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研究地區 1. 位於台灣中部南投縣仁愛鄉,中央山脈能高山南峰北側西伸支稜之馬海濮富士山區 ( 圖一 ) 。

表四 植群型與前五名優勢種比較表 ( 括號內的值表該物種在該林型之重要值 ). 表一 研究樣區植物組成總表. 圖 二 研究樣區木本植物主要科種數組成比例圖. 圖 三 研究樣區木本植物各科科內種數統計圖. 表 二 DCA 前三軸的軸長、特性根及可解釋百分率. 表三 DCA 環境因子與各變異軸的相關. 台灣中部馬海濮富士山櫟林帶植群分析 Vegetation Analysis of the Quercus Forest of Western Mt. Ma-hai-pu-fu-shih,Central Taiw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研究地區 1. 位於台灣中部南投縣仁愛鄉,中央山脈能高山南峰北側西伸支稜之馬海濮富士山區 ( 圖一 )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表四 植群型與前五名優勢種比較表(括號內的值表該物種在該林型之重要值) 表一 研究樣區植物組成總表 圖二 研究樣區木本植物主要科種數組成比例圖 圖三 研究樣區木本植物各科科內種數統計圖 表二 DCA前三軸的軸長、特性根及可解釋百分率 表三 DCA環境因子與各變異軸的相關 台灣中部馬海濮富士山櫟林帶植群分析Vegetation Analysis of the Quercus Forest of Western Mt. Ma-hai-pu-fu-shih,Central Taiwan 學生:陳保元 指導教授:謝長富博士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三、各植群型組成 • 1.十一個植群型之前五名優勢樹種列於表四,大部分的林型呈單一樹種優勢,海拔2300公尺以下多為闊葉林型,以上則多為針闊葉混合林。 • 2.長尾尖葉櫧為闊葉林中廣泛分布物種,接近稜線處則較優勢;赤柯與高山新木薑子在針葉樹混合林是廣泛分布種,衝風的稜線上以台灣杜鵑優勢,甚至於會成為冠層樹種,接近溪谷處則以假長葉楠優勢。 。 研究地區 1.位於台灣中部南投縣仁愛鄉,中央山脈能高山南峰北側西伸支稜之馬海濮富士山區(圖一)。 2.海拔約1800公尺到2600公尺之間,海拔最高之馬海濮富士山標高2617公尺。 3.本區於日據時期即被規畫為水源涵養保安林,保留有完整結構之森林。 研究目標 1.建立馬海濮富士山櫟林帶森林植物之基本資料。 2.區分馬海濮富士山櫟林帶森林之植群型分型,並探討植群型與環境因子之關係。 3.呈現各植群型之物種組成歧異度及森林結構。 研究方法 以分散樣區調查法,設置48個20m×20m之調查樣區,紀錄dbh≥1cm之木本植物的種類及胸高斷面積,另外紀錄樣區之環境因子。植群分型以TWINSPAN、Cluster analysis、DCA等方法進分析,並計算各植群型之物種歧異度。 • 四、森林結構及物種歧異度(表五、圖五、圖六) • 台灣赤楊林型:每公頃的株樹最少,胸高斷面積最低,N1 及Shannon最低。 • 台灣二葉松林型:植株密度最高。 • 紅檜林型:每公頃胸高斷面積最大,針葉樹優勢的林型有較高的胸高斷面積。 • 假長葉楠林型與紫珠葉泡花林型:地形上偏溪谷、下坡,相較其他上坡稜線的林型,有較低的密度。 • 長尾尖葉櫧林型與赤柯林型: N1 、Shannon及Rarefaction均高。 • 台灣杜鵑林型:原始林中有最高密度。 • 從優勢度—歧異度曲線(圖五)來看,台灣赤楊、台灣杜鵑、台灣雲杉、假長葉楠及台灣扁柏林型呈單一物種優勢,紅檜、台灣鐵杉及赤柯林型由少數二至三種優勢,而台灣二葉松、長尾尖葉櫧與紫珠葉泡花林型則有較多的物種共優勢,顯示其競爭之激烈。 圖一 馬海濮富士山位置圖 • 結果與討論 • 一、調查樣區組成 • 1. 48個樣區調查共計124種木本植物,分屬38科71屬;其中裸子植物有7種。 • 2. 各科分類群以樟科組成之種類最多(圖二),其次依序為茶科、薔薇科、殼斗科、灰木科、杜鵑花科。單科單種達17科 (圖三) • 3. 最優勢種為赤柯(表一) ,其次為假長葉楠、台灣鐵杉、長尾尖葉櫧、台灣雲杉、台灣杜鵑、紅檜、台灣赤楊、台灣扁柏及昆欄樹等。總植株數為5736株,其中超過60公分以上的大樹有173株。 表五 各植群型之物種歧異度及森林結構;N1代表植群中優勢種之數目。 • 二、植群分析 • 1.植群分型:使用TWINSPAN切分出演替早期之台灣赤楊林型及台灣二葉松林型,再以Cluster分析法將其餘40個樣區區分為9型。 • 2.植群命名:依優勢命名法將各型分別命名為:台灣杜鵑林型、長尾尖葉櫧林型、紫珠葉泡花林型、赤柯林型、台灣扁柏林型、假長葉楠林型、台灣雲杉林型、紅檜林型及台灣鐵杉林型。 • 3.各植群關係與環境因子分析:以降趨對應分析(DCA)探討11種植群型之相關(圖四),再以DCA前三軸對環境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表三)。演替早期的二葉松林型及台灣赤楊林型位於第一軸的右方,演替中後期的林型位於左方,推測第一軸可能與林分發育階段有關;第一軸與海拔正相關;第二軸則與地形及海拔相關,其他環境因子與軸的相關性不高。 圖五 Racefaction之株數與種數曲線,相同株數下種數越高代表物種豐富度越高。 圖四 DCA序列圖 圖六 各植群型之優勢度—歧異度曲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