麻醉前给药。 [常用制剂] 片剂:0.3mg。注射剂:1ml(0.5mg),1ml(5mg),2ml(10mg)。滴眼剂:0.5%~3%。

  30. 阿托品 护理要点: • 不良反应:口干、眩晕、瞳孔散大、皮肤潮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惊厥。 • 静脉注射时速度宜慢,观察有无过量及中毒。 • 便秘和尿储留。 • 禁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

  31. (三)、其他类药物 • 碳酸氢钠 • 甘露醇 • 地西泮

  32. 碳酸氢钠 适应症 : • 高血钾症。 • 化谢性酸中毒(如心脏骤停后的乳酸性酸中毒)。 • 碱化尿液。 • 静脉滴注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中毒。

  33. 碳酸氢钠 注意事项: • 复苏时一般先给5%碳酸氢钠5ml/kg,必要时10分钟重复1次。以5%溶液输注时,一般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13ml。但在心肺复苏时因存在致命的酸中毒,应快速静脉输注。 • 忌与酸性药物配伍。

  34. 甘露醇 适应症: • 组织脱水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 • 降低眼内压。 • 渗透性利尿药。 • 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 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

  35. 甘露醇 注意事项: • 本品用于脱水时,宜快速静脉滴注(30min内); • 甘露醇遇冷易结晶。 • 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应选粗大静脉给药; • 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电解质、肾功能及尿量; • 急性肾小管坏死无尿患者、严重失水者、颅内活动性出血者(颅内手术时除外)、急性肺水肿患者禁用本品。

  36. 地西泮10mg/2ml 安定对抗癫痫大发作效果疗效强,静脉注射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有较强的肌肉松弛作用,能缓解去大脑僵直的肌肉僵直。 静脉注射后一分钟脑内浓度达高峰,能很快止惊。但是45~60min后脑内浓度就很低。

  37.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为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过量或静脉推注过快,可造成呼吸抑制,严重缺氧病人更容易发生呼吸停止。 与NS配伍液体可变白色浑浊 。 地西泮

  38. 心肺复苏时药物应用的时机 心肺复苏的病人什么时候给予药物治疗呢

  39. 心肺复苏时药物应用的时机 • 心脏骤停时,CPR和早期除颤极为重要,用药相对其次。 • 开始CPR并除颤(有指征时)后,才建立静脉通道,考虑药物治疗,作气管插管。 • 不可以为了给药而中断CPR

  40. 复苏时的给药途径 • 外周静脉给药 • 中心静脉给药 • 经气管给药 • 心内注射 • 骨髓腔给药

  41. 给药方法对疗效的影响

  42. 优点 缺点 外周静脉给药 快捷易操作,并发症少,不受心肺复苏干扰 药物峰值浓度低,给药到中央循环时间需1~2min。20ml液体iv或抬高肢体10~20s

  43. 优点 缺点 中心静脉给药 获得快速的药效和高峰浓度 置管需中断CPR,操作相对繁琐,有气胸、血管损伤、空气栓塞等危险

  44. 1 3 2 4 气管内给药 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纳络酮和血管加压素均可通过气管给药 用药量应该是静脉给药的2~2.5倍,并用10mlNS或蒸馏水稀释 与静脉相比起效时间略慢 ,药效则相似 ,而维持时间较长 蒸馏水稀释成低张溶液更易吸收

  45. 1 3 2 4 心内注射给药 剑突下将药物注入右心室是最常用方法 心内注射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心脏,见效快 需有相当的经验和熟练技术,有冠状动脉撕裂、心包填塞、气胸等危险 目前一般仅用于开胸心脏按压时

  46. 1 2 骨髓内给药 一般CPR不常规采用 静脉塌陷或静脉通路无法建立者,特别是6岁以下的儿童

  47. 各种给药方法的并发症 中心静脉: 大出血、血栓形成、气栓、感染 周围静脉: 局部刺激(高渗) 组织坏死(药物外漏) 心室内注射: 气胸、心包填塞、冠脉破裂 心肌撕裂、心肌坏死、顽固性室颤

  48. 小结 积极参加抢救工作,来提高对抢救药物应用的了解。 收集常用抢救药物及新增抢救药物的说明书并订成手册,定期翻阅学习。

  49.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