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

南阳师范学院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实验教学中心.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 制作人:李琳琳.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非线编系统的操作办法。 2. 了解基本的剪辑技巧. 二、实验仪器:. 计算机 大洋非线性编辑系统. 三、实验内容. 1. 熟悉非线编系统,练习素材的采集 2. 熟悉素材编辑的一般流程,掌握常用的编辑工具的功能及使用。 3. 掌握常用的剪辑技巧。. 四、实验原理. (一)素材的采集 (二)非线性编辑系统 (三)镜头组接 (四)剪辑点的选择 (五)动接动、静接静的剪辑原则. (一)素材的采集.

shino
Download Presentation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南阳师范学院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实验教学中心南阳师范学院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实验教学中心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 制作人:李琳琳

  2.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非线编系统的操作办法。 • 2.了解基本的剪辑技巧

  3. 二、实验仪器: • 计算机 • 大洋非线性编辑系统

  4. 三、实验内容 • 1.熟悉非线编系统,练习素材的采集 • 2.熟悉素材编辑的一般流程,掌握常用的编辑工具的功能及使用。 • 3.掌握常用的剪辑技巧。

  5. 四、实验原理 • (一)素材的采集 • (二)非线性编辑系统 • (三)镜头组接 • (四)剪辑点的选择 • (五)动接动、静接静的剪辑原则

  6. (一)素材的采集 采集是非线性编辑中获取视音频素材最常用的方法。所谓采集,就是从摄像机或录像机等视频源获取视音频数据,通过视音频采集卡或IEEE1394接口接收和转换,将视音频信号保存到计算机硬盘中,再通过数据库对媒体资源统一管理被编辑所使用。对盘式摄像机来说,只需用USB线就可以将素材复制到计算机中。

  7. 素材的采集 • 视音频编辑软件一般都支持手动采集、打点采集和批采集功能,有的软件还新增加了快编采集、定时采集功能,采集过程还提供了按场景内容自动检测、设置标记点、设置切点等辅助功能。

  8. 采集流程: 1、采集准备 • (1)使用1394数据线连接DV与大洋非编系统。 • (2)启动非线编程序。 • (3)将DV电源打开,置于录像状态。 • (4)主菜单>[采集]>[1394采集],弹出采集窗。

  9. 采集流程 2、单采 • (1)选中“单采”,取消“UTR”。 • (2)选择素材保存路径,给素材取名。 • (3)选择V,A1,A2,采集画面和声音,如果需要采集低质素材,则选中VA。 • (3)点击放像键播放,在所需入点暂停,点击录制键开始采集,点击停止键停止采集。

  10. 采集流程 3、批采 • (1)选中“批采”,选中“UTR”。 • (2)选择素材保存路径,给素材取名。 • (3)选择V,A1,A2,采集画面和声音,如果需要采集低质素材,则选中VA。

  11. 3、批采 • (4)点击放像键播放,在所需入点暂停,点击入点键,在出点处暂停,点击出点键,点击“添加”键。 • (5)重复步骤(4),直到所需素材全部加入时码表。 • (6)点击录制键开始采集。

  12. 采集流程 4、分镜头采集 • (1)选中“单采”,取消“UTR”。 • (2)选择素材保存路径,给素材取名。 • (3)选择V,A1,A2,采集画面和声音,如果需要采集低质素材,则选中VA。 • (4)选中“抽取关键帧”。

  13. 4、分镜头采集 • (5)点击放像键播放,在所需入点暂停,点击录制键开始采集,点击停止键停止采集。 • (6)在大洋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刚才采集的素材,双击打开素材调整窗。 • (7)快捷键C,打开素材分解窗口。 • (8)选择路径后点击录制键。

  14. 采集流程 5、CD抓轨 • (1)将CD盘置入光驱 • (2)主菜单>[工具]>[CD抓轨] • (3)勾选所需曲目,选择路径后点击录制键。

  15. (二)非线性编辑系统 • 非线性编辑软件都为素材资源按一定规则提供了编辑平台,包括最简单地按时间顺序的串编,还有纵向的层叠关系。有的编辑软件称之为故事板,有的编辑软件称之为时间线窗。我们所学习的大洋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是故事板。

  16. 编辑最终目的在于有效的节目输出,包括设置入出点工作区,打包合成,输出到文件和下载到磁带。编辑最终目的在于有效的节目输出,包括设置入出点工作区,打包合成,输出到文件和下载到磁带。 • 编辑时操作主要集中在轨道素材的添加、移动、删除等常规操作,和轨道缩放操作、故事板工作区的的设置和输出等操作。

  17. 编辑流程 1、编辑准备 • (1)启动大洋非线性编辑程序。 • (2)主菜单>[新建]>[故事版],在弹出的新建窗口内输入故事版名称,如:“1101909张三”,在文件夹选项中选择路径,如“SBF>0414新闻”,点击确定,打开新创建的故事版。

  18. 1、编辑准备 • (3)主菜单>[系统]>[大洋资源管理器],打开大洋资源管理器。资源管理器中可以对素材进行管理,删除素材亦在此进行。被删除的素材放入素材回收站,清空回收站的操作需慎重。

  19. 编辑流程 2、用拖拽法将素材加入故事板 • 向故事板上添加素材的方法很多,在不需要准确对位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从素材管理器中拖拽素材到编辑轨上,这种方法方便且常用。 • 在素材库中,选中所需的素材,按住鼠标左键,把素材托放到故事板上合适的位置即可。

  20. 编辑流程 3、用打点编辑的方式将素材精确加入故事板 • (1)双击素材库中需要调整的素材,将其调入到素材调整窗口中,直接鼠标左键拖拽时间线在时间标尺上移动,可实现快速SEEK浏览。按空格键或点击播放按钮进行画面正常播放,再次按空格键或停止键播放停止。

  21. 3、用打点编辑的方式将素材精确加入故事板 • (2)找到所需的某一帧画面之后就可以设置入点或出点。可以按左走1帧、右走1帧按钮精确查找到素材的每一帧画面。 • (3)设置V/A轨道,选择A1、A2,选择目标轨道。 • (4)点击 “素材到故事板”键,素材自动加入相应轨道。

  22. 编辑流程 4、编辑故事版 • (1)按空格键,从时码线片播放故事板。 • (2)用鼠标在故事板上拖拽素材来改变素材的位置。 • (3)用故事版工具剪切不需要的素材。常用的工具有:“时码线到节点处”、“修改素材入点出点”、“和前后素材靠齐”、“前后和时码线靠齐”、“所有前后移”、“切分素材”、“建组解组”、“素材左右移动1帧”。

  23. 编辑流程 5、输出 • (1)在故事板上用编辑工具打入出点设置故事板输出区域。 • (2)保存故事板。 • (3)主菜单>[输出],可将故事板输出到磁带,或输出成一条完整的素材保留在大洋资源管理器中,或生成文件用于记录光盘或网络发布。

  24. (三)镜头组接 • 1.有技巧组接:淡入、淡出;化入化出;划入划出;圈入圈出;定格;翻转; • 2.无技巧组接:主要依靠镜头画面内容本身的联系性、逻辑性,采用快切完成画面组接任务的一种手法。镜头的无技巧组接一定要具备镜头画面与镜头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对画面的过度因素要求十分严格。

  25. (1)无技巧组接的过度因素: • ①相似性:即上下两个镜头的主体的形状相似、数量相等,或上下两个镜头包含的是同一个主体。 • ②逻辑性:即上下两个镜头在情节发展上具有逻辑性,包括互为因果、前后对应等关系。

  26. ③比喻性:即上下两个镜头的画面内容有强烈的对比作用,而后一个镜头对前一个镜头能产生比拟、隐喻的作用。③比喻性:即上下两个镜头的画面内容有强烈的对比作用,而后一个镜头对前一个镜头能产生比拟、隐喻的作用。 • ④过度性:即运用画面主体的运动或移动的拍摄手段,来使摄像场地转移,或借用人物的台词、解说词、音乐、效果声处理镜头的转移。

  27. ①利用同一主体物组接 ②利用主体相关动作组接。 ③利用特写组接。 ④利用相似点组接。 ⑤利用进出画面组接 ⑥利用因果关系组接 ⑦利用遮挡镜头组接 ⑧利用主观镜头组接 ⑨利用空镜头或虚像画面组接 ⑩利用声音组接 (2)常用的镜头无技巧组接法:

  28. (四)剪辑点的选择 • 1.主体位置固定的画面,姿态的变化就是主要的动作转折,其动作的剪辑点就在这变化的过程中。剪辑时要把动作剪辑点选择在姿态刚发生明显变化后。 • 2.主体位置移动的画面。动作的方向或速度的变化为主要的动作转折,其动作的剪辑点正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剪辑时要把动作剪辑点选择在运动方向或速度刚发生变化后。

  29. 3.主体移动的镜头和主体固定的镜头相互转化的画面。其动作剪辑点应在动作显出 开始或停止倾向的一刹那间,剪辑时要把动作剪辑点选择在动作刚开始或停止后。 • 4.动作转折的画面。在转折的短短的过程中,动作的剪辑点通常靠近视距较近的镜头一边。即应把动作转折过程中的多一半时间留给较远的镜头,而将其余的少一半放在较近的镜头中。

  30. (五)动接动、静接静的剪辑原则 • 如果画面中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达到顺畅,简洁过渡的目的,简称为“动接动”。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或者它们中间有停顿时,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后,接上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运动镜头,这就是“静接静”。

  31. 五、实验步骤 • 1、启动大洋非线编软件 • 2、采集素材。 • 3、导入素材。 • 4、创建故事版。 • 5、剪辑素材,寻找适合的剪辑点。 • 6、验证动接动静接静的剪辑规则。 • 7、完成素材的编辑,导出视频 • 8、根据上次实验拍摄素材,自己练习编辑一个短片。

  32. 六、思考题 • 1、素材覆盖和插入模式有何区别,在哪里选择? • 2、如何把握镜头组接节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