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教学点安排. 教 学 目 标. 课 名 题 解. 文 学 常 识. 古 文 知 识. 结 构 分 析. 内 容 探 究. 艺 术 特 色. 说 服 技 巧. 练 习 尝 试.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 《 战国策 》 的文学常识。 2. 学习文言文知识。 3. 掌握文章大意,领悟其中的道理。 4. 学习说服语言技巧。. 返回. 课名题解. 邹忌讽 齐王 纳谏. 兼语句. 讽:讽劝、设喻之意,并非讽刺之意。. 返回. 文学常识.

quon-owens
Download Presentation

邹忌讽齐王纳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点安排 教 学 目 标 课 名 题 解 文 学 常 识 古 文 知 识 结 构 分 析 内 容 探 究 艺 术 特 色 说 服 技 巧 练 习 尝 试

  3.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 学习文言文知识。 3. 掌握文章大意,领悟其中的道理。 4. 学习说服语言技巧。 返回

  4. 课名题解 邹忌讽 齐王 纳谏 兼语句 讽:讽劝、设喻之意,并非讽刺之意。 返回

  5. 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分国籍编辑。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叙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返回

  6. 古文知识 1.一词多义 2.特殊用法 3.古今词义 4.古文句式

  7. 于 之 古文知识 1. 一字多义 朝服衣冠 早上, 名词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名词 皆朝于齐 朝拜,动词 欲有求于我也 对,介词 皆以美于徐公 比,介词 能谤讥于市朝 在,介词 皆朝于齐 向,介词 臣之妻私臣 的,助词 暮寝而思之 它,代词 吾妻之美我者 主谓语间取消独立成分                   

  8. 2. 特殊用法 ① 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动词 ② 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③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④ 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动用法 3. 古今词义

  9. 4. 古文句式 ① 君美甚  状语后置 ② 徐公何能及君也?  反问句 ③ 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④ 吾孰与徐公美?  选择疑问句 ⑤ 与坐谈  省略句 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⑦ 皆以美于徐公  状语后置 ⑧ 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返回

  10. 结构分析 • 一、(第1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突出他实事求是的特点。 • 二、(第2自然段)写邹忌入朝讽谏。表现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 • 三、(第3~4自然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返回

  11. 内容探究 1. 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 明确:邹忌是在比美中,在与妻、妾、客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比较,在暮寝而思之后,感受到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国君一定也多受蒙蔽,由此进谏。 2. 突出了邹忌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勤于政事。 3. 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明确: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 4. 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 明确:邹忌──善于言辞。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以类比推理,得出结论。语言委婉,易于让人接受。齐威王──重贤明理。

  12. 5. 邹忌进谏的结果怎样? 明确:齐王采纳了建议。下令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分别受上、中、下赏。进谏的人数由门庭若市到时时间进再到无可进者。最后其他几个国家皆朝于齐,乃至于战胜于朝廷。 总结 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爱国。 齐威王: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鼓励天下人评说自己的是非,这种开阔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独尊的朝代实属难能可贵。 6.拓展迁移 学习本文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可从邹忌与齐王二人的品德修养和邹忌的语言艺术两个方面来谈,也可从其他方面来谈。) 返回

  13. 艺 术 特 色 • (1)整齐美: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 课文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几个“三”? • 三问、三答、三时、三比、三赏、三变;纳谏措施的三叠,纳谏时间的三叠,纳谏过程的三叠;整体使用三叠:第一部分:从受蔽到自省是铺垫;第二部分:邹忌对齐王类比纳谏;第三部分:齐王纳谏后的措施收效。 • (2)参差美。 • (3)哲理美。 • (4)精妙的人物形象的刻画。

  14. 例如: 三问 一问:问其妻,自称“我”,用的是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表明双 方是平等的; 二问:问其妾,用的是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但让人感到端着 点架子,妾的地位低就暴露无遗了; 三问: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句式通俗多了,但仍让人感到端 着架子,让人感到邹忌对有求于他的客人的傲慢。

  15. 例如: 三答 一答:其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表明她为有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 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骄傲,又是结发夫妻,恩爱之情溢于言 表。 二答:其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只是附和着学说了半句:“徐公何 能及君也!” 妾对邹忌不如妻对邹忌那样发自内心地赞 美,其敬畏之情暴露无遗。 三答:其客只是一句讨好主人的话,语气比其妻妾的回答平淡多 了,敷衍之情也明显了。 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对人物心理、神态写上一个字,但每一处回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使读者感如身受,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返回

  16. 说服技巧 ——含蓄讽喻

  17. 含蓄讽喻,是指有时在不宜直言陈述的情况下,改用故事或含蓄的话语,或故作姿态的方式,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观点。这里的奥妙,就在于讽喻应含蓄有度,掌握好“度”,就有了成功的把握。含蓄讽喻,是指有时在不宜直言陈述的情况下,改用故事或含蓄的话语,或故作姿态的方式,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观点。这里的奥妙,就在于讽喻应含蓄有度,掌握好“度”,就有了成功的把握。 采用含蓄讽喻的方法,对于不大爱听反面意见或唯我独尊的人来说,有时能取得正面说服得不到的效果。其大致有两种形式:     1.言己意他     2.类比讽喻

  18. 言己意他说服技巧:   中国有句古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思想总是有某种共同规律的。游说中积极发掘这种共同规律,寻找事物的关联处,通过现身说法,先自觉地解剖自己,再推及他人,以避免对方的反感,求得双方在思想上引起共鸣。这种方法就叫言己意他。   本文中邹忌就是用了这种方法说服了齐威王。

  19. 本文中邹忌进谏齐威王的背景 齐威王在任用邹忌为宰相后,齐国的经济、政治都大有起色,于是又犯起自以为是、随心所欲的老毛病来了,逐渐变得骄傲、固执起来,开始听不进逆耳忠言,政治上出现了危机。齐国的大臣都很忧虑,纷纷谏劝威王励精图治、居安思危、广开言路,使齐国在群雄争霸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是威王听不进劝告,有时还险些把忠心直谏的大臣斩首。这样,众臣就逐渐冷了心肠,进言者日益减少了。作为威王的宰相的邹忌,见到众臣谏劝纷纷失败后,心里十分忧虑。但是,他又一时想不出妙法,因为他知道硬谏、直谏是无济于事的。一天,他突然从自己与城北徐公比美的情形里顿悟到谏劝齐威王的方法。

  20.  本文中邹忌进谏齐威王的效果 邹忌讽谏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他在群臣谏劝失败而态度冷淡之后,放弃硬谏、直谏的方法,而是先跟威王讲了一个自己的私生活的故事,使威王听来颇有趣味,易于集中思想。当威王心理上解除了反对谏言的防线后,邹忌再循序渐进地把话题引到事先预设的轨道上,等到威王发觉邹忌说私事的用意时,邹忌的讽谏已完成了,这时的威王已无法排除已注入脑海的讽谏之言了。思虑之后,他不能不接受邹忌的谏言了。齐威王纳谏之后,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于是齐国言路广开,政通人和。各国听说后,也都纷纷来朝见齐威王。

  21.  同一方法的故事还有《触龙说赵太后》

  22.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 -

  23. 类比讽喻说服技巧: 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游说中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或相关点,巧妙地说彼言此,让听者从中领悟的方法,就叫类比讽喻。 例如《淳于髡谏齐威王》:威王通宵喝酒,不理政事,齐国政治紊乱,国势危急。淳于髡想进谏威王,但又怕得罪君王,于是便用隐语进谏。他说:“我们国家有一只大鸟,栖在大王的宫廷里,三年不飞也不鸣。大王,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齐威王立刻意识到淳于髡是在用大鸟比喻自己,说他呆在宫廷里,百事不管,毫无作为,于是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振作起来,进行政治改革。 又如邹忌鼓琴谏威王的故事:齐威王上台九年后,齐国内忧外患,始终一筹莫展,只好委政于卿大夫,听之任之。邹忌急在心里,听说齐威王最喜欢听琴,于是冒险抱琴谏威王。威王听说来了一个弹琴的,很高兴。可是,邹忌摆好琴,调整了琴弦却不演奏。威王问他为何不弹,他说:“我不光会弹琴,还有一番弹琴的道理呢。”威王要他说琴理,邹忌海阔天空地说了一大篇,越说越玄,威王听得莫名其妙,很不耐烦,于是要求邹忌弹一曲给他听听。邹忌正色地对他说:“大王瞧我拿着琴,空发议论而不弹,有点不乐意,怪不得齐国人瞧见大王拿着齐国这张大琴,几年来没有弹过一回,大家很不满意啊!”齐威王马上站起来说:“原来先生是拿着琴来劝告我,我明白了。”于是任命邹忌为相,大力改革,使齐国走向富强之路。 返回

  24. 1. 2. 3. 4. 练习尝试 一、解释下面各组句中加线词的词义。你能说出 各组加线词在词义或用法上有什么规律和特点吗?  邹忌修八尺有余            谤讥于市朝           今齐地方千里  莫不私王               面刺寡人之过                朝服衣冠            妻之美我者                闻寡人之耳者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臣之妻私臣 王之蔽甚矣 暮寝而思之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说说古今句式有何不同。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忌不自信 3.吾孰与徐公美 4.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25. Thank you for coming!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