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第八节 CT 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八节 CT 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 颅脑 CT 检查技术与应用. (一) CT 平扫 横断面扫描 :应用于 颅脑外伤、急性脑出血、脑梗死、脑先天性畸形、脑萎缩、脑积水等疾病,有时需加做增强扫描。 冠状面扫描: 用于 垂体瘤、颅底病变、小脑病变以及大脑凸面病变。. 扫描基线. 扫描层面. 扫描体位. 一、 颅脑 CT 检查技术与应用. (一) CT 平扫 — 横断面 体位及参数 : 仰卧位,头先进,下颌内收。最常用扫描基线是听眦线( OML ),即眼外眦与外耳孔的连线。 层厚与层距 8 ~ 10mm 连续由下至上逐层扫描,一般扫描 10~12 个层面 。.

storm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节 CT 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节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2. 一、颅脑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一)CT平扫 • 横断面扫描:应用于颅脑外伤、急性脑出血、脑梗死、脑先天性畸形、脑萎缩、脑积水等疾病,有时需加做增强扫描。 • 冠状面扫描:用于垂体瘤、颅底病变、小脑病变以及大脑凸面病变。

  3. 扫描基线 扫描层面 扫描体位 一、颅脑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一)CT平扫—横断面 • 体位及参数:仰卧位,头先进,下颌内收。最常用扫描基线是听眦线(OML),即眼外眦与外耳孔的连线。层厚与层距8~10mm连续由下至上逐层扫描,一般扫描10~12个层面。

  4. 头部CT软组织窗:可见硬膜外出血 头部CT骨窗:可见左侧额骨骨折 一、颅脑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一)CT平扫 • 观察脑组织结构窗宽80~100HU,窗位35HU • 观察颅骨结构窗宽1000~1500HU,窗位250~350HU

  5. 一、颅脑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一)CT平扫—冠状面 • 扫描体位与参数:仰卧或俯卧位,头过伸,头先进。仰卧取颌顶位,俯卧取顶颌位(常用),两者均要求使扫描层面与OML垂直。层厚与层距与横断面相同。 仰卧示意图 俯卧示意图

  6. 一、颅脑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二)CT增强扫描 1.适应证:血管性、感染性及占位性病变,垂体微腺 及脑瘤术后随访可直接增强扫描。 2.扫描前准备:空腹4~6h,一般先做碘过敏试验, 呈阴性者,病人或家属签字后,再行增强扫描。 3.扫描方法:可横断面或冠状面,确定范围,扫描参数同平扫;用高压注射器或手推注射,以2.5~3ml/s的速度团注对比剂50ml,扫描启动时间可同时进行,也可根据检查的目的和疾病的种类有所延迟。

  7. 螺距1或1.5mm,层厚1mm,重建间隔0.5mm,矩阵512×512,注射速度3.5~4ml/s,高压注射器静脉团注对比剂80~100ml,注药后15~18s开始螺旋扫描 。 一、颅脑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三)图像后处理 1.重组技术:不涉及原始数据的CT图像处理方法,如多平面图像重组(MPR)、三维图像处理(3D)等 (1)脑血管CT成像(CTA) :可用于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大面积脑梗死及静脉窦血栓等疾病诊断

  8. 一、颅脑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三)图像后处理 (2)脑CT灌注成像(CTP) 是指用CT动态增强来分析局部器官或病变的动态血流变化,并以图形和图像的形式将其显示出来的一种功能性成像技术。 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 脑血容量(CBV) 对比剂峰值时间(TTP) 表面通透性(PS)

  9. 一、颅脑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三)图像后处理 (2)脑CT灌注成像(CTP) 技术参数:高压注射器静脉团注50ml碘对比剂,注射速度3~7ml/s,注射开始后5~7s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多次扫描  管电压80~120kV,管电流200mA,1s/层,层厚5~10mm,共扫描40~50层,总扫描时间40~45s 在后处理工作站利用专用软件计算出各灌注参数值并可形成彩色功能图。

  10. CT Perfusion---CTP • 从中可以选择不同算法和不同功能的CT灌注模型: • 头颅脑血流灌注的显示 • 脑中风的早期诊断 • 脑肿瘤的血流灌注 • 体部肿瘤的血流灌注 进入CT灌注软件   主控板 进入此界面后可以按毕加索式的界面设置逐条进行操作。 点击[Registration]按钮做图象的较正以减少图象在X,Y方向的运动,而后点击[Next] CT灌注后处理工作界面

  11. (2)脑CT灌注成像(CTP) 右侧大脑半球脑梗死(箭头)

  12. 二、头颈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一)眼 眶 • 扫描方向:包括横断面与冠状面扫描 • 适应证:眼球突出的病因诊断,眼内肿瘤,眼肌肥大,炎性假瘤,血管性疾病及眼外伤、眶内异物等 • 横断面体位与参数:仰卧位,头先进,听眶线与床面垂直,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保持眼球固定不动。扫描范围从眶下壁至眶上壁,层厚2~3mm,层距2~3mm,行无间距逐层扫描或螺旋薄层扫描。

  13. 二、头颈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1.眼眶横断面扫描 左侧眼眶内球后金属异物

  14. 软组织窗宽180~240HU,窗位35~40HU;观察骨的窗宽1000~1500HU,窗位350~400HU。软组织窗宽180~240HU,窗位35~40HU;观察骨的窗宽1000~1500HU,窗位350~400HU。 框内血肿 二、头颈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2.冠状面扫描:适用于病灶位于眼眶上、下壁  先扫描头颅侧位定位像划定扫描线(尽量垂直听眦线从眶尖或中颅窝扫描至眼睑扫描技术条件及参数与横断面扫描相同。

  15. 二、头颈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二)耳部 • 扫描方法:薄层靶扫描或HRCT;横或冠状面扫描 • 适用证:先天性耳畸形、中耳炎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颞骨外伤等 • 横断面:仰卧位,从外耳道扫描至岩骨上缘。层厚、层距均为1~2mm,视野25cm,选择高kV、高mA,大矩阵512×512,高分辨力重建算法 • 冠状面:仰卧或俯卧 ,扫描层面平行于下颌骨升支后缘,从外耳道前壁扫描至乙状窦前壁。扫描条件与横断面扫描相同。

  16. 耳部CT扫描图像后处理应采取高分辨力骨算法。图像显示软组织窗宽为200~300HU,窗位35~40HU;骨窗宽为2000~4000HU,窗位400~600HU。耳部CT扫描图像后处理应采取高分辨力骨算法。图像显示软组织窗宽为200~300HU,窗位35~40HU;骨窗宽为2000~4000HU,窗位400~600HU。 横断面:听小骨 冠状面:听小骨 二、头颈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二)耳部

  17. 二、头颈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三)鼻和鼻窦 • 扫描方向:包括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 • 适用证:鼻和鼻窦肿瘤、炎症、外伤等。 • 横断面:头先进,仰卧位;头颅侧位像划定扫描范围,基线与硬腭平行,向上连续扫描至额窦。层厚层距3~5mm,视野25cm,矩阵512×512。 • 冠状面:头先进,仰卧位或俯卧位;扫描层面与听眦线垂直,范围包括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和鼻腔;扫描条件与横断面扫描相同。

  18. 软组织窗宽为240~350HU,窗位30~40HU;骨窗的窗宽为1000~1500HU,窗位为350~400HU。软组织窗宽为240~350HU,窗位30~40HU;骨窗的窗宽为1000~1500HU,窗位为350~400HU。 二、头颈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三)鼻和鼻窦

  19. 二、头颈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四)喉部 • 扫描方向:多采用横断面扫描,可做冠状位重组。 • 适用证:喉部肿瘤,外伤及颈部淋巴结等。 • 横断面:头先进,仰卧位;范围从第四颈椎向下至环状软骨下缘1cm。扫描时病人连续发“E”音;管电压120kV,电流170mA,层厚与层距一般为5mm连续扫描,需要重组时层厚为1~2 mm螺旋扫描。

  20. 软组织显示窗宽为300~350HU,窗位为35~40HU;观察喉软骨或颈椎等骨质结构时也可采用骨窗条件,窗宽为1000~1500HU,窗位为300~350HU。软组织显示窗宽为300~350HU,窗位为35~40HU;观察喉软骨或颈椎等骨质结构时也可采用骨窗条件,窗宽为1000~1500HU,窗位为300~350HU。 二、头颈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四)喉部

  21.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一)常规扫描方法 • 体位与范围:病人仰卧位,双臂上举;定位于胸骨柄切迹水平,先摄取胸部正位定位像,划定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隔角。 • 扫描参数:层厚为7~10mm,层距7~10mm,原则上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即电压大于120kV,管电流120~170mA。病灶较小可局部采用薄层或高分辩力CT扫描,层厚和层距2~3mm,并采用骨重建算法。

  22. 胸部CT通常需要两种窗技术来观察组织结构与病变,一种是肺窗:窗宽为1500~2000HU,窗位-450~-600HU;另一种是纵隔窗:窗宽为250~350HU,窗位30~50HU。胸部CT通常需要两种窗技术来观察组织结构与病变,一种是肺窗:窗宽为1500~2000HU,窗位-450~-600HU;另一种是纵隔窗:窗宽为250~350HU,窗位30~50HU。 胸部CT扫描定位片

  23.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二)特殊扫描方法 1. 高分辨力CT扫描(HRCT) 适应证:①肺部小结节病变。②肺部间质性病变。③肺部囊性病变。④气道病变如支气管扩张的检查。⑤胸膜病变。

  24.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二)特殊扫描方法 1. 高分辨力CT扫描—技术要求: ①薄层扫描,层厚与层距为1~2mm ②放大扫描或靶扫描,视野25cm以下 ③应用大矩阵,如512×512 ④采用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即采用骨重建算法 ⑤适当增强扫描条件,即提高管电压和电流

  25.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1. 高分辨力CT扫描 普通CT扫描 HRCT扫描

  26.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二)特殊扫描方法 2. 低剂量CT扫描(low dose CT,LDCT) 适应证:成人胸部健康体检、肺癌普查、 肺小结节病变随访、眼眶、鼻窦及儿童 颅脑检查等。

  27.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二)特殊扫描方法 2. 低剂量CT扫描(low dose CT,LDCT) ①国外低剂量CT扫描参数为:电压130kv, 电流50mA,层厚10mm,螺距2 ②国内低剂量CT扫描参数为:电压120kv, 管电流在20~50mA之间,层厚7~10mm。

  28. 常规剂量CT扫描 低剂量CT扫描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2. 低剂量CT扫描

  29.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二)特殊扫描方法 3. 肺功能定量分析扫描 要求在深呼吸气分别进行扫描,利用专用软件计算全肺体积、肺容积差、肺容积变化率和容积比等参数,以反映肺的功能情况。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功能评价。

  30.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二)特殊扫描方法 4. 心脏与冠状动脉MSCT成像 适应证:①冠状动脉各种先天性变异的诊断。②冠状动脉狭窄、闭塞的筛选与诊断。③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与评价。④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对支架通畅情况的评价。⑤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程度的评价。⑥心脏功能分析与评价。⑦心脏各类肿瘤与先心病的检测与诊断。

  31.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二)特殊扫描方法 4. 心脏与冠状动脉MSCT成像 检查前准备: ①禁食水,控制心率在60次左右 ②介绍检查过程及有关事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③按要求连接导线和放置电极 ④对患者进行反复的屏气训练 ⑤建立静脉通道,连接高压注射器。

  32.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4. 心脏与冠状动脉MSCT成像  检查步骤与技术参数 : ①先作胸部正、侧定位像扫描 ②确定扫描时间:触发或经验 ③确定扫描范围:气管隆突水平至心脏隔面下2cm ④设置扫描参数:0.5s螺旋扫描、层厚0.625mm或1.25mm;FOV250mm;矩阵512×512;电压和电流分别为120kv和330~420mA。

  33.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4. 心脏与冠状动脉MSCT成像  检查步骤与技术参数: ⑤非离子型高浓度碘剂,注射速度3.5ml/s,用量 75~100ml ⑥扫描过程中要求患者正常吸气后屏气 ⑦图像相位窗的选择:心动周期R波后75%和70%相位窗上进行横断面CT图像重建 ⑧重组方法:对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MPR、MIP、VR及CTVE等重组。

  34.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35.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36.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5. 肺动脉栓塞CT检查 ①CT增强,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到肺下界膈面 ②扫描参数:120kv,120~170mA,层厚5mm,扫描速度0.5s,重建层厚1mm,FOV:38cm以上 ③对比剂注射速率:3~4ml/s,用量80~100ml,延迟时间:注射后8~10秒或采用触发 ④对盆腔以下双下肢进行CT扫描,有助于同时发现下肢静脉的血栓。

  37.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5. 肺动脉栓塞CT检查

  38.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6. 肺部CT仿真内镜检查 ①扫描方法与肺部平扫相似,在胸部正位定位像上选取扫描范围 ②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120~170 mA,层厚1~3mm,重建间隔1.5~3mm,螺距1.0。 ③工作站专用软件进行仿真内镜图像重组, ④主要用于气管与支气管病变检查和中心型肺癌显示病变与支气管的关系等。

  39. 三、胸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6. 肺部CT仿真内镜检查

  40. 四、腹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腹部CT检查前应充分做好胃肠道准备工作 (一)胃肠道常用对比剂 1、阳性对比剂:2%~3%碘水对比剂 2、中性对比剂:水加20mg 654-2口服 3、阴性对比剂:脂肪密度对比剂或气体

  41. 四、腹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二)CT平扫 1.体位与范围:仰卧位,双臂上举;扫描时屏气,常规进行横断面扫描。 • 肝脏、胆囊、脾:从膈顶开始扫至肝右叶下缘 • 胰腺:范围自膈顶开始扫至胰腺钩突下缘十二指肠水平段,层厚、层距应为5mm • 肾脏:范围自肾上腺区开始扫至肾下极下缘 • 肾上腺:范围自膈顶扫至肾门平面,层厚与层距为3~5mm • 胃和十二指肠:扫描范围自膈顶扫至脐部。

  42. 四、腹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2.CT扫描参数:配好合适浓度对比剂检查前30分钟第一次口服300500ml,检查前即刻口服200300ml;管电压120~140kV,管电流150mA或根据病人体型适当增加,层厚8~10mm,间隔8~10mm,螺距1.5~2.0,采集视野为大视野(38cm以上),重建方法为标准重建。

  43. 四、腹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3.窗技术:肝脏窗宽为100~150HU,窗位45~60HU;胰腺窗宽250~350HU,窗位35~50HU;肾脏窗宽250~350HU,窗位35~45HU;肾上腺窗宽250~350HU,窗位10~45HU;腹腔及腹膜后窗宽300~400HU,窗位20~40HU。

  44. 四、腹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三)CT增强扫描 1.肝脏 通常为三期,即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 • 动脉期:对比剂注射后25~30s扫描 • 门脉期:对比剂注射后60s扫描实相 • 平衡期:对比剂注射后90~120s进行扫描 • 如只进行肝脏动脉期和门脉期增强扫描,则称为双期扫描。有时还可根据病变的需要(如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做不同时期的延迟增强扫描。

  45. CT增强扫描—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46. 动脉期增强:明显增强 门脉期增强:快速退出 CT增强扫描—肝脏原发性小肝癌

  47. 四、腹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2.胰腺 胰腺疾病的CT增强扫描一般行双期扫描扫描时间与扫描参数同肝脏。

  48. 四、腹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3.肾脏:包括三期: ①肾皮质期:对比剂注射后25~30s ②肾实质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70~120s ③肾排泄期或肾盂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 5~10min。

  49. 肾脏增强扫描

  50. 四、腹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四)肝脏血管造影CT扫描 1.动脉造影(CT-A):是指在血管造影室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将导管置于肝固有动脉内并进行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螺旋CT机时比对剂用量为20~40ml即可。 2.动脉性门静脉造影(CTAP):注射对比剂20~25s后开始扫描,螺旋CT对比剂用量为100~120ml。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