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五章 卤 代 烷 教学要求: 1 、掌握卤代烷的命名、异构,熟悉一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 、掌握一卤代烷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3 、熟悉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 4 、熟悉有机金属化合物

第五章 卤 代 烷 教学要求: 1 、掌握卤代烷的命名、异构,熟悉一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 、掌握一卤代烷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3 、熟悉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 4 、熟悉有机金属化合物 5 、了解卤代烷的用途。. § 5.1 卤代烷的命名 卤代烷 : 烷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通式: R-X X=Cl. 、 Br 、 I 、 F 卤原子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5.1.1 习惯命名法 : (只可用于简单卤代烷) ①一卤代烷:根据分子中的烷基命名。 如:

sagi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卤 代 烷 教学要求: 1 、掌握卤代烷的命名、异构,熟悉一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 、掌握一卤代烷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3 、熟悉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 4 、熟悉有机金属化合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卤 代 烷 教学要求: 1、掌握卤代烷的命名、异构,熟悉一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掌握一卤代烷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3、熟悉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 4、熟悉有机金属化合物 5、了解卤代烷的用途。

  2. § 5.1 卤代烷的命名 卤代烷:烷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通式:R-X X=Cl.、Br、I 、F 卤原子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5.1.1习惯命名法: (只可用于简单卤代烷) ①一卤代烷:根据分子中的烷基命名。如: (CH3)2CHBr溴代异丙烷(异丙基溴) C6H5CH2Cl氯代苄(苄基氯) 一卤代烷分为伯、仲、叔卤代烷 ②多卤代烷:如氯仿等

  3. 5.1.2 系统命名法: ①以含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将卤原子或其他支链作为取代基。 命名时,取代基按“顺序规则”较优基团在后列出。[烷烃为母体] 例如: 2,3-二甲基-6-乙基-5-氯辛烷 3-甲基-4-溴己烷

  4. ②异构:构造异构(包括碳链异构和位置异构)②异构:构造异构(包括碳链异构和位置异构) 构型异构(对映和非对映异构) 练习:P91 问题5.1

  5. § 5.2 一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5.2.1 一卤代烷的结构 ①通式:CnH2n+1X ②结构:键长、键角、C以sp3杂化,X以p轨道成键 5.2.2 偶极矩 主要由C – X键的极性引起 5.2.3 沸点 ①在室温,CH3F、 CH3Cl、 CH3Br 、C2H5F、C2H5Cl 为气体,其余一卤代烷均为液体。 ②含同数C的一卤代烷:RI>RBr> RCl> RF>RH 5.2.4 密度、溶解度

  6. § 5.3 一卤代烷的化学反应 官能团:- X 反应发生在C+ – X  - 极性单键上 卤代烷分子中的碳卤键是极性共价键,当极性试剂与它作用时,C-X键在试剂电场的诱导下极化,由于C-X键的键能(除C-F键外)都比C-H键小(C-I 218KJ/mol; C-Br 285;C-Cl 339; C-H 414)。因此,C-X键比C-H键容易异裂而发生各种化学反应。

  7. 5.3.1 取代反应(亲核取代) 亲核取代反应(SN):由亲核试剂进攻引起的取代反应。 ①反应:Nu: -+ R – L → Nu – R + L- ②底物( RL ): RX ③亲核试剂( Nu: -):多种负离子或带孤对电子的中性分子,如OH -,RO -, HS -, RS -, -CN , RCOO -, NH3等。 ∴有多个取代反应,多种产物 还有溶剂解、交换反应(卤素互换) (对比记各反应试剂、条件、产物)

  8. 5.3.2 消去反应 ①反应(-消去):产物为烯 ②反应条件: 强碱的醇溶液(常用NaOCH3 / CH3OH,KOH / C2H5OH等) ③活性次序: 3°RX> 2°> 1° ④区域选择性:Zaitsev规律( 2°、3°RX 有) (练习:P96 问题5.2) ⑤竞争反应:取代反应

  9. 5.3.3 还原 ①反应: R X ——————→ R H 还原剂 ②还原剂:

  10. ③反应活性次序: 1° RX> 2°> 3° RI>RBr> RCl ( > RF)

  11. § 5.4 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 5.4.1 亲核取代反应的双分子反应机理( SN2) ①反应动力学: A、二级反应  = k [RL][Nu: -] B、一步反应(协同进行) ②立体化学:构型翻转 ③能线图: ④位阻效应: 活性次序: 1° RX> 2°> 3°  – C上烷基数↑,活性↓

  12. ⑤试剂的亲核性: A、亲核性↑, SN2反应活性↑ B、亲核性与碱性次序不完全一致,因: 进攻对象不同(C或H); 溶剂对亲核性有影响(对负离子的亲核性有抑制)。 ⑥离去基团的离去倾向: A、 L- 碱性↑, 离去性↓ B、活性次序: RI>RBr> RCl > RF ∴ I - 既是强的亲核试剂,又是好的离去基团

  13. 5.4.2 亲核取代反应的单分子反应机理( SN1) ①反应动力学: 一级反应  = k [RL] 二步反应 定速步骤只涉及一个分子——单分子历程 ②能线图:活性中间体为碳正离子 ③离去基团的影响: A、 L- 离去倾向↑, SN1 速度↑ 活性次序: RI>RBr> RCl > > RF B、加入 Ag+或 Hg+ 有助于SN1 (试剂亲核性不影响SN1的速度)

  14. ④溶剂的影响: A、对SN1 影响大:溶剂极性↑, 溶剂化反应速度↑ B、对SN2影响不大 ⑤碳正离子: A、 稳定性次序: 3°> 2°> 1° ∴ 3°RX常为SN1 ; 1°常为SN2。 亲核性小,介电常数大的含水甲醇,则 2°RX按SN1 。 B、碳正离子的中心C为sp2杂化,平面 ∴由于几何原因,碳正离子难达到平面结构时, SN1难。

  15. ⑥立体化学: A、理论上讲,应得外消旋化产物。但实际上 构型翻转产物 >构型保持产物 ∴得部分外消旋化产物 B、解释: (练习:P107 问题5.4)

  16. § 5.5 一卤代烷的制法 5.5.1 烷烃的卤代 一般得混合物,少用 5.5.2 烯烃加卤化氢 5.5.3 由醇制备 常用试剂:HX、PX3、PX5、SOCl2等 5.5.4 卤代物互换

  17. § 5.6 卤代烷的用途 5.6.1 一卤代烷 主要用作烷基化试剂,特殊情况下可用作溶剂。 5.6.2 多氯代烷 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 5.6.3 多氟化物 全氟化物(沸点特别低,作致冷剂)

  18. 无水乙醚 R X + 2 Li —————————→ R Li + Li X 低温 § 5.7 有机金属化合物 定义:含C—M键的化合物 5.7.1 有机锂化合物 ①制备: 溶剂须干燥,反应最好在N2、Ne等保护下进行 ②活性次序: RI> RBr > RCl> RF (常用) ③机理: 在金属表面进行

  19. ④应用: A、提供碳负离子(碳负离子的潜在来源) 合成中形成C — C键 (C — M键是极化的) B、遇活泼H成烃

  20. 无水乙醚 R X + Mg —————————→ R Mg X 格利雅试剂 5.7.2 有机镁化合物 ①制备: 平衡混合物;乙醚有络和作用 ②活性次序: RI> RBr > RCl > RF (常用) ③应用:似 RLi A、提供碳负离子 B、遇H2O、ROH、NH3等含活泼H的化合物成烃

  21. 无水乙醚 R Li + Cu I —————————→ R2 Cu Li 5.7.3 二烷基铜锂 ①制备: ②应用:合成烷烃 A、反应: R2 Cu Li + R’ X ———————→ R — R’ B、 活性次序: (似SN2) 1° R X> 2°> 3° R I> R Br > R Cl > R F C、常用于合成R CH2 — CH2 R’ 型烷烃 (因 3°、2°R X与R2 Cu Li 发生消去; 3°、2°R2 Cu Li 活性小,不稳定)

  22. 5.7.4 有机锌化合物 ①早已用于合成,后被 R Mg X 取代 ②目前采用的合成反应(中间体可能为有机锌) A、还原 B、生成三元环 C、成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