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勾 践 灭 吴

勾 践 灭 吴. 《 国 语 》.

phuo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勾 践 灭 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勾 践 灭 吴 《国 语》

  2. 盖文王拘而演(演,演驿,推广。周文王拘于羑Yǒu里,将《周易》的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周易》;仲尼厄(厄,困厄。仲尼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厥,乃,才)有《国语》;孙子膑(刖刑,古时砍掉脚的一种酷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传,流传。吕不韦是秦始皇时的相国,使其门客作《吕览》。始皇十年,以罪免职,后又奉命迁蜀,这时《吕氏春秋》才得以流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多次以书干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作《说难》、《孤愤》,传到秦国,秦始皇看了很喜欢,因派兵急攻韩,得韩非。韩非至秦后,被李斯等所谗,下狱死。);《诗》三百篇,大底(大致)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史记 ·报任少卿书》

  3. 春秋末期,吴越常发生摩擦。公元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在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攻越国,勾践只得退守会稽山,此时的勾践,总共只剩下了5000人。春秋末期,吴越常发生摩擦。公元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在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攻越国,勾践只得退守会稽山,此时的勾践,总共只剩下了5000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报仇雪耻,终达目的的故事。

  4. 难词: 1 . 知 管理。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2 . 资 储备 积蓄。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 3. 更 改换 寡人请更 4. 释 免 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5 . 致 招致 召集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曰 6. 旅 共同 俱 欲其旅进旅退

  5. 7.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如果 8. 去民之所恶除去 9. 今越国亦节矣克制 10. 国人皆劝勉励,鼓励 11. 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担心

  6. 通假字 帅→率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取→娶  令壮者无取老妇 免→娩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政→征 当室者死,三年 释其政 摩厉→磨砺 其达士,….摩厉之于义 

  7. 古今异义: 爪牙 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指武士,今: 丈夫 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古:指男子, 今: 脂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古:指肉: 今: 劝  果行,国人皆劝。 (古:劝勉勉励, 今: 吊 吊有忧 (古:慰问, 今 至于 南至于句无, (古:到…至:到 动词, 于:到 介词

  8. 词类活用: 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退,使动用法) 2、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 (宦,使……做宦,名词的使动用法) 3、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洁、美、饱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4.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耻,动词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

  9. 5.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 …退却 6. 否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使…屈服 7.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使….离开 (使动用法) 8. 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庙,名词作状语;礼,名词做动词 9. 又郊败之  (郊,在郊外,名词作状语。)

  10. 文言句式 ①何后之有? (=有何后?)(宾语前置) ②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   (介词结构后置)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     (定语后置)

  11. 兵败求贤 • 1、越王勾践战败后第一个举措是什么? • 提示:①悬赏纳谏;②赏识贤才。 • 2、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对臣下进谏的态度有何不同? 提示:越王纳谏(“执其手与之谋”), • 吴王拒谏(“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 一个求贤若渴,虚心纳谏; • 一个刚愎自用,是非不分。 • 不同人物 不同性格为下文胜负成败埋下了伏笔

  12. 二 卧薪尝胆(4-7) 1、越王勾践对战败的反省及态度如何? 提示:A 反省:“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而又与大国 执雠。” B 态度:“此则寡人之罪,寡人请更。” 2、越王勾践是如何纠正自身错误的? 提示:葬、问、养、吊、贺、送、迎、去、补 3、从文中找出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 提示:“卑事夫差……亲为夫差前马。”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4、勾践为了增强国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果如何? 提示:A 制定“婚姻法”、生育法,吊死扶困, B 轻徭薄赋,招贤纳士,整肃军纪。 结果: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13. 三 三败吴国(8段) 1. 越三败吴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果行,国人皆劝…”曰:‘孰是君也,而无可死乎?’ 可见,勾践最终战败夫差的根本原因是体恤百姓,获得民心。

  14. 重要实词。(知、复、劝、当见课后练习二) 1. 资 • ① 物资,钱财《聊斋志异·促织》:成妻具资诣问。 • ② 费用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军资所出。 • ③ 供给,资助《隆中对》:此殆天所以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 凭借   《赤壁之战》: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 ⑤ 积蓄以备贩卖        本文:贾人夏则资皮……

  15. 2. 成① 完成,实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② 成功 《赤壁之战》: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③ 成为,形成《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关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④ 已成的,老的,旧的方苞《狱中杂记》:狱中成法,质明启钥。 ⑤ 讲和   《勾》:遂使之行成于吴。

  16. 3. 游 • ① 游泳          《吕氏春秋·察今》: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游哉? • ② 流动,流浪。       本文:“国之孺子之游者……” • ④ 游玩,游览           《醉翁亭记》:“滁人游也。” • 游历,游学          《后汉书·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 ⑥交游《史记·项羽本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17. 4 . 蕃 ① 茂盛。  ② 多                  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 繁殖                本文:将帅二三子以蕃。” ④ 通“藩”。屏障。 ⑤ 通“番”。古时对外族的通称。

  18. 5. 耻 *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使动用法,使…..感到耻辱。 * 如寡人者,安于知耻。 耻辱。 * 不耻下问, 以为…耻。 6. 请 * 请姑无庸战。 表敬副词,不译。 * 国之父兄请曰, 请战 * 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请(让我们) * 请再战。 请求

  19. 虚词 乃 • 1. 代词。你,你的。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2. 判断副词,是,就是。《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3. 于是,就,才。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 • 4. 却,竟然。《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 1 .勾践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复兴越国的? A 外交上:折节忍辱, 屈膝求和。 B 内政上:鼓励生育,壮大国力; 轻徭薄赋,笼络百姓; 广招贤才,休养生息; 艰苦朴素,身为民先。 这些事情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勾践复国雪 耻的决心和意志。

  21. 2. 勾践的人物形象分析: A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求贤若渴,招纳贤才。(简直是老虎将半身虎皮相许于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范蠡说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欢乐”,算是看穿了越王的本质。) B 面对文种的批评,他不但不恼火,反而亲热地“执其手而与之谋”。表现了他虚心纳谏的胸怀。为达目的送美女,说明他城府很深。 这些事情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勾践复国雪 耻的决心和意志。

  22. 所以 ,勾践的形象。是深沉而丰满的: 他不是一个单纯的复仇者,而是一个城府很深、有胆有识的政治家。他胸怀大志,处惊不变;他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文种的聪明才智;他不忘国耻,所以甘愿忍辱负重、卑事仇敌;他要成就大业,所以能卧薪尝胆、抚慰百姓而痛切地自责。

  23. 练习: 比较下列词在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中的不同: ①乃号令三军。(古:传布命令.今:下达的命令。…………) ②大夫种进对曰。(古:古代官职。 今:对医生的称呼。) ③然谋臣与爪牙之士。(古:武士。  今:坏人的帮凶或党羽。) ④以暴露百姓于中原。(古:在野外受日晒雨淋之苦 今:…...⑤将不可改于是。(古:介宾短语,在这方面。  今:连词) ⑥生丈夫,二壶酒。(古:男子。今: ) ⑦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古:离开。   今:前往。……………) ⑧果行,国人皆劝。(古:劝勉,鼓励。  今:劝说。)……….

  24. 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况 1. 词义的扩大。如:“江”本专指长江,后成为河流的通称。“河” 本专指黄河,后成为河流的通名。 2. 词义的缩小。如:“谷”本是谷物的通称,现在在南方专指稻 谷,在北方专指小米。(唐·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新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中的“舅”古时有两个意思:“母亲的哥哥或弟弟”及“丈夫的父亲”;“姑”也有两个意思:“父亲的姐姐或妹妹”和“丈夫的母亲”。现在都只有一个意思了。) 3.词义的转移。如:“诛”,开始时指责备,例如成语“口诛笔伐”。后来成了“杀戮”的意思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下、见识浅 薄,无贬义,现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了

  25.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再 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