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胃肠健康谁做主?

胃肠健康谁做主?. —— 谈生理、饮食及心理社会因素 与消化系统健康. 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 王巧民 2013.12. 什么叫消化道?. 消化道所包含的器官是非常庞大和复杂的。 它是我们消化吸收营养,包括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的重要脏器。 它是维持我们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加工厂。. 它们相互协作、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保证了身体所需营养的正常吸收,防止有害、有毒物质的吸收和侵入。.

prentice
Download Presentation

胃肠健康谁做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胃肠健康谁做主? ——谈生理、饮食及心理社会因素 与消化系统健康 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 王巧民 2013.12

  2. 什么叫消化道? • 消化道所包含的器官是非常庞大和复杂的。 • 它是我们消化吸收营养,包括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的重要脏器。 • 它是维持我们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加工厂。

  3. 它们相互协作、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保证了身体所需营养的正常吸收,防止有害、有毒物质的吸收和侵入。

  4. 消化系统是人体最强的免疫系统,它通过化学作用打散食物,让得以吸收、重建细胞,同时也负责消除食物里的毒素。消化系统为了保护我们,不断跟可能危害我们健康的外力抗战。 • 如果消化系统有差错,我们的身体就会受到毒素侵害。

  5. 如何维持健康的消化系统? • 健康之道就在维持消化系统的良好运作。 • 要维持健康的消化系统,就必须控制心理、饮食及生理等三大因素,提高社会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社会因素)。 胃肠健康我做主!

  6. 心理是维持健康消化系统的最重要因素,心理是身体各项反应的指挥中心。透过身心连结,我们所有动念都会改变体内神经系统、激素平衡和化学作用,最后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心理是维持健康消化系统的最重要因素,心理是身体各项反应的指挥中心。透过身心连结,我们所有动念都会改变体内神经系统、激素平衡和化学作用,最后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 饮食因素包括食物的选择和进食的方法是否正确; • 生理因素则包括咀嚼以及食物在肠道里的移动 • 社会因素包括生活环境、工作压力、应激或负性事件等。

  7. 生理因素 • 专注咀嚼消化:从咀嚼开始。 • 食物分子愈小,就愈容易消化,养分也愈容易吸收;咀嚼时间愈长,口腔所分泌酶和唾液就愈多,可减少胃部负担。 • 咀嚼时间愈长,愈有饱足感.因为它会激活脑部神经,让人觉得吃饱了,嚼愈多体重就愈减愈多!

  8. 到底该咀嚼多少次? • 食物咀嚼次数愈多愈好,即使是喝水或汤,也务必咀嚼后再下肚。因为食物需要唾液帮助消化,而咀嚼则是制造唾液的唯一方法。 • 细嚼慢咽可以避免食管损伤。

  9. 饮食因素 • 饮食中纤维量若不足,食物就无法顺利排出肠道,一旦停留过久会因细菌和酵母发酵导致便秘。如果纤维摄取量够高,每餐饭后一定会排便。如果一天只有一次,表示饮食需要增加纤维量了! • 如果一天排便不到一次,最好避免摄取含麸质的精致淀粉类。所有用白面粉作成的东西,包括面包、饼干、蛋糕和面条等,都应避免食用,全麦面包虽然还好,但便秘者最好完全避免食用小麦制品。

  10. 食物过敏及食物不耐受 • 经常腹泻,可能食物过敏,根据研究,亚洲人的三大过敏原分别是: □ 牛奶和乳制品(约占87%) □ 蛋(约81%) □ 小麦制品(约35%)。

  11. 心理因素 • 情绪能够影响人体的功能,尤其是消化道功能。 • 心境低下往往会引起人胃肠道的“苦恼”,从而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饱胀、打嗝、呕吐、腹痛或排便异常等症状,但进一步的检查却不一定能发现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功能性胃肠疾病 )。 • 心理障碍很容易引起胃肠生理功能的变化,并影响其功能。 • 精神心理和应激因素对消化疾病的影响:如功能性消化不良(FD) ;肠易激综合征(IBS) 胃肠道是人类最大的情绪器官

  12. 心理因素 • 压力对消化系统影响极大。压力愈大,流到胃肠里面的血液就愈少,使得消化迟缓,损伤胃肠黏膜,产生溃疡和细菌感染,引发内分泌失调、神经和肌肉紧张、免疫功能下降等。 • 压力还会影响肝、胆囊、胰腺。

  13. 精神心理性胃肠疾病发病机理 • 各种心理因素作为应激源作用于“心身疾病”的易感者,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心理反应,各种心理反应又分别作用于大脑的“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前者引起各种情感异常,后者导致一系列躯体异常。 • 上述各环节通过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为中介物形成完整的中介程序来相互影响。

  14. 情感系统主要表现为焦虑(阳性情感)和抑郁(阴性情感)。情感系统主要表现为焦虑(阳性情感)和抑郁(阴性情感)。 • 植物神经系统,则主要表现为兴奋与抑制。 胃:交感神经兴奋时,胃的紧张性下降,出现动力障碍和感觉过敏症状(如上腹饱胀、嗳气),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交感神经兴奋时,肠道肌肉紧张性上升,出现动力增强症状(如排便感等),引起肠易激综合征。

  15. 精神心理因素对消化疾病的影响 •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比健康人更具神经质,焦虑和抑郁等倾向,在工作和家庭方面比健康人更紧张,经济烦恼更多。 •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精神易创性与其发病率有相关性。发现心理因素如克制愤怒,精神创伤等因素使患者发生胃排空障碍,继而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 精神心理异常也可导致结构方面的改变,器质性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肿瘤的出现等。

  16. 心身疾病 ? • 紧张焦虑、恐惧或抑郁等不良情绪引起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的一系列变化称为心身反应。 • 过分强烈而持久的反应可以引起病理性改变则称为心身疾病。

  17. 胃、肠痉挛 易激性肠病IBS 溃疡活动与出血 食道痉挛 胃动力紊乱(FD) 神经性呕吐 食道异物感 便秘 神经性吞气症 消化系统

  18. 社会因素 —现代社会特点 科技高度发达 经济快速增长 社会生活变化 快节奏    人际关系复杂 强压力    欲望和期望值过高 高竞争   家庭结构变化   结果:心理障碍增多,焦虑,抑郁, 强迫,惊恐

  19. 急性和慢性应激 心理社会因素对FGID的影响可源于急性应激,也可源于慢性应激。 • 急性应激:包括亲人病故或伤亡等突如其来的负性事件(大地震,车祸、飞机失事等)。 • 慢性应激:包括长期处于不良的家庭与社会环境等情况,对急性应激,如果处理不当,也有可能留下记忆,逐渐发展成为慢性应激。

  20. 心理社会因素对消化系统影响 • 有些个体在童年时遭遇到令人不快、甚至是痛苦的生活经历,例如得不到关爱、受虐待、重大的创伤事件以及不良教育方式等,使其儿童时期的心理发育和成长受到挫伤,甚至影响个性与人格的发展。 • 在个体长大成人后,这些经历可能继续起作用,尤其当他面对负性事件、工作生活压力等情况时,可以促发胃肠道症状的出现或再现,并且形成记忆和循环。

  21. 心理社会因素 • 不开阔的心理状态、工作压力大、家庭不和谐等有关因素与人体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有着很大的关系。 • 工厂倒闭下岗工人增多,家庭经济来源减少,家庭压力大等。 • 中小学生快节奏、高竞争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 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 人际关系紧张,应对能力差。 导致消化不良症状

  22. 功能性胃肠病 反复多次就诊 夸大躯体化主诉 腹胀、食欲差、腹痛无固定点、便秘、腹泻、排便习惯改变 癔球、吞咽梗阻感、返流、胸骨后烧灼痛 反复进行各种检查,结果阴性 各类胃肠动力药、解痉药、 调整胃肠菌丛药和抑胃酸药, 症状呈顽固性、反复发作的特点,病程迁延不愈 存在心理因素?

  23. FGID 发病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 早年生活 • 遗传学 • 环境 社会心理因素 生活应激 心理状态 竞争 社会支持 CNS ENS 生理功能 • 动力 • 感知 • 炎症 • 肠道菌群 FGID 结果 • 用药 • 看医师 • 每日的功能 • 生活质量 • 症状 • 行为

  24. A. 功能性食管疾病 A1. 功能性烧心 A2. 推测源自食管的功能性胸痛 A3. 功能性吞咽困难 A4. 癔球症 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 B1a. 餐后窘迫综合征 B1b. 上腹痛综合征 B2. 暧气症 B2a. 吞气症 B2b. 非特异性暧气过度 B3. 恶心和呕吐症 B3a. 慢性特发性恶心 B3b. 功能性呕吐 B3c.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B4. 成人反刍综合征 C. 功能性肠病 C1. 肠易激综合征 C2. 功能性胀气 C3. 功能性便秘 C4. 功能性腹泻 C5. 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 D.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E. 功能性胆囊和总胆管括约肌疾病 E1. 功能性胆囊疾病 E2. 功能性胆道总胆管括约肌疾病 E3. 功能性胰腺总胆管括约肌疾病 F. 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 F1. 功能性大便失禁 F2. 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 F2a. 慢性肛门痛 F2a1. 肛提肌综合征 F2a2. 非特异性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 F2b. 痉挛性肛部痛 F3. 功能性排便疾病 F3a. 非协同排便 F3b. 排便推进力不足 罗马III功能性胃肠病分类系统

  25. 如何预防消化系统疾病? • 消除诱因是基础,应避免劳累、生活不规律、吸烟、饮酒,特别要消除由于社会、工作和家庭等因素导致的情绪不良,精神紧张和抑郁等。 • 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提高应对力。 • 以摄入一些低脂肪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过强。 • 在进食方式上可少食多餐,避免挑食,偏食和应规律地进食。

  26. 如何控制压力? • 想对抗压力,需要足够的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让生活保持均衡,并设法找出压力的来源。 • 让用餐时间变成放松时间,不要看报纸、放一点轻松的音乐,点几根蜡烛,然后慢慢的吃。谈或想浪漫、好玩或有趣的事情。 • 不要批评、吵架、讨论令人不快的话题。不论面临的压力有多大,让你的三餐变成放松、享受的时刻! • 运动 沟通交流

  27. 鼓动腮帮 助胃消化 • 人到老年,消化液减少、机械性消化功能减弱,易造成消化不良、。“口漱”和“叩齿”等鼓腮动作,可刺激唾液分泌。改善症状。 • “口漱”,即空口反复鼓动两边腮部; • “叩齿”,即上下齿轻轻相叩。还可以用舌尖轻舔上颚、用舌头摩擦口腔内侧的牙龈、舌。 • 咀嚼口香糖。 咀嚼可以产生更多唾液,因而会频繁吞咽口水,令重碳酸盐的水平增加,有助于降低酸性,缓解消化不良造成的不适。 唾液还含有大量的淀粉酶以及表皮生长因子等,可以消化淀粉,保护食管胃黏膜。

  28. 工作繁忙,警惕胃肠职业病保护肠胃 ,注意饮食调养 • 高脂肪食物会抑制胃排空,增加胃食管反流,每天摄入量最好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 胃口不好的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绝不能饥一顿饱一顿。同时少吃产气食品,如:奶制品、大豆、豆角、卷心菜、洋葱等。 • 葡萄汁、苹果汁和梨汁有可能引起腹泻。 • 高纤维质食物,如魔芋可促进胃肠蠕动。 • 有些人会对含乳糖的食物吸收不良。还有一些谷类、麦面类、奶制品和果糖等会使胃肠症状发作或加重。

  29. 没有胃口(纳差)? • 原因分析:造成食欲降低的功能性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精神紧张、劳累、胃动力减弱(胃内食物难以及时排空)等。 • 解决对策:调控情绪、放松精神、减缓生活节奏、及时休息,特别强调三餐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加强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饮食上强调种类多样化,避免单调重复,注意掌控食物的色、香、味、形,做到干稀搭配、粗细搭配。多食用开胃食物。根据自己口味选择刺激食欲。避免粗纤维食物摄入,以免影响胃排空。三餐前禁用各类甜食或甜饮料。 • 食物及餐次选择:可用山楂、话梅、陈皮等刺激食欲;水果方面,草莓、甜橙有一定开胃效果,而葡萄、香蕉、荔枝等因含糖较高,可能降低食欲;调味品可选番茄酱、咖喱汁、豆瓣酱、辣椒酱等,但不宜过于“刺激”,以防矫枉过正。禁用或少用油炸食物、韭菜、生黄豆、奶油类食物、甜的碳酸饮料等。

  30. 进食后早饱? • 原因分析:餐前感觉挺饿,胃口也不错,但稍稍进食即感觉上腹饱胀,食欲也随之锐减。其原因主要是进餐后胃动力减弱,容受食物的能力较低,故刚吃一两口,就没有“地方”再承受更多的食物摄入。 • 解决对策:加强胃动力、加速胃排空、加大胃的容受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然,食物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胃动力尚待证实,但毫无疑问,避免摄入损害胃动力的食物是必需的。 • 食物及餐次选择:应遵循少量多餐原则,每日采用“3+3”进食法,即将正餐中的部分食物(如主食、酸奶、水果等)分出作为加餐,在总量不变的基础上,进食6餐,每餐主食不超过2两,总量约七分饱。禁用肥肉、油炸食物、粗纤维食物。进餐时一定将食物充分嚼烂后再咽下。进食过快,将加重早饱症状。

  31. 反酸烧心? • 原因分析:因为胃动力障碍、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造成餐后胃内酸性物反流至食管,导致烧心、胸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难以忍受,直接导致摄食障碍。长期胃食管反流还可造成食道的严重损害,甚至恶性病变。 • 解决对策:避免损害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的食物。改善胃动力,加速胃排空,防止胃内食物储留。注意进食方式和体位。 • 食物及餐次选择:禁用损害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的食物,包括咖啡、肥肉、可乐、胡椒面等;禁用损害胃动力的食物,包括肥肉、甜点、油炸食物、粗纤维食物等。采用少量多餐原则,细嚼慢咽。进食后一小时内不宜平躺。睡觉时,注意抬高床头,将头部和肩部稍稍垫高一定角度。

  32. 腹胀? 少吃产气类食物如豆类、洋葱、土豆、薯类以及甜食等。少吃油腻食物、油炸物。会改变肠蠕动的食物,如巧克力。甜品(蛋糕。饼干)。粗纤维多的蔬菜(韭菜、芹菜)。纤维多的水果(香蕉、龙眼、柠檬。凤梨) • 运动健养:适度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 寻找可能的食物原因 • 戒烟酒,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辛辣食物及生冷食物。

  33. 胃肠健康我做主! 定期做消化系统体检: 肝功能;B超;胃镜;肠镜 发现早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