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下一页

解题.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 1378 )。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 马君则 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 “ 赠序 ” 送给东阳马生,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及态度,勉励他勤奋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下一页.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成功. 苦难. 垫脚石. 下一页. 小 资 料. 凿壁借光 ( 西汉 . 匡衡) 囊萤映雪 ( 分别是晋 . 车胤、孙康) 随月 (南北朝 . 江泌)

sas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下一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解题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及态度,勉励他勤奋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下一页

  2.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 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成功 苦难 垫脚石 下一页

  3. 小资料 凿壁借光(西汉.匡衡) 囊萤映雪(分别是晋.车胤、孙康) 随月(南北朝.江泌) 悬梁刺股(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战国 . 苏秦锥刺股,东汉.孙敬头悬梁。)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皮绳。喻读书勤奋。)

  4.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5. 作家作品 宋濂( 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 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等。 下一页

  6. 关于“序” •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 本文是一篇赠序,序有“临别赠言”的意思。 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下一页

  7. 读准字音。 嗜( ) 硕( ) 叱咄( ) 俟( ) 负箧( )曳( )屣( ) 皲( )裂 媵( )人 衾( ) 绮( ) 容臭( ) 烨( ) 裘( )葛( )缊( ) 冻馁( ) 谒( ) 撰( ) 贽( ) shì shuò chì duō sì qiè xǐ yè jūn yìng qīn qǐ yè xiù qiú gě yùn něi yè zhì zhuàn

  8. 结构内容 一、忆少时求学之艰、用心之专。 (嗜学) 1少时求学,致书难。 嗜学—家贫—假借、笔录—遍观群书 2成年后求师,叩问难。 —— 卒获有所闻 3求教之路远,奔走苦。 4衣食粗劣,生活俭朴,生活艰。(对比) 5总括全段,点出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勤且艰 以叙为主加以描写议论

  9. 读第一段,思考: 1、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找出原文。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主要体现在: 借书抄录, 求师叩问, 跋涉艰难, 衣食粗劣、生活简朴 四方面。 主要语句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趋百里外,求师叩问。 (4)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下一页

  10. 2、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⑴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 ⑵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⑶从师学习奔走的艰难。 (4)从师学习生活的艰难。 (①幼时得书之艰) (②成年从师叩问之难 ) (③ 求师奔走之劳) (④住读生活之苦 从四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下一页

  11. 2、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写自己从师问学的“勤”‘、“艰”时,面对生活比自己好的同舍生,“余”抱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①略无慕艳意;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下一页

  12. 4、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4、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13. 2、对比 1、 “先达”的严肃和作者的谦恭。 2、同舍生的奢华生活与自己的贫困生活 下一页

  14. 二、叙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 (对比) 下一页

  15. 二、叙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 (对比) 生 活 艰 奔走苦 求师难 致书难 下一页

  16. 思考: 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答: 太学生今日之优越,自己昔日之艰难;(对比) 作者在昔日的艰难苦困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太学生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在学习上用心不专。 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不畏艰难困苦,要有恒心。

  17. 三、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劝学)三、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劝学) 赞马生善学。 赞马生文章写得好。 赞马生与长者谈话时态度虚心、谦恭。 点明写作意图,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告诫。

  18. 6、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下一页

  19.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 坚, 手指不 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没有办法买到 就爱好读书 无从:无由,不知从何处,只没有办法 抄录 计算 来 送还 藏有书人家 常常 以:而,便,就 假借:同义 砚台里(墨汁) 结成坚硬的冰 弯屈伸直不停止 抄书 跑引申为赶快 超过约定的期限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指抄书

  20.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 观 群 书。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 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 经 叩问。先达德 隆望 尊,门人弟子 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于)左右, 因此 都 把 于是能够广泛地阅读 各种书籍 已经 担心 学说 大师 跑到,快步走 向当地 前辈 交往求教 拿着经书 请教 道德高 声望高 挤满屋子 稍微缓和 言辞脸色 站着陪伴

  21. 巨谷中,穷冬烈风, 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 滋味 大 刮着凛烈的寒风 严冬 僵硬 动弹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客店 支通肢 仆人 热水 浇洗 围裹 覆盖 寓:名作动 住 媵人:指古代陪嫁的人 灌通盥 在旅店 给两顿饭吃 食:给饭吃,动词 那里 每天 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

  22. 之享。 同舍生 皆 被绮绣, 戴朱缨宝 饰之帽, 腰 白玉之 环, 左佩刀,右 备容臭, 烨然 若神人; 穿着 华丽的衣服 享受 同屋住的同学 被通披,穿着 绮:丝绸 绣:绣花 红缨 腰中挂着 圈子 宝石装饰 腰:名作动,腰挂 挂着香袋 光彩照耀

  23. 余则袍敝衣处(于)其间,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 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 且 艰若此。 却 生活在 他们中间 穿着破旧的衣服 毫无羡慕的心 足以快乐的事 因为 我心中 吃的穿的 足乐者:指读书 奉:供,之:取独 (求学的)勤劳而且艰苦

  24. ⒈一词多义 和 久而乃和 言和而色夷 冠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既加冠 缓解、缓和 谦和 天下第一 男子20岁成年

  25. 战则请从 俯身倾耳以请 再 再而衰 日再食 患 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无冻馁之患 请让 请教 第二次 两次 担忧 忧患

  26. ⒉古今词义 汤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 走 走送之 古义: 今义: 趋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古义: 今义: 热水 菜汤 跑 行走 快步走 趋势

  27. 或 或遇其叱咄 古义: 今义: 卒 卒获有所闻 古义: 今义: 遗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古义: 今义: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 今义: 有时 或者 最终 士兵 赠送 遗失 借 虚假

  28. ⒊词性活用 腰 腰白玉之环。 手 不必若余之手录。 诸 假诸人而后见也。 腰,腰挂,名词用为动词。 手,用手,名词作状语。 诸,兼词“之于”的合音。

  29. 4、词类活用: ①手自笔录: 原意为“笔”,现译为用笔,名作状语 ②腰白玉之环: 原意为“腰”,现译为腰配,名作动 ③无鲜肥滋味之享 原意为:鲜新、肥大,现译为鲜鱼、肥肉,形作名 5、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省略主语“余” ②倒装句:弗之怠 应为“弗怠之” 宾语前置 下一页

  30. ⒋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日再食。 “支”通“肢”,肢体。 “被”通“披”,穿着。 “食”通“饲”,给饭吃。

  31. ⒌虚词 以 以衾拥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无从致书以观。 介词,用。 介词,因;介词,把。 连词,来。

  32. 录毕,走送之。 无鲜肥滋味之享。 弗之怠。 不必若余之手录。 代词,他。 助词,的。 助词,提宾的标志。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3. 5、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下一页

  34. 6、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下一页

  35. 中心思想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36. 写作特点 1记叙、描写二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下一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