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湖山沉思 --- 人与自然关系的话题

面对大自然,有的人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有的人感悟自然,咏怀风物的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的人反思生态环境的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 湖山沉思 --- 人与自然关系的话题.

Download Presentation

湖山沉思 --- 人与自然关系的话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面对大自然,有的人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有的人感悟自然,咏怀风物的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的人反思生态环境的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面对大自然,有的人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有的人感悟自然,咏怀风物的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的人反思生态环境的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

  2. 湖山沉思 ---人与自然关系的话题

  3.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 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周边地区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地区。西部与西藏自治区毗邻,西北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周围没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这里气候寒冷,常年大风,最大风速可达20米/秒~28米/秒,年平均气温在-4℃度以下,最冷温度可达-40多度。由于空气稀薄,气压偏低,氧气稀薄,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烧开水的沸点只有80多度。这里气候恶劣,但是可可西里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使这位少女更加妩媚动人。由于该地区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有资料显示,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 • ·24小时热图排行TOP3

  4. 《可可西里》有着具体真实的事件与人物背景。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随着欧美市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其原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短短几年间,百万只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残存不到两万只。1993年起,一支名为“野牦牛”的武装反盗猎队,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这支由“临时工”组成的队伍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可可西里》有着具体真实的事件与人物背景。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随着欧美市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其原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短短几年间,百万只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残存不到两万只。1993年起,一支名为“野牦牛”的武装反盗猎队,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这支由“临时工”组成的队伍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

  5. 1994年1月18日,40岁的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6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阳湖附近时,遭歹徒袭击,数天后,由扎巴多杰带队的搜寻小组进入可可西里寻找索南达杰时,他已如冰雕般半跪在风雪中,依然保持着射击姿势。扎巴多杰一头扑到在雪地里,泣不成声。

  6. 面对自然界中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究竟该怎样思 考?                               面对自然界中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究竟该怎样思 考?                               

  7. 像山那样思考 奥尔多·利奥波德

  8. 夯实基础 嗥叫( ) 驯服( ) 蔑视( ) 迸发( ) 湍急( ) 艾蒿( ) 疲惫( ) 饿殍( ) 蜿蜒( ) 毛骨悚然( ) háo xùn miè bèng tuān ài hāo piǎo wān yán bèi sǒng

  9. 拾遗:①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如夜不闭 户,道不拾遗。②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 拾遗补阙。 蜿蜒:①蛇类爬行的样子。 ②(山脉、河流、道路 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蠕动:像蚯蚓爬行的样子。 饿殍:饿死的人。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衷” 也做“中”。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10. 初步感知课文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文章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意识? • 第一小节齐读一遍,这节其实也是此文的文眼。作者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如第六节我感到…,第七节自那以后…,第八节我现在想…第九小节中河水把人类的未来…,第十节不过,太多的安危… …

  11. 文本探究: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 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12. 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可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可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 • 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属于一类,一般的人,它们的反应是“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留意的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13. 那么文章接下来写到,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那么文章接下来写到,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 明确: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14. “我”的认识是怎样变化的呢? • 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先是随波逐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15. 深入探究 我们应如何认识“我”认识的变化的? •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如第九小节中所叙述的那样,不至于“使河水把人类的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

  16. 走近作者: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17. 下面我们就把文章的最后一小节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上面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作者在不断地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把文章的最后一小节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上面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作者在不断地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

  18. “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 要求我们能够更长远地来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

  19.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 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了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20. 思考发现 • 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21. 深入探究: 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文章末节引出梭罗的名言后,又提到“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那么这声嗥叫中究竟又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 • 明确:联系上面对作者思想与主张的分析,我们可以听出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22. 山是怎样思考的?

  23. 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表面 山(----从生态利益考虑)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24. 山(----从生态利益考虑) 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主观、自私、肤浅、表面

  25. 材料联接 • “全部人,我最快。一张只要五分钟” • “我知道这是犯法的,但我要照顾我的队员,我的可可西里。我有得选择吗?也许他们的手和脸都异常的肮脏,但他们的心里比谁都还要纯洁”

  26. 心灵拷问: 人对动物的屠杀最终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是期望中的“天堂”吗

  27. 酸雨危害的树林

  28. 水体污染

  29. 淮河上游被化工厂排出物污染

  30. 工业废气

  31. 自私的人类以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所谓物质文明,却留下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自私的人类以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所谓物质文明,却留下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

  32. 课堂总结: • 自私的人类,在付出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的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自觉地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去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要再继续受到伤害。

  33. 能干的猴子

  34. 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06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 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 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 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 “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 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 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94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35. 1997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 1998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 1999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 2000 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 2001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 2002 让地球充满生机 • 2003 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 2004 海洋存亡   匹夫有责任 •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中国主题: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 • 2006主题:

  36.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它与我们的这一专题“人与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它与我们的这一专题“人与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 明确:是目的与途径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途径,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像山那样思考,就是作者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意表达。从生态伦理、生态和谐的角度来看,人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山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与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并无二致。我们要像山那样处理好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等等一切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37. 人们应该反思自己和自然的关系

  38. 像山那样思考 这是作者的认识、作者的主张,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准则。

  39. 材料联接 • 《淮南子》有一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