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实 验 室 检 查

实 验 室 检 查. 常用肾功能检查. 代表肾脏最重要的功能包括: ①肾小球滤过功能; ②肾小管重吸收、酸化功能。 ③肾血流量及内分泌功能;. (一)肾小球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 GFR ): 单位时间内(分钟)经肾小球滤出 的血浆液体量,称为肾小球滤过滤。. 1. 肌酐清除率( Ccr). 指肾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 尿肌酐浓度 (umol/L) × 每分钟尿量( ml/min ) Ccr (ml/min)= 血浆肌肝浓度( umol/L ). 标准 24 小时留尿及算法;

quin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实 验 室 检 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 验 室 检 查

  2. 常用肾功能检查 代表肾脏最重要的功能包括: ①肾小球滤过功能; ②肾小管重吸收、酸化功能。 ③肾血流量及内分泌功能;

  3. (一)肾小球功能检查 • 肾小球滤过率(GFR): • 单位时间内(分钟)经肾小球滤出 的血浆液体量,称为肾小球滤过滤。

  4. 1.肌酐清除率(Ccr) • 指肾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 尿肌酐浓度 (umol/L) ×每分钟尿量(ml/min)Ccr (ml/min)= 血浆肌肝浓度(umol/L)

  5. 标准24小时留尿及算法; • 检验前连续低蛋白饮食共3天,每日蛋白质入量应少于40g。禁食肉类,避免剧烈运动。 • 第4日晨8时排净尿液,收集此后24h尿液,容器内添加甲苯3~5ml防腐。 • 试验日抽取静脉血2~3ml,注入抗凝管,与24h尿液同时送检。

  6. 4小时留尿改良法: • 1.留取4小时尿 • 2.空腹一次性取血

  7. 【参考值】 • 成人:80~120ml/min • 正常人Ccr值可有差异 • 一般男性略高于女性 • 青年略高于老年。

  8. 临床意义: • 1.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 • 当GFR低至正常值的50%,Ccr测定值可低至50ml/min,但血肌酐、尿素氮仍在正常范围。

  9. 2.判断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 轻度损害:51-70ml/min • 中度损害:31-50ml/min • 重度损害:<30ml/min • 早期肾衰:20-11ml/min • 晚期肾衰:10-6ml/min • 终末期肾衰:<5 ml/min

  10. 3.指导治疗和护理 Ccr<50 ml/min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Ccr<30 ml/min 噻嗪类利尿剂治疗无效Ccr<10 ml/min 需进行透析治疗

  11. 2.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测定 • 血中尿素氮(BUN)和肌酐(Cr) 在血中的浓度可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

  12. 【参考值】 • BUN: 成人 3.2~7.1mmol/L; • Cr:男性 53~106μmol/L; 女性 44~97μmol/L; 【临床意义】 • 反映肾实质损害的中、晚期指标。

  13. 当GFR降低到正常的 1/3 左右时,明显BUN增高; • 肾前性或肾性因素均可引起尿素氮增高; • 蛋白类食物摄入过多或组织分解增加, BUN增高。 • GFR下降到正常的1/3左右,血清肌酐才明显增高。

  14. (二)肾小管功能 • (一)尿浓缩稀释试验 • 在日常或特定条件下,通过观察病人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以判断肾浓缩与稀释功能的方法,成为浓缩稀释试验。 • 代表远端肾小管功能试验。

  15. 【标本采集方法】 昼夜尿比重试验 又称Mosenthal test • 试验日病人三餐如常进食,但每餐含水量不宜超过500~600ml,此外不再进餐、饮水。 • 晨8时排尿弃去,上午10时、12时、下午2、4、6、8时及次晨8时各留尿1次,分别测定尿量和比重。

  16. 【参考值】 • 24h尿总量1000~2000ml; • 12h夜尿量不应超过750ml; • 昼尿量与夜尿量之比不应小于3~4∶1; • 尿液量最高比重应在1.020以上; • 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不应小于0.009。

  17. 肝 脏 病 常 用 检 验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其功能包括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维生素的活化和贮藏、激素的灭活与排泄、胆红素代谢、凝血和纤溶抑制因子的生成等。

  18.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验 肝脏参与蛋白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肝脏受损时,蛋白合成减少,从而使血浆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发生相应变化,主要表现为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纤维蛋白原减少等。通过血浆蛋白含量的检测和蛋白组分的分析,凝血因子含量和血氨浓度检验,借以了解肝细胞有无损伤及其损伤程度。

  19. (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 测定 【标本采集方法】 抽取空腹静脉血2ml,注入干燥试管,不抗凝。 【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60~80g/L;清蛋白: 40~55g/L;球蛋白20~30g/L。 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1.5~2.5∶1。

  20. 【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急性失水等 2.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减低:低蛋白血症 亚急肝、慢活肝、营养不良、蛋白丢失过多,消耗增加等。 3.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增加:高蛋白血症 慢性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 4.血清球蛋白减少:合成减少 免疫功能抑制

  21. 重要提示: 血清总蛋白降低与清蛋白减少相平行,总蛋白升高常同时有球蛋白的升高。清蛋白的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的数量呈正比;球蛋白增高的程度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 A/G倒置见于严重肝损伤.

  22. 二、 胆红素代谢检验 破坏的红细胞、肌红蛋白,游离血红素与清蛋白结合非结合胆红素随血到肝摄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水溶性结合胆红素,随胆汁小肠、结肠肠道菌结合还原成尿胆原、尿胆素大部随粪排出 小部经门脉入肠肝循环极少量入体循环随尿排出

  23. 临床上通过血清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尿内胆红素测定、尿内尿胆原检查,判断有无溶血和胆道系统在胆色素代谢中的功能状态。临床上通过血清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尿内胆红素测定、尿内尿胆原检查,判断有无溶血和胆道系统在胆色素代谢中的功能状态。

  24. (一)血清总胆红素(STB)、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一)血清总胆红素(STB)、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标本采集方法】空腹静脉血2ml,不抗凝。 【参考值】 血清总胆红素:3.4~17.1μmol/L 血清结合胆红素:0~6.8μmol/L 血清非结合胆红素:1.7~10.2μmol/L

  25.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黄疸和黄疸的程度: 隐性、轻度、中度、高度黄疸。 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病因: 完全梗阻性、不完全梗阻性、 肝细胞性、 溶血性黄疸。 3.结合血清胆红素分类判断黄疸类型: 溶血性、阻塞性、肝细胞性黄疸。

  26. 4.协助诊断黄疸类型: 根据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 50% 为阻塞性黄疸, 20~50%为肝细胞性黄疸, 20%为溶血性黄疸。

  27. (二)尿内胆红素测定 血液中结合胆红素超过肾阈34mol/L)时,可随尿排出。 【标本采集方法】 留取新鲜尿液20~30ml,置于干燥清洁的容器中送检。 【参考值】阴性

  28. 临床意义: 尿内胆红素阳性提示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 显示肝细胞损伤和鉴别黄疸的重要检查。肝细胞性黄疸中度增加,阻塞性明显增加,溶血性黄疸为阴性。

  29. (三)尿内尿胆原检查 在胆红素肠肝循环中,仅有极少量尿胆原逸入血液循环,从肾脏排出。且尿中尿胆原为无色不稳定的物质。

  30. 【标本采集方法】 1.留取新鲜尿液20~30ml,尿胆原检验最好取晨尿,如果做定量检测则须留24h尿液。 2.尿胆原易在空气中氧化,棕色容器较适宜,容器最好加盖并立即送检。 3.尿中含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普鲁卡因、等可使试验呈假阳性反应,检验前应避免使用上述药物。 4.饱餐、饥饿、运动等生理情况可引起尿胆原轻度增高,留取标本时应注意排除上述情况。

  31. [参考值]: 尿胆原定性: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尿胆原定量:0~6μmol/24h [临床意义]:1.增多:肝功能受损、红细胞破坏增加,胆 红素生成亢进、肠管回吸收增加。2.减少:胆道梗阻、胆红素代谢障碍、严 重肾衰、新生儿、肠道抑菌药。

  32. 溶血性黄疸:了解溶血程度、治疗结果及预后。溶血性黄疸:了解溶血程度、治疗结果及预后。 • 阻塞性黄疸:胆道结石可能性大;肿瘤可能性大。 •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受损时;当肝脏破坏严重时。 因此,观察尿胆原的变化可对肝和胆道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并了解病情的发展。

  33. 三、 血清酶学检验

  34. 血清转氨酶测定: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检测指标。血清转氨酶测定: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检测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 碱性磷酸酶(ALP) • -谷氨酰转移酶(-GT) 反映肝内占位性病变、胆汁淤积及胆道梗阻敏感的 酶学指标。

  35. 浆膜腔积液检验 病理状态下,腔内液体增多,称为浆膜腔积液(serous membrane fluid)。 因积液形成的原因及性质不同,可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

  36. 漏出液 为非炎性积液,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为: • 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常见于肝硬化,肾病 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等; • 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常见于慢性心力衰竭; • 淋巴管阻塞:常见于肿瘤压迫或丝虫病引起 的淋巴回流受阻

  37. 渗出液 • 细菌感染:多由其引起,如化脓性及结核 性胸膜炎、腹膜炎等 • 非感染性原因:如外伤、化学性刺激 (胆汁、胰液、尿素)等 • 恶性肿瘤

  38. 【标本采集注意】 • 不同部位浆膜腔的穿刺要点,如物品准备、体位、穿刺部位等略有不同; • 采集的标本最好为中段积液,分置于3~4个无菌试管中,每管1~2ml左右,及时送检; • 做细菌计数检验时,为避免标本凝固可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草酸钾抗凝剂,混匀后送检; • 比重测定,标本量应在60ml以上; • 结核杆菌培养标本是以10ml为宜。

  39.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

  40. 重要提示: 漏出液为非炎性积液,常导致多浆膜腔积液,伴有组织间液增多引起的水肿;渗出液为炎性积液,常导致单一浆膜腔积液,甚至是一侧积液;区分积液的性质对某些疾病的病情观察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41.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 一、血清电解质检测 二、血清脂质检测 三、心肌酶的检测 四、血糖及其代谢物检测

  42. 1.钾、钠、氯测定 【标本采集方法】 1.抽取空腹静脉血3ml(单项为2ml),注入干燥试管中送检,不抗凝。 2.注意试管中切勿混入草酸钾、柠檬酸钠等抗凝剂及其他杂质。 3.测定前应尽量避免如大量饮水,剧烈运动,服用利尿剂等。

  43. [参考值]: K 3.5-5.1mmol/L Na 135-147mmol/L Cl 95-105mmol/L [临床意义] 1. 高钾血症、高钠血症、高氯血症的原因2. 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的原因

  44. 2.血钙、血磷测定 【标本采集方法】标本采集同前。 【参考值】成人 血清钙:2.25~2.75mmol/L 血清磷:0.97~1.61mmol/L [临床意义] 高钙血症与低钙血症的原因; 高磷血症与低磷血症的原因;

  45. 二、血 清 脂 质 (一)总胆固醇(CHO)测定 (二)甘油三酯(TG)测定

  46. (一)总胆固醇(CHO)测定 【标本采集方法】 1.病人素食或低脂饮食3天。 2.抽取空腹静脉血2ml,不抗凝。 【参考值】 成人:2.86~5.98mmol/L 儿童 3.12~5.20mmol/L

  47. [临床意义]: 增 高: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2. 肥胖症、甲减、糖尿病、脂肪肝、肾综 3.妊娠、高脂饮食、酗酒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降 低: 肝衰竭、严重的贫血、甲亢或营养不良。

  48. 血清甘油三酯(TG)测定 【标本采集方法】同前 【参考值】0.22~1.21mmol/L 【临床意义】 同总胆固醇(CHO)测定 是评估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49. 三、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其次是脑和平滑肌细胞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 CK-BB: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肠、肺中。 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 血清中以CK-MM为主, CK-MB少量,正常人低于5%,CK-BB极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