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0

讨论内容

讨论内容. 零电流开关技术 第二代较第一代的改良 第二代模块应用 网上设计工具 完全解决方案. 零电流开关技术 零电流开关与脉冲调宽的比较: 不同点. 零电流开关 (我们的) 脉冲调宽 (他们的) 可变频率 对 固定频率. 不定能量传输 效率随负载及输入而变化 较高噪声. 固定能量传输 平直之效率曲线 较低噪声. I. I. PWM. ZCS. T1 导通时间 可变 固定 T2 频率或周期 固定 可变

Download Presentation

讨论内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讨论内容 • 零电流开关技术 • 第二代较第一代的改良 • 第二代模块应用 • 网上设计工具 • 完全解决方案

  2. 零电流开关技术零电流开关与脉冲调宽的比较: 不同点 零电流开关 (我们的) 脉冲调宽 (他们的) 可变频率 对 固定频率 • 不定能量传输 • 效率随负载及输入而变化 • 较高噪声 • 固定能量传输 • 平直之效率曲线 • 较低噪声

  3. I I PWM ZCS T1 导通时间可变固定 T2 频率或周期固定可变 T3 开关电流的上升或下降时间 固定固定 零电流开关技术能量传送比较

  4. 零电流开关技术谐波比较 ZCS PWM

  5. 传导噪声比较 PWM带共模滤波 ZCS带共模滤波

  6. 第二代先进技术 • 设计技术 • 集成监控 • 电抗元件 • 开关元件 • 噪声及散热处理 • 现有的选择 • 自动化厂房 • 自动化设计

  7. 共泄极晶体管 初级控制 次级控制 反向增强晶体管 变压器耦合 第二代先进技术设计技术

  8. 第二代小型 第二代微型 第一代VI-200 第二代全型 300W 200W 600W 150W 第二代先进技术集成控制电路

  9. 第二代先进技术集成控制电路 • 集成在专用晶片内的初级和次级控制电路 • 体积小于16.5立方毫米 • 环氧模封

  10. 第二代先进技术电抗元件 • 独有高功率磁性元件 • 专有的镀通磁心 • 预绕线轴 • 采用“Dial a Henry”装置确准设定漏电感

  11. 第一代 TO-220 第二代 IPD 第二代先进技术开关元件 RJB ~ 3°C/W RJB ~ 1.5°C/W

  12. 第二代先进技术噪声及散热处理 • 功率晶片接焊在氧化铝夹铜层以改善热阻 • 印刷线路版有专用之接地层及屏蔽,可减少噪声 微型 全型 小型

  13. 第二代先进技术现有选择

  14. 第二代先进技术

  15. VDAC模块设计器

  16. 第二代先进技术VDAC(模块设计器) • 透过网上工具 (www.vicor-china.com/vdac),电源设计师可: • 设定模块规格 • 验证可行性 • 下订单 • 接收样机数量 • 少于 6 个星期 • 消除客定与标准DC-DC变换器之间的差别

  17. 第二代先进技术设计自动化 模块设计器(对外) 自动生成材料清单(对内)

  18. 功率元件设计

  19. 功率元件设计 • 电气表现 • 控制功能 • 模块应用的 “正” “误” • 插装方法 • 应用例子

  20. 电气表现标准功能 • 欠压锁定 • 过压保护 • 过流限制 • 空载至满载稳压 • 遥感 • 初级端及次级端的错误监察能力 • 过温关机 • 10%至110%微调范围 • 定标能力(并联)

  21. 75V高线 36V低线 V 标称 100mS 最大 输出电压 0V 0V 34.9V欠压导通 100V 78.8V 过压关掉 输入电压 30.5V欠压关掉 电气表现输入电压范围 (典型48V输入)

  22. I current limit V out I out I I short circuit full load 电气表现过流稳压 • 所有第二代模块具备直线电流限制功能 • 避免损害负载 • 电流限制一般定于115%

  23. 电气表现空载至满载调节 负载调节 (%) 输出载(A) 输入电压 (V)

  24. +IN +OUT +S PC 负载 SC PR -S -IN -OUT 电气表现本地感应 • 于输出端闭合环路 • 对传送线之压降没有补偿

  25. +IN +OUT +IN +OUT +S +S PC PC 負載 负载 SC SC PR PR -S -S -IN -OUT -IN -OUT 电气表现遥感 • 对传送线之压降作出补偿 • 负载端闭合环路

  26. +IN +OUT +S PC 负载 SC PR -S -IN -OUT 电气表现 • 附有反向及开路保护之遥感

  27. 电气表现PC/SC告警逻辑 输入欠压输出过压超温模块错误 自动重开 SW1,2,& 3显示“错误”位置

  28. 40mS typ 容错 5.7V PC 1.23V SC 2-20 mS typ 电气表现PC/SC脚故障监控自动重启时间图

  29. 电气表现散热管理 600 450 输出功率 (W) 300 基板操作溫度 存放 存放 150 0 -65 -40 -20 度 (°C) +100 +125

  30. 输入功率 = 功耗成热 + 输出功率 负载 输入源 功耗成热 = (1 - ) / x 输出功率 输入功率 x 效率 () =输出功率 电气表现散热管理 • 通过模块顶部的金属基板散热 • 基板与生热元件作热处理耦合,同是电气隔离的 • 散热方法 • 传导 • 对流 • 辐射

  31. 电气表现散热管理

  32. 电气表现散热管理

  33. 92 87-92% 82-87% 87 77-82% 72-77% 82 77 72 10.49 效率 % 9.44 67 8.39 7.34 62 6.30 5.25 输出电流 (A) 57 4.20 25ºC 下测试 3.15 52 2.10 36 40 45 49 53 58 1.05 62 66 71 输入电压(V) 75 电气表现散热管理 型号: V48A48C500A 效率与输入电压及输出电流变化的关系

  34. 电气表现散热管理 散热器 横向叶片 纵向叶片

  35. 电气表现散热管理 散热器 -薄型侧面

  36. 电气表现散热管理 滑入式叶片散热器只比模块基板高0.125”

  37. 电气表现散热管理 导热垫片 • 全型,小型,及微型的导热垫片采用可改变形态的物料

  38. 功率元件设计控制功能

  39. 控制功能 • 初级控制脚(PC) • 模块使能/失能 • 工作状态指示 • 次级控制脚(SC) • 输出电压调校 • 模块状态 • 并联接脚 (PR)

  40. 控制功能初级控制 只限直流应用 • 模块启动 / 停止 • 提供 5.7 volt / 1.5mA 之参考偏压 • 显示模块工作状态 PC 脚引

  41. + In PC 停止 PR - In 停止 = PC <2.3V 控制功能模块启动 / 停止

  42. 输出电压 控制功能 启动时序

  43. 电压检 测器 + In PC PR - In 控制功能 隔离式接通指示器 非隔离类可用4kΩ 电阻及一只LED

  44. 控制功能 次级控制 SC 脚 • 输出电压调校 • 模块状态 • 把模块变成倍增器

  45. 控制功能并联 于输入连接成并联应用 • 双向传输埠 • 直流或交流耦合 • 支援容错系统 PR 脚

  46. 独特的并联方法 • 废除串联的接法 • 单线或容错网架构 • 交流或直流连接 • 瞬时均流

  47. 相位阵列控制器 安全隔离介面 模块及总线容错 模块容错 均流 结构 单线连接直流耦合 单线连接交流耦合 交流网耦合 变压器耦合 相位阵列控制器 独特的并联方法结构及特性

  48. 模块1 模块n 回路面 独特的并联方法单线连接直流结构 • 简单 • 不容错

  49. + In PC 模块1 PR - In + In PC 模块n PR - In 回路面 独特的并联方法单线连接交流结构 • 简单 • 容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