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第一讲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

第一讲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 呈白色粉末状的三聚氰胺 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 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 主要 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1、提出过程 (1)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 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第一次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努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讲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讲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

  2. 呈白色粉末状的三聚氰胺 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 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

  3. 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1、提出过程 (1)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 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第一次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努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003年7月在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必须更好的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5. (2)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5个统筹”。 这是党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6. (3)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就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基本要求等进行了深刻的论述。(3)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就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基本要求等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 (4)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7. (5)2005年初,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胡锦涛提出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好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 (6)2005年4月15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21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全过程。 (7)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

  8. (8)2006年3月,“两会”期间,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 (9)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 。

  9. (10)党的十七大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期间,胡锦涛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10. 2、形成原因 (1)理论依据 ——即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和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1. (2)历史依据 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

  12. (3)根本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根本依据 “两个没有变”——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社会主要矛盾 科学发展观正是我党对当前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3. (4)现实依据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8大特征: 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体制机制障碍;收入差距大;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民主法制不健全;思想文化要求高;社会建设诸多课题;开放压力和风险。

  14. (5)时代依据 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当今世界形势: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和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 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各种文化相互激荡。 不少的国家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也急剧恶化以及高增长的出现了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局也动荡等严重问题。 当前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观念——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15.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一)含义: • 是对党的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直接来源), •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理论依据), •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理论价值), •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现实价值), •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历史地位)。

  16. (二)主要内容 1、第一要义是发展 (1)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 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投入少、低消耗、污染小、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 和谐发展---就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 • 和平发展---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17. (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好”的5条要求——稳定性;协调性;效益性;持续性;普惠性 •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8. 2、核心是以人为本 (1)含义——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9. (2)内容 • 发展为了人民 • 发展依靠人民 •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归谁所有”、“谁怎样发展”的问题。 (3)区别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西方的人本主义

  20.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1)全面发展—— 就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 经济建设——物质基础 政治建设——政治特征 文化建设——精神支撑 社会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 四个方面都全面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

  21. (2)协调发展 • 就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相互适应和协调,不是不计代价的发展

  22. (3)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不是竭泽而渔的发展(3)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不是竭泽而渔的发展

  23.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1)含义——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兼顾全面,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它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

  24. (2)途径 第一、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第二、坚持八个统筹,处理好八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十七大报告

  25.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1)理论意义——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和创新。丰富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实践意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武器,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具有全局的长远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

  26. 2、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途径和要求 (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 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三者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7. (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良好社会环境(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良好社会环境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 互为因果。 ——发展是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和谐是发展的条件、目的。 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是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28. (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色是改革开放 ; 最显著成就是快速发展; 最突出标志是与时俱进 ;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进程和质量。 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凝聚改革共识,决定改革决心,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个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

  29. (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党的建设总要求—— 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搞好五大建设—— 思想建设(理想信念)、 组织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作风建设(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 反腐倡廉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 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开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执政党。 ——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政治和组织保障。

  30. (5)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 •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要贯彻好科学发展观,运用好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先要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科学实质。当前就是要保持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在中国化最新成果。要按此建议落实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生产力实践,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党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形成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 阅读文献: •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 思考题: 1、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