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题型二:运用 xx 原理(或所学的 xx 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 XX 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 XX 原理).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题型七:是如何(怎样)做到 XXX 的?是如何(怎样)坚持 XXX. 题型八:从哲学角度分析 XX 社会现象(或如何认识 XX 现象、看待 XX 现象). 题型九:从哲学上分析 XX 现象或 XX 事件的原因.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题型二:运用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题型七: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是如何(怎样)坚持XXX 题型八:从哲学角度分析XX社会现象(或如何认识XX现象、看待XX现象) 题型九:从哲学上分析XX现象或XX事件的原因 题型十:用哲学观点评析(分析、认识)XX观点XX看法

  2.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 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 例一:(2000年全国高考政治卷第34题) 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少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和辩证法中一分为二的原理。 同学们要注意材料的两个中心:第一,该省领导对本省的分析,既看到优势, 又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思想;第二,根据本省状况制定发展战略, 体现了从实际出发。

  3. 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4分)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4分) 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例二:(2003年全国高考卷第39题) 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回答: (1)2002年夏天,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取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①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 ②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为人类造福。

  4. 例三:(2005年高考政治广东卷38题) 材料一:世界银行2004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贫困人口已从1981年的4.9亿减少到目前的8800万,中国脱贫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 材料二:通过反贫困战略的实施,使极端贫困人口和刚脱贫易返贫人口分别减少到2900万和约6000万。我国经历了从最初的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的过程,即政府向贫困人口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到把国家政策扶贫、投资扶持等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结合起来的过程。通过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农民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大量事实表明,在反贫困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在21世纪走向全面小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反贫困战略的转变蕴涵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从材料可见,我国反贫困战略从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就是注重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原理的表现。(2分)(考生回答出其中任何一个原理都可以得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扶贫的战略上,把“输血”与贫困地区干群启动内在机制“造血”结合起来,是外因通过内因而发挥作用的表现。(3分)(注:考生可以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角度回答,只要原理把握准确,并结合材料分析就可以酌情给分,但本小点最高不能超过5分)

  5. 例四:(2006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第38题) 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 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材料二: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天花,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公元10世纪,中国医书就记载了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到了16世纪,中国医生发现那些得过轻微天花的人,就获得了免疫能力,于是开始接种人痘,这种方法很快传入欧洲,但种人痘仍存在危险。1796年,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并且种牛痘比较安全,于是开始种牛痘,以后种牛痘又传入中国。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 参考答案:①天花病毒在全球的流行,中外医生在治疗上的相互借鉴,以及世界卫生 组织的作用,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从天花的泛滥,到人类经过艰辛探索制服 天花,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③从天花的 肆虐,到接种人痘和牛痘,直至天花的最终消灭,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 性的辩证统一。

  6. 例五:(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第40题) 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藏铁路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环保、高原缺氧等世界性三大难题,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青藏铁路的建设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活动,体现了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简述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两项活动的关系。(8分) 参考答案:①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科学实验的基础, 为科学实验提供新课题,提供物质基础和实验条件等。(4分)②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 有力杠杆;对生产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现代,科学实验活动越来越成为生产实践 的先导。(4分)(如考生在其中某一要点上由深入分析或另有答案,且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7. 题型二:运用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题型二:运用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给定的特定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不需要同学们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 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例六:(2004年高考北京卷第41题)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回答: (4)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决定将五环和六环之间原准备占用的基本农田从绿化带规划中退出,维持其农田现状,相应的绿化面积通过加强山区造林来补足,以此提高北京的林木覆盖率。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8. 解析:中央文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它要求我们在解析:中央文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它要求我们在 做具体工作时坚持它的指导,同时,地方在落实时也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即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①中央的要求,对全国农村而言,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因此,要坚持全面 的观点,防止片面性。②北京市存在着建绿化带与保护耕地的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 表现。宜林则林、宜粮则粮的做法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材料四: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5)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四进行分析论证。 参考答案: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应立足于亿万 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自立更生。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

  9. 例七:(2005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Ⅲ38) (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材料二:2003年我国钢生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04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生产能力。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材料三: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现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11分) 参考答案:①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 ②对钢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受社会需求的刺激与拉动,但同时也受其它社会因素 如能源、电力、运输、资金等的制约,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关于投资的各种相关因素, 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③对政府来说,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看成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根据实际条件来制定发展战略,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

  10. 例八:(2006年高考文综北京卷第39题) 奥运会是跨越国界的全球盛事,是主办国向整个世界表现自身风貌的机会,回答: (3)“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9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 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 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1. 例九:(2006年高考政治广东卷第38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最近十年,国际上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喷油系统的主流技术从机械式转向电控式。面对这种技术变化,原来我国该行业最大的企业A担心自己无力自主开发出能够达到欧洲标准的技术,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于是决定与外国企业合资以引进技术。合资的结果是:外国企业控股67%;把企业A的几百名技术人员全部纳入合资企业;还规定企业A其他分公司的同类产品永远不能进入欧洲市场。由于决策失误,目前企业A已经濒临破产。 我国另外一家企业B则决定自主开发电动喷油系统。该企业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实验,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开发出了达到欧洲标准的电控喷油系统。现在,其产品打进了欧洲市场,企业蒸蒸日上,成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头羊。 (1)运用唯物论原理分析,两个企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 的发展。(3分)企业A在错误意识的支配下,过分依赖外部技术,忽视了自主创新, 导致企业濒临破产。(2分)企业B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同时, 努力创新,终于取得了成功。(2分)(注:若考生运用唯物论的其他原理进行分析,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2. 例十:(2006年高考文综重庆卷第39题) 根据图5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将安排10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鼓励.支持金融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继续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调控;继续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8)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材料四进行分析。(10分) ①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指导 实践,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 内因起作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农业的自我发展是内在根据,国家 的扶持政策是重要条件,对其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持土地经营 权30年不变,体现了国家对土地经营政策的稳定性,有利于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促 进农业发展。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循序渐进,坚持适度原则。

  13.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 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 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 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学原理。 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另外,这种题型还有可能以其他面目出现:如用唯物论 原理回答(这样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等入手);用辩证法原理回答(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规律的观点、内外因的关系、质变量变关系原理等去思考);用认识论回答(如实践和 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 理回答(如历史创造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等理论)

  14. 例十一: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有利于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会趁机而入。只要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确保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权掌握在人民手里,精神文明建设就能在改革开放中健康发展。请运用哲学常识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述问题:例十一: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有利于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会趁机而入。只要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确保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权掌握在人民手里,精神文明建设就能在改革开放中健康发展。请运用哲学常识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述问题: (1)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的?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从哲学角度辨证分析对外开放对精神文明的影响,要坚持矛盾的 观点和两点论、重点论辨证统一的方法论。第一问主要是根据材料分析对外开放的积极 和消极方面的影响,指出我们的态度;第二问要回答材料所体现的哲理,命题已经定性 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而不只是唯物论原理,所以此题可以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 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1)①对外开放有利于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科技与经营管理方法和有益的 文化知识,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对外开放也会给资本主义腐巧思想和文化 垃圾的传播以可乘之机,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自我封闭, 排斥国外的优秀文明成果,也不能因为对外开放,就对西方思想文化全盘照搬。 (2)上述材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思想方法。一方面,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 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既知其一,又知其二,全面地看问题; 反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片面地看问题。另一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 决定的,我们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精神文明建设 就会健康发展。

  15. 例十二:(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38题) 1985年至今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以上。2003年,在遭遇“非典”影响的情况下,我国GDP增长仍达到9.1%。但是,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资源使用浪费很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帐太多。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定发 展的唯一指标,而应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加快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我国政府决定将2004年的GDP预期增长确定为7%。 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以上材料,并联系实际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指标? (2)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为什么决定将2004年的GDP预期增长下调为7%? 解析:本题考查普遍联系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等哲学原理。材料中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等的关系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原理;结合实 际、降低GDP预期增长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单纯用GDP增长衡量经济发展体现了 矛盾一分为二的原理等

  16. 答案要点(1)社会是普遍联系着的统一整体。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答案要点(1)社会是普遍联系着的统一整体。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 进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和制约。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但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是片面的。 (2)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在确定我国经济发展指标时,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低,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教育、 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帐太多,这是当前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客观现实。我国政府在经济高 速发展的情况下,将2004年的GDP增长下调为7%,既符合这一哲学原理,也有利于更好 地解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加快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

  17.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 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 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 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 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18. 例十三:(2002年高考文综卷第38题)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而深化、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哲学理论。由多年来和近年来不同经济发展理念和结果, 可以得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辨证统一;从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的结论;由多年来和 近年来不同经济发展理念和结果,还可以分析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联系。 参考答案:(3)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①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 受到惩罚。

  19. 例十四:(2006年高考文综天津卷第38题) 材料一:“当代毕昇”王选先生溘然长逝,给人们留下无限追思。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他以对科学狂热追求、对祖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敏税的市场洞察力,毅然决定跳过日本的第二代和欧美的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这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发明使中文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王选国此获得了国家教高科学技术奖。他领导的方正集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建立起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一条龙体制,并成功在香港上市。目前,这一技术已占领国内提出99及海外华文报业80的市场。 材料二:新华社首尔2006年3月20日电  首尔大学惩戎委员会所作的决定说,黄禹锡2004年和2005年在英语《科学》杂志发表的有关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论文造假,根本上违背了作为学者和教授所应遵守的诚信道德准则,损害了首尔大学的名誉和韩国的国际信誉。 (3)结合材料一,说明王选的事迹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哪些道理?黄禹铅事件对你有何警示? ①王选取得成就并获得国家奖励说明,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 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王先取得成就离不开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等个人条件和改革开 放的环境,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具备主客观条件。王先在制度创新和科学实验中取得 成就说明,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坚守诚信道德准则,反对个人主义等)

  20.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这类题型是已经告诉了我们哲学原理,然后让我们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原理的内涵或方法论 意义。这是前面提到的一些题型的转化。但是回答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能空谈 理论,胡答一气。 例十五:(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第38题)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全面实行体渔制度。通过休渔,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有所增加,种群结构得到改善,休渔后渔获量增加。渔民的经济收益不仅没有因休渔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2)结合休渔制度,分析“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解析:首先要完整的表述原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内涵,然后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表述原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对立统一的;结合材料:弄清只顾眼前利益的是什么, 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是什么,说明二者相互影响;最后得出结论:“眼前利益与 长远利益相统一”的辩证法,实施休鱼制度,可以促进我国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对立统一的。②只顾眼前利益,过度捕捞,转化为 无鱼可捞,就会丧失跟前利益。适度限制眼前利益而休渔,能取得更大的长远利益。 ③运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辩证法,实施休渔制度,可以促进我国渔业生产 的可持续发展。

  21. 例十六、(2004年高考北京文综第39题) 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回答: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0分) 分析:首先必须明确量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进行完整科学的表述,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 再结合材料加以分析,便不会疏漏。本题提供的答案没有完整写出原理,要给予补充。 参考答案: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为“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提供 前提和基础。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神舟”五号是在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 的质变。③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再从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从“神舟”五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 的过程。

  22. 例十七:(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第39题) 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面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科技项目,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 (3)结合这个事例,说明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12分) ①从实际出发,就是使主观愿望和认识符合客观的实际情况,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主观符合客观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4分)②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本地区具体的特殊 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考虑和制定发展规划,把普遍原则与特殊情况结合起来。(4分) ③当地政府在调查本地资源优势和特点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了“树、鱼、豆”为重点的 发展规划,这一规划较好地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正确原则。(4分)(如考生在其中某 一要点上有深入分析或另有答案,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 例十八:(2006年高考文综天津卷第39题) 农业税收在国家收入中的比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我国农业正逐步向现代过渡,减免农业税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均为4500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50年为39,1979年为5.5,2005年降至0.0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渐增加,2005年达到2975亿元,我国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为此,全国人大决定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4)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如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农业税收政策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②要坚持全国地看问题,农业税收政策是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出发确定的。 ③要坚持发展地看问题,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其历史的 合理性和必然性。

  24.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这类题型是要求我们寻找材料的哲学依据。在做这种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把握材料中 的哲学素材,体会材料中出现的一些哲学词汇和哲学教材中提到的一些成语、俗语、 政策等 例十九:(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第39题) 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全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C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9、第18位。 (6)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 解析:从材料中,非常简单的可以看出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这告诉我们是在考查 内外因的关系,只要从这一点上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 内因起作用。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③东北地 区应自力更生,结合自身能源、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充分利用相关的政策和国家 的扶持,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5. 例二十:(2005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38题) 表1 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及构成(单位:元/人) 注:技术性统计误差由四舍五入造成 (4)表1反映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富民的政策。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12分) ①20多年来,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 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根据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而公有制程 度过高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改革,实行家庭承包制,体现了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 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刻认识。③振兴农业,不仅要靠政策,还要靠科技,体现了“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④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民利益的满足上,减免农业税 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

  26. 例二十一:(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39题) (7)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10分) ①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构成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 的根据。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所以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 更生的原则。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 是我们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③外因通过内因起 作用。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自力更生和对个开放是相辅相成, 辩证统一的。对外开放要和我国实际上结合起来,自力更生是更刀利用外部条件的前提; 中国的发展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27. 题型七: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是如何(怎样)坚持XXX题型七: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是如何(怎样)坚持XXX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材料不问“是什么”或“为什么”以及“体现什么”,而是考察“怎么做”。因此,答题时要注意: 1、不需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必须回答“怎么做”、“如何做”; 2、回答时不许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忌观点和材料两张皮; 3、回答时注意多角度思考,把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结合起来 例二十二: 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洁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公里。据粗略统计,仅在去年洪灾期间。这些设施就减少经济损失7200亿元。专家估计,水利投资与收益的比率约为1:10。 材料二:去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性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大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一3米。 材料三:国家重视环保工作去年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作出安排。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28.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处理物质运动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根据材料说明解析:此题考查正确处理物质运动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根据材料说明 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知道,规律具有客观性,所以应该尊重规律,另外, 人们在规律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服务。此外,按客观规律 办事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材料中从洪灾损失的减少和洪灾的爆发原因等正反两个方面 说明人们必须尊重规律;从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可以看出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同时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参考答案:1、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 2、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29. 例二十三: 为了提升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必须予以警惕。 (1)结合材料说明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本题以我国重视文化发展为命题素材,考查了哲学常识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题考查的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和意义,而是要求考生能结合材料说明 “我国的文化建设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设问中考生要提出三个信息点即 “我国”而不是别国,“如何”而不是“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其他的方法论。 将其落实到教材的相关的理论,就不难找出问题的答案。 参考答案: ①要立足国情,推动国内文化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②放眼世界,认识到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③使主观符合客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趋利避害。

  30. 例二十四:(2005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Ⅲ39题)例二十四:(2005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Ⅲ39题) (6)根据河西走廊的地理特点及开发利用这一地区的历史经验教训,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2分) 参考答案:①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定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其特殊性,人类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根据该项地区实际条件和自然规律发展相关产业,这是由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所决定的。 ②河西走廊地区总的来说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历史上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开发,有着重大的军事、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量增加的人口及过度农业发展,加剧了人地矛盾,对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因此,我们对自然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要看到改造自然中的有利后果,也应看到可能的不利后果;不仅要看到短期后果,也应看到长期后果;不仅要看到局部后果,也应看到整体或更大范围的影响。 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都具有客观性,我们不仅要认识自然规律,也应当不断加深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井加深对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综合作用的认识。

  31. 例二十五:(2006年高考文综北京卷第38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回答: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 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 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 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 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③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2. 例二十六:(2006年高考政治广东卷第38题) 最近十年,国际上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喷油系统的主流技术从机械式转向电控式。面对这种技术变化,原来我国该行业最大的企业A担心自己无力自主开发出能够达到欧洲标准的技术,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于是决定与外国企业合资以引进技术。合资的结果是:外国企业控股67%;把企业A的几百名技术人员全部纳入合资企业;还规定企业A其他分公司的同类产品永远不能进入欧洲市场。由于决策失误,目前企业A已经濒临破产。 我国另外一家企业B则决定自主开发电动喷油系统。该企业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实验,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开发出了达到欧洲标准的电控喷油系统。现在,其产品打进了欧洲市场,企业蒸蒸日上,成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头羊。 (2)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技术落后的企业如何才能实现成功追赶?(10分) ①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既要看到我们在技术上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又要看到我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和潜力,能够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3分)②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与信心,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2分)③要正确处理内外因的关系。技术落后的企业,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同时,要重视内因,努力创新。(3分)④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要在实践基础上反复探索、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成功追赶。(2分) 评分说明:(2)的每个要点说出原理给1分,能够结合材料分析给1分或2分。若不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只简单罗列原理。本小题最高分不得超过4分。

  33. 题型八:从哲学角度分析XX社会现象(或如何认识XX现象、看待XX现象)题型八:从哲学角度分析XX社会现象(或如何认识XX现象、看待XX现象) 这类题型主要是要求我们用哲学理论分析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或敏感现象。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我们首先必须在政治上站住脚,然后结合材料,全面看待和分析问题。 例二十七:(200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第39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取得的。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按照这一精神,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展开了积极深入的反腐败斗争,有效地加强了党的建设,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回答下列问题。(35分) (3)从哲学的角度,说明如何认识当前的反腐败斗争。 解析:腐败现象是一个社会毒瘤,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不能因为某些腐败现象而看不到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流,看不到改革开放的巨大 成就。腐败现象只是少数,只是一部分,另外,中国共产党展开了积极深入的反腐 败斗争。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一定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认清事物的 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参考答案:分析事物时应认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完善自身的重要措施。清醒 地认识到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

  34. 例二十八:(2001年高考广东、河南卷第35题) 汽车是近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汽车工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从哲学角度,我们应如何看待汽车工业发展的利与弊。 参考答案:(1)对待汽车工业的发展,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2)应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同时也必须重视发展汽车工业所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危害等负面影响

  35. 例二十八:(2006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第38题) 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 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材料二: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天花,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公元10世纪,中国医书就记载了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到了16世纪,中国医生发现那些得过轻微天花的人,就获得了免疫能力,于是开始接种人痘,这种方法很快传入欧洲,但种人痘仍存在危险。1796年,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并且种牛痘比较安全,于是开始种牛痘,以后种牛痘又传入中国。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 (3)运用材料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对防控禽流感应有的态度。 ①世界各国防控禽流感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要在加强整个国家防控体系的同时, 加强防控禽流感的国际合作。②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和流行有其客观规律,要认识 和利用其内在规律,形成防控禽流感的对策。③防控禽流感,道路是曲折的,前 途是光明的,我们既要充满胜利的信心,又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36. 例二十九:(2006年高考政治广东卷第35题) 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丛飞,一个普通的艺术工作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义演数百场,从事义工服务时间达到数千小时,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达300多万元,无私帮助失学儿童、孤儿、残疾人近200人,而他和家人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决定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把光明留给了人间。 在丛飞病逝以后,某网站上的网民对他的行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捐助他人,并不值得颂扬。也有人认为,丛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是应大力颂扬的,因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请运用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9分) (1)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而个人对社会 的责任和贡献是首位的。(2分)“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帮助他人并不值得颂扬”的 说法,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2分)(2)丛飞在奉献于社会的同时, 实现了自己服务他人的理想,个人也因此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行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值得大力颂扬。(2分)(3)两种看法体现了不同 的荣辱观,这是由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2分)要确立社会主义的 荣辱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分)

  37. 题型九:从哲学上分析XX现象或XX事件的原因 这类题型主要是针对某种现象或事件,考查我们从哲学上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这几年高考考查的不是很多。回答这种问题要求我们仔细分析材料,寻找好切入点, 找出哲学原理。 例三十:(1998年全国高考政治卷第34题) 某市国有纺织企业面向市场,采取了一些限产压锭等一系列措施,部分职工下岗。该市政府积极推进实施再就业工程,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信息,举办多种实用技能培训。一些下岗工人很快便重新上岗,而有些人留恋“铁饭碗”,又不愿从事服务业等工作,因而很难实现再就业。 (3)从哲学上考虑,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某些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作用。从哲学上分析,原因不外是主观原因或是客观原因。 从客观原因看,大的方面上讲市场经济的竞争是职工下岗的共同原因;从政府角度看, 实施再就业又使一些下岗工人找到工作。而有的人面对这一共同的再就业问题却难就业, 就只能从自身找原因。从材料中看有些人留恋“铁饭碗”,又不愿从事服务业等工作, 因而很难实现再就业,可以看出这些人观念陈旧,所以无法实现再就业。 参考答案:人的行动受思想支配,影响一些下岗工人实行再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没有转变就业观念。

  38. 例三十一:(2006年高考文综四川卷第38题) 材料一: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材料二: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当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粗略计算,农资涨价至少使全国农民增加生产性物质投入390多亿元,粮食平均每亩物质投入比2003年增加20多元。--《半月谈》2005年第1期 回答:(1)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10分) 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随着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 ②这一决策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我国农业实践形成的正确认识。 ③这一决策已经对当前农业问题的解决和农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④这一决策在农业实践中逐渐形成,将随农业发展的实践不断完善。

  39. 例三十二:(2006高考文综重庆卷第38题) 某高校网站论坛上一篇谴责浪费的文章引起强烈共鸣。文章说,有些同学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在该校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装着将满的剩余饭菜,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从党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后,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大学生从反思浪费开始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2)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10分) ①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消费行为反映了个人价值观和消费观的扭曲。 我们应当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个人消费观。 ②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个人活动既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也对社会发展起 推动或阻碍作用。建立节约型社会要求个人厉行节约,浪费行为则不利于建设 节约型社会。 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个人的生活作风,更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

  40. 题型十:用哲学观点评析(分析、认识)XX观点XX看法题型十:用哲学观点评析(分析、认识)XX观点XX看法 这类题型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全面分析材料中或某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既要看到 其中的合理因素,又要看到非合理因素并进行反驳,指出正确的看法。 例三十三:(2001年全国高考第38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解析:题目以人们对互联网的不同看法为背景材料,考核我们的辨证思维能力, 注意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在回答此问题时,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既要看到 互联网的利,又要看到互联网的弊,坚持一分为二;另外,要正确看待利和弊, 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在两点论中把握重点论。 参考答案:(1)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2)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