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4

田锦简历

田锦简历. 1988 年 6 月徐州师范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方向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3 年 3 月东南大学光纤通信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9 年 6 月东南大学移动通信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6.4-2009.12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科技公司总经理等职 2009.12- 至今 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南京普天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物联网技术、产业及人才培养. 金陵 科技 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田 锦 2011 年 11 月 南京. 内容提纲. 1 什么是物联网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田锦简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田锦简历 • 1988年6月徐州师范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方向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 1993年3月东南大学光纤通信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 2009年6月东南大学移动通信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 1996.4-2009.12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科技公司总经理等职 • 2009.12-至今 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南京普天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2. 物联网技术、产业及人才培养 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田 锦 2011年11月 南京

  3. 内容提纲 1 什么是物联网 2 物联网的历史 3 世界范围内物联网现状 4 物联网应用 5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与知识体系 6 物联网发展趋势 7 物联网产业 8 专业型大专、中专物联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

  4. 一、什么是物联网 物品开口说话

  5. 1.1 什么是物联网 • 物联网,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互联网把物品与物品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 物联网的本质是网络通讯,网状网络是关键。 • 物联网核心技术是无线技术,包括无线SoC、无线网络标准、无线通讯的协议栈和其它相关嵌入式软件,数据库,中间件等。 • 无线网络通讯中的主流技术。

  6. 物联网实质 • “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 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 主要特征: • 全面感知; • 可靠传送; • 智能处理。

  7. 1.2 物联网定义 • 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感知(RFID,传感器等)、无线通信、智能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 • 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人们能够彼此进行“交流”,人与物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 • 其实质是利用感知/无线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8. 物联网概念(其它定义) • 英文名称: 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 • “物联网”是指通过装置在物体上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等,赋予物体智能,并通过接口与互联网相连而形成一个物品与物品相连的巨大的分布式协同网络。

  9. 1.3 物联网架构

  10. 1.4 物联网结构

  11. 2 物联网的历史 • 物联网概念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 • 而物联网概念最早提出于1999年,来源于“Internet Of Things”一词,其定义很简单,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12. 2 物联网的历史(续) •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互。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 1999年,中科院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为我国在物联网领域争得了话语权。

  13. 3 世界范围内物联网现状 • 美国IBM智慧地球 • 欧盟物联网情况 • 日本i-Japan构想 • 韩国u-Korea战略 • 新加坡“智慧国” • 我国的”感知中国” • 我国研究重点与研究现状

  14. 3.1 美国智慧地球 • http://gov.e800.com.cn/articles/2009/728/1248772460574_1.html • http://www.internetofthings.net.cn/html/index.php/Index/d/id/9 • 2008年11月6日,美国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纽约市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演讲《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领导议程》。“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的理念给人类构想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让社会更智慧地进步,让人类更智慧地生存,让地球更智慧地运转。 •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2009-1-8)后,1月28日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阐明其短期和长期效益。奥巴马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15. 3.1 美国智慧地球(续) • IBM认为建设智慧地球需要三个步骤:首先各种创新的感应科技开始被嵌入各种物体和设施中,从而令物质世界被极大程度的数据化。 • 第二随着网络的高度发达,人、数据和各种事物都将以不同方式联入网络。 • 第三,先进的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则可以对这些堆积如山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将生硬的数据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洞察,并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 • IBM并且提出将在六大领域建立智慧行动方案,分别是: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智慧银行。

  16. 物联网在美国战略地位 • 2009 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对“智慧地球”构想作出了积极回应,并将其提升为国家层级的发展战略; • 奥巴马将“新能源”和“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相关技术。 • 美国7870亿美元《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中,鼓励物联网技术发展政策主要体现在推动能源、宽带与医疗三大领域开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17. 3.2 欧盟物联网计划 •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意在引领世界物联网发展。 • 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将于2011年~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私合作短期项目建设。 • 2009年12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欧盟“数字红利”利用和未来物联网发展战略。 • 为了加强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消除物联网发展的障碍,欧盟制定了12项行动保障物联网的发展。

  18. 3.2 日本的i-Japan构想 • http://static.chinavisual.com/storage/contents/2006/10/15/15468T20061015002526_1.shtml •  日本和韩国在2004年都推出了下一步国家信息化战略,分别称作u-Japan和u-Korea。日本政府的u-Japan计划着力发展Ubiquitous Network和相关产业,希望由此催生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在2010年实现“无所不在的日本”(ubiquitous Japan)。

  19. 3.3 日本的i-Japan构想(续) • u-Japan目标:建设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2010年实现“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都能上网的环境。 • i-Japan目标:2011年实现日本产业社会、地区与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融合。

  20. 3.4 韩国u-Korea战略&IT839 • 2004年, 韩国的信息和通信部(MIC)则专门制定了详尽的“IT 839战略”,重点支持Ubiquitous Network。总统卢武铉更是u-Korea计划的积极倡导者,他期望通过政府与科技、产业界的紧密合作和艰苦实践,在自己第二届任期届满时(2007年)使韩国能够达到u-Korea的目标。 • 2009年韩国通信委员会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 《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提出到2012年实现"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 合领域超一流信息通信技术强国"的目标,并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4大领域、12项详细课题。

  21. 3.4 韩国u-Korea战略(续) • 2004年,韩国信息通信部制定的IT839计划,是u-Korea的核心: • 八项信息产业服务、三大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九项新增长技术。

  22. 3.5 新加坡:打造物联网未来 • 智慧国2015(iN2015) • 2005年由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C)负责实施的10年计划改造政府、金融、教育、医疗保健、媒体娱乐、制造与物流、旅游、零售7大行业 • “利用无所不在的信息通信技术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智慧的国家、全球化的城市” • 4项政策、7个行业、6大目标

  23. 3.6 中国:感知中国 •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这就是“感知中国”的由来。

  24. 3.4 中国的感知中国(续) • 2009年8月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

  25. 3.6 中国:感知中国 • 2009年9月21日,工信部在相关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建设物联网、传感网,加快传感中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经济运行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率等。 • 2009年11月1日,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成员包括了北京移动、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软件所、北京交通委信息中心等十二家单位,囊括了政府、院校和企业。 • 2009年底,“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江苏无锡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物联网城市”在无锡正式启程。

  26. 中国:物联网的近期发展 • 2010年1月,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在无锡成立; • 2010年4月30日,在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三届国际无 线传感网产业发展峰会上,“美国硅谷——杭州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正式签约落户杭州东部软件园; • 2010年5月18日,我国首个针对物联网、传感产业融资的中国首个“物联网产业基金” 签约设立,由无锡新区创投集团、大唐电信、中科院与无锡国联集团共同发起,计划总规模将达50亿元…

  27. 3.6 中国:ITO重点研究领域 • 物联网的建设在我国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得到国家科技部、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和自动识别技术等相关行业及企业的高度重视; • 物联网已被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 • 国内研究院所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并且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较完整的产业链。 • 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28. 3.6 中国:ITO研究现状 •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节点: • 南京邮电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系列节点UbiCell • 南京邮电大学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节点UbiCell-MUbiCell-M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GAINS 系列节点 • 香港科技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 • 无线龙公司传感网络节点 • 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产品: • 南京邮电大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软件DisWare • 南京邮电大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集成开发平台MeshIDE • 中国科学院宁波计算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析与管理平台 • 无线龙公司传感网络定位系统及开发平台

  29. 4 物联网的应用 •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灯监控、智能医院、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水质监测、智能消防、物流管理、政府工作、公共安全、资产管理、军械管理、环境监测、工业监测、矿井安全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诸多领域。 • 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的效率,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带动所有的传统产业部门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并将推动国家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

  30. 4 物联网的应用一:公共安全

  31. 4 物联网的应用二:家庭自动化

  32. 4 应用二:智能家电 • 三网融合及物联网技术应用后,冰箱、电视、微波炉、洗衣机等电器将进入智能时代 • 2010年3月26日,海尔卡萨帝物联网冰箱在上海亮相。外观上,卡萨帝物联网冰箱搭载了一块液晶触摸屏,不仅可以播放音乐、图片、视频短片,而且还可以上网获取互联网和嫁接在物联网上的各类信息,例如天气、超市货物储备等。 • 海信推出了智能“蓝媒”冰箱,解决了不少家庭主妇的难题。她们可以通过冰箱上的液晶显示屏观看视频资料,还可以一边播放菜谱一边做菜,增加了都市女性下厨的乐趣。 • 美的、海尔、松下等空调厂家推出的变频空调,能够自动感知人体温度,如果主人长时间不在,空调会自动关机。空调还具备多种舒适睡眠模式,开启后用户便可放心休息,空调自动进行智能室内控温。

  33. 4 物联网的应用三:环境监测

  34. 4 物联网的应用四:自助图书馆 • 自助图书馆系统 • 门禁控制 • 使用RFID标识每一本图书 • 利用RFID对每本图书的“唯一”标识 • 读者自助还书(RFID读写器就能立刻确认还书信息 ) • 图书分拣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案例 新家坡国家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 深圳图书馆新馆 2006年7月在全国率先全面应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在馆内全面实行包括自助借还的多种形式的自助服务,很快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并且倍受欢迎,深圳图书馆自助供还量战占全馆问题的比例已超过90%。

  35. 4 应用五:医疗卫生系统 • 医疗卫生系统 • 医疗器械管理和追踪 • 病人病情监控与跟踪 • 案例 • 美国新泽西医疗公司4家医院安装了RFID系统,用以追踪上千名病人和工作人员,以及多达一万件资产。 • 早在2006年,新泽西州哈肯萨克医学中心将植入式RFID微型标签(芯片)VeriChip植入病患的手臂上臂,用来存取慢性病病人的病况信息。医护人员将使用内置RFID读写器的手持终端扫描病患的VeriChip所在部位,VeriChip上面的16位ID信息及数据库中存储的病患治疗记录,会立刻显示在手持终端上。 • 2008年10月,北京地坛医院开始了其应用RFID的项目——地坛医院追踪管理系统。主要应用在对人员、重要医疗设备以及医疗垃圾车三种对象的实时跟踪管理上。

  36. 4 应用六:运动健康监测 • Nike+IPod套件 • 2006年5月,耐克和苹果公司合作推出创新的Nike IPod系列产品,将运动与音乐完美结合起来。其中,包括一个内置于鞋中的传感器和一个与IPod连接的接收器。通过Nike IPod运动组件,就可以将Nike运动鞋与IPod nano连接,IPod就可以存储并显示运动的时间、距离、热量消耗值和步幅等数据。跑步后将IPOD与电脑相连开始同步,就可以完美地同步你的跑步和健身数据。该产品甚至还有自己的社交网络:它可以自动发布状态消息。

  37. 4 物联网的应用七:智慧农业 农业监测管理 温室环境信息采集和控制 自动灌溉系统 环境信息和动植物信息监测

  38. 4 物联网的应用七:智慧农业

  39. 5 物联网涉及技术

  40. 5 物联网涉及技术一:无线技术

  41. 5 物联网涉及技术二:感知技术 • 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

  42. 5 物联网涉及技术三:智能处理

  43. 6.发展趋势---越来越小的无线网络节点和功耗

  44. 6.发展趋势---覆盖范围越来越大

  45. 6.发展趋势---无线SOC结构越来越复杂 • 无线单片机(无线SoC)处理器内核从8位到16位,到32位,再到多处理器,结构越来越复杂; • 不仅实现了系统在芯片,而且实现了无线网络芯片; • GS1010 WI-FI 无线单片机

  46. 6.发展趋势---无线网络协议栈设计越来越难

  47. 6.发展预测 • 目前的物联网应用通过RFID,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物-物”互联,距离庞大的物联网还有很大差距。 • 欧洲EpoSS组织预测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经历四个阶段: • 2010年之前,物联网主要表现为RFID技术在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的广泛应用 • 2010—2015年,电子标签和传感器网络集成,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互联 • 2015—2020年,互联物品进入半智能化 • 2020年之后,逐渐进入全面智能化的物联网

  48. 7. 产业规模 • 江苏省 • 南京市 • 首先切入的几个领域 • 软件领域 • 服务外包领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