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 了解生产类型的特点对成本计算 方法的影响 , 不同类型的企业应采用什么方法计算成本 ; 掌握品种法 , 分批法和分步法的基本特点 ; 具体运用品种法 , 分批法和分步法进行成本计算 , 特别是逐步结转分步法 ( 包括综合结转 , 分项结转 , 成本还原等 ),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方法. 本章重点与难点. 1. 生产类型的特点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 2. 品种法的基本特点 ; 3. 分批法的基本特点 ; 4. 分步法的基本特点 ; 5.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 6. 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还原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2. 学习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产类型的特点对成本计算 方法的影响,不同类型的企业应采用什么方法计算成本;掌握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的基本特点;具体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进行成本计算,特别是逐步结转分步法(包括综合结转,分项结转,成本还原等),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方法.

  3. 本章重点与难点 • 1.生产类型的特点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 2.品种法的基本特点; • 3.分批法的基本特点 ; • 4.分步法的基本特点; • 5.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 • 6.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还原 • 7.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

  4. 第一节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5. 一、企业的生产类型及其特点 • (一)按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划分: • 简单生产和复杂生产 • (二)按企业的生产组织的特点划分: • 1.大量生产 • 2.成批生产 • 3.单件生产

  6. 二.生产类型的特点及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二.生产类型的特点及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 (一)生产类型的特点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 主要表现为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在产品的成本计算三方面.对于简单生产企业,采用品种法;对于大量大批复杂生产企业,采用分步法;对于单件小批复杂生产企业,采用分批法. • (二) 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 (三)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如分类法,定额法等。

  7. 三、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运用 • (一)同时使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成本; • (二)结合使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成本

  8. 第二节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9. 一、品种法的基本内容 • (一)品种法的意义 • (二) 品种法的特点 • (三)品种法的计算程序

  10. (一)品种法的意义 • 概念:所谓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的方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用以归集费用并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一般把它简称为品种法。 • 适用范围:这种方法多用于单阶段类型的生产中。因为在这种类型的生产中,产品的生产不能从技术上划分为阶段,因而也就不能划分生产阶段来计算产品成本(如发电业、采掘业)。同时,品种法除广泛应用在单阶段类型生产外,对于某些规模较小,而且管理上又不要求按照生产阶段计算成本的大批量多阶段类型的生产也可采用(如小型水泥厂、造纸厂等)。

  11. (二) 品种法的特点 • 单阶段类型生产、单位成本低、月产量较平均,生产周期短。由于是大量重复生产某种或几种产品,不能在产品制造完工时立即计算它的成本,一般是定期的(每月月末)平均地计算它的成本。每月月末计算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尚未完工的在产品,或者在产品数量很少,可不计算月磨在产品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在成本计算单中按成本项目汇集的费用,就是该产品的总成本。用该产品的产量去除,就可算出该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

  12. (三)品种法的计算程序及举例 • 见教材P94页

  13. 第三节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14. 一.分批法的基本内容 • (一)分批法的意义 • (二) 分批法的特点 • (三)分批法的计算程序

  15. (一)分批法的意义 • 概念:是按产品汇集生产费用,并计算每批产品成本的方法,简称分批法。 • 适用范围:它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类型生产,(如造船业、重型机器制造业等),也可用于一般企业中新种类产品的试制或试验生产。它以全厂作为计算的空间范围。

  16. (二) 分批法的特点 • 1.以产品的批别(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 2.间接费用在各批次或各定单之间分配可选择采用“当月分配法”或”累计分配法”; • 3.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与生产周期一致; • 4.通常不存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问题.

  17. 需要说明的是 • 累计分配法:指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每月只对已经完工的成本计算单进行分配,而且是按累计分配率来分配的。公式如下: • 累计分配率=各批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各批产品累计分配分配标准(工时) • 某批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 • =该批产品的累计分配标准(工时)×累计分配率 • 使用累计分配率分配间接费用,对于节省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有较大的作用,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在产品的间接费用全厂累计,不分配到各批产品上去(只到谋批产品完工时才分配),因而对各批产品生产时费用是节约还是浪费不能及时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成本控制。此外,费用分配是按各月累计数计算的,由于各月的费用水平不一致,计算累计分配率会趋于平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18. 例一 • 某工厂小批生产某些产品,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1987年2月生产三批产品,其中: • a.批号89的甲产品,1986年12月8日开工,1987年2月24日完工。在这批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上,首先登记1986年12月8日至31日生产该批产品所发生的费用,12月末会计结账时,全部为在产品成本;1987年1月登记1至31日生产该批产品所发生的费用,1月底结账时,1986年12月8日至1987年1月31日所发生的费用仍然是在产品成本;2月份又登记1至24日生产该批产品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统统成为该批产品的总成本,将其除以该批产品的产量,即为该产品的单位成本。这批产品的成本计算期为1986年12月8日至1987年2月24日,经因三个会计结算期。(这说明采用分批法时,期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期一致,而与会计核算期不一致) • b.批号90的乙产品,1987年1月15日开工,至2月末尚未完工。因此,成本计算单上汇集的费用全部为该批产品的在产品成本。 • c.批号为91年丙产品,1987年2月3日开工,至2月15日完工。因此,成本计算单上登记的3日至15日生产该批产品的费用即为该批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19. 例二 • 某企业按订货单们要求小批量组织生产,各月投产的产品批别较多,且月末大量存在 未完工产品批别,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采用间接费用累计简化分配方法计算各批产品成本。该厂设置了“各批产品耗料登记表”、“各批产品实际工时登记表”、“全厂生产费用登记簿”及“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单”。平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工时情况,按工时累计在材料、工时登记表和费用登记簿上;待到各批产品完工时,将耗用的材料和发生的费用分配记入成本单上,计算出完工产品批别的成本。2月份和3月份的成本资料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其中“全厂生产费用登记簿”中各项数据:原材料“本月发生数”是根据“各批产品耗用材料登记表”填入的,实际工时“本月发生数”是根据“各批产品实际工时登记表”填入的,各项间接费用本月发生额是依据有关记账凭证汇总分配登记的。

  20. 表一 各批产品耗用材料费登记表

  21. 表二 各批产品实际工时登记表

  22. 表三 全厂生产费用登记簿

  23. 计算如下 • 2月份 动力费分配率=15300/153000=0.1元/小时 • 直接工资分配率=45900/153000=0.3元/小时 • 制造费用分配率=61200/153000=0.4元/小时 • 2月份有两批产品完工,它们各自负担的间接费用 • 605批 动力费=42000×0.1=4200元 • 直接工资=42000×0.3=12600元 • 制造费用=42000×0.4=16800元 • 102批 动力费=49000×0.1=4900元 • 直接工资=49000×0.3=14700元 • 制造费用=49000×0.4=19600元 • 3月份间接费用分配计算与2月份方法相同。

  24. 第四节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25. 一.分步法的基本内容 • 1、分步法特点及计算程序 • 分步法概念:分步法是以各生产阶段(步骤)某月份生产的半成品或产成品分为成本计算对象,据以归集生产费用的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1. • 理解:在一些复杂生产(多阶段生产)的企业中,生产工艺过程是由若干个在技术上可以间断的生产步骤组成,每个生产步骤除了生产出半成品(最后一个步骤是产成品)外,还有一些加工中的在产品。已生产出的这些半成品,可能用于下一生产步骤的继续进行加工或装配,也可能销售给外单位使用。为了适应这种生产特点,我们不仅要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还要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以便同成本分级管理相结合,开展步骤的成本管理,加强企业全面经济核算

  26. 一.分步法的基本内容 • 2.适用范围: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的产品成本计算 • 在这些企业里,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要经过若干生产阶段(步骤),除最后生产阶段生产的是完工产品外,其余各生产阶段生产的都是完工程度不同的半成品,有些半成品可作为下一生产阶段的加工对象,又可对外销售(如纺织厂的棉纱),具有独立的经济意义。为了加强各阶段的成本管理,需采用分步法计算。

  27. 一.分步法的基本内容 • 3.分步法的特点: • 以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和最后生产步骤的产成品作为成本计算实体 • 以日历月份为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期与会计结算期一致 • 以各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的空间,即在各个生产步骤范围内汇集生产费用,按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 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在各步骤之间结转半成品的成本,或将各步骤的生产费用汇集于产品成本之中

  28. 一.分步法的基本内容 • 4.计算对象:各种产品及其所经过的各生产步骤 • 5.分步法分类: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种 • 原因: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由于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和对简化成本核算工作的考虑,在汇集各步骤生产费用的基础之上,既可以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并逐步结转累积,也可以将各步骤应计入某种完工产品成本中的生产费用平行汇总,以确定完工产品成本。这样,分步法包括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29. 一.分步法的基本内容 • 分步法的计算程序: • (1)按照各生产步骤的产品品种,设置成本计算单,以便分成本项目汇集各步骤的生产费用。如果一个生产步骤只生产一种产品,可只按生产步骤设置成本计算单;如果一个生产步骤生产多种产品,则需要按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设置成本计算单 • (2)某步骤某种产品发生的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该步骤该种产品的产品成本计算单的相应成本项目之内;各步骤、各种产品其同发生的间接费用应采用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各步骤,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单内 • (3)月末,将各步骤、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单所汇集的生产费用在各步骤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各步骤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成本(或计算各步骤应计入某种完工产品成本之中的生产费用)

  30. 二.逐步结转分步法 • (一)逐步结转分步法的基本内容 • (二)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 • (三)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 • (四)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31. (一)逐步结转分步法的基本内容 • 1.概念: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产品工艺加工的先后顺序,逐步计算各步骤各产品的半成品成本,并伴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到下一步骤产品成本之中,直至最后步骤累积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 2.特点: • 按步骤和产品品种开设成本计算单,分成本项目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和最后步骤完工产品的成本 • 各生产步骤半成品的成本,既包括上一步骤转入的半成品成本,又包括本步骤发生的加工费用 • 各生产步骤半成品的成本,都是累积的车间成本,只有在最后步骤上形成完工产品的工厂成本 • 3.分类:在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时,半成品成本结转的形式有按一个成本项目综合结转和按若干个成本项目分别结转两种

  32. (二)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及其成本还原 • 基本方法 • 综合结转是将各步骤耗用上一步骤转入的半成品成本,集中在成本计算单专设的“自制半成品”成本项目内予以综合反映的一种半成品成本结转方法。在这个综合成本项目内,既包含有上一步骤生产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也包含生产产品的动力、工资及制造费用成本 . • 计算程序: • 1.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产品成本计算单; • 2.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半成品成本结转与半成品实物的转移是一致的,半成品成本随加工顺序而逐渐增大,如同“滚雪球”一般,最后累积而成产品成本

  33. 成本还原基本内容 • 1.概念:所谓成本还原,就是将产品成本中的“自制半成品”这一综合成本项目,逐步分解还原为各步骤上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项目,以恢复产品成本的真实结构。 • 2.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虽然较为简便,但是由于在“自制半成品”这一综合成本项目内,包括了最后步骤之前所有步骤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费用及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在完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内,仅只反映了最后步骤上的费用发生情况。为就导致了产品成本结构的不真实,不利于进行成本分析、考核与检查,为了满足成本管理的要求,在半成品按综合成本项目结转的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必须进行成本还原 • 3.计算方法 •   从最后一个步骤起逐步向前推算,将其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照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的结构比例,逐步分解为原始成本项目,然后将各步骤中项目相同的成本相加,计算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

  34. 成本还原方法一: • 上步骤半成品成本中某成本项目比重 • =上步骤半成品成本中该成本项目的数额÷上步骤半成品成本 • 本步骤半成品成本还原为上步骤某成本项目的数额 • =本步骤产品成本中的“自制半成品”成本数额×上步骤半成品成本中该成本项目的数额

  35. 成本还原方法二: • 某步骤成本还原分配率 • =本步骤产品成本中的“自制半成品”成本数额÷上步骤半成品成本 • 本步骤半成品成本还原为上步骤某成本项目的数额 • =上步骤半成品成本中该成本项目数额×某步骤成本还原分配率

  36. 举例 • 某企业大量生产A产品,经三个生产步骤连续加工完成,原材料在生产开始一次投入。该企业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A产品成本,各步骤期末在产品完工平均为50%,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完工产品与期在产品成本。某月有关成本资料如下: • (1)产量资料: • 第一步:月初在产50台,本月投产300台,本月完工250台,在产100台 • 第二步:月初在产20台,上步转入250台,本月完工200台,在产 70台 • 第三步:月初在产70台,上步转入200台,本月完工250台,在产 20台

  37. 期初在产品成本及本期费用表

  38. 第一步骤成本计算 • 直接材料成本计算: • 单位产品材料费用分配率=(4500+27000)/(250+100)=90元/台 • A1半成品直接材料成本=250×90=22500元 • A1期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100×90=9000元 • 动力成本计算: • 单位产品动力费用分配率=(250+2750)/(250+100×50%)=10元/台 • A1半成品动力成本=250×10=2500元 • A1期末在产品动力成本=100×50%×10=500元 • 直接工资计算: • 单位产品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率=(490+5510)/(250+100×50%) • =20元/台 • A1半成品直接工资成本=250×20=5000元 • A1期末在产品直接工资成本=100×50%×20=1000元 • 制造费用计算: •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680+8320)/(250+100×50%)=30元/台 • A1半成品制造费用成本=250×300=7500元 • A1期末在产品制造费用成本=100×50%×30=1500元

  39. 第一步成本计算单

  40. 第二步成本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计算,对第二步来说,第一步的半成品费用已经全部加工,因此第二步骤将第一步骤转来的“自制半成品”成本在完工半成品A2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期末在产品数量不必按完工率计算第二步成本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计算,对第二步来说,第一步的半成品费用已经全部加工,因此第二步骤将第一步骤转来的“自制半成品”成本在完工半成品A2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期末在产品数量不必按完工率计算 • 单位产品自制半成品费用分配率=(3000+37500)/(200+70)=150元/台 • A2半成品应负担的A1半成品成本=200×150=30000元 • A2期末在产品负担的A1半成品成本=70×150=10500元 • 动力成本计算 • 单位产品动力成本分配率=(160+3365)/(200+70×50%)=15元/台 • A2半成品动力成本=200×15=3000元 • A2期末在产品动力成本=70×50%×15=525元 • 直接工资成本计算 • 单位产品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420+8980)/(200+70×50%)=40元/台 • A2半成品直接工资成本=200×40=8000元 • A2期末在产品直接工资成本=70×50%×40=1400元 • 制造费用成本计算 •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510+11240)/(200+70×50%)=50元/台 • A2半成品制造费用成本=200×50=10000元 • A2期末在产品制造费用成本=70×50%×50=1750元

  41. 第二步成本计算单

  42. 第三步骤成本计算:第三步骤A产品有关成本项目的计算方法与第二步骤相同,成本计算单如下:第三步骤成本计算:第三步骤A产品有关成本项目的计算方法与第二步骤相同,成本计算单如下:

  43. 第一次成本还原: • 根据第三步骤成本计算单可知:A产品所耗用A2半成品成本为60000元,它是第一次成本还原对象。据第二步骤成本计算单查得:完工A2半成品的总成本是51000元,这是第一次成本还原的基准。 • 第一次成本还原分配率=60000/51000=1.17647 • 然后用成本还原分配率分别乘以第二步骤所生产的A2半成品成本项目,就可将产品所耗用的A2半成品成本60000元还原为第二步骤的成本项目. • A1半成品成本=30000×1.17647=35294元 • 动力成本=3000×1.17647=3529元 • 直接工资成本=8000×1.17647=9412元 • 制造费用成本=10000×1.17647=11765元 • 合计 60000元

  44. 第二次成本还原: • 将第三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还原为第二步骤成本后,在成本构成上仍有“A1半成品”35294元,这是第二次成本还原对象,而完工A1半成品总成本37500元为还原基准。 • 第二次成本还原分配率=35294/37500=0.94117 • 直接材料成本=22500×0.94117=21176元 • 动力成本=2500×0.94117=2353元 • 直接工资成本=5000×0.94117=4706元 • 制造费用成本=7500×0.94117=7059元 • 合计 35294元 • 经过以上两次成本还原,A产成品的产关原始成本项目便呈现出还原后产成品总成本与还原前总成本相同,但成本项目的构成不一致。

  45. (三)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 • 基本方法 • 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是将上一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结转到下一生产步骤成本计算单中相应的成本项目中去,最后计算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必进行成本还原,但结转半成品成本的工作也较为复杂。 • 计算方法及公式: • 在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下,由于除第一步骤以外的各生产步骤上的在产品及半成品成本中,既包括上步骤转入的加工费用,也包括本步骤按完工程度计入的加工费用,因而对在产品成本及本步骤发生生产费用,必须明确划分上步骤转入的部分和本步骤生产的部分,以便正确计算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 .

  46. 举例如下 • 某工厂生产甲产品由两个车间完成,第一车间为第二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车间制成产成品.材在开工时一次投入,两个车间的期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采用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该厂某月份成本资料如下:

  47. 产品产量资料如下表所示 • 期

  48. 期初在产品成本及本月发生费用如下表所示

  49. 第一车间成本计算如下: • 直接材料成本: • 单位产品材料费用分配率=(2000+18000)/(90+10)=200元/件 • 完工半成品直接材料成本=200×90=18000元 • 期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2000+18000)-18000=2000元 • 动力成本 • 单位产品动力费用分配率=(400+1500)/(90+10×50%)=20元/件 • 完工半成品动力成本=90×20=1800元 • 期末在产品动力成本=(400+1500)-1800=100元 • 直接工资成本 • 单位产品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330+924)/(90+10×50%)=13.20元/件 • 完工半成品直接工资成本=90×13.20=1188元 • 期末在产品直接工资成本=(330+924)-1188=66元 • 制造费用成本 •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120+830)/(90+10×50%)=10元/件 • 完工半成品制造费用成本=90×10=900元 • 期末在产品制造费用成本=(120+830)-900=50元

  50. 第一车间成本计算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