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

科室感控小组岗位 培训

科室感控小组岗位 培训. 院感部 邓国兰. 内容. 一、院感及传染病法律法规(了解) 二、院感基础知识:(掌握) 手卫生、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职业暴露与防护、多重耐药菌防控 三、传染病报告(掌握). 一、院感及传染病法律法规(了解).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9.1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8.1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8.1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10.15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12.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12.1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12.1

ray-gilliam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科室感控小组岗位 培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科室感控小组岗位培训 院感部 邓国兰

  2. 内容 一、院感及传染病法律法规(了解) 二、院感基础知识:(掌握) 手卫生、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职业暴露与防护、多重耐药菌防控 三、传染病报告(掌握)

  3. 一、院感及传染病法律法规(了解)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9.1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8.1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8.1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10.15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12.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12.1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12.1 传染病防治法:2004.12.1

  4. 二、院感基础知识

  5. (一)手卫生

  6. 手卫生定义 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7. 手部皮肤菌群 常驻菌群:有规律的定居于手部皮肤的特定部位,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暂居菌群:寄居在皮肤表层,寄居时间短,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污染的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8.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9. 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b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0. 洗手+卫生手消毒指征: a)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11. 洗手方法 湿手 取液 揉搓及其方法: 冲洗 干燥 护肤

  12. 揉搓步骤:

  13.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洗掌心)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洗掌心)

  14.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洗手背)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洗手背)

  15. 第三步: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搓擦(洗指缝)

  16. 第四步: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洗指背)

  17.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洗大拇指)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洗大拇指)

  18. 第六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旋转搓擦(洗指尖)第六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旋转搓擦(洗指尖)

  19. (7)搓洗手腕 交换进行 第七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洗手腕)

  20. 外科手消毒 应遵循的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与手消。

  21. 如何进行外科手消毒? • 方法1——冲洗手消毒方法 • 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 5749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 • 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2. 方法2——免冲洗手消毒方法 • 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 • 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3. 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 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 • 卫生手消毒:≤10cfu/cm2; • 外科手消毒:≤5cfu/cm2 。 重要的知识往往是简单的! 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不简单!

  24. (二)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25. 相关术语的含义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26. 医院感染的形成 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个基本条件。

  27. (一)感染源: 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是导致感染的来源。 内源性:病人自身正常菌群 外源性:已感染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 动物感染源 医院环境

  28. (二)传播途径: 是指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新宿主的途径和方式。 1、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 2、空气传播 3、饮水、饮食传播 4、注射、输液、输血传播 5、生物媒介 6、多途径传播

  29. (三)易感宿主: 1、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2、影响宿主易感性的因素:年龄、性别、种 族及遗传;正常的防御机能不健全;疾病 与治疗情况;营养状态;生活型态;精神 面貌;持续压力等。

  30. 医院感染的类型 1、内源性感染 又称自身感染,感染源是病人自己。引起这 类感染的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 菌群或条件致病菌,这些正常菌群或条件致 病菌通常是不致病的,只有当人的免疫功能 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 生感染。

  31. 2、外源性感染 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由医 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 感染。 医源性感染 在医疗服务中,由于病原体传播而造成的感 染。

  32. 医院感染特点 1、大多数由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引起 2、这些菌群往往是耐药性的细菌 3、可发生流行。

  33.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分级 Ⅰ级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34.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分级 Ⅱ级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5.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分级 Ⅲ级 发生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或5例以上疑似 医院感染暴发;

  36. 医院感染报告(重点) 一、散发病例: 1、经治医师发现院内感染病例——24小时内报告科室感控小组负责人——并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报告医院院感部 2、确诊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

  37. 二、流行或暴发病例: 各科室(部门)、检验科细菌室发现: 同种同源感染病例2例以上(含2例); 检验科发现不明病原体1例、重要病原体1例或多重耐药菌株1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 立即电话报告院感部。

  38. 报告程序 上班时间 本部报:院感部(6030)、医务部(6015) 两院区报:综合办公室(实业街:6004 太升:86740893、86627601)再由综合办公室报院感部和医务部 节假日和下班时间 报告院总值班,再由院总值班通知院感部和医务部主任 三院区总值班电话:本部6060 (61866060、15388100598)、实业街院区(86636871、8606)、太升院区(8662760)

  39. (三)消毒、隔离

  40. 消毒与隔离 一、概念 消毒(disinfection) 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41. 隔离(isolation) : 将传染病病人、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分为传染病隔离和保护性隔离两大类。 隔离技术(isolation techniques): 用以控制感染的特别技术和程序,包括保护性衣物、污染物的双层包装、设备的处理等。

  42. 医疗用品危险性分类(重点) ①高度危险性物品 凡需穿透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材,如手术器械、心导管注射器、血液和血液制品、脏器移植物等,均需严格灭菌,并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②中度危险性物品 凡接触病人粘膜及有破损的皮肤的器材,如内镜、口腔器材、 压舌板、等。 ③低度危险性物品 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如口罩、衣被、毛巾、床头柜等。

  43. 医疗用品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高度危险医疗用品); b)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低度、中度危险医疗用品)。

  44.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 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 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 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 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 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 高度危险性物品

  45.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

  46. 隔离的标识

  47. 无菌技术 一、无菌技术的定义 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48.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重点) 1、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无菌区:凡已经过灭菌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之。 2、环境准备 环境清洁宽阔,无菌操作前30分钟通风,停止清扫地面,减少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

  49. 3、操作人员准备 戴好帽子、口罩, 修剪指甲, 洗手, 必要时穿无菌衣, 戴无菌手套等。

  50. 4、注意取放无菌物品 取放无菌物品时,工作人员要面向无菌区,夹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操作时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注意不可接触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