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宜蘭的特產及景觀區

宜蘭的特產及景觀區. 特產:金棗糕 、花生糖 、牛舌餅 …….. 景觀區:宜蘭廳舍(舊宜蘭縣政府 / 宜蘭設治紀念館)等 地形:平原. 紅糟魷魚.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宜蘭的特產及景觀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宜蘭的特產及景觀區 特產:金棗糕 、花生糖 、牛舌餅…….. 景觀區:宜蘭廳舍(舊宜蘭縣政府/宜蘭設治紀念館)等 地形:平原

  2. 紅糟魷魚 • 紅糟是以紅麴和糯米經由發酵作用所釀造的產品,具有保健功效,也可賦予釀造食品之優質香氣和甘美味道的酸、醇、酯等芳香物質及水解酵素,並能產生天然艷美色素,具有抑菌防腐作用,應用於釀造加工或料理均具有良好的風味及色澤。位在中山路與新民路交叉口的"廟口紅糟魷魚"己經有四十年的歷史,它的魷魚特別之處就是用油炸的方式來處理,有別於我們常吃的燒烤或川燙方式。炸的又香又脆的紅糟魷魚配上一口泡菜,齒夾留香。宜蘭縣內一提起紅糟魷魚就會想起廟口的紅糟魷魚,其實這攤紅糟魷魚要在廟口擺攤還有一段故事! 當初紅糟魷魚在廟前擺攤時,廟方並沒有刻意禁止,隨著他生意越來越好,廟裡的香火竟越來越鼎盛,也因為香火盛了,攤販的生意就更好了,如此相輔相成的關係維持了很多年,直到昭應宮的文化古蹟地位漸漸被政府所重視,廟裡的組織也較為健全,廟方漸漸覺得攤販長期在廟宇前面似乎有礙觀瞻,於是開始跟攤販交涉,希望攤販能夠遷移到其他地方去,不要再佔據廟埕,但是攤販似乎沒有搬遷的打算,希望繼續在原地經營,經過多方交涉還有其他地方人士的協助之下,廟方於是答應讓紅糟魷魚繼續留下,而紅糟魷魚也因此成了昭應宮理所當然的基本香客,逢年過節便為廟裡添些香 油錢,如此維持和平共存的良好友誼,而紅糟魷魚也成了宜蘭當地人和遊客們對昭應宮的一個代表印象,昭應宮主祀媽祖,當地居民常稱媽祖廟,一說到"媽祖廟"也馬上聯想會到"紅糟魷魚"。 

  3. 頭城海水浴場 • 海灘平直遼闊的頭城海水浴場,一面伸向陸地左右排開,一面面向太平洋,與龜山島遙遙相望,沿岸茂密的防風林在波濤洶湧海風來襲時,傳來不絕於耳的濤聲,自古以來,頭城海水浴場的沙林聽濤與傳統牽罟就是十分有名兩大特色。

  4. 金棗糕 • 在二千年前,我們的祖先發現,成熟的水果掉在蜂巢上並不會腐爛,掉在地上的水果卻腐爛了,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才發現,原來成熟的水果表皮比較厚,容易跟蜂巢裡高糖度的糖蜜做滲透及擴散的作用,而達到天然的防腐效果。宜蘭金棗糕的製作,起於清道光年間,時任噶瑪蘭通判朱材哲,因見礁溪、員山近山一帶,滿園金棗,卻任其落地腐爛,殊為可惜!朱材哲深知金棗敖糖製成蜜餞,乃大內宮廷珍貴零嘴,於是教導衙役製作方法,將金棗敖製成蜜餞,至此,金棗糕一直流傳至今,成了鴨賞之外,另一項知名的宜蘭名產。金棗糕的製作從農民採下成熟的金棗,經過分級,然後水洗,再利用鹽漬(加鹽儲存)的方法使果實脫水,接著漂水(去鹽分)洗去多餘的鹽分,還有殺菁(熱水殺菌)去除一些雜菌及不必要的苦味,然後利用針刺破果實表皮好讓糖分容易滲透進去,接著進行糖漬(真空濃縮糖漬)的工作,最後進行乾燥(熱風乾燥),讓做好的金棗糕保持乾燥,再進行包裝。金棗糕具有止咳化痰、潤喉解渴等功效,不僅有益健康,酸中帶甜的風味更是令人垂涎。 

  5. 花生糖 • 由砂糖、花生、麥芽糖、鹽等食材做的花生糖,除精選本地花生外,將這些食材加入鍋中熬煮時,不論火侯的掌握或是色澤的要求上均相當嚴格。將熬過的麥芽糖混入花生粒中煮滾,並使之均勻混合,這是製作花生糖的第一步驟。緊接著在木盤容器裡撲上塑膠紙,再包一層可食用的糯米紙,倒入前面煮滾的花生麥芽糖,這是第二步驟。用滾輪輾平壓平花生糖,使之形狀整齊,待冷卻後切割成片狀或塊狀即可,這是第三步驟。經過花生糖3部曲,才能製造出好吃的花生糖,任何細節都不能忽略,原料決定好吃與否,會做花生糖的人不少,要做的好吃讓人稱許,可就得視老闆的手藝了。 從花生原料的選擇就得開始講究,因為這關係著成品的花生香味與口感;再來是甜度的控制,要怎樣讓顧客吃了不膩口,會想要一吃再吃,這可就牽扯到老闆的獨家秘方,還有煮的火侯也得控制得當。總歸來說,花生製作三部曲的第一步驟,掌握了花生糖好吃與否的關鍵,如此才能做出香氣撲鼻,甜而不膩又有彈性的花生糖口感,一口咬下,盡是香軟甜Q的好味道。一包花生糖100元,算是物美價廉,物超所值。 

  6. 牛舌餅 • 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習俗裡,小嬰兒出身滿4個月的時候,父母就要掛一串餅乾在小孩的胸前,來探訪的客人會對小孩說一些祝福的話,希望小孩身體健康、聰明伶俐…等等,然後在撥塊餅乾吃,從以前的習俗延續到現在,這餅乾就成了蘭陽名產,因形狀長的很像牛的舌頭,所以取名叫牛舌餅。手工牛舌餅美味珍貴的地方就在於手工拉胚和內餡飽滿度的部分,手工拉胚可以將餅身拉的長長的、薄薄的,自然將內餡均勻又緊密的與餅身結合,在將餅放入烤箱烘培前,餅身的那一刀更是功夫的所在,這一刀關係到烘焙後是否能達到香酥脆的最高水準。牛舌餅主要原料有:麵粉、砂糖、奶粉、蜂蜜和食用油。牛舌餅的外皮是以豬油揉和麵糰,做成一個個長條形狀,內心包著糖漿,做好放進烤箱烤熟,如此就成了一片片香脆的牛舌餅了。傳統的牛舌餅是以手工製造,最近時代進步了,全都以機械製成。宜蘭牛舌餅輕薄香脆,冷熱食俱佳,較之厚軟式的鹿港牛舌餅,口感大不相同。牛舌餅繼鴨賞、金棗糕之後,成了另一項很具知名度的宜蘭名產。 

  7. 膽肝 • 膽肝是豬肝經過醃泡、燻乾等等製造過程,所做出來的腊味製品。膽肝分為柴肝及粉肝兩種。柴肝堅硬而口味重,粉肝則是柔細而清淡。只要水蒸5至10分鐘,再加上蒜、薑、蔥、糖和米酒佐料,就是下飯和配酒的美味佳餚。古早膽肝的做法,是以鹽灌進豬肝內,然後將豬肝醃漬起來,放入甕內再以石頭壓緊,每天要不停的翻面,壓緊,再翻面再壓緊,遇到有陽光的時候要把豬肝掛起來加以晾曬,就這樣經過十多天,就成了扁、硬的鹹豬肝了。其中最要注意的是在甕內壓製的時候不要讓豬肝「發」起來,否則就表示酸掉了。以前也沒有真空包裝,醃曬好就直接賣出了。現在的膽肝大多都使用機器化生產,用機器將醬油灌到豬肝內,同時添加其他配料(如糖等),其餘烘乾、包裝等過程均有機器輔助處理。從前的膽肝賣給顧客的時候都是生的,客人買回家還要自己蒸熟了才可以食用,但是往往因為膽肝的大小影響蒸的時間,導致有的蒸的太乾,有的卻蒸不熟,所以現在有真空包裝,店家就替顧客將膽肝蒸熟了,再利用真空包裝再賣給顧客,要食用的時候只要切片調味就可以了!以前豬肝在市面上是很珍貴東西,通常是家裡有人生產,或是生病探病的時候才會買來吃或送人,所以當時買進一個豬肝要二.三百元,做成腊味賣出更要賣到四.五百元。但自從報導豬肝中可能含有豬飼料的化學成分後,價錢一落千丈。現在從電宰場買進,一個只要20~30元,賣出時最多200元。喜歡吃豬肝的人,不如試試膽肝也是不錯的選擇。

  8. 糕渣 • 糕渣是『宜蘭菜』當中,一項較具特別的『手路菜』,早期的農業社會,大家都十分的節省,糕渣就是在那時候產生的。糕渣是以雞胸肉熬湯瀝清,並將赤肉和鮮蝦仁剁碎,再將肉泥、高湯、雞油加太白粉放入鍋中,以小火邊煮邊攪拌約1小時,待其冷卻凝固再切塊油炸,等糕渣呈金黃色撈起。外表看似不冒熱氣的糕渣,其實內部相當燙口,一咬下瞬間雞湯和蝦仁的鮮香便會撲鼻而來。糕渣的特性常被比喻成宜蘭人外冷內熱的性格,是宜蘭相當具代表性的食物。糕渣是屬於相當傳統的料理,現在店家也都是以古法製造為標榜,但是現在也有從外觀上做變化,如日式的,感覺較精緻,也有台式的,保留了古早傳統的風味,依照個人喜好可多做選擇。糕渣的價格也很公道,按照大小份量,價錢介於100至200元,依照個人需求量點餐,物廉價美吃了你還會想再吃。

  9. 芋泥 • 宜蘭出產的芋頭品質相當的優良,所以製作出的芋頭產品更是品質第一。芋泥是將成熟的芋頭去皮之後,磨成泥狀後再加入鴨蛋、豬油、金棗和成泥狀後放入蒸鍋蒸個1至2小時,即可完成了。宜蘭是鴨子的故鄉,更是以金棗及金棗糕出名的地方,芋泥料理運用了宜蘭的三樣名產芋頭、鴨蛋以及金棗,製作出來的美味可想而知。食用時,微甜的芋泥入口即化,綿軟的口感中散發出自然濃郁的芋香,餘味無窮。從前的芋泥料理蒸出來就是一碗芋泥,大部分是吃甜的。現在有改良成丸子的形狀,也會加入花生、紅豆以及糖粉等種種的餡料,讓饕客有了多的選擇。也有一種八寶芋泥是在喜事的時候使用,外觀漂亮了不少,看的到紅紅亮亮的鴨蛋,為喜宴增添了不少的喜氣。想要感受道地宜蘭味的遊客不訪可以嘗試一下,一定會深深的被吸引。

  10. 芋頭冰 • 俗話說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由此可知一家成功的冰店所帶來的眾多顧客和利益。又位於鐵枝路邊的鐵枝路冰店和黑店,恰恰都代表這句俗諺。招牌的芋頭冰,選用宜蘭當地出產的芋頭,宜蘭的水質優良,栽種出來的芋頭更是香甜,利用宜蘭的芋頭做出來的芋頭冰,真材實料,口感綿密,且芋頭的香味濃郁。吃過的人形容口感介於冰淇淋及雪花冰之間,有冰淇淋的香濃及雪花冰的綿密。當冰在嘴裡緩緩溶化時,還可感覺到齒頰留香。店內另有花生冰及其它5、6種口味供顧客選擇,皆是店家真材實料,不加人工色素製作出來的,口口凊涼而不膩。 

  11. 米粉羹 • 宜蘭的米粉羹最先是用大蒜先爆香,再用大骨所燉出來的高湯當湯底,再放入米粉、竹筍、木耳、甜不辣、香菇等豐富的配料。而那一條條粗米粉的滑溜口感更是無可取代,眾多美味相交融的米粉羹,早已是宜蘭人味蕾的共同記憶。店家表示,米粉羹最好吃的季節是在6到7月的時候,因為那時候的竹筍最好吃,又脆又不會苦,最適合拿來做為製作米粉羹的配料,做出來的米粉羹又相又帶有竹筍的清甜,口感超好。米粉羹在宜蘭已經有50年的歷史了,米粉更已經深入了許多宜蘭人的記憶裡了。從以前一碗五角,賣到現在一碗25元,可見歷史的久遠,賣到現在還是依舊料多實在。米粉羹是宜蘭特有的小吃,似乎出了宜蘭縣,幾乎看不到有人在販賣米粉羹。 

  12. 宜蘭廳舍(舊宜蘭縣政府/宜蘭設治紀念館) • 宜蘭廳舍為宜蘭縣政府舊址,宜蘭縣政府原座落於宜蘭市南門里舊城南路23號,即日治時期移建之宜蘭廳署改建而成。相傳清代嘉慶13年(1808年)以前先設有草房三進,至嘉慶18年(1813年)於今署立宜蘭醫院附近建置廳署,後於嘉慶24年(1819年)加以擴建。  自1895年日治台灣後,改為宜蘭地方廳,初置宜蘭支廳。日明治30年(1897年)設置宜蘭廳,廳置設於本城堡宜蘭街,即原宜蘭縣署。後因縣署陳舊,因此在城南擇地另建新公廨,及今宜蘭市南門里舊城南路。其形式為磚砌及木造瓦蓋平屋,坐南朝北,外圍以短牆隔開,基地面積一甲有餘,建坪4170餘坪。大正9年(1920年),改為宜蘭郡役所,郡役所設於宜蘭街,即原宜蘭廳。  民國34年,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為台北縣宜蘭區署。民國39年宜蘭縣設治之初,縣政府承襲宜蘭區署舊址。復於民國41年增建縣長室、餐廳等,民國43年增建福利社,民國48年在後院增建二樓建築物一棟。惟該辦公廳舍因時代庶政日繁,已不敷使用,因此陸續增建。後由於「南門計劃」的實施,縣政府於民國86年元月遷至縣政中心新址。  目前,宜蘭廳舍配合週遭原有宜蘭監獄署、主秘公館,形成「宜蘭設治紀念林園」區(亦稱南門林園),展現新的風貌。

  13. 舊主秘公館 • 舊主秘公館屬於宜蘭市南門外官舍群之一,約莫建於1906年間。南門外官舍群,因作為廳內統治階級之住宅,因此佔地廣闊、規模宏大,其中包含獨棟式官舍3棟、雙拼式官舍7棟。其中包括:歷任宜蘭地方首長官邸之廳長官舍(即舊縣長公館、今宜蘭設治紀念館),已無法考證原始居住者之舊縣府主秘及宜農校長公館,以及日治末期因戰爭而建築之防空壕等。  舊主秘公館在建築上,除了日式風格外,亦融合了少許之西式建築風格,其中在日治風格之表現上,例如外觀上所見之木製押條雨淋板、木製格柵窗、屋頂形式、鬼瓦等,室內之空間格局、架高之地板、各式拉門、氣窗、天花板等。而在西式風格之表現上,則包括建於日治時期,位於入口旁之簡報室及建於光復後之縣政中心今昔展示區。其中簡報室以厚實沉穩之磚牆、典雅之矩形窗及下方之通氣孔等,顯現出西式建築之厚重感,與日式之精巧輕盈有明顯之差異。  此官舍群中,除建築外,茂密繁盛之樹木亦為一大特色,這些巨木已近百年,使整體環境呈現出幽雅恬靜之效。目前,舊主秘公館(南門外官舍群)及宜蘭設治紀念館、舊農校校長宿舍、南門石砌牆、自治丕基...等,已規劃為「南門計畫」中,整體形成南門林園區,進行歷史空間再利用的工作,讓閒置的歷史空間重拾新生命,現已規劃為「九芎城」開放空間,供應簡餐等。 

  14. 謝謝觀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