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11 船载有毒货物中毒

11 船载有毒货物中毒. 11 . 1《应用于涉及危险货物意外事故的医疗急救指南》和《国际船舶医疗指南》 11 . 2 中毒的途径、诊断和处理原则 11 . 3 气体中毒、食入性中毒和接触性中毒的急救方法 11 . 4 中毒的预防措施.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国际海事组织关于 《 应用于涉及危险货物意外事故的医疗急救指南 》 ( MFAG )和 《 国际船舶医疗指南 》 的规定;熟悉中毒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气体中毒、食入性中毒和接触性中毒的急救方法;熟悉中毒的预防措施. 11.1《 应用于涉及危险货物意外事故的医疗急救指南 》 和 《 国际船舶医疗指南 》.

tac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11 船载有毒货物中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1船载有毒货物中毒 11.1《应用于涉及危险货物意外事故的医疗急救指南》和《国际船舶医疗指南》 11.2中毒的途径、诊断和处理原则 11.3气体中毒、食入性中毒和接触性中毒的急救方法 11.4中毒的预防措施

  2.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国际海事组织关于《应用于涉及危险货物意外事故的医疗急救指南》(MFAG)和《国际船舶医疗指南》的规定;熟悉中毒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气体中毒、食入性中毒和接触性中毒的急救方法;熟悉中毒的预防措施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国际海事组织关于《应用于涉及危险货物意外事故的医疗急救指南》(MFAG)和《国际船舶医疗指南》的规定;熟悉中毒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气体中毒、食入性中毒和接触性中毒的急救方法;熟悉中毒的预防措施

  3. 11.1《应用于涉及危险货物意外事故的医疗急救指南》和《国际船舶医疗指南》11.1《应用于涉及危险货物意外事故的医疗急救指南》和《国际船舶医疗指南》 11.1.1《应用于涉及危险货物意外事故的医疗急救指南》(MFAG) • 国际海事组织《应用于涉及危险货物意外事故的医疗急救指南》(Medical First Aid Guide For Usein Accidents Involving Dangerous Goods:MFAG),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的《国际船用医疗指南》(IMGS)的化学品增补本。该指南由国际海事组织(WTO)、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劳工组织(ILO)合作编写,简称《医疗急救指南》(MFAG)。 • 医疗急救要求:对到达现场的救助人员的要求;划定危险区;对伤员按症状分级和确定急救次序;呼吸道、呼吸、循环(ABC),然后是去污;根据运输危险货物的类别诊断;对症治疗。需要说明的是,要考虑各民族身体的差异和各国常用药的不同。

  4. 11.1.2《国际船舶医疗指南》 • 《国际船舶医疗指南》自1967年问世以来,已成为船上医疗保健的标准参考手册。曾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并在上万艘船舶中使用。 • 2008年3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推出了《国际船舶医疗指南》第三版。新的版本更新了有关促进和保护海员健康的各项建议,并与世卫组织最新版的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以及《国际卫生条例》保持一致。同时,新版《指南》还体现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要求确保海员享有不低于陆地劳工标准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包括迅速获得必需药物、诊断和医疗设备仪器,以及医疗信息和专业知识。 • 世卫组织、海事组织及劳工组织表示,通过确保本国船只携带和遵循《国际船舶医疗指南》,各国能够履行他们按照《海事劳工公约》应承担的责任,促进本国海员的健康。

  5. 11.2中毒的途径、诊断和处理原则 • 某种物质进入人体后,通过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作用,使组织器官产生功能代谢紊乱或结构损害,引起机体病变,称为中毒。船载货物中,含有潜在毒性物品,包括清洗剂、降解剂、消毒剂以及其他有害货物,如不注意劳动保护,可造成船员中毒。 11.2.1中毒途径 • 中毒途径有如下几种: • 吸入性中毒:吸入毒气、毒烟引起中毒。 • 食入性中毒:经口吃进有毒物引起中毒。 • 接触性中毒:皮肤、眼睛接触有毒物引起中毒。

  6. 11.2.2中毒诊断 • 有接触毒物史及中毒症状和体征。 • 中毒因素:(1)化学品泄漏或误用;(2)接触化学物。 • 典型中毒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精神异常、意识丧失、惊厥、疼痛、皮肤青紫或灰色、呼吸困难等(因毒物品种而异)。中毒严重者可持续数小时或几天。 • 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窒息,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心衰,循环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

  7. 11.2.3中毒的急救与处理原则 急性中毒的急救与处理原则为: • ①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 ②清除进入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 ③如有可能,使用特殊解毒剂。 • ④对症治疗。

  8. 急救措施如下: 1.毒物的清除和排泄治疗 • (1)呼吸道污染:将患者搬离染毒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 • (2)皮肤污染:脱去染毒的衣物,大量清水反复清洗皮肤15min以上。 • (3)眼睛污染: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15min以上。 • (4)胃肠道毒物排除 2.毒物的滤过治疗 • 促进毒物由肾脏排出,如多饮水,输液,用高渗液快速输入。必要时可用利尿剂,常用速尿每次20~40mg静脉注射。改变尿pH值可促使毒物排出,如服用碳酸氢钠使尿液碱化,可使弱的有机酸如巴比妥酸、水杨酸由尿排出。如中毒较重,无特效药解救,可送医院进行血浆交换或血液透析。 3.特殊解毒剂的应用 • 不同的毒物有相应的解毒剂,如砷、汞中毒用二巯基丙醇解毒;氰化物中毒一般采用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药为阿托品﹑解磷定等。 4.危重情况的处理 • 中毒情况危重时,首先应迅速对呼吸﹑循环功能﹑生命指征进行检查,并采取有效的紧急治疗措施。

  9. 11.3气体中毒、食入性中毒和接触性中毒的急救方法11.3气体中毒、食入性中毒和接触性中毒的急救方法 11.3.1气体(吸入性)中毒 11.3.1.1主要症状与急救措施 • 许多化学烟雾能刺激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和咽部烧灼感。狭小空间内超过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也可引起中毒症状。 1.症状 • 吸入性中毒者有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嗜睡等症状,重者可以意识丧失。 2.急救方法(措施) • (1)立即将病人转移到通风处,松开衣领,确保通风。(2)呼吸停止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跳停止应做心脏按压。(3)吸氧。(4)病人卧床休息至少24h或直至康复。(5)并发肺炎或支气管炎者对症治疗。(6)中毒病人禁用吗啡。(7)有条件即行高压氧舱治疗。

  10. 11.3.1.2二氧化碳中毒 • 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一般沉积在仓房和房间底层。船带谷物发酵以及船带冷冻货物均可产生二氧化碳。中毒症状:头晕、头痛、气急、疲乏和有窒息感,严重者呼吸困难、昏倒、意识丧失。 11.3.1.3一氧化碳中毒 •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易燃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煤气灶漏气、冬季室内燃烧煤炭而通风不良等原因均可产生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头痛、头晕、恶心,步态不稳,口唇呈樱桃红,严重中毒者出现呼吸困难、丧失意识、昏迷。

  11. 11.3.1.4冷却气体中毒 • 冷却气体包括氨、氯甲烷、氟利昂。 1.氨中毒 • 氨有强烈刺激性,吸入可产生呼吸道流涕、流眼泪,喘息,虚脱。高浓度吸入可致死亡。 2.氯甲烷中毒 • 氯甲烷为无色气体,似乙醇味,易燃。中毒时可产生嗜睡、恶心、呕吐、昏迷、惊厥症状,甚至死亡。 3.氟利昂中毒 • 高浓度吸入氟利昂可产生缺氧症状。表现为:头昏、行走摇晃、虚脱和意识丧失。

  12. 11.3.1.5其他有毒气体中毒 1.石油产品的蒸气中毒 • 意外吸入石油产品的蒸气可引起中毒症状。表现为:嗜睡、头昏、恶心、呕吐。大剂量中毒时可出现昏迷。误食产生的中毒症状与意外吸入症状相似,但恶心、呕吐更为严重。 2.氰化物中毒 • 船舶熏蒸消毒采用的氢氰酸是有剧毒的,中毒症状和体征产生很快,表现为呼吸短促、焦虑、意识很快丧失、惊厥,数分钟内可致死亡。

  13. 11.3.2食入性中毒 11.3.2.1食入性中毒的症状、诊断与急救 1.症状 • 食入性中毒症状与进食的毒物有关,如砷、铅、毒菌、过量药物以及污染变质食物等均可引起中毒,症状各有不同,但大多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 误食腐蚀剂、强酸、强碱或消毒剂,不仅症状严重,而且会烧伤口唇、口腔﹑消化道等,引起剧烈的烧灼痛、胃肠绞痛、恶心呕吐,可吐出血性液体,常有腹泻,排出血性黏液便,严重者可有消化道穿孔,形成腹膜炎,乃至休克而死亡。 • 有些毒性物质,例如镇静药品,食入后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循环,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意识丧失或死亡。 2.诊断 • 有食入或误食毒物史及中毒症状和体征。如有可能,应先确定毒物性质。检查病人身旁瓶子及容器,寻找线索。如病人神志清楚,则可询问进食物品性质。

  14. 3.急救措施 • (1)如病人神志清楚,可催吐或洗胃。将活性炭20~30g加水50mL后配制成混悬液口服。昏迷病人保持头侧位,避免呕吐物吸入。 • (2)禁食,保暖。 • (3)氰化物中毒时,将一支亚硝酸异戊酯洒在湿毛巾上,放在伤员鼻孔下方,让其吸入。 • (4)呼吸停止时,即刻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停止,应即刻进行胸腔按压。 • (5)必要时,应进行无线电医疗咨询。

  15. 11.3.2.2船舶常见误食毒物中毒 1.铝化合物中毒 • 误食铝化合物中毒时,以1%硫酸镁洗胃,后口服硫酸镁30g导泻。腹痛可用阿托品或654-2解痉。 2.汞中毒 • 误食汞后立即以2%碳酸氢钠洗胃,后给予牛奶或蛋清口服,以延缓汞吸收。解毒药为二巯基丙磺酸钠。 3.砷剂(砒霜)中毒 • 误食砷剂后用温水或1%碳酸氢钠洗胃,口服新配制的氢氧化铁溶液。氢氧化铁溶液配制方法为:分别配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亚铁与冷水质量比为1∶3)和氧化镁溶液(氧化镁与水质量比为1∶5),临用前等量混合。每5~10min口服10mL,直至呕吐停止,再以硫酸镁导泻。解毒剂为二巯基丙磺酸钠。

  16. 4.强酸中毒 • 误服强酸后,禁止催吐和洗胃。可先饮清水,并尽快口服镁乳或氢氧化铝凝胶50~100mL,强酸中毒不宜用碳酸氢钠中和,以免胃肠胀气引起胃穿孔。可服蛋清或牛奶200mL,半小时后再服植物油100~200mL,起润滑作用。早期可用皮质激素。 5.强碱中毒 • 误服强碱后禁止催吐和洗胃,可口服食醋,后服蛋清或牛奶200mL,半小时后再服植物油100~200mL,起润滑作用。 6.误服镇静催眠药 • 服镇静催眠药过量中毒且清醒者,首先使用催吐和洗胃,用硫酸钠10~15g导泻,忌用硫酸镁液,因镁剂可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必要时可服利尿剂和皮质激素,葡萄糖水静滴。特效解毒剂为氟马西尼。中毒危重者对症处理。 7.毒蕈中毒 • 误食毒蕈中毒后,迅速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若症状较重则用阿托品静脉注射,一般每次给予05~1mg,每隔15~30min重复,直到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或出现“阿托品化”表现为止。在阿托品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反应和瞳孔大小,并随时调整剂量。

  17. 8.乙醇中毒 • 一次大量饮酒可引起急性酒精中毒。症状轻者休息及饮温开水,兴奋躁动的患者必要时加以约束。重症者可静注纳洛酮0.4~0.8mg以缩短昏迷时间,必要时可重复给药。也可肌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6100mg加入静脉补液中,以加速乙醇在体内氧化。呼吸抑制者可用呼吸兴奋剂。若在饮酒2h内,可用1%碳酸氢钠液洗胃。 9.误食河豚 • 误食河豚可引起中毒,中毒后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硫酸镁导泻,并通过利尿和输液加快毒物排泄。重者用皮质激素,对症处理。 10.有机磷中毒 • 有机磷农药在使用过程中过量接触,以及残留在农作物中的量过多﹑污染食物和误服均可引起中毒。 • 有机磷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量出汗、流涎、流涕、流泪、尿频、大小便失禁、心跳减慢和瞳孔缩小、肌肉震颤、抽搐、烦躁不安、共济失调、昏睡,严重时陷入昏迷。

  18. 11.3.3接触性中毒 11.3.3.1症状 • (1)皮肤接触中毒:直接接触导致局部充血,刺激痛,皮肤烧伤。毒物吸收,引起伤员嗜睡、乏力,很少有意识丧失。 • (2)眼睛接触中毒:出现眼球充血,以及刺激疼痛。 11.3.3.2急救措施 • (1)立即脱下受污染的衣服、鞋、袜。 • (2)用大量温水清洗受化学物质污染处15min以上。 • (3)出现化学烧伤时按烧伤处理。 • (4)烧伤严重可求助于无线电医疗咨询。 • (5)眼睛接触,或化学物质或化学烟雾飞溅入眼睛,应翻开眼睑,尽快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15min以上。

  19. 11.4中毒的预防措施 • 预防中毒,比急救更为重要。预防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 (1)严格按安全操作规则工作,标明毒品商标。 • (2)处理危险物品时,要穿好防护衣及鞋袜,戴好防护手套及呼吸面具。平时防护设备要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无损。工作场所周围配备清洗设备。 • (3)装有有毒有害物品的船舱,要定期检测毒气含量。发现泄漏要立即进行以下处理:人员安全转移或逃离;用适当物质来中和,或用沙覆盖,或用专用容器装封转移到安全地方。 • (4)产生过有毒气体或熏蒸过的船舱或封闭的空间,应彻底通风,人员进入或进行货物处理前,须经气体检测。必要时,储存危险物品的船舱使用前应进行去污处理。 • (5)有毒物品在搬运或储存时,应远离其他物品,特别是食品,避免发生意外。

  20. 1.中毒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2.气体中毒的急救方法。 3.食入性中毒的急救方法。 4.接触性中毒的急救方法。 3.误服强酸、强碱以及腐蚀剂灼伤的急救方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