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亲爱的爸爸妈妈

亲爱的爸爸妈妈. 大谷运中心学校 汪常根. 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习目标. 1. 感知课文内容 , 了解历史 , 领会文章主题。 2. 体味语言深层含义 , 提高理解能力。 3. 尝试对战争问题有自己的正确看法。. 朗读感知 整体把握. 1 、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 听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生字难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3 、 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准确概括主体部分的内容。 ( 提示:抓住文中记叙的要素梳理情节。 ). 4 、 两人小组合作讨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亲爱的爸爸妈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亲爱的爸爸妈妈 大谷运中心学校 汪常根

  2. 亲爱的爸爸妈妈

  3.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历史,领会文章主题。 2.体味语言深层含义,提高理解能力。 3.尝试对战争问题有自己的正确看法。

  4. 朗读感知 整体把握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听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生字难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准确概括主体部分的内容。(提示:抓住文中记叙的要素梳理情节。) 4、两人小组合作讨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5.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于湖北武汉,1949年去台湾,开始发表作品。 1964年赴美定居。代表作《台湾轶事》。其作品以深邃的历史感表现现代中国的沧桑变化,抒写台湾中下层人们的乡愁和海外浪子的悲歌。创作坚持“溶传统于现代,溶西方于中国”的艺术追求。 1988年10月21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悼念活动。47年前,纳粹在这座小城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 聂华苓: 重的历史,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作者在当年纳粹大屠杀的地点,感受到历史的残酷与沉痛,感受到人民的悲哀和愿望,写下了这篇文章。

  6. 积累生字难词: miù chōng jǐng lù hè sù mù hē 肃 穆 荒 谬憧 憬 呵 护 杀 戮明赫白 盟 誓悼念 屹立 蜿 蜒 恍 惚聂华苓 méng dào yì wān yán hǎng hū líng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 。肃穆:严肃安静。 憧憬:向往。盟誓:发誓,宣誓。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健忘:容易忘事。 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灭绝人性:形容非常凶暴残忍,没有一点儿人情味。 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7. 作者一行来到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纪念活动: 主题: 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莫马诉说当年大屠杀惨状;南斯拉夫人民冒雨参加盛大纪念活动。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 战争和屠杀了 来到纪念地 第一部分: 具体记叙这次纪念活动:记述朗诵、合唱、歌剧等演出活动。 看纪念演出 第二部分: 四个片段 第三部分: 参加座谈会:记述作家的座谈。 参加座谈会 参观纪念馆:摘录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引发悲哀思考。 第四部分: 参观纪念馆 这样安排顺序: 回顾历史 面向现实 呼唤和平

  8.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1、在正文前面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2、请在第二个片断中找出表达作者感受或观点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3、屠杀是令人发指的残酷行经,但两个不同国度的作家参观后却不谋而合地感受到了“美丽”,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合常情的感受呢?

  9. 1、萨特说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的原因:1、萨特说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的原因: 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一段残酷的历史,一天之内,纳粹杀死7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孩子,鲜血染红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克拉库耶伐次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被残杀者临死前的哀号仿佛就在我们耳畔回响。大屠杀惨绝人寰,历史是沉重的,记忆是沉重的。 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不愿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老师,死者的遗言,都可以想见,人们是怎样怀着对亲人的爱而从容面对法西斯匪徒的枪口。这一方面的记忆又是美丽的。 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还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也是超越国界的警示。

  10. 2、表达作者感受或观点的句子: A、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找出写“历史”和“现实”的内容联系起来分析。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 B:“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11. 2、表达作者感受或观点的句子: A、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莫马迪密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历史、现实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这两组看似矛盾的词的含义: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12. 2、表达作者感受或观点的句子: B:“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界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感情表达得极为顿挫、急迫。“人”字加引号强调了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13. 3、两个不同国度的作家不谋而合地感受到了“美丽”的原因:3、两个不同国度的作家不谋而合地感受到了“美丽”的原因: 萨特的“美丽”感缘于克拉库耶伐次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的“整个民族的英勇”。 作者笔下美丽的记忆:老师面对血腥屠杀,英勇抗暴的事实;“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以及那些被残杀的人临死前几分钟给亲人留下的表达赤裸裸的爱、赤裸裸的心愿的片纸只字等等。是对萨特抽象的观感的具体诠释,这成为了令人崇敬的美丽的记忆。作者的美丽感更在于,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那段残酷的历史:每年的这一天,不管是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还是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成千上万的人——老年、青年、孩子,各种艺术家——诗人、画家、雕刻家、剧作家、演员、音乐家,都到这儿,用各种方式——诗歌、合唱、短歌剧,来纪念他们。不间断地表达这样一种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这显然会引发读者深沉的悲哀和深沉的思考,这是尤其美丽的。

  14. 颂读课文 揣摩语言 1、残酷的战争让许多无辜的塞尔维亚人失去宝贵的生命,令人沉重,然而,在战争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精神又让人感到是多么的美丽。请从文中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诵读品味。 2、朗读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和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体会引文作用。 3、角色朗读西德与日本两位作家的发言,思考: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有何不同?(作者写克拉库耶伐次屠杀纪念活动,为何不断提及南京大屠杀?请找出文中有关文字,品读思考) 4、作者在第三部分记录作家座谈会之前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换句话说,作者的问题就是:“现实沉不沉重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15. 这里不仅写天 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让人感到“天地亦与人同哀”。 1、诵读品味感动的语句: A、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这里不仅写天气, 也是渲染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的心情,让人感到“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一读一停顿,想象一个画面,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而第二句则渲染了喜悦快乐的氛围,与当时人物的心情不相称。 B、“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强调了作者什么样感情? 我们把“全”字删掉,来体会这个句子与原句的区别。“全”字突出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删掉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我们把这句话的个别的词换掉,变成和风细雨,天高气爽。请感受这两句话的不同区别。

  16. 2、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和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的作用:2、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和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的作用: A、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B、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通过再现他们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摘录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泯灭人性的战争,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17. 3、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不同:3、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不同: 西德作家:充满罪恶感,宁愿代人受过,忏悔真诚,认识深刻,感情真挚,态度诚恳,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德国是一个理性的民族,具有反思精神的民族。(勃兰特之跪) 日本人:应该说,比起日本右翼势力对南京大屠杀百般抵赖他还是好的,但他仍忘不了自私狡辩,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美国作家安格尔反驳的三个问题,辩清了日本侵略的真相,深刻揭露了日本应承担罪责的无可争辩的事实),所以称其“日本人”,而非“作家” 大家不理会他,表明对他的反感和孤立。(日本领导人定期参拜靖国神社) 作者写克拉库耶伐次屠杀纪念活动,还不断提及南京大屠杀: 4次提及南京大屠杀:第一次,有着一颗“中国心”作者,由克拉库耶伐次的纪念演出联想到南京大屠杀:“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这次提及,是想表达失望、担忧和警策之情。所以她接着说,“人,是健忘的。不记愁,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还有在作家座谈会上,中、日作家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发言,以及美国作家对日本作家的的反驳。

  18. 4、作者提出 “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 发人深省的问题,表达的思想: 作者在记录作家座谈会之前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换句话说,就是“现实沉不沉重呢?” 这是作者借日本作家的狡辩,表达沉重的现实感——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还在为侵略辩护,表达了对战争狡辩者的厌憎,对新的战争危险潜伏的隐忧,从而将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表达了世界和平的主题。

  19. 德国是一个理性的民族,具有反思精神的民族。德国是一个理性的民族,具有反思精神的民族。 德国总理勃兰特 一个简单的动作,使的这平凡的一天不再平凡, 这一天不仅造就了一个伟人,也重树了一个民族。

  20. 日本领导人定期参拜靖国神社 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厚颜无耻的政府了 

  21. 总结反思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我相信“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你知道哪些有关战争的诗篇,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可以单独读,也可以和搭档一起读,齐读,要读出作者对战争的憎恨之情。如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

  22. 国际儿童节 1942年6月 ,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焚毁了这个村庄。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23.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 战争和屠杀了!

  24. 课外作业: 请关注历史,查一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请关注时事,留意日本军国主义不顾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对,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举动,然后结合课文写一篇以“真实的历史”为题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5. 再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