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第三讲

第三讲. 老子及道家思想. 本讲重点:. 1 、老庄简介 2 、道家思想核心 —— “ 道 ” 、朴素辨证法 3 、处世哲学 4 、生态哲学 5 、审美特质. 一、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1 、老子 :( 前 571— ?) 李耳,字聃,世称老聃,楚国(安徽涡阳县)人,与孔子同时略早。孔子曾问礼于他。做过周朝的“收藏室之史”,约 50 岁左右离开东周去秦国,过函谷关写下 《 道德经 》 。 我国哲学史、思想史的大家巨匠,道家始祖宗师。. 老子 《 道德经 》 :

se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讲 老子及道家思想

  2. 本讲重点: • 1、老庄简介 • 2、道家思想核心——“道”、朴素辨证法 • 3、处世哲学 • 4、生态哲学 • 5、审美特质

  3. 一、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 1、老子:(前571—?) 李耳,字聃,世称老聃,楚国(安徽涡阳县)人,与孔子同时略早。孔子曾问礼于他。做过周朝的“收藏室之史”,约50岁左右离开东周去秦国,过函谷关写下《道德经》。 我国哲学史、思想史的大家巨匠,道家始祖宗师。

  4. 老子《道德经》: 五千言韵文,八十一章,文约义丰。语录体,文字工整,被誉为一部哲学诗。 内容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包罗万象,涉及宇宙本体、天地演化、万物生育、人生修养、治国用兵各个领域,但皆有一条主线贯通其中,这就是自然无为的法则。 充满思辨,是一部训练思维的奇书。

  5. 面对春秋末年诸侯纷争的社会状况,提出了: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忘情寡欲、绝学无忧、见素抱朴、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面对春秋末年诸侯纷争的社会状况,提出了: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忘情寡欲、绝学无忧、见素抱朴、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等极端的政治主张。

  6. ●2、庄子:(前360?——前280?) 名周,宋之蒙(河南商丘)人,尝为蒙之漆园吏。《庄子》共33篇,具有宏大之美。 道家学派的继承者,他看透了世俗不古的人心,更看穿了官场仕途的丑恶与血腥,认为现实社会:“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他要保持自我纯真的天性,敝屣富贵,淡泊名利,清静无为,追求遗世独立,超然物外,追求绝对的自由,以养天年。 (

  7. 二、道家思想核心 • (一)哲学本体论 • 1、核心:“道”——“道”是世界的本原 (1)“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章)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 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地母,吾不 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第二章)

  8. (3)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3)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4)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四十章)

  9. 关于“道”的内涵: ①道是世界的本原。 ②“道”是作用于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与消亡的客观规律。 ③“道”是一种神秘的境界。伟大、渊深,玄妙,朦胧恍惚,

  10. 2、朴素的辩证法: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 (第五章)

  11.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熟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熟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五十七章)

  12.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对立的双方。即——对立统一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对立的双方。即——对立统一 •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老子认为转化是循环的,不懂得对立转化有条件。

  13. (二)处世哲学 1、身重于外物,少私寡欲。 少私寡欲、顺其自然、以养天年 无官一身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乐得清闲 不为五斗米折腰

  14. 2、明哲保身,不敢为天下先。 (贵柔心态) 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 缺乏敢于仗义执言的猛士。谁出头就打压谁,谁说了真话,谁就没好日子过。为自己设置保护圈,我不犯人,人也勿犯我。

  15. 3、以柔克刚,上德若水。 (1)四两拨千斤 (2)以弱胜强、哀兵必胜 。 (3)弱者心态,“利器不可以示人”

  16. 4、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志,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第五章) 无为:“不妄为”还是“不作为”?

  17. (三)生态哲学 1、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天人合一。 ——人既然来自天地,理应法天则地,遵循大自然的規律,这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要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18. 三、道家审美特质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物与正统的儒家文化构成了补充和对立面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

  19. (一)文学美学思想: 1、追求素朴之美—— 即朴素清新、自然天成的美学倾向,提倡文学表现形式的简洁与朴实。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华美。

  20.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五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1. 2、追求意境的含蓄、朦胧、飘渺 中国艺术举凡绘画、诗词、音乐、讲究的是一种"意境",并以此为最高的审美准则。

  22. (二)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1、大音希声: 最完美的音乐,是作为‘道’的音乐,是音乐的自身。这种音乐,我们是听不到的。 追求所谓“道的境界”的音乐。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

  23. 2、得意忘言: (1)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忘言。 ——庄子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陶渊明

  24. 赠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25.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