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导入语.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单一的经济模式也不能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于是在俄国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美国在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下诞生罗斯福新政,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得到普及。. 第 15 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目标: 1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2. 导入语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单一的经济模式也不能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于是在俄国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美国在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下诞生罗斯福新政,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得到普及。

  3. 第15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 目标: •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4.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5. 国外有武装干涉、国内有叛乱、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国外有武装干涉、国内有叛乱、政治经济形势严峻。 国内经济困难与出现政治危机 余粮征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有区别地对待大、中、小工业 工业国有化 取消商业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 产品交换转为自由贸易 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工资级别制,按劳分配 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工农支持,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积极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胜利;消极影响:超过限度,不利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

  6. 想一想 1、能不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能不能在1918年就实行新经济政策? 3、分别比较一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四月提纲”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异同。

  7. 练一练 俄国经济发展情况表 从1913年到1925年俄国粮食生产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何在?

  8. 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1、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确立时间、确立途径 2、苏联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3、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 4、二战后东欧国家照搬苏联模式

  9. 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主要表现 1、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2、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调节手段: 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4、管理手段: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10.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积极作用: 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调配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建设。并且使苏联在20世纪三十年代、二战后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1.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存在问题 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存在四大问题:1)片面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长期落后;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从农民身上拿走东西太多,生产积极性不高;4)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地方和企业缺乏积极性。总之,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对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不良影响。

  12. 第15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基本内容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内容、作用) 二、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三、斯大林经济模式(确立、表现、评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