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山笠祭

山笠祭. 陳偉民 1092404017. 起源. 鎌倉時代,仁治二年 〈 西元一二四二 〉 當時承天寺的高僧聖─國師,為了驅除在博多流行的病魔,製作了一個經過修法祈福的施餓鬼台,由村人扛著,國師親自乘坐於台上,沿途灑著甘露水,因為這個功德,驅除了病役,這就是博多山笠的起源。. 地點. 櫛田神社

Download Presentation

山笠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山笠祭 陳偉民 1092404017

  2. 起源 鎌倉時代,仁治二年〈西元一二四二〉當時承天寺的高僧聖─國師,為了驅除在博多流行的病魔,製作了一個經過修法祈福的施餓鬼台,由村人扛著,國師親自乘坐於台上,沿途灑著甘露水,因為這個功德,驅除了病役,這就是博多山笠的起源。

  3. 地點 • 櫛田神社 神社位於中洲的東邊,相傳是於天平寶宇元年(西元757年)所設立。這兒所供奉的神祇是博多的總守護神,每年一度的祭典大事就是山笠廟會:在廟會期間,博多泥人偶的工匠們將大顯身手,在市內各地搭起豪華的「彩札山笠」,等到祭典最後一日(7月15日)凌晨,將舉辦追逐山笠活動,會有數百名壯漢交替扛著一頓重的「扁擔山笠」飛奔,沿途觀眾更將潑水助陣,場面熱鬧。

  4. 櫛田神社

  5. 時間 • 每年從7月1日到15日,於博多總鎮守的櫛田神社舉行的大型祭典。 • 從「飾山笠」的公開開始,從10號的傍晚「扛山笠」實際出動。 • 7月15日舉行的山笠結尾,各家山笠競賽比快。 • 7月10日,在各「流」的區域內舉行。

  6. 祈福儀式1 • 在博多的街上,每年從7月1日至7月15日的早上,綿延十幾公尺的街道上,放置著十二座的飾山笠,由博多人偶師傅精心製作的飾山笠,有著各自的主題,解說文、人偶、師傅的名字,參觀時,藉由解說文的說明可更明瞭。七月十日到七月十五日早上七座山笠會分別巡迴奔跑在博多的街上。

  7. 祈福儀式2 • 山笠祭的最高潮應該是十五日一早的「追山笠」。26個人輪番交替扛著超過一噸以上的山笠前後奔跑於五千公尺的街上約三十分鐘。因為是供奉的儀式,當山笠完成時,由櫛田神社的神宮舉行迎神祭典,街道上的街角處亦矗立矮竹,以祈求安全。參加者在7月1日(值班町)、7月9日在箱崎濱由值班町開始列隊取潮水。在參加山笠祭前以此潮水先淨身。

  8. 潮水淨身

  9. 追山笠

  10. 內容1 • 博多的男人自幼便參加山笠,漸而學會山笠的規矩與扛法,從而成長為一個男人。因為山笠是徹底講究長幼秩序的世界,所以會自然而然明白生活的規律,在山笠中鍛鍊自我。 • 7月15日是廟會的高潮時期,從清晨開始追趕彩車活動,身穿號衣,頭札手巾的年輕人們肩抗護神轎,從櫛田神社奔向大約5公里遠的須崎町,比誰先到達終點。 • 「追山」是指從出發,繞過櫛田神社境內的清道旗,直到出神社的牆垣為止。

  11. 五百個燈籠 • 燈籠是祭典必備的。在「追山笠」時,在山笠集合的土居通約500公尺的區間,共裝飾有500個燈籠,照耀出明亮的燈火。

  12. 內容2 • 山笠的組成單位,由十數個街道組成,現在有7流。 • 祭典中壓軸的「追山笠」是由老手們出馬,生手只能參加「流舁」。 • 山笠的正面稱做「表」,其反側稱為「見送」。

  13. 山笠1

  14. 山笠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