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4

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 目 录. 第 一 章 导 论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第 四 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 五 章 时 间 序 列 分 析 第 六 章 统 计 指 数 第 七 章 抽 样 与 抽 样 估 计. 第 一 章 导 论. 学习目的及重难点提示. 本章学习目的 了解 统计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领会 统计的三层含义、统计学的分科。 理解和掌握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范畴。. 章节地位及重难点提示 本章介绍统计学及相关概念,勾勒了本课程的框架结构 —— 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统计学原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统计学原理

  2. 目 录 • 第 一 章 导 论 •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 •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 第 四 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 第 五 章 时 间 序 列 分 析 • 第 六 章 统 计 指 数 • 第 七 章 抽 样 与 抽 样 估 计

  3. 第 一 章 导 论

  4. 学习目的及重难点提示 本章学习目的 • 了解统计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 领会统计的三层含义、统计学的分科。 • 理解和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范畴。 章节地位及重难点提示 本章介绍统计学及相关概念,勾勒了本课程的框架结构——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重点是统计的三层含义,总体、样本及指标等概念。

  5. 第 一 节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6. 一、统计的三层含义及相互关系* (一)统计工作(统计的基本含义) (二)统计资料 (三)统计学 (四)三者关系 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活动的总称。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包括各种统计报表、统计图形及文字资料等。 是一门收集、整理、描述、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事物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7. 二、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一)统计的起源 1.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 2.人类社会早期的统计实践活动。 (二)统计的发展 1.资本主义社会里统计实践活动得到较快的发展。 2.1853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统计会议。 3.1995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第50届国际统计年会。

  8. 三、统计科学的发展 (一)古典统计学时期(17世纪中后期~18世纪中后期) 1.政治算术学派:代表人物威廉·配第(政治经济学之父),首次运用数量对比分析法,又称“有名无实”的统计学。 2.记述学派/国势学派:“统计学是研究一国或多国的显著事项之学”,以文字描述为主,又称“有实无名”的统计学。 3.图表学派:用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现和保存统计资料。

  9. 三、统计科学的发展 (二)近代统计学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末) 1.数理统计学派:创始人阿道夫·凯特勒,第一次将概率论引入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中,被誉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2.社会统计学派:代表人物恩格尔,采用大量观察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10. 三、统计科学的发展 (三)现代统计学时期(20世纪初至今) 1.主要成果:在随机抽样基础上建立了推断统计学。 2.数理统计学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1)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 (2)边缘统计学的形成。 (3)借助计算机手段,统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

  11. 第二节 统计学的分科

  12. 一、从统计方法的构成角度分* (一)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 statistics) 研究如何取得、整理和表现数据资料,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反映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与分析方法等。 (二)推断统计学(inferential statistics) 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包括抽样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及相关和回归分析等。 (三)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关系 描述统计学是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工作的前提,推断统计学则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和统计工作的关键。

  13. 二、从统计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角度分 (一)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 利用数学原理研究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统计学,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二)应用统计学(applied statistics)* 研究如何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大多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形成的边缘学科。如自然科学领域的生物统计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社会经济统计学等。

  14. 三、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统计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为统计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 1.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数学研究抽象的量, 统计研究具体的量。 (2)研究方法不同:数学是演绎,统计是归纳和演绎的结合。 2.联系 数学为统计研究提供数学公式、模型和分析方法。

  15. 三、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统计几乎与所有学科都有联系,本书侧重介绍统计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关系。

  16. 表格与图形法—— 静态数据描述法—— 常用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与分析 本教材的篇章结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篇 统计基础篇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 第二篇 描述统计篇 动态数据描述法 第七章 抽样与抽样估计 第三篇 推断统计篇第八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第九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四篇 统计常识篇——第十章 第三章 统计 数据的整理 第四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五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六章 统计指数

  17. 本章小结 一、统计的三层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二、统计学的分科 (一)从统计方法的构成看,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二)从统计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看,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四、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总体单位和样本。 (二)指标和指标体系。

  18. END

  19.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

  20. 学习目的及重难点提示 本章学习目的 • 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分类。 • 领会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数据和变量的类型。 • 明确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内容。 • 掌握统计数据的来源、统计调查组织方式。 本章重难点提示 • 重点:数据的计量尺度、数据和变量的类型,普查、抽样调查等统计调查组织形式。 • 难点:数据的计量尺度、数据和计量尺度之间的关系。

  21. 第 一 节 数 据 的 计 量 与 类 型

  22. 一、数据的计量尺度** (一)定类尺度(nominal scale) 1.概念:又称列名尺度或类别尺度,是按照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将其划分为若干组或类的一种测度。 2.举例: 人的性别 、籍贯、民族、职称; 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行业隶属。 3.特征 (1)只能区分事物的类别,无法比较优劣或大小。 (2)对事物的区分必须遵循穷尽和互斥的原则。 (3)对定类尺度计量分析的统计量主要是频数和频率。 **应用: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定类尺度?

  23. 一、数据的计量尺度 (二)定序尺度(ordinal scale) 1.概念:又称顺序尺度,它是对事物之间等级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2.举例:教师的职称、学历,商品的质量等级等。 3.特征 (1)对事物可以分类、比较优劣和大小。 (2)对事物的分类要求穷尽和互斥。 (3)对定序尺度计量分析的统计量除频数和频率外,还有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应用: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定序尺度?

  24. 一、数据的计量尺度 (三)定距尺度(interval scale) 1.概念:又称间隔尺度,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的间隔进行的一种测度。 2.举例:学生的考试成绩、人的身高、温度等。 3.特征 (1)能分类、排序、比较大小,计量差距。 (2)没有绝对零点,“0”表示“0”水平,不表示“没有”或“不存在”。 **应用:还有哪些常见的定距尺度?

  25. 一、数据的计量尺度 (四)定比尺度(ratio scale) 1.概念:也称比率尺度,是对事物之间比值的一种测度。 2.举例:人的收入支出、企业的产值利润、某地区的人口总数、失业人数等 3.特征 (1)分类、排序、比较大小、求出差异、计算两个数值之间的比率。 (2)具有绝对零点,即数字“0”表示“没有”或“不存在”。 **应用:举一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定比尺度的两个特征。

  26. 表2-1 四种计量尺度的比较

  27. 二、数据的类型 (一)数据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1.定性数据(品质数据) (1)概念:说明事物的品质特征,不能以数值表示,只能以文字表述,由定类和定序尺度计量形成。 (2)举例:高校教师职称有助教、讲师、教授等。 2.定量数据(数量数据) (1)概念:说明现象的数量特征,以数值表示。由定距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 (2)举例:考试成绩80分、95分、100分,身高1.73米、1.80米等。 **应用:举例说明还有哪些常见的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28. (二)变量及其类型 1.变量的含义 说明现象某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统计数据就是变量的具体表现。 2.变量的类型 (1) 品质变量:反映事物品质特征的名称,表现为定性数据。如教师职称。 (2)数值变量: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名称,表现为定量数据。如人的身高。 3.数值变量的分类 (1)离散变量:只能间断计数的变量。如人口数、设备台数等。 (2) 连续变量:可以连续计数的变量。如产值、利润、收入、年龄等。

  29. 第 二 节 数据的直接来源——统计调查

  30.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念 根据统计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和登记统计数据的过程。 (二)分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 (1)全面调查:对调查对象的全部个体一一调查登记,如普查。 (2)非全面调查:对调查对象的部分个体调查登记,如抽样调查。

  31. 统计调查的分类 2.按照调查组织方式不同 (1)统计报表:经常性制度化的调查,是搜集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主要方式。 (2)专门调查:为研究一些特殊问题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 3.按照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1)经常性调查/连续性调查:适用于时期现象的调查。 (2)一次性调查/间断性调查:适用于时点现象的调查。

  32. 二、统计调查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二)报告法:如我国的统计报表制度。 (三)采访法:具体分为个别口头询问、被调查者填表、开调查会等形式。 (四)通讯法:通过邮寄调查问卷、被调查者填表获取信息。 (五)电话访问 (六)网上调查法

  33. 三、对统计调查数据的基本要求 (一)准确性 (二)及时性 (三)系统性 (四)完整性 (五)经济性 总体要求:以准确为前提,准中求快,力争以较少的投入取得完整、系统的数据资料。

  34. 四、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确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为什么调查) 这是设计方案的首要问题。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向谁调查) 1.调查对象:需要进行调查的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对应于统计总体。 2.调查单位:调查对象中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对应于总体单位。

  35. 四、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三)确定调查项目(调查什么) (四)设计调查表(调查问卷如何设计) (五)确定调查时间** 调查数据资料所属的时间 调查时限,调查工作的起讫时间 (六)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 两层含义

  36. 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一)普查 1.概念: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2.意义及原则 **相关链接——我国的普查制度 每逢末尾数字为“0”的年份进行人口普查。 每逢末尾数字为“1”或“6”的年份进行基本统计单位普查。 每逢末尾数字为“3”的年份进行第三产业普查。 每逢末尾数字为“5”的年份进行工业普查。 每逢末尾数字为“7”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

  37. 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二)统计报表 1.概念:我国的统计报表制度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2.意义:是搜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统计数据的主要方式。 3.局限性:

  38. 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三)抽样调查** 1.概念:是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以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2. 意义:是相对最科学、应用最广的调查方式。 3. 特点:(1)经济性高。 (2)时效性强。 (3)适应面广。 (4)准确度高。

  39. 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三)抽样调查** 4.抽样调查的作用(应用场合) (1)不可能或很难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必须采取抽样调查方法。 (2)没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现象,也可采用抽样调查。 (3)其他作用:如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对全面调查结果的检验修正。 **思考题:对河水水质进行检测、推断种子的发芽率、推断食品的保质期应采用什么调查方式?为什么?

  40. 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四)重点调查** 1.概念: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所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2.重点单位:是指在总体中虽然个数不多,但它们的数据总量在总体数据总量中占绝大部分比重。 **相关链接:我国银行业中的重点单位 截至2004年底,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近13万亿元,占我国银行业贷款总额的72%,存款近25万亿元,占银行业存款总额的77%。从统计学的角度,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就是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

  41. 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五)典型调查* 1.概念:在对调查对象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有典型意义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2.特点(1)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可对某些复杂的专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2)调查单位是有意识选择的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单位。 3.典型调查的关键:选择典型单位。

  42. 第 三 节 统 计 数 据 的 间 接 来 源

  43. 一、公开的统计出版物 (一)我国官方的统计公开出版物 如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市场统计年鉴》等。 (二)外文出版物 世界银行各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联合国的《联合国统计年鉴》、联合国粮农组织《生产年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统计月报》、亚太经合组织的《亚太统计数字》等。

  44. 二、其他渠道 各种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传媒、网络等

  45. 本 章 小 结

  46. 复习小结 一、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一)定类尺度 (二)定序尺度 (三)定距尺度 (四)定比尺度 二、统计数据的类型 (一)定性数据:由定类和定序尺度计量而成,反映事物的品质特征。 (二)定量数据:由定距和定比尺度计量而成,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

  47. 复习小结 三、统计数据的来源 (一)直接来源:统计调查和科学试验。 (二)间接来源:引用他人调查或试验的数据。 四、统计调查(数据最主要的直接来源) (一)统计调查的种类和方法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三)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有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等,其中重点调查是最常用的最科学的调查方法。 五、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包括公开的统计出版物和其他渠道。

  48. END

  49.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50. 学习目的及重难点提示 本章学习目的 了解数据整理在统计活动中的地位、数据整理的内容、数据审核与汇总的技术。 领会统计分组的概念、关键、统计分组体系及次数分布的类型和特征。 明确统计数据的表现形式——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基本内容。 掌握统计分组、分配数列和统计图表的编绘制方法。 本章重难点提示 本章重点:统计分组、变量数列的编制、统计数据的显示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 本章难点:统计分组、变量数列的编制、次数分布图的绘制。

More Related