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教學方法與實施

教學方法與實施. 教學活動. 課程: 「教什麼」 ( what to teach ) 探討層面 內容. 教學: 「如何教」 ( how to teach ) 範圍 方法. 課程,教學,教育. 教. 課程與教學關係圖. 教學. 正式教育. 教育. 獲得學習 果的方式. 課程. 非正式教育. 無意間 學習. 一、認知學習理論 --- 布魯納. ◎ 布魯納 (Bruner) 生平 : 1915 生於美國紐約,為猶太後裔, 1937 年獲得杜克大學的文學士, 1941 年獲得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認知心理學專家。

rho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學方法與實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學方法與實施

  2. 教學活動 課程: 「教什麼」 (what to teach) 探討層面 內容 教學: 「如何教」 (how to teach) 範圍 方法 課程,教學,教育 教

  3. 課程與教學關係圖 教學 正式教育 教育 獲得學習 果的方式 課程 非正式教育 無意間 學習

  4. 一、認知學習理論---布魯納 ◎布魯納(Bruner)生平: 1915生於美國紐約,為猶太後裔, 1937年獲得杜克大學的文學士,1941年獲得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認知心理學專家。 ◎何謂認知?表示「即將知道」,個體知覺、理解、思考的內在歷程或一些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內在歷程(行為主義相反理論)

  5. 一、認知學習理論---布魯納 人類的學習是一種認知能力發展的過程,有兩種方式可以達到學習結果: (1)一般觀念的遷移: 指將一般基本概念原理或態度,應用在事 物或情境的解釋,可使知識在基本觀念上繼 續加廣及加深,有賴於對學科教材結構的精 熟程度而定。 (2)特殊訓練的遷移: 指利用「特別應用能力」(specific applicability)來學習技能,是習慣或聯 結的延伸。 。

  6. 一、認知學習理論---表徵模式 課程基本結構能依照學習者認知水準的不同,而選擇適當的表達方式就能將任何教材教給初學者,其程序為: (1)動作表徵(enactive representation):操作、表演、實驗等。其特色為經常以動作的反應或操作來代表外在世界。 (2)影像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圖片、電影、電視等,以內在感官所留下的心像如圖片文字或知覺影像來代表外在世界。 (3)符號表徵(symbolic representation):語言、文字等,透過較抽象的語言符號來代表外在真實世界。

  7. 學習錐 (Edgar Dale) 兩週後我們大概會記得 涉入的本質 所讀的10% 閱讀 所聽到的20% 聽字 所見到的30% 看圖 被動 所聽見及見到 看電影 的50% 看展覽 看示範 看拍攝外景 參與討論 發言 主動 參與戲劇演出 模仿真實經驗 實際操作 所說的70% 所說及所作的90%

  8. 講授 5% Lecture 10% Reading 讀 20% Audio- visual 視聽 示範 30% Demonstration Cooperative Learning 50% Discussion Group 討論 做中學 75% Practice by Doing 教別人 90% Teach Others Immediate Use of Learning LEARNING PYRAMID % of Average Retention Rate • Tell me, I forget.Show me, I remember.Involve me, I understand.

  9. 荀子儒效篇: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 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學至於行而止矣。

  10. 學習與記憶 根據一項國外的研究發現,學生的記憶量因下列情況有所差異(Clark & Starr , 1986): 能記住所「讀到」的 10% 能記住所「聽到」的 20% 能記住所「看到」的 30% 能記住所「聽到及看到」的 50% 能記住所「說過的話」的 70% 能記住所「說到並作過」的 90% http://www.phy.ntnu.edu.tw/moodle/index.php http://forum.phy.ntnu.edu.tw/demolab/phpBB/viewtopic.php?topic=2818&forum=29&2

  11. Bruner教學原理的應用 • 教材是否能增進學生學習動機 • 教師如何增進學生學習意願 • 什麼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 教材是否適合學生的程度 • 教材呈現的順序是否適當 • 何時該給學生適當的回饋

  12. 二、教學實施

  13. 教學活動六要素 目標 環境 內容 教師 方法 學生

  14. 教學方式 • 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接受程度

  15. 常用教學方法 • 講述法-系統化介紹課程內容 • 討論法-嗡嗡小團體、任務小組、圖畫謎法、 腦力激盪、配對組法 • 模擬-以真實生活情境、模擬問題研討與解決對策 • 角色扮演-讓學生用話劇方式體驗、討論及發揮創意 • 影片欣賞-配合課程內容、選擇適當影片

  16. 常用教學方法 • 合作學習-注重團隊合作,以小組方式呈現學習成果。 • 示範與實作練習-由老師或學生示範,其他學生實作練習。 • 多媒體教學-製作豐富多元的投影片、 Power point及圖片。 • 校外教學-根據課程需要,安排校外參觀訪問。 • 網路教學-應用網際網路,開設網路課程。

  17. 教學實務 • 開學前預備 • 更新教學大綱 • 更新教材內容 • 重新設計教學活動 • 了解學生背景特性 • 蒐集最新資料 • 選擇適當教科書

  18. 教學前準備 • 製作大綱 • 印製講義 • 製作多媒體投影片 • 檢查教學進度 • 預備研討問題

  19. 教學中實施 • 介紹單元內容-鳥瞰內容 • 引起學習動機-寒喧、講故事、用圖表 • 營造快樂氣氛-風趣幽默 • 實施雙向互動-Q&A • 提供發言機會-課堂報告 • 給予表現舞台-學生自己設計活動

  20. 教學中實施 • 強調深度對話-對問題追本溯源 • 鼓勵創意活動-腦力激盪、新點子 • 運用多媒體教材-豐富多變的 Power point • 適時給予回饋-讚美、肯定、鼓勵 • 注重合作學習-任務小組、團隊合作 • 強調生活應用-鼓勵學生課後立即應用

  21. 教學技巧 • 聲音高低、大小及速度快慢的變化 • 需時間消化、內化 • 太慢,學生會bored • 結論時加強語氣 • 停頓 • 獲學生注意 • 重點強調 • 讓學生思考

  22. 教學技巧 • eye contact • 功能 • 有助學生專心 • 瞭解學習狀況,供修正(快、慢、懂不懂) • 作法 • 避免無目標的scanning,注視一個學生3-5秒 • 將大班教室分成3-5區,平均注視各區

  23. 教學技巧 • Body language • 移動位置 • 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 有兩種意見時,說明甲方意見站一邊,說明乙方意見站另一邊,強化相反意見 • 臉部表情 (facial expressions) • 以五官表達情緒 • 會話式的說明 (conversational) • Tone, pitch natural

  24. 教學技巧 • 投影片、PowerPoint • 每頁強調一個重點,句子簡短 • 每頁不超過6行,行間及四邊留白 • 字體大小:28-60點間 • 文字與背景顏色對比鮮明(顏色不宜太多) • 動畫頻繁會分散注意力

  25. 教學後檢討 • 教學目標是否達成? • 教學方法是否變化? • 教材內容是否適當? • 教學進度是否適中? • 教學氣氛是否熱絡? • 教學實例是否恰當? • 教學活動是否豐富?

  26. 教學評量的功能 • 教學評量常被視為教學活動過程中最後階段,但卻不是教學活動的結束或終點。教學評量的結果可以提供回饋,作為修正教學目標,進行補救教學的重要依據。 • 教學評量也常被誤為是考試或測驗,事實上,評量比考試更為複雜,因為評量還包括價值判斷。

  27. 教學評量 1.可以發現學生的潛能與成就 • 利用測驗可以了解學生性向,幫助學生了解自己。 2.幫助學生診斷學生學習的困難所在 3.幫助教師分析其教學效率及得失,改進其教材教法

  28. 教學評量種類 1.安置性評量 • 指指對於教學前學生所具有的起點行為表現之評量。 2.診斷式評量 • 指在教學活動中對於學生持續性,反覆呈現的學習困難的原因加以診斷和評量。 3.形成性評量 • 指在教學活動中對於教師的教學及學生學習的表現評量,測驗結果多屬於「標準參照」。

  29. 教學評量種類 4.總結性評量 • 指全部教學活動中(或某一單元)結束後對於學生學習成就評量。 5.標準參照評量 • 以事前決定的標準作為評鑑學生學習行為表現依據。 6.常模參照評量 • 指學生學習表現以某一特定參照團體相比較,如以同年級學生平均學業成績為參照點。

  30. 教學評量形式之轉變 • 受到多元智力評量思潮之影響,以及傳統測驗之限制、標準化測驗的濫用與誤用等,已逐漸強調另類評量(alternative assessment)方式: • 􀁺實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 • 􀁺真實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 • 􀁺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

  31. 名詞介紹 • 測驗(test) • 測驗是一種觀察與描述個體行為樣本的工具或系統方法。 • 質的(qualitative)測驗多屬觀察性的檢核表,結果以類別歸類;量的(quantitative)測驗結果則以數字表示。

  32. 名詞介紹 • 測量(measurement) • 測量是將個體行為特質予以量化之過程。 • 量化的結果要能反映出個體該行為特質在團體中所佔之真實或相對地位。

  33. 名詞介紹 • 評量(assessment)/評鑑(evaluation) • 評量是決定個體、教學方法或教育計畫等達成目標之程度的系統過程,包含價值判斷。例如教學評量在瞭解教學目標達成之程度。 • 良好的評量需建立在充分的、多元的測驗與測量資料之基礎上。

  34. 教學評量種類 • 常模參照解釋(norm-referenced interpretation)即參考常模來解釋個別測驗分數在團體中所處的相對位置,旨在區別個別差異。 • 標準參照評量即依教師所訂學習成效標準來解釋個別分數是否通過/不通過標準,或精熟/不精熟學習材料。

  35. 教學評量種類 依答題方式分類 1.選擇型:為有選項的試題(choice items),可從中選擇。 • –選擇題(multiple-choice items)─測量從簡單至複雜的學習結果 • –是非題(true-false items)─測量事實、原則、定律、應用、及解釋等。 • –配合題(matching items)

  36. 教學評量種類 依答題方式分類 2.供應型:受測者提供答案的試題(supply items) • –填充題(completion items)─知識的測量 • –簡答題(short-answer items)─知識的測量 • –論文題(essay questions)─ • •擴展式反應(extended responses) • •限制式反應(restricted responses)

  37. 教學評量種類 依計分方式分類 主要是指計分方式會不會因不同人計分而造成不同的計分結果。 • 􀁺客觀測驗(objective tests) –有標準的、固定答案的試題類型,如選擇題、是非題等。 • 􀁺主觀測驗(subjective tests) –常受到評分者主觀因素之影響,導致評分結果的差異。

  38. 教學評量種類 依測驗時間分類 • 能力測驗(power tests) –沒有測驗的時間限制,或是時間的限制降至最低,為讓受試者能夠完全發揮其能力,減少時限所造成的焦慮。 • 速度測驗(speeded tests) –通常有較嚴格的時間限制。因為時限嚴格,速度測驗的題目通常不會太難,測驗重點在於瞭解受試者對測驗內容的熟練或記憶程度。 • 半速度測驗(partially speeded) –時間限制為大多數人能完成此測驗的時間。

  39. 教學評量種類 依教育目標類型分類 1.認知測驗(cognitive tests) –測量個人思考、知識、問題解決等心理能力 –在教學上,認知測驗多指成就測驗(achievement tests) ,乃測量經由學校教育或訓練後所學習得到的實際能力或表現行為的測驗。

  40. 教學評量種類 2.情意測驗(affective tests) –人格測驗(personality tests) –興趣測驗(interest inventory) –態度測驗(attitude tests) –價值觀測驗(value questionnaires) 3.動作技能測驗(psychomotor tests)

  41. 教學評量與命題原則 • 教學評量應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因此,編製測驗須把教學目標具體化和分析。 • 測驗目的,如在定出學生成績高下,可多考理解、應用、分析和綜合能力。如在了解精熟程度,則題目不宜太難。 • 一般命題原則如下: • 1.取材均勻分佈,應包括教材全部 • 2.文字淺顯簡短,題意明確

  42. 命題原則 是非題命題原則是: 1.是與非題數大致相等 2.每題只包括一個概念 3.採用正面肯定的敘述,避免否定或雙重否定。 不佳的試題:肺結核不是一種不會傳染的疾病 • 選擇題命題原則是: • 1.每題所列答案數應一致 • 2.每題越簡短越好?? 必要的敘述或相同字詞宜置於題解中

  43. 教學評量之作用 • 可以評估學生的學習成就,提供回饋,引導學習,增進教學與學習效果。 • 教師應該瞭解編製和應用測驗的原則和方法。擬定教學計畫時,就需考慮到如何實施測驗、進行評量,視之為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份。 • 提供行為特質的資訊給學生、教師、家長、行政當局等,以在各適當階段達成有效決定。

  44. 教學評量的基本原則 • 應測量能明確界定的學習結果,這些學習結果需與教學目標一致。 • 應能測量出所預期學習結果和教材內容的代表性樣本。 • 應依據我們所預期的學習結果來選擇測驗題型 • 測驗之編製應配合其特殊用途,以提高成效 • 信度、效度要高,且需小心解釋測驗結果

  45. 講述法的意義 • 講述可以書面或口頭方式進行 • 內容是事實性的資料及未經組織的知識,用書面資料讓學生閱讀比用口頭來表達好。 • 知識系統化後,教師用口頭講解較好。

  46. 講述法的意義 • 講述可分二類 • 非正式講述:以談話方式進行,時間短,約5至20分,教師姿態,表情自然。 • 正式講述:以演講的姿態出現,大部分採口頭講解及書面資料闡述,常使用板書及各種輔助器材,學生採傾聽的方式 • 講述是教師最常用的方式,我國學生最習慣此種教學。

  47. 講述法的功能與缺點 • 講述法為教師歡迎,主要是進行過程中簡單、方便。 • 講述法有下列功能 • 引導學習活動 • 介紹單元內容 • 解釋難題 • 提供補充教材 • 適用大班級,節省時間

  48. 講述法的功能與缺點 • 講述法的缺失 • 無法提供學生進行探索、操作機會 • 學生沒有參與感,不易引起興趣 • 學習不夠深入,只是接受知識而已 • 不易激發學生好奇心與興趣 • 不易吸引學生注意力 • 講述內容不易為學生保留。

  49. 講述的要領 • 成功的講述,要講述清晰、有系統及生動,另需以下幾個要領: • 講述時間不要太長,中小學10分鐘為宜,不超過20分。高中生約20分,大學生及成人30分,超過必須善用技巧來避免分心 • 充分準備 • 講述清晰 • 引起興趣及集中注意

  50. 講述的要領 • 內容適合學生程度 • 告訴學生所預期要學到的成果 • 注意演講的動作、神態和身體語言 • 避免照本宣科或一再重複 • 作扼要歸結 • 講述之後宜有討論和發問機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