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第 五 讲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 五 讲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本章结构. 本章共有三节,其内容是: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探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本章教学目的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五 讲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五 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 本章结构 本章共有三节,其内容是: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探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它同通常说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征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的背景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这个理论怎样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邓小平是如何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

  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将要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6. 1.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1.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7. 2.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成果  (1)1956年4月,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 关系》的重要讲话, 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任务。

  8.  (2)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确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 (2)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确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

  9.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复杂的矛盾,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复杂的矛盾, 在深刻揭示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两  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并且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0.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 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后 来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 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 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 和实践价值。

  11.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党对社会主义认识发生曲折的原 因和表现● 1957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有待于继续探索。

  12. ●我们党对于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经济建设上容易急于求成;在观察和处理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

  13. ●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至后来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至后来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14. 2.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继续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 第一,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15. 第二,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第三,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第四,毛泽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从实践出发,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 第五,还提出了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6. 3.我们党许多领导同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3.我们党许多领导同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7. 第一,刘少奇提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他认为,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他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

  18. 第二,周恩来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的观点,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以及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反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严重存在的官僚主义的观点。

  19. 第三,陈云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以及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等观点。

  20. 第四,邓小平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以及加强执政党建设,执政党要接受党内外监督等观点。

  21. 第五,朱德提出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他还强调党执政后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护生产、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

  22.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他提出了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提出了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等等。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他提出了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提出了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等等。

  23. ★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24.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25. 1.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将其思想阐述如下:

  26. ●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生产资料归统一的全社会所有; ●划分为两个阶段,由低级到高级,由按 劳分配到按需分配; ●按照预订计划进行社会生产; ●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 ●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逐步消 亡; ●人成了社会和自然界的主人,实现了人 的全面发展。

  27. 2.列宁提出了社会 主义的实质问题 1899年他说:“社会主义 的目的(和实质)是把土地、 工厂等等即全部生产资料变 为社会财产,取消资本主义生产。按照总 的计划进行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生产。”

  28.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果断地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体制,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顾及到俄国生产力发展比较落后的实际,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以1921年以后,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果断地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体制,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顾及到俄国生产力发展比较落后的实际,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以1921年以后,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29.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一切从现有比较落后的生产力的实际出发,在坚持苏维埃政权,坚持无产阶级掌握基本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切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为根本标准,把生产关系调整到与现有生力水平相适应的程度。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一切从现有比较落后的生产力的实际出发,在坚持苏维埃政权,坚持无产阶级掌握基本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切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为根本标准,把生产关系调整到与现有生力水平相适应的程度。

  30.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 资料公有和按每个人的劳动量分配产 品; ●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

  31. ●小农经济国家必须通过发展商品生产 等中间环节走向社会主义; ●学会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 济; ●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 化素质。

  32. 3. 从毛泽东的论述看社会主义的本质 毛泽东认为,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既有基本适应的一面,又有局部不适应的一面 。

  33. 4.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是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这一实际出发,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后提出来的。

  34.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35. 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这段话成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36. 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次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 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 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的一个东西。”

  37. 1992年,邓小平 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 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 本质的著名论断。 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8. 5.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的统一。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39.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40.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41.   第三,邓小平从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是目的,发展生产力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物质基础和手段。

  42. 第四,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在概括和界定“社会主义本质”时,一连用了“解放”、“发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这些词汇,它表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四,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在概括和界定“社会主义本质”时,一连用了“解放”、“发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这些词汇,它表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3. 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既定性、客观性来看,现阶段我国社会已经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要求,现行的各项基本的方针政策,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符合的,它证明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44. 从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的过程性、渐进性来看,本质的体现不可能一步到位,现在仅是初步的,很不充分的,要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从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的过程性、渐进性来看,本质的体现不可能一步到位,现在仅是初步的,很不充分的,要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 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来看,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凡是有利于体现本质的各种政策和措施都是社会主义所允许和需要的。

  45.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 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1. 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 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7.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曾经提出,群众性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我们的任务是搞文化革命、技术革命,向自然界开战。   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8. 2.邓小平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他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硬就硬在发展是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结果,硬就硬在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硬就硬 在发展是消灭贫穷,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逐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根本点。

  49.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由生产力的最终决定力量规定的。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由生产力的最终决定力量规定的。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50.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