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一)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三)统计 (四)数学广角 (五)实践活动. 一、教 学 内 容. ( 一 ) 计算教学内容. 1.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笔算 ) 2. 表内乘法 表内除法不和乘法穿插编排。 分两段编排: 2 ~ 6 的乘法口诀 7 ~ 9 的乘法口诀. ( 二 ) 空间与图形. 1. 长度单位 2. 角的初步认识 3. 观察物体. (三)统 计. 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 ( 四 ) 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组合 简单的逻辑推理.

seno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2. (一)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三)统计 (四)数学广角 (五)实践活动 一、教 学 内 容

  3. (一)计算教学内容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 表内除法不和乘法穿插编排。 • 分两段编排:2~6 的乘法口诀 7~9 的乘法口诀

  4. (二)空间与图形 1.长度单位 2.角的初步认识 3.观察物体

  5. (三)统 计 • 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 统计表 •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

  6. (四)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组合 简单的逻辑推理

  7. (五)实践活动 • 我长高了 • 看一看 摆一摆

  8.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一、教学内容 •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 认识线段

  9. 二、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10. 1. 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 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 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 培养估测意识。 3. 改变线段的编排。 三、编排特点

  11. 四、具体编排 • 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1)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2) 认识米、米和厘米的关系(例3) • 线段 认识线段、画线段(例4)

  12. 五、教学建议 1. 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 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13.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4. 一、教学内容 • 两位数加两位数 • 两位数减两位数 • 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3.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 加减法估算

  15. 二、教学目标 • 掌握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 初步掌握估算方法,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16. 三、编排特点 • 从实际情境中引出计算问题 。 • 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 体现算法多样化。 •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出笔算加减法则。

  17. 法则 四、具体编排 1.两位数加两位数 • 不进位加(例1、例2) • 进位加(例3)

  18. 法则 2. 两位数减两位数 • 不退位减(例1) • 退位减(例2、例3) • 问题解决(例4) 3.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 连加、连减(例1、例2) • 加减混合(例3) • 加、减法估算(例4)

  19. 五、教学建议 • 充分利用情景图。 • 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 • 灵活采取计算策略 。 • 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

  20.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 活动目的 • 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理解,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 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 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21. 2. 特点 • 活动性 • 开放性 • 合作性

  22.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 认识角,画角。 • 认识直角,判断直角,画直角。

  23. 二、教学目标 •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4. 三、编排特点 • 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角和直角。 • 知识的引入 • 知识的应用 2.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25. 四、具体编排 1.认识角 • 认识角(例1) • 画角(例2) 2.认识直角 • 认识直角(例3) • 画直角(例4)

  26. 五、教学建议 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只是通过实际操作初步认识角和直角,不作严格定义。

  27.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28. 一、编排上的变化 • 除法不再结合着乘法同时出现。 • 不再区分被乘数、乘数 。

  29. 二、教学内容 • 乘法的初步认识 • 2 ~ 6的乘法口诀 • 5的乘法口诀 • 2、3、4的乘法口诀 • 乘加、乘减 • 用乘法解决问题 • 6的乘法口诀

  30.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知道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 使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1. 四、编排特点 •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 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很大 空间。 • 体现算法多样化 。 • 提供了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熟记口诀 。

  32. 五、具体编排 1.主题图 2.乘法的初步认识 • 引出乘法算式(例1) • 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例2) • 乘法的意义(例3)

  33. 原九义教材:

  34. 修订后:

  35. 3. 2 ~ 6的乘法口诀 • 5的乘法口诀(例1) • 2、3、4的乘法口诀 2的乘法口诀(例2) 3的乘法口诀(例3) 4的乘法口诀(例4) 乘加、乘减(例5) 用乘法解决问题(例6) • 6的乘法口诀(例7)

  36. 六、教学建议 •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 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 • 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37.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 •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 轴对称 • 镜面对称

  38. 二、教学目标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9. 三、编排特点 用不同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借助直观形象。 • 借助操作活动。 • 借助生活实际。

  40. 四、具体编排 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1) 2. 轴对称 • 知识的引入 • 轴对称概念(例2) • 知识的应用 3. 镜面对称(例3)

  41. 五、教学建议 • 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 。 • 把握好教学要求。

  42.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43. 一、教学内容 1. 7的乘法口诀 • 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 2. 8的乘法口诀 3. 9的乘法口诀

  44. 二、教学目标 • 经历7~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 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 • 会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45. 三、编排特点 与第四单元基本一致。

  46. 四、具体编排 1.7的乘法口诀 • 7的乘法口诀(例1) • 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 • 倍的概念(例2) • 求一个数的几倍(例3) • 解决实际问题(例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